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皇帝收拾了年羹尧和隆科多之后,为什么没有除掉张廷玉呢?

雍正皇帝收拾了年羹尧和隆科多之后,为什么没有除掉张廷玉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12 更新时间:2024/2/3 21:01:02

张廷玉乃是“三朝元老”,张家也是望族,张廷玉之父张英当年乃是康熙朝的“宰相”,被任为文华殿大学士。

有了这一层关系,张廷玉的崛起之路就顺遂多了,他通过科举走进朝堂,一步步往上爬着。

因为张英当年又是胤礽、胤禛(雍正)等皇子的老师,张廷玉在这一批皇子中很混得开,毫不夸张地讲,九子夺嫡到最后,不管是谁胜出,张家都会继续陪着皇权走下去。

最后的胜出者乃是胤禛,而胤禛在即位之后,也第一时间重用了自己老师的儿子张廷玉。

虽然有一定程度是靠背景,但张廷玉在康熙年代,便是一个极具才华的文人、政治家。

在康熙中后期以来,张廷玉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康熙的赞赏,而这时的张英早已经退休回家了,所以张廷玉是有真材实料的,不仅不逊色,甚至要超越他的父亲。

康熙六十一年,长寿皇帝康熙驾崩,当时京城内有八阿哥等人对皇位虎视眈眈,而西北又有胤禵带着大军平定西北之乱,雍正的处境是很尴尬的。

也是这个时候,年羹、隆科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了雍正的顶级心腹。

年羹尧当时管控着西北的粮草,如此一来便断绝了胤禵带着大军造反的可能性,而另一方面,隆科多时任九门提督,管理着京城的治安事务,实际上拥有着很重的兵权,两个力量的协助,竟稳稳地让雍正坐稳了皇位。

但隆科多也好,年羹尧也好,他们不是文治方面的大臣,要想发展,雍正还要解决内政的问题,找到适合的人才。一来二去,挑了挑就只能剩下张廷玉了。

张廷玉被誉为雍正的“贴身秘书”,登基之际,雍正身边的大小事,事无巨细都是交给张廷玉来办,多的时候,张廷玉一天要帮雍正下达数十道圣旨的文书命令,加上张廷玉办事能力很强,表达能力更强,很快帮雍正度过了前期不稳定的阶段。

在雍正登基的年末,张廷玉正式成为政治中枢。

与此同时,再将目光看向隆科多及年羹尧,隆科多因为是雍正的“嫡母”佟佳氏之弟,所以本来就和雍正有着亲戚关系,是为雍正的舅舅。而年羹尧,其妹年氏也进入了雍正的后宫,倍受雍正宠爱,所以年羹尧又算是雍正的“大舅哥”。

二人和雍正亲密的身份,加上为雍正立下不世的功劳,让这两个人有些“飘飘然”了,而雍正也在朝堂毫不避讳地夸赞这两个人是他的恩人,导致年羹尧回到京城,还要雍正带着文武百官出去迎接他,夸张至极。

但也是这种“盛宠”之下,两人走向深渊。

年羹尧掌有兵权,隆科多在京城有着极多数贵族追捧,两个人都不是省油的灯,清代注重皇权,皇权才是不容侵犯的根本,如果二人愿意和张廷玉一样匍匐在皇权之下,那么万事大吉,可惜二人并不愿意,飞扬跋扈,一次次挑战着雍正的底线。

年羹尧结党营私,对于雍正的命令属于是听一半不听一半,虽然人在西北西南,但却对朝廷之事频繁干涉。

朝堂中有官员得罪了他,那么就会遭到年羹尧的打击报复,雍正都保不住,久而久之,朝堂中大多数官员都是年羹尧派系的,时人戏称为“年选”。

言外之意就是,朝堂的官员,都是年羹尧选的,实际上就是在讽刺雍正。

时间久了,雍正的不满积累到极点,所以他必须要做出对年羹尧的裁决,雍正二年,雍正和年羹尧还是和和气气的,但在雍正三年的年末,雍正忽然列出年羹尧的九十二项大罪,最终将年羹尧逮捕入狱幽禁起来。

这一次逮捕,不是做做样子,雍正是有着足够的底气消灭年羹尧,比如西北地区的军事,就交给了后起之秀岳钟琪,比如一直给年羹尧求情的年氏因病去世,雍正已经不需要顾忌什么东西。

