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邬思道选择半隐,除了为了保命,还有什么目的?雍正被他感动到了

邬思道选择半隐,除了为了保命,还有什么目的?雍正被他感动到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967 更新时间:2024/1/22 1:53:46

早先隆科多也已经向胤禛示好,宫内外的兵马可以说都是向着胤禛的。胤禛夺嫡的希望大增,邬思道虽然紧张,却已经料到了七八分。

这个时候雍正急匆匆从宫里赶回家,为什么?因为他要解决后顾之忧。夺嫡成功的消息传来以后,邬思道当然非常高兴,为胤禛服务了15年时间,终于尝到甜头了。

可是邬思道冷静下来这么一想,心里咯噔一声,为什么?因为他发现自己快要完犊子了。雍正的眼神已经证明了一切。

雍正回来就是要弄死那帮夺嫡功臣的,邬思道也不例外。

邬思道明白,自己天天给雍正出馊主意,对雍正夺嫡的确是有好处,可是这些秘密,是不能公之于众的。一旦大家都知道了,那么雍正这个皇位可就坐不稳了。

为此雍正一确定自己夺嫡成功,就连夜赶回来。他赶回来的目的不仅是要告诉那帮功臣自己夺嫡成功了,而且要把这些功臣都解决了。

昨天你们都是功臣,你们的存在都有很大价值。可是明天你们就成了祸害,成了知道皇帝秘密的累赘。雍正当然要提前清除累赘。

身为雍王府的智囊,邬思道当然明白,雍正第一个要收拾的,那就是他邬思道。为什么?因为邬思道知道的太多,也是知道最多的一个人。

雍正急匆匆回来,显然也就是这么一个目的。他看到邬思道以后,说他的名分自己会慢慢考虑。这其实就暴露了,因为雍正从来就没有考虑过,在自己登基以后,会给邬思道一个什么样的名声,死人还要什么名声呢?

邬思道听了这话,心里打了个寒颤,他知道这个时候必须要出大招了,要不这条老命就算是要折在这儿了。半隐的话题,就这么提了出来。

半隐是为了保命,也是为了继续发挥作用。

在邬思道看来,这个时候想要功成身退,已经是办不到的事情了。他和张良刘伯温这些人不同,他专门给雍正出阴招,这种人是不能留的。

为此邬思道只有选择半隐,什么叫做半隐呢?也就是说朝堂之上他是不能待下去的,但是他又不能让皇帝找不到他,所以他愿意到地方上去隐居起来,皇帝要用他的时候随时都能够找到他。

这等于就是在求饶了,因为所谓的半隐和坐牢没有任何区别,他的一举一动每天都会有人紧紧地盯着。

邬思道这么做就是要告诉雍正,自己对他一点威胁都没有,反而还有余热可以发挥。到地方上去,不一定完全隐居,还可以帮助雍正观察地方上的状况。

邬思道后来先去了李卫那儿,又去了田文镜那儿,再去了年羹那儿,目的都是为了发挥余热,为雍正治国做出贡献。

三不可用,把雍正说得眼泪鼻涕一把抓。

邬思道觉得这点火候还不够,于是提出了三不可用的说法。第一个不可用,邬思道是康熙朝的犯人,如果雍正一登基就用前朝的犯人做大官,那这是对康熙的不孝。

第二个不可用,邬思道是个瘸子,天底下哪有瘸子可以出将入相地行走在朝堂之中的呢?第三个不可用,邬思道用的是阴谋,而雍正做了皇帝以后,那就必须要走光明大道。邬思道表示自己已经才思枯竭,无法再献策了。

这三个不可以用,完完全全就是邬思道在求饶的意思。康熙朝犯人被用是很正常的事情,每个朝代都有重新启用前朝犯人的例子。

而瘸子这只是借口,只要脑子好,残废都可以得到重用。还有就是才思枯竭的事情,这就更扯了,邬思道只会越来越聪明老道,哪有没脑子的时候呢?

