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五霸到底是指哪五霸?

春秋五霸到底是指哪五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627 更新时间:2024/1/25 0:57:51

时间到了春秋时期,周王走向末路,无法有效控制天下,各诸侯国趁机抢夺地盘,壮大自己,企图称霸。

一听到霸道、霸主、霸气、霸王、霸权、恶霸、霸占等等词语,人就会感到一股杀气,冷气。“霸”字本是假借“伯”,指春秋时期的诸侯盟主。《荀子•成相》中曾记载,“穆公任之,强配五伯、六卿施。”

那么,春秋五霸到底指的是哪几个人?

在《荀子•王霸》中,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唐代成书的《史记索隐》,又把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合称为五霸。

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荀子》中的春秋五霸。

齐桓公,姜子牙的后代,故而姓姜,氏吕,名小白。单听名字,他似乎很是文弱,然而他却是第一个在春秋战国时期称霸的人。齐桓公的为君之路辉煌而又艰辛。

公子小白的兄长齐襄王在位时,齐国一片混乱。为了躲避祸患,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陪同下出逃,公子纠在管仲等人的陪同下出逃。

齐襄王被杀后,他们兄弟二人争夺王位。在赶回齐国的路上,小白被管仲射中身上的带钩,小白假死,躲过一劫。

在齐国贵族国氏、高氏和莒国的支持下,小白即位,被称为齐桓公。上位之后,他准备杀掉管仲。鲍叔牙说服齐桓公,留下并竭力举荐管仲。

后来,正是有了管仲帮助,齐桓公在齐国大力进行改革,推动国家军政合一、兵民合一,齐国国力日益强盛。

齐桓公五年(前681年),齐国将宋、陈、蔡、邾四国国君聚集起来,共商平息宋国内乱,史称“北杏会盟”。第二年,齐桓公组织陈、蔡二国一起攻打背叛北杏会盟的宋国。

齐桓公八年(前678年),齐桓公邀请鲁、宋、陈、卫、郑、许、滑、滕等国在“幽地会盟”,齐桓公被推举为盟主。由此,齐桓公“春秋霸主”的地位正式确立。

[var1]

晋文公,与齐桓公并称为“齐桓晋文”,姬姓,名重耳。晋文公的继位之路,比齐桓公还要艰辛。他虽年少有才,却被迫流亡国外十九年之久。直到年过花甲,重耳才即位成为晋文公。

晋文公元年(前636年),周天子有难出逃到郑国。第二年春,晋文公便起兵勤王,帮助周天子平定了动乱,并将其护送回都城。得到周天子信任的晋文公并未就此止步。他先后带领晋国参与了伐曹战争、伐卫战争,以及著名的城濮之战。

晋文公气势如虹,得到了周天子“王若曰:父义和,丕显文、武,能慎明德,昭登於上,布闻在下,维时上帝集厥命于文、武。恤朕身、继予一人永其在位”的敕命,进而称霸。

晋文公五年(前632年)和晋文公六年(前631年)夏,他更是两度会盟,让自己的地位更加巩固。

楚庄王,芈姓,熊氏,名旅(又作侣、吕)。和中原一带的诸侯国相比,南方盘踞着一些根深蒂固的老牌强国,楚国要想称霸,实在是不易。

但是,之经过韬光养晦之后,楚庄王在孙叔敖、伍举和苏从等人的帮助下,楚国实现了经济上的大翻身,并对外攻城略地,声威愈盛。

在和晋国的邲之战(又称“两棠之役”)胜利之后,楚庄王带领楚军北上,中原小国纷纷举手,依附楚国,楚庄王名声大震,成为了春秋霸主。

[var1]

吴王阖闾,姬姓,名光。吴王僚十二年(前515年),公子光派刺客专诸刺杀了吴王僚,由此夺得王位。

在位期间,他延续吴国灭楚的方针,用孙武、伍子胥等人,将楚国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阖闾并未组织过大规模会盟,但通过多次出征,打出了声威,让其他诸侯国望而生畏。

越王勾践,姓姒,本名鸠浅,又名菼执,是春秋时名震天下的诸侯之一。他和吴王夫差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在经历过卧薪尝胆,苦其心志之后,勾践一雪前耻,带领越国灭掉了吴国。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勾践在徐州(今山东省滕州市南)与齐、宋、晋、鲁等诸侯国会盟,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而勾践,也是春秋霸主的最后一人。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坑杀的40万赵军为啥不反抗?考古发现白起使诈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白起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长平之战白起杀了赵军吗,长平之战赵军真实情况

    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在和平的年代里,很多人感知到的都是战争的热血与保家卫国的豪情万丈。可是换一个角度来看,马革裹尸裹的未必是一腔报国的热血,更多的是百姓们无可奈何地悲凉。在历史上,我们看到的只是数字和记录。但是在当时,那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背后关系着千千万万的家。不管战争是因何而起,但有一点是可以确

  • 拾荒老人捡到“金冠”,实为战国匈奴文物,专家估价超10个亿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匈奴金冠文物图片,匈奴金冠文物历史价值,内蒙古出土的镶宝石金冠