也许死到临头,年羹尧有过幡然醒悟,整一个大清,皇权至高无上,年羹尧的行为就是在打皇权的脸,而且他位高权重,拉拢的派系过于深厚,被雍正最后消灭,无可厚非。

年羹尧是如此,隆科多也是。

雍正犯过数次“大忌”,那便是常常在朝堂中说某某某大臣是他的“恩人”,比如年羹尧、田文镜,对于隆科多,雍正更是热情,多次直呼舅舅,搞得隆科多都要飘起来了。

虽然隆科多不会造反,但事实证明,雍正太过不注意君臣界限,最终导致隆科多把雍正当作小孩子。

雍正在位时大力反贪污,而隆科多就带头贪腐,最后还私藏重要的玉蝶,即便雍正心里真的把隆科多当舅舅,此时也不能留下他了,因为和年羹尧的错误一样,这是对皇权的践踏。

有着如此两人的先后事,再看回张廷玉。

张家和雍正没有那么亲密的关系,就拿九子夺嫡来说,张廷玉没有表示过明确支持谁,他只忠于大清。

如此一来,雍正和张廷玉就没有那么“亲近”,但这种距离感是好事,因为和雍正保持距离,才能保持清醒。

张廷玉一直谨守着自己的底线,做好文臣。其实他文臣的身份,也是被雍正放心的原因,甚至可以说,自古以来,帝王最忌惮的都是有着兵权的官员,对这些文政的心腹,却是没有那么忌惮。

皇权和相权虽然会发生矛盾和碰撞,可是这种矛盾并不是主要矛盾,没有皇帝和拥有着兵权那些将领的矛盾来得深刻。

在雍正初,张廷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时常和雍正最好的兄弟怡亲王一同商讨文政,自己也为大清在康熙之后的国家进行新的政治建设,在户部和吏部的舞台上,张廷玉是全能的,获得一众汉人文臣的敬重,同样也获得雍正的感恩。

不过雍正却没有对外说什么张廷玉是他的恩人之类的话,或许是因为经历过了隆科多和年羹尧,雍正真的开始学聪明了,也或许是在雍正的心目中,其实张廷玉达不到年羹尧和隆科多那么亲近的关系。

但谁知道,雍正下狠手的反而就是最亲近的关系。

直到雍正的中后期,张廷玉一步步走上了人生和政治的巅峰,先是成为了文华殿大学士,也就是大清实际意义上的宰相,而文华殿大学士,一般来说要比张廷玉父亲张英当年的保和殿大学士地位更高。

又因为底蕴深厚,张廷玉成为了宝亲王的老师,宝亲王正式后来的乾隆,帝师张廷玉的名号就是来自于此。

雍正的中后期,他极其重视汉臣的作用,于是田文镜、李卫等人崛起,而张廷玉自然是更加被尊重。

到了雍正十三年,雍正驾崩之际,他留下了张廷玉成为了乾隆的顾命大臣,既是乾隆老师,又是历经两朝的皇帝“秘书”,张廷玉就是被指定辅佐乾隆的文政。

作为清初的顾命大臣,张廷玉是为数不多的汉人,这个待遇可想而知,而雍正也立下遗诏,要让张廷玉配享太庙,这个待遇也是绝无仅有的。

可惜的是,雍正没有针对张廷玉,反而是张廷玉的弟子乾隆皇帝后来和张廷玉出现了矛盾,在乾隆朝初,本来乾隆还是和老师张廷玉相处得很好的,但乾隆后来利用张廷玉来和满臣做对抗,以此来形成党争,巩固皇权。

久而久之,两人也出现了矛盾,乾隆随着帝王岁月的累积,越来越心思难测,张廷玉的一些行为让乾隆十分不满,譬如他不允许张廷玉退休,后来还因为种种事情,差点削掉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

而关于张廷玉的一生,其实也算是圆满,但最后却因为乾隆造成了一些坎坷。

之所以几代皇帝都没有对付他,那就是真的没必要,毕竟回顾整个大清,又有多少个文臣是有着性命之祸的,倒霉的,都是有兵权的那些人罢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邬思道选择半隐,除了为了保命,还有什么目的?雍正被他感动到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邬思道怎么被雍正发掘的,邬思道离开雍正的原因,雍正与邬思道经典片段

    早先隆科多也已经向胤禛示好,宫内外的兵马可以说都是向着胤禛的。胤禛夺嫡的希望大增,邬思道虽然紧张,却已经料到了七八分。这个时候雍正急匆匆从宫里赶回家,为什么?因为他要解决后顾之忧。夺嫡成功的消息传来以后,邬思道当然非常高兴,为胤禛服务了15年时间,终于尝到甜头了。可是邬思道冷静下来这么一想,心里咯噔

  • 这件国宝是乾隆母亲的寿礼,流失海外多年,如今成私人收藏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乾隆皇帝收藏的国宝,乾隆最稀少的国宝,乾隆墓最名贵的4件国宝

