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邦口中我们知道,他最喜欢的儿子是刘如意,有史书记录,刘如意神情与高祖相似独具特点,有大将之典范,加之生在战乱期间,母亲作为刘邦的妾不离不弃,这个儿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通晓军事而且性格刚毅,没有贵族病,促使刘邦非常喜欢他这个儿子,似乎对比之下刘盈就不那么类己了,刘邦赐予刘如意封地赐号赵王并时常让他参与军政商议国事,这样的环境下引来很多猜测,朝臣断言将来的王位非如意莫属,然而刘备之后的一个选择让这样的局面瞬间覆灭,这个选择就是接结发妻子吕后入宫。
很多人会对于这个女人的能力产生质疑,如意经历过千军万马难道就败给一个女人?她强得过虎狼一样的团队吗?后来的发展给出了答案——如意被吕后设计毒死,生母下场更为悲惨被迫害成骇人听闻的人彘,可见一个女人对于权力的追求也能产生令人惊骇的力量,从表面上来看,新帝即位主要功臣是吕后的狠毒,其实刘邦和一位谋士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刘邦虽然喜欢刘如意但是太子之位还是给了刘盈,刘盈也不是长子,这样的决定是因为首任妻子是吕后,而刘盈是吕后的独生子所以看出刘邦对于吕后极为重视,在儿子年龄还小之时选择一位即位者,其实暗地里是选择他们的生母,无论是从权力上,吕后家族权倾朝野很有发言权,甚至自己的功臣樊哙还是吕后的妹夫,再说个人谋略上,吕后心机缜密做事果断相比较其他人,强硬之势适合帮助新皇帝管理朝政,她都是一位合适的人选,所以刘备对于皇帝要交给谁也是考虑到了之后的发展。
再说那位谋士,这个人叫张良,作为刘盈即位拥趸的一员他想到了一个让刘邦信服的办法,那时刘邦对于儿子表现出来的偏重还是在如意身上,而且如意生母对于儿子前途也很重视,刘邦又偏爱这对母子,所以未来的皇帝之位花落谁家尚未定论。张良这时候请来了刘邦梦寐以求的四位长者,后人称商山四皓。刘邦对于这四位声名在外的高人到来表示诧异,自己当初求之不得的人物为何近日来找朕呢?对于这句疑问,四人表示太子功德高过陛下,他们是心甘情愿未这位很有前途的少主指点迷津,并称天下有志之士对于刘盈也是言听计从,这些话给了刘邦很大的影响。
在这之后,刘邦虽然仍旧宠爱如意母子但是刘盈的关注和信任日益增多,并对如意母子表示刘盈即位是民众的想法,自己只是听从了民心这让他们也无话可说,在历史上对于这一段还有着刘邦与夫人唱楚歌作楚舞的细致描述,用来证实张良请来商山四皓确有其事,但是至于是文学演绎还是历史事实有待争论。但是刘盈的继位确实是经过刘邦之手,这一点无可置疑。
在刘邦死后,如意母子的最大庇护者已经不复存在,新帝刘盈即位仍然没有让吕后放下对他们的猜忌,因为如意平时待人仗义而且敢于直言,加上为了自保求得过兄弟刘盈的帮助,所以吕后对于完全根除这个祸端有忌惮,但是还是让她抓到了机会,在一次狩猎中因为“赵王年少未能早起”,如意和刘盈只能分开,吕后派人杀掉这个心头之患,后来还将其生母迫害而死,那悲惨之势刘盈是难以接受的,所以在看到如意死去,如意生母变成人彘之后,选择不问政事,将这个权力交给了自己的生母吕氏的手中。
刘盈正如刘邦所说不“类己”,没有刘邦的机敏善任,甚至不如自己的生母刚毅能干,他看起来不经世事,在父母打拼下的江山之下缺少了一份帝王之气,虽然最后在众人的努力之下做了皇帝,最后的统治权却又交给了别人,而如意年少蒙冤也是让人觉得悲痛,难免令人叹息权力追逐下隐藏的刀锋剑山未免过于冷酷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