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除了廉颇和赵括,偌大一个赵国莫非就无名将可用了吗?

长平之战,除了廉颇和赵括,偌大一个赵国莫非就无名将可用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005 更新时间:2024/1/23 16:33:13

[var1]

公元前269年赵奢在阏与之战中硬碰硬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秦军,不久后廉颇在几之战中再次大败秦军,在秦国远交近攻策略的影响下,韩魏两国成为秦国首要的攻击目标,三晋在战国时期很多时候都是共同进退的,被双方互相视为劲敌的秦赵两国始终会有一场大决战。

只是双方都没有料到这场决战会来得如此之快:前262年秦军攻占了韩国野王地区,这使得韩国上党孤悬于外,韩惠王准备将上党割让给秦国却被上党郡守冯亭提前献给了赵国,秦赵双方为了争夺韩国上党展开了一场影响战国大格局的大决战,这就是长平之战。

[var1]

战役的过程不多说,原本赵国老将廉颇在和秦军的对峙中并不处下风,但是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离间之计临阵换帅,以年轻的赵奢之子赵括替换下了廉颇,结果赵括一改廉颇稳健的防守策略主动出击却败于白起之手(事实上粮草的缺乏使得赵括只能冒险出击,说赵括纸上谈兵有点言过其实,此处不多讨论),赵国四十余万精锐被白起坑杀殆尽,实力一落千丈。

所以后世有相当多的观点认为赵孝成王不应该用赵括,那么除了廉颇和赵括,偌大一个赵国莫非就无名将可用了吗?其实并非如此,此时赵国国内至少有田单、乐毅和庞煖三大名将,那么为何赵孝成王却一个都不用?我们来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var1]

田单和乐毅

这是一对冤家,乐毅五国伐齐连下齐国七十余城,只留下莒和即墨两城围而不攻,却被田单抓住对乐毅信任有加的燕昭王去世、继位的燕惠王并不信任乐毅的机会,以离间计成功地使得燕惠王夺了乐毅兵权,然后以火牛阵大破燕军,齐国因此复国。

这对战场上的老对手最后却殊路同归不约而同的西入赵国避难:乐毅是战国初期魏文侯时期攻灭中山国的名将乐羊之后,世居赵地,曾在赵魏两国出仕,在燕昭王求贤若渴的感召下又效力于燕国出任亚卿,前284年五国伐齐差点攻灭齐国,前279年被燕惠王剥夺兵权后西投赵国,赵孝成王之父赵惠王将乐毅封之于观津,号望诸君。

[var1]

齐国复国后,田单被齐襄王封为安平君,威风了一段时间,但是田单功高震主,齐王对他颇为忌惮,在齐国王位更替之际田单同样西投赵国,先为赵将受封为都平君,后在前265年前后出任赵相。

长平之战期间,乐毅和田单当时应该都在赵国,那么赵孝成王为何不让这两位名震天下的名将为帅去和秦国作战呢?原因可能有两点:第一,两人当时年龄可能都比较大了(当然这个不是主要原因,廉颇年龄同样也很大)。

第二,两人名气虽然不小,但是他们在赵国也只是客卿身份而已,这样一场有关国运的生死大战,赵孝成王还没有这个魄力把举国之兵交给两位客卿,其实这个就是差距,和秦孝公重用商鞅,秦惠文王重用公孙衍的魄力相比,包括赵国在内的六国很少有秦国国君那样的魄力。

[var1]

庞煖

撇开乐毅和田单两人,其实赵国还有一位名将,他就是庞煖:赵武灵王是赵国崛起的奠基人,当时其麾下汇集了大批名臣和名将,比如楼缓、乐毅、庞煖、剧辛等等,史书上曾有庞煖和赵武灵王论兵的记载,并阐述了“百战而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的含义。