所以说这三不可用,都是邬思道求饶的理由。他要告诉雍正,自己对他一点威胁都没有,反倒是小命一直攥在雍正手里,希望能够得到宽恕。

功臣反而要被害,天底下就有这么不讲理的事情。

朱元璋打下天下以后,害了一大堆功臣,从此以后,这天底下很难再有人会百分之百为某个人效力了,这是挺可悲的事情。人心不齐就是这么造成的。

毕竟人才们都明白,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一旦功成名就了,那人家哪里还记得跟你一起享受成果呢?

所以说活邬思道压根没指望能够在雍正这儿得到任何好处,他是雍王府最聪明的那个人,自然是有办法全身而退的。

但是雍王府里的其他人可就没那么幸运了,小说里雍正当天晚上请他们吃了一顿庆功宴,当晚所有参与夺嫡的人,全部离奇去世,这才是他们该有的结局。

至于邬思道,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就要赶忙离开,其实也是担心雍正会临时改变主意。所谓的半隐和三不可用只能在短时间内感动雍正,以后的事情谁说得清楚呢?

总是在雍正跟前晃悠,没有杀身之祸也会惹上事情来。没想到的是,雍正还让十三阿哥胤祥送了个丫鬟给邬思道,那就很明白了,既然想半隐,身边没个监视你的人,那咋成呢?

总结:邬思道没有半隐,也没办法半隐。

到了地方上以后,邬思道长期在江苏巡抚李卫这里,帮助他实行改革。这个时候雍正是知道邬思道的去处的,但是李卫这里很凶险,他对雍正过分忠诚。

为此邬思道又跑河南巡抚田文镜那里,帮助田文镜实行改革。在黄河发大水的时候,雍正曾经悄悄前来河南,想要见一面邬思道,没想到邬思道却提前跑路了。

为什么?因为邬思道担心雍正反悔。也就是说半隐的说法已经不成立了。邬思道逃出生天,犹如鱼入大海,不可能再找到他了。

参考资料:《雍正皇帝》

更多文章

  • 这件国宝是乾隆母亲的寿礼,流失海外多年,如今成私人收藏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乾隆皇帝收藏的国宝,乾隆最稀少的国宝,乾隆墓最名贵的4件国宝

    到了清朝,乾隆皇帝更是信奉佛学,他曾在母亲大寿之时为其送上一份特殊的寿礼——紫檀七重宝塔。乾隆虽然没有大兴土木地去建塔,但他所命人制造这座宝塔不仅用料珍贵,而且做工精美,雕刻技艺更是卓绝,堪称无价之宝。在这座七重宝塔里,一共有四十八尊佛像,每一尊佛像都是栩栩如生,极为逼真。在它的外部,工匠还特意用了

  • 雍正王朝中,皇子和百官找国库借款可能吗?内务府和户部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有出息的,拿着这些钱,去盖房子搞地产、搞民间放贷,以此赚取差价。没出息的,就想着吃喝玩乐有点资本,花光了也就啥也不剩了。跟国库借钱,有个好处,除了不需要利息以外,还款期限也可以无限期地拖下去,说到底他们压根没打算还钱。为啥?因为掌管国库钱粮的官员,换了一茬又一茬,谁会冒着得罪皇子、同僚的风险,去跟你

  • 蒙古当年是怎么步步臣服大清王朝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大清是怎么征服蒙古的,金国蒙古和大清的关系,大清时期的蒙古

    蒙古各部历史演变简介蒙元自从退出中原后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北元正统时期;2、鞑靼时期;3、瓦剌帝国时期;4、蒙古各部各自为政时期。其实到北元在蓝玉捕鱼儿海一战俘虏北元宗室、缴获元庭印信时黄金家族就威望尽失。到1402年鬼力赤击杀末代大汗(统一蒙古大汗)去国号改为鞑靼时,蒙古草原已经是谁的拳头

