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周那些事儿”之战国的到来——周威烈王!

“东周那些事儿”之战国的到来——周威烈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975 更新时间:2024/2/18 2:33:54

[var1]

在此之前,君是君、臣是臣,它们永远不可能越界。就算君再弱,臣再强,也不可逾越君臣关系。贵族,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们的阶层,贵族文化,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主流文化。这也是为什么周天子明明已经危如累卵了,却还被天下奉为共主的原因(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周厉王被国人推翻后,竟长达十多年时间没人敢在他死之前另立天子)。

而周威烈王,就是打破这种格局的人,他亲自承认了臣子可以逾越君臣的界限,而成为君。从而也变相的承认了诸侯可以推翻自己,而成为天子。这是一起社会体制发生里程碑式转变的事件,从那以后,君不君、臣不臣,上层阶级之间发生了激烈的角逐,12年后的“田氏代齐”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var1]

周威烈王名叫姬午,周考王之子,东周第20位天子。他在位期间,晋国三卿赵籍、魏斯、韩虔格局成立,并且他们达成了和解,确立了各自的发展方针。

赵国向北,主攻中山国和戎狄;韩国向南,主攻郑国;魏国相西,主攻秦国。三者相较,韩国的南面还有楚国,只有挨打的份儿;魏国的西面是秦国,且有黄河和函谷关天险,要想发展也很困难;而最为有利的应该是赵国,赵国的北面是相对较为宽广的戎狄之地,虽然戎狄强悍,但相对落后,且无天险,是相对最理想的发展之地。

后来的事实也是向着这个方向发展的,只是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魏国在魏文侯魏斯的带领下,李悝变法、翟璜为相,乐羊吴起等为将,特别是吴起,训练了一支横扫战国的部队——魏武卒,一度将秦国赶回关中,占据河西之地,魏国居然一时成为战国的第一强国。但这只是昙花一现,尴尬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魏国身边别有用心的人会随时给它捅上一刀,魏国就是在这种暗箭伤人中倒下的,围魏救赵、围魏救韩成为致命的两刀。

[var1]

而韩国的最大成就就是灭了郑国,赵国直到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才真正强大。

周威烈王什么都没干,就是干了册封这件大事儿。如果你不明白周威烈王为什么会毫无理由的册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那么你看看地图后就会明白了,周天子完全处于韩国的包围之中。如图:

[var1]

周威烈王完成了历史赋予他的这次特殊使命之后不久就死了。其子姬骄即位,是为周安王。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专注于从不同角度看历史,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为何普遍都看不起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首先,各诸侯国纷纷看不起秦国,实际上同秦国的出身,有着很大的关系。当时,秦国的建立可以有很大的机缘巧合的因素。这是因为,秦国君主的先祖并不具备显赫的身份,而是给周天子养马的存在,最开始仅是王室的附庸。而秦国的发迹,则在于周幽王时期,当时秦公因为有功,秦国这次一步步的壮大了起来。可是,这样

  • 柏举之战改变从前一战定胜负的方式,在连续作战中大败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柏举之战对楚国影响,古代柏举之战,用孙子兵法剖析柏举之战

    蔡国力屈不能相支,向晋国求援,使人质往晋,请兵抗楚,但未获结果,于是便转而向吴国恳求救援。另外,唐国的国君也因愤懑于楚国的不断侵凌勒索,而主动遣使与吴国通谊修好,要求协助吴国共抗强楚。唐、蔡两国虽然都是兵寡将微的蕞尔小国,但位居楚国的北部侧背,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吴国通过和它们结盟,就可以从州来、居巢

  • 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为何还能歼灭数十万秦军和大破匈奴铁骑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长平之战后赵国还有多少军队,长平之战后赵国的实力,长平之战赵国真死了40万人吗

    [var1]长平之战后,赵国虽然元气大伤,但却在“邯郸保卫战”中歼灭秦军近二十万人,此战使秦国的实力被严重消耗,不得不放弃全面打击六国的战略,为此推迟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而且赵国在对战中原的同时,北向战略也没有改变。自从赵武灵王向北开辟代郡、云中、雁门三郡后,赵国北部边境就一直驻守着一支规模庞大的

  • 曹操称魏王,孙权称吴王,刘备为何称汉中王,而非蜀王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上曹操刘备和孙权,曹操为何叫魏王,蜀王是谁

