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历史上经历了亡国的4位后主。首先大家最熟悉的人,应该就是三国时期蜀国后主刘禅了。作为蜀汉的第二位皇帝,刘禅从223年登上皇位起一共在位41年,没有做出多大成就,只能称得上守成之主;蜀国灭亡,跟刘禅宠信宦官黄皓有很大关系。
公元263年,刘禅向魏国投降,来到魏都洛阳后,刘禅在掌权人司马昭面前表演了一出“乐不思蜀”,让司马昭大笑不止。司马昭觉得刘禅很老实,把他封为安乐公。刘禅在洛阳安逸地生活了七八年才去世,有人认为刘禅的举动十分聪明,比东吴的后主孙皓高明得多。
第2位后主,三国时吴国的亡国之君孙皓在位时沉迷酒色,一言不合就大开杀戮。公元280年,吴国抵抗不住晋朝的进攻,四面楚歌之下,孙皓只得选择投降,也来到了洛阳。那时候司马昭早就去世了,晋朝的掌权人是晋武帝司马炎。
司马炎让孙皓坐在臣子的位置上,还告诉他自己设这个座位等他很久了。孙皓耿直地说:我在南方时,一样设这种座位等着陛下您哪。司马炎听了,忍不住笑出声。孙皓亡国时38岁,4年后就在洛阳去世了,关于他到底是病逝还是被害,至今依然有争论。
第3位后主是南北朝时期的陈后主,陈叔宝。陈叔宝宠幸张丽华,不理朝政,公元589年,隋朝灭掉了陈国,陈后主成了阶下之囚,但他比刘禅更加豁得出去——隋文帝杨坚对陈叔宝算是优待,甚至避免在陈叔宝面前演奏江南的音乐,免得他伤心难过。
但陈叔宝还是只顾着玩儿,天天喝酒,并且主动跟隋文帝说,能不能给我一个隋朝的官职,让我入朝的时候名正言顺点?一副完全没把亡国之痛放心上的样子,让隋文帝也忍不住感叹说,陈叔宝亡国“亦是可笑,盖天亡也”!陈叔宝最终在隋朝寿终正寝。
第4位后主也跟陈叔宝一样擅长诗文音律,但他没有陈叔宝那么没心没肺。此人就是著名的“词帝”李煜,南唐后主。公元875年南唐灭国,李煜来到北宋开封,3年后的七夕佳节,李煜死去。而巧合的是,李煜出生那天也是七夕,他刚好活了42岁整。
至于李煜的死因,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就是李煜被宋太宗毒杀。从李煜写的那些词来看,李煜确实对亡国之事耿耿于怀,常常忧愁叹气,因此被宋朝皇帝猜疑也是有可能的。大概对于亡国之君来说,清醒比糊涂要痛苦得多吧,那些看起来糊涂的后主,反而能得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