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郝摇旗胜过刘宗敏。
刘宗敏的闪光时刻是在跟随李自成与明朝作战时期,他是李自成手下头号悍将,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功劳,确实勇猛无比。
不过客观来看,李自成全盛时期手下将领无数,刘宗敏也只是其中之一,就算失去刘宗敏,也不会动摇到李自成的实力,刘宗敏的存在更像是锦上添花而不是李自成缺他不可。
刘宗敏是个粗人,只知打仗也不爱学习,他最大的优点是对李自成的忠诚。在李自成被洪承畴和孙传庭打得逃到商洛山中时也没有离开他,大顺军与清军作战时,刘宗敏也是冲杀在前并因此负伤,最后在九江被擒,刘宗敏仍然不屈,最后被杀。忠诚或许是他一生最好的注脚。
相比刘宗敏,郝摇旗在李自成全盛时期并不太引人注目,因为他不是李自成嫡系,在大顺军中受到排挤。
也正因为此,在何腾蛟使出“溶贼”手段,分化瓦解进入湖广的大顺军余部时,郝摇旗与田见秀的分道扬镳,投靠了何腾蛟,从此成为何督师心腹部将。
在何腾蛟手下,郝摇旗做了一些不甚光彩的事情。比如隆武时期,隆武帝朱聿键决心离开郑芝龙的控制前往江西,奉旨接驾的何腾蛟出于私心,派出郝摇旗率军迎驾,却又密令他只许缓行。郝摇旗忠实执行,走了三个月还没出湖广,朱聿键被困在福建,最终被李成栋杀害。
再比如,金声桓、李成栋反清归明时,湖北明军也开始反攻,何腾蛟却因为和陈友龙的私人矛盾,在陈友龙形势大好时派郝摇旗出兵偷袭导致其大败,只得退入贵州。即使在何腾蛟死后,郝摇旗还是忠实执行他