前295年沙丘宫之变后,赵武灵麾下大部分人纷纷离去,庞煖也不见踪影,等他重新出现在史书上已经是五十余年之后的前243年左右了,此时在位的是赵孝成王之子赵悼襄王,这个时候的庞煖虽然已经七八十岁了,但是宝刀不老,先是一战斩杀老朋友燕军名将剧辛并灭敌两万,又在两年后的第五次合纵攻秦之战中大展神威,率五国联军绕过函谷关攻入离咸阳不远的蕞地,如果不是联军一盘散沙被吕不韦各个击破的话,此次合纵攻秦很有可能会取得胜利。

[var1]

不过在前260年长平之战时赵孝成王却没能慧眼识珠,一直到十几年后廉颇出走赵国人才凋零之际,才有人想起了这位曾和赵武灵王论兵的名将,把庞煖举荐给了赵王,庞煖大器晚成实在太晚了点,令人叹息!

另外多说一句的是或许有人会问李牧那时在哪?李牧死于公元前229年,长平之战时他最多也就20多岁,年纪比赵括还小,估计也就赵军中一位低级军官,哪有资格去指挥如此规模的一场大战!

[var1]

战国七雄中最令人惋惜的就是赵国,在魏国和楚国继续沉沦、齐国袖手旁观的情形下,赵国是当时唯一在军事上可以抗衡秦国的强国,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的赵军实力强横,即使长平之战赵国损失了四十余万精锐的士卒,赵国仍然可以称雄一时,想要趁火打劫的燕国被打得没一点脾气,第五次合纵攻秦在赵国的主导下也差点取胜。

战国四大名将中秦国有白起和王翦,赵国有廉颇和李牧一点也不逊于秦国,可惜的是赵国君主的能力差了秦国一大截,赵武灵王之后的赵王是一代不如一代,反观秦国从秦献公到秦始皇历代基本上都是明君,此消彼长之下赵国最终灭于秦国之手也就不难理解了。

更多文章

  • 春秋五霸到底是指哪五霸?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春秋5霸顺序,春秋五霸分别都叫什么,春秋五霸都是啥

    时间到了春秋时期,周王走向末路,无法有效控制天下,各诸侯国趁机抢夺地盘,壮大自己,企图称霸。一听到霸道、霸主、霸气、霸王、霸权、恶霸、霸占等等词语,人就会感到一股杀气,冷气。“霸”字本是假借“伯”,指春秋时期的诸侯盟主。《荀子•成相》中曾记载,“穆公任之,强配五伯、六卿施。”那么,春秋五霸到底指的是

  • 长平之战,坑杀的40万赵军为啥不反抗?考古发现白起使诈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白起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长平之战白起杀了赵军吗,长平之战赵军真实情况

    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在和平的年代里,很多人感知到的都是战争的热血与保家卫国的豪情万丈。可是换一个角度来看,马革裹尸裹的未必是一腔报国的热血,更多的是百姓们无可奈何地悲凉。在历史上,我们看到的只是数字和记录。但是在当时,那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背后关系着千千万万的家。不管战争是因何而起,但有一点是可以确

  • 拾荒老人捡到“金冠”,实为战国匈奴文物,专家估价超10个亿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匈奴金冠文物图片,匈奴金冠文物历史价值,内蒙古出土的镶宝石金冠

    公元前215年,匈奴被蒙恬赶出河套平原以及河西走廊地区,逐渐在中原以北壮大。到了西汉前期,匈奴已经强大起来了,并且屡次进犯边境,对西汉的政权造成很大的威胁,并逐渐控制了西域。汉朝统治者当然不能容忍这样的局面,多次出兵抗击匈奴,而匈奴也被汉武帝所败,证券四分五裂。之后的历史进程中,汉朝与匈奴多有冲突,

  • 战国墓挖出1.3万字“古籍”,研究解读后,专家:推翻历史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墓葬发掘,战国墓出土文献,考古挖掘战国古墓