    [var1]一、曹操首先,对于曹操来说。公元189年,董卓来到都城洛阳,篡夺了朝廷大权。对此,曹操号召天下的英雄豪杰讨伐董卓,也即曹操一开始是忠于汉室的。不过,看到关东诸侯各怀心思之后,曹操明白汉室已经无法挽救了,当务之急就是消灭群雄,结束中原地区的战乱。公元196年,曹操迎奉汉献帝,并迁都许昌。在

  • 马陵大战后的魏韩齐三国,纷纷由盛转衰,却让秦国奏响了东进凯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var1]然而,魏惠王却认为,公孙鞅变法不过是照搬李悝变法,总觉得他是在抄魏国作业,心里难免有些轻视。更何况,公孙鞅入秦二十余年来,虽然提升了秦国国力,可魏国却从来没有惧怕过秦国。公元前352年,秦国曾联合诸侯围攻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可始终都未能攻破。(注:《史记·秦世家》记“降之”,这不太可

  • 战国末期,这两位太后垂帘听政,却加速秦灭六国的进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国时期垂帘听政的太后是谁,历史上垂帘听政的太后,战国时期的秦国王太后

    [var1]一、君王后君王后(?―公元前249年),太史敫(jiǎo)之女,齐襄王的王后,齐王建生母。公元前284年,燕国、赵国、韩国、魏国、秦国等五国联合攻打齐国。在五国伐齐之战中,齐闵王被杀,他的儿子田法章改名换姓在太史敫家中做佣人。太史敫的女儿(君王后)觉得田法章状貌奇伟,认为绝非平常之人,因

  • 历史上,晋国灭亡后,还有哪些国家以“晋”作为国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晋国灭亡后是什么朝代,春秋期的晋国怎么灭亡的,历史上的晋国政权

    [var1]众所周知,晋国是春秋最强大的诸侯国,在整体实力上领先秦国、楚国、齐国等。不过,晋国最终毁于内部的卿大夫家族,到了战国初期,晋国最终被魏国、韩国、赵国瓜分。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晋国灭亡后,还有哪些国家以“晋”作为国号?一、西晋三国末期,司马懿与司马师、司马昭二子都是曹魏权臣。司马昭死后

  • 重耳流亡:被骊姬陷害,在外流亡19年,62岁回晋国登基为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重耳回晋国当上国君,重耳回到晋国后做了什么,晋国的公子重耳在外流亡了多少年

    [var1]晋献公13年,由于献公的宠妃骊姬的谗言,重耳被发落到了蒲邑,防备秦国,晋献公21年,晋献公派人杀死了太子申生,并再一次听信骊姬对于重耳的谗言,正在京城的重耳不得不逃到了蒲邑。[var1]次年,晋献公派宦官履鞮[dī]去蒲邑杀掉重耳,重耳听说之后赶紧跳墙逃跑,履鞮紧追不舍,把重耳的衣服都砍

  • 宋襄公迂腐,等敌军渡河整顿结束后才肯开战,结果输得一败涂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宋襄公8年,诸侯国的霸主齐桓公去世,这时齐国发生了内乱,宋襄公通知各国诸侯,请他们和自己一同护送公子昭到齐国去接替君位,但是宋国比较弱小,宋襄公的号召力不大,多数诸侯都没有理会,只有三个小国带了很少的人马前来配合,宋襄公率领四周的兵马攻打齐国,齐国战败,把公子昭迎接回齐国,拥立他继位,这

  • 明枪易躲腾空起,暗箭难防有危机:军事家孙膑被害睡猪圈吃猪屎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孙膑忍辱负重装疯卖傻终复仇成功,孙膑,庞涓砍掉孙膑双脚

    孙膑与老师鬼谷子魏惠王学秦国,诚招卫鞅似的天下豪杰,希望助魏国强盛。庞涓,魏国人,自荐上门面见魏王,忍不住露才扬己大谈兵法。魏王见其有才,将魏国受邻国包围站不住脚的忧虑说与他听。"你让我做将军的话,我把他们灭了,用不着怕。"庞涓拍胸,信誓旦旦地说道。庞涓确实有才。鬼谷子有两名对兵法颇有研究的学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