    公元前215年,匈奴被蒙恬赶出河套平原以及河西走廊地区,逐渐在中原以北壮大。到了西汉前期,匈奴已经强大起来了,并且屡次进犯边境,对西汉的政权造成很大的威胁,并逐渐控制了西域。汉朝统治者当然不能容忍这样的局面,多次出兵抗击匈奴,而匈奴也被汉武帝所败,证券四分五裂。之后的历史进程中,汉朝与匈奴多有冲突,

  • 战国墓挖出1.3万字“古籍”,研究解读后,专家:推翻历史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墓葬发掘,战国墓出土文献,考古挖掘战国古墓

    [var1]在郭店村楚简里,有一本《唐虞之道》,《唐虞之道》记载的是上古时代的禅让制,主角就是著名的尧、舜,这部古籍主要说了舜的好处,赞扬了舜的品德。这部古籍的内容,是从两个远古的朝代来写的。根据历史记载,在夏朝之前,我国还有古唐朝和虞朝,古唐朝是尧建立的,而虞朝是舜建立的,传说尧建立了古唐朝以后,

  • 战国四公子之首的信陵君凭什么能让暴秦忌惮十余年之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信陵君为什么是战国4公子之首,战国时期信陵君故事,战国信陵君功绩

    为何一个魏国宗室公子能让司马迁如此青睐?在史书上记载,不但太史公是这位战国第一大帅哥的铁杆忠粉,就连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也对无忌公子推崇备至,每次巡游经过信陵君之墓都要亲自前去洒扫凭吊一番,还专门为他安排了五户人家作为守墓世家,可谓身后殊荣至极矣。战国四公子中的齐国的孟尝君田文以贤明著称,楚国的春申君

  • 很多人说在秦国生活的百姓如同机器,但其他六国呢?他们远不如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更加令现代人感到恐惧的是,商鞅不仅仅按着严格的法家思想在秦国搞了集体惩罚的连坐制,还几乎把每个秦朝的老百姓都变成了战争的机器。在后来儒家的史学家眼里,秦朝正是因为太过暴虐才导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短短的不到20年时间就亡国了的。但当我们研究历史后会发现,相比秦朝,其他六国的百姓生活更惨。[var1]·

  • 忒能说了的苏秦:劝齐王还十城,叫赵王给万金,让秦国不敢出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苏秦为何建议齐王灭宋,苏秦说赵王,苏秦是怎样劝说赵王的

    秦国在西方实行耕战政策日益强大,山东诸国则处于自娱自乐的称王运动中。大家都是王了,那多没意思,我秦国这么强大,凭什么和你们这群弱鸡小国处于同等的国际地位,不行,一定要分等级有层次。秦昭王十九年十月,秦昭襄王动了称帝的念头,遂采取实际行动,秦相魏冉出使齐国,相约并尊为“西帝”和“东帝”。“帝”是至高神

  • 战国七雄里的齐国,为何最后才被秦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战国时期秦国和齐国到底哪更强,战国时期的秦国和齐国,战国时期齐国能和秦国抗衡吗

    [var1]从已有的记载来看,秦朝开始发动灭六国战争的时间应该是公元前231年,直到公元前221年才完成最终的胜利。在这10年的战争中,秦国相继将韩、赵、魏、楚、燕、齐这六个国家灭亡。那么秦灭六国之战为什么把齐国放在最后呢?首先我们来看看秦国发动统一天下战争的顺序。秦国灭六国的过程中,并不像我们认为

  •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是如何让楚王的宠妃怀上自己儿子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春申君在战国的影响,战国四君子春申君简介,春申君是战国四君之一吗

    不过,敢给君王戴绿帽子的,史上还真不多见,吕不韦和春申君黄歇就是其中佼佼者。[var1]春申君是楚国后期的栋梁,他为楚国立下汗马功劳,不然也不会有给国君戴绿帽子的机会。他曾经率领楚国的军队参加了秦、赵“长平之战”的后续战役——邯郸保卫战。在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三大公子的联手下,赵、魏、楚三国联军大

  • 战国初期最强的国家,压着秦国和齐国打,为何魏国最终会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齐国和魏国的位置,齐国vs魏国,战国魏国最弱时期

    但那是后期的情况,战国初期还不是这样的,一些影响力不行的小国不算,战国早期,秦国、燕国实力较弱。比较强大的是晋(此时基本已经处于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边缘,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册立三晋为诸侯。周天子承认三晋诸侯地位对天下秩序产生了极大震动,周天子权威至此几乎完全沦丧。)、齐、楚、越四国。[var1

  • 蒋介石的成功离不开黄埔系,而他的失败,黄埔系的责任也很大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身为资深的政治家蒋介石也深知此道,因此,在他成为黄埔军校的校长后,就开始拉拢人心,从而建立属于自己的小王朝。当时,蒋介石很重视黄埔军校的教育工作,也很看重军校的每一位学员及教官,他没事就到军校转转,看看有没有可造之材,能够为他所用。据说,当时每一届毕业生,在毕业典礼的当天,蒋介石都会亲自找他们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