    到了清朝,乾隆皇帝更是信奉佛学,他曾在母亲大寿之时为其送上一份特殊的寿礼——紫檀七重宝塔。乾隆虽然没有大兴土木地去建塔,但他所命人制造这座宝塔不仅用料珍贵,而且做工精美,雕刻技艺更是卓绝,堪称无价之宝。在这座七重宝塔里,一共有四十八尊佛像,每一尊佛像都是栩栩如生,极为逼真。在它的外部,工匠还特意用了

  • 雍正王朝中,皇子和百官找国库借款可能吗?内务府和户部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有出息的,拿着这些钱,去盖房子搞地产、搞民间放贷,以此赚取差价。没出息的,就想着吃喝玩乐有点资本,花光了也就啥也不剩了。跟国库借钱,有个好处,除了不需要利息以外,还款期限也可以无限期地拖下去,说到底他们压根没打算还钱。为啥?因为掌管国库钱粮的官员,换了一茬又一茬,谁会冒着得罪皇子、同僚的风险,去跟你

  • 蒙古当年是怎么步步臣服大清王朝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大清是怎么征服蒙古的,金国蒙古和大清的关系,大清时期的蒙古

    蒙古各部历史演变简介蒙元自从退出中原后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北元正统时期;2、鞑靼时期;3、瓦剌帝国时期;4、蒙古各部各自为政时期。其实到北元在蓝玉捕鱼儿海一战俘虏北元宗室、缴获元庭印信时黄金家族就威望尽失。到1402年鬼力赤击杀末代大汗(统一蒙古大汗)去国号改为鞑靼时,蒙古草原已经是谁的拳头

  • 非皇后所出,也不是顺治的长子,康熙为什么能够被选中登上帝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顺治皇帝传位康熙,历史上的顺治和康熙,顺治把皇位传给康熙了吗

    但是在清朝,这条规则却不适用,最有名的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个皇帝,都非嫡非长。而康熙更是神奇,他继位的时候仅仅八岁,根本看不出日后的才能,所以也不符合"立贤"这一规则。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他越过自己的二哥福全,得以继任大统呢?无论是名为玄烨的康熙还是福全,都不是孝庄母子的第一选择提到顺治,大家最先想到的

  • 雍正继位后,对以前的废太子以礼相待,这是什么原因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雍正为什么对废太子以礼相待,雍正继位后怎么对待他的兄弟们,雍正当了皇帝和废太子见面了吗

    可以说,雍正帝继位的过程,也是过五关斩六将这样一路走过来的。并且,有好几次都是险象环生。这种辛苦的历程,不能不对继位后的雍正帝产生心理影响。于是,他一即位,便立刻展开了对之前政敌的清算,即他那些参与了夺嫡的兄弟。例如八爷党的主要人物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都被雍正收拾和打压了一番,其中老九最可怜,被

  • 还原清朝历史上真实的建宁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建宁公主,相信无论是否喜欢历史的人,都一定听说过她,不冲别的,就单单是一部《鹿鼎记》,就足够让她扬名了。尤其是邱淑贞的演绎,简直是栩栩如生和活灵活现的存在着。那么,建宁公主这一人物形象,是文学的虚构,还是真实的存在呢。今天,文史不假就带您一起探究这段历史的真相。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鹿鼎记》中,建宁公主

  • 同样分封制的西汉同姓诸侯,为何远没有西周的安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西周与西汉分封制的不同,西周分封制与西汉封国制的区别,西汉的分封制度

    后续的西周,甚至包括东周的历史发展证明,姬姓诸侯们的确起到了安定天下和拱卫王室的作用,这也是周王室能在极度虚弱的情况下,将名义上的统治维持下去的一个重要因素。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出于同样的目的,大肆分封刘姓诸侯王,并且借鉴了周朝异姓诸侯崛起、挑战王权的事例,与群臣杀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

  • 除殷墟外其他地方也有甲骨文出土,但殷墟作为“大邑商”而出土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殷墟甲骨文现在在哪里,殷墟有甲骨文吗,殷墟甲骨文的重要发现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时任国子监祭酒的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药店买来的“龙骨”上有类似文字的痕迹,于是,在初步鉴定后,先后从古董商人那里买来了1400多片甲骨。翌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王懿荣投井自尽。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王先生的长子王翰甫将家中1000多片甲骨卖与刘鹗。刘先生将其与自己收

  •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夏朝的这位皇帝了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夏朝最著名的皇帝,夏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叫什么名字,关于夏朝最后一个皇帝的事情

    少康从小就很聪明,从母亲那里得知祖上失国的惨痛经过,心里就有了复国的强烈愿景。从此,少康发愤图强,在艰难的环境中磨练自己,最终练就了一身的本领。后来受到追杀,少康从有仍氏逃到了有虞氏,并且在那里和有虞氏的首领的二女成了家,得到了有虞氏的支持,他开始招兵买马并且招揽有着复兴夏王朝的旧臣。功夫不负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