  • 非皇后所出,也不是顺治的长子,康熙为什么能够被选中登上帝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顺治皇帝传位康熙,历史上的顺治和康熙,顺治把皇位传给康熙了吗

    但是在清朝,这条规则却不适用,最有名的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个皇帝,都非嫡非长。而康熙更是神奇,他继位的时候仅仅八岁,根本看不出日后的才能,所以也不符合"立贤"这一规则。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他越过自己的二哥福全,得以继任大统呢?无论是名为玄烨的康熙还是福全,都不是孝庄母子的第一选择提到顺治,大家最先想到的

  • 雍正继位后,对以前的废太子以礼相待,这是什么原因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雍正为什么对废太子以礼相待,雍正继位后怎么对待他的兄弟们,雍正当了皇帝和废太子见面了吗

    可以说,雍正帝继位的过程,也是过五关斩六将这样一路走过来的。并且,有好几次都是险象环生。这种辛苦的历程,不能不对继位后的雍正帝产生心理影响。于是,他一即位,便立刻展开了对之前政敌的清算,即他那些参与了夺嫡的兄弟。例如八爷党的主要人物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都被雍正收拾和打压了一番,其中老九最可怜,被

  • 还原清朝历史上真实的建宁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建宁公主,相信无论是否喜欢历史的人,都一定听说过她,不冲别的,就单单是一部《鹿鼎记》,就足够让她扬名了。尤其是邱淑贞的演绎,简直是栩栩如生和活灵活现的存在着。那么,建宁公主这一人物形象,是文学的虚构,还是真实的存在呢。今天,文史不假就带您一起探究这段历史的真相。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鹿鼎记》中,建宁公主

  • 同样分封制的西汉同姓诸侯,为何远没有西周的安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西周与西汉分封制的不同,西周分封制与西汉封国制的区别,西汉的分封制度

    后续的西周,甚至包括东周的历史发展证明,姬姓诸侯们的确起到了安定天下和拱卫王室的作用,这也是周王室能在极度虚弱的情况下,将名义上的统治维持下去的一个重要因素。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出于同样的目的,大肆分封刘姓诸侯王,并且借鉴了周朝异姓诸侯崛起、挑战王权的事例,与群臣杀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

  • 除殷墟外其他地方也有甲骨文出土,但殷墟作为“大邑商”而出土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殷墟甲骨文现在在哪里,殷墟有甲骨文吗,殷墟甲骨文的重要发现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时任国子监祭酒的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药店买来的“龙骨”上有类似文字的痕迹,于是,在初步鉴定后,先后从古董商人那里买来了1400多片甲骨。翌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王懿荣投井自尽。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王先生的长子王翰甫将家中1000多片甲骨卖与刘鹗。刘先生将其与自己收

  •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夏朝的这位皇帝了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夏朝最著名的皇帝,夏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叫什么名字,关于夏朝最后一个皇帝的事情

    少康从小就很聪明,从母亲那里得知祖上失国的惨痛经过,心里就有了复国的强烈愿景。从此,少康发愤图强,在艰难的环境中磨练自己,最终练就了一身的本领。后来受到追杀,少康从有仍氏逃到了有虞氏,并且在那里和有虞氏的首领的二女成了家,得到了有虞氏的支持,他开始招兵买马并且招揽有着复兴夏王朝的旧臣。功夫不负有心人

  • 公正评价纣王,认真探究商朝衰亡的秘密(上)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真实的商朝纣王,商朝纣王残暴吗,商朝晚期纣王是一个怎样的君主

    56.1牧野之战示意图自商朝第十九位君主盘庚迁殷后,商朝政局逐渐稳定,迎来了中兴契机,盘庚因此获"世祖"的庙号;六十多年后,高宗武丁时,商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武丁中兴";再到世宗祖甲,配享庙号,说明当时国力仍盛。56.2盘庚迁殷挽救了商中期危局祖甲之子廪辛和康丁相继继位,两王在位时间都不长,商朝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