    [var1]在郭店村楚简里,有一本《唐虞之道》,《唐虞之道》记载的是上古时代的禅让制,主角就是著名的尧、舜,这部古籍主要说了舜的好处,赞扬了舜的品德。这部古籍的内容,是从两个远古的朝代来写的。根据历史记载,在夏朝之前,我国还有古唐朝和虞朝,古唐朝是尧建立的,而虞朝是舜建立的,传说尧建立了古唐朝以后,

  • 战国四公子之首的信陵君凭什么能让暴秦忌惮十余年之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信陵君为什么是战国4公子之首,战国时期信陵君故事,战国信陵君功绩

    为何一个魏国宗室公子能让司马迁如此青睐?在史书上记载,不但太史公是这位战国第一大帅哥的铁杆忠粉,就连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也对无忌公子推崇备至,每次巡游经过信陵君之墓都要亲自前去洒扫凭吊一番,还专门为他安排了五户人家作为守墓世家,可谓身后殊荣至极矣。战国四公子中的齐国的孟尝君田文以贤明著称,楚国的春申君

  • 很多人说在秦国生活的百姓如同机器,但其他六国呢?他们远不如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更加令现代人感到恐惧的是,商鞅不仅仅按着严格的法家思想在秦国搞了集体惩罚的连坐制,还几乎把每个秦朝的老百姓都变成了战争的机器。在后来儒家的史学家眼里,秦朝正是因为太过暴虐才导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短短的不到20年时间就亡国了的。但当我们研究历史后会发现,相比秦朝,其他六国的百姓生活更惨。[var1]·

  • 忒能说了的苏秦:劝齐王还十城,叫赵王给万金,让秦国不敢出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苏秦为何建议齐王灭宋,苏秦说赵王,苏秦是怎样劝说赵王的

    秦国在西方实行耕战政策日益强大,山东诸国则处于自娱自乐的称王运动中。大家都是王了,那多没意思,我秦国这么强大,凭什么和你们这群弱鸡小国处于同等的国际地位,不行,一定要分等级有层次。秦昭王十九年十月,秦昭襄王动了称帝的念头,遂采取实际行动,秦相魏冉出使齐国,相约并尊为“西帝”和“东帝”。“帝”是至高神

  • 战国七雄里的齐国,为何最后才被秦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战国时期秦国和齐国到底哪更强,战国时期的秦国和齐国,战国时期齐国能和秦国抗衡吗

    [var1]从已有的记载来看,秦朝开始发动灭六国战争的时间应该是公元前231年,直到公元前221年才完成最终的胜利。在这10年的战争中,秦国相继将韩、赵、魏、楚、燕、齐这六个国家灭亡。那么秦灭六国之战为什么把齐国放在最后呢?首先我们来看看秦国发动统一天下战争的顺序。秦国灭六国的过程中,并不像我们认为

  •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是如何让楚王的宠妃怀上自己儿子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春申君在战国的影响,战国四君子春申君简介,春申君是战国四君之一吗

    不过,敢给君王戴绿帽子的,史上还真不多见,吕不韦和春申君黄歇就是其中佼佼者。[var1]春申君是楚国后期的栋梁,他为楚国立下汗马功劳,不然也不会有给国君戴绿帽子的机会。他曾经率领楚国的军队参加了秦、赵“长平之战”的后续战役——邯郸保卫战。在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三大公子的联手下,赵、魏、楚三国联军大

  • 战国初期最强的国家,压着秦国和齐国打,为何魏国最终会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齐国和魏国的位置,齐国vs魏国,战国魏国最弱时期

    但那是后期的情况,战国初期还不是这样的,一些影响力不行的小国不算,战国早期,秦国、燕国实力较弱。比较强大的是晋(此时基本已经处于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边缘,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册立三晋为诸侯。周天子承认三晋诸侯地位对天下秩序产生了极大震动,周天子权威至此几乎完全沦丧。)、齐、楚、越四国。[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