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之中,纣王就等于昏君。
纣王是大商最后一任帝王,他原本叫帝辛,姓子,名受,但世人最为熟知的却是“纣王”,这个带有侮辱性的名字。
大部人想起帝辛,就只会想起他的暴行,想起荒淫,想起妲己,想起酒池肉林,想起各种酷刑........
不管是野史,还是小说,又或者是如今的影视剧,帝辛的形象一直都是坏的,是个暴君,是个人人得而诛之的恶人。
但是,真实历史上的帝辛,并非如此。
虽亡了国,失去了性命,但帝辛不是昏君,也不是暴君。
胡适曾说过:“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的确,胜利者为王,他们可以改写史书,可以掩盖真相,可以编造谎言。
但是,历史终究就是历史,只要发生过,只要是真实,便始终会有痕迹。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到“帝辛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这是何意?
意思就是,帝辛是个文武双全,智商超群的人,文可以和大臣辩论做到辩压全臣,武可以赤手空拳搏击猛兽.。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帝辛能力非常出众,作为帝王的素养也非常高。
个人能力没有问题,那帝辛的政绩呢?
从政绩来说,帝辛绝对不输别的帝王。
帝辛他重视农桑,商朝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得很好,国力也很强盛,商品经济在那个时候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同时,在帝辛在位时期,东夷叛乱,帝辛派大军征伐,打退东夷向外拓展,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
同时,讨伐徐夷的胜利,还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保卫商朝的安全。
可以说,在帝辛的手下,商朝的版图不断变大,不断扩大。
帝辛不仅仅能南征北战,还促进了文化和技术的传播,在统一了东南之后,帝辛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向东南传播,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看,这么一个人,怎会是昏君?
帝辛不仅仅不是昏君,还是个能力出色的帝王。
那么,他的那些罪行呢?
是真实存在的吗?
野史君想,这或许是假的,并不真实存在。
想当年,武王伐纣之时,武王只写过两篇檄文,分别是《泰誓》和《牧誓》。而在《牧誓》中周武王所列举的帝辛的罪状就只有六条。
假如,帝辛真的是一个荒淫无道,昏庸无道的帝王的话,那武王不可能只写六条罪状。
其实,在历史上,很多人都曾怀疑过帝辛并非是个昏君和暴君。
比如,孔子的弟子就曾经为帝辛说过好话,他认为“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同时,《韩非子》中也记载费仲曾经劝告帝辛杀西伯昌,但帝辛认为西伯昌行仁义,诛之不可。
可是,就是因为他输了,不管他做了什么,他都会成为“昏君”和“暴君”。
而这,就是失败者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