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早些年其实曹操大可以有着一统天下的机会。当时曹操刚在官渡之战当中,一举击败了北地的诸侯袁绍。一举基本上是统一了北方地区,北边也就只有辽东苦寒之地的公孙度尚且还有一点地盘。但是累辽东苦寒,公孙度已经不成气候。而南方有着刘备,张鲁,刘璋等人。西北有马腾,韩遂几个诸侯。那么为什么曹操不先灭了刘备,再灭江东呢?是不是这样就不会出现赤壁的那一场大败了,曹操也能进而统一全国了呢?
如果单单看曹当时的实力,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已经接近统一全国。为什么这么说呢?
按照汉朝时候当时的情况来看,曹操在官渡之战之后。其大概地盘范围包括了袁绍原本占据的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再加上原本曹操拥有了的司隶,豫州,徐州等地区。天下十三州可以说曹操占据了其中超过一半。
而且这一些地区,可以说是当时天下的中心。要知道,按照中国当时的情况来看,显然北方地区的发达程度是要远远高于当时的南方地区的,这主要是由于农业手段较为落后这就直接导致了当时南北方生产力之间的巨大差距。而北方地区显然就要比南方地区要发达,人口也要多一些。因此当时占据了北方地区的曹操可以说是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继承江山的人了。
要说起来在曹操统一北方以后尚且还算成气候的也就西凉马腾,东吴孙权,辽东公孙度,顶多再加上一个刘备。刘备当时既没有兵马,城池又不多,只有江夏一座孤城。长坂坡一战又被曹操追着打,可以说刘备是当时诸侯中实力最弱的了,曹操自然也不会把他当成心腹大患。
先来说一说这西凉马腾。马腾是西凉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直接把控了西凉地区的军权和政权。单单看他的能力也算是占据了一州之地的豪强。但是马腾其实是曹操的盟友,要知道当时来说,马腾是曹操的卫尉。要说起来,这两个人应该是穿一条裤子的了。
据《典略》记载:
十三年,征为卫尉,腾自见年老,遂入宿卫……及腾之入,因诏拜为偏将军,使领腾营。又拜超弟休奉车都尉,休弟铁骑都尉,徙其家属皆诣邺,惟超独留。
而身在辽东之地苦寒的公孙度,显然实力比较弱。但是辽东地区环境较为艰苦,对于曹操而言就是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而且据《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
夫馀本属玄菟。汉末,公孙度雄张海东,威服外夷,夫馀王尉仇台更属辽东。时句丽、鲜卑强,度以夫馀在二虏之间,妻以宗女。
说起来这江东地区可以说是当时最合适曹操进军的地区了。西凉当时已经归顺,一把手马腾亲自进入到洛阳给曹操当人质,可以说诚意满满。而辽东苦寒,公孙度的地盘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汉中张鲁和蜀川刘璋二人素有间隙,本来就互相提防。显然对于曹操来说并不算什么大问题。而刘备当时仅仅占据几座小城,根本就不成气候,也不是曹操征战的目标。这样用排除法一看,只有雄踞江东地区的孙氏家族,才是曹操最好的征战目标。
还要知道的是当时曹操已经实际控制了整个荆州地区,可以说已经占据了长江上游地区。已经有了进军江东的最好的跳板,而且当时荆州军的水师已经归降曹操,而这些水师显然能够帮助曹操进军江东。而且再加上原本来自北方的曹军士卒,兵力要强于江东,而且占据了战略要地荆州,如此看来可以说进军江东已经是大势所趋。
而且江东当年曾经意图趁着曹操北上和袁绍决战的时机,偷袭曹操的老家许昌。但是因为孙策遇刺身亡而作罢。但是这显然也是曹操选择进军江东的理由之一。
但是让曹操没有想到的是,在赤壁之战当中,他遭到了孙刘联军的火攻。落得一个大败而回的下场,而原本投降的荆州水师,直接没了一多半。北地的军士,因为不适应南方的气候环境,多有疫病。使得曹操意图统一南北的机会就这样白白流逝了。
其实当时来看,曹操选择统一南方完全没有问题。毕竟西北的马腾投降,辽东公孙度实力弱,西南刘璋,张鲁互相提防。可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曹操最后还是失败了,让人唏嘘不已。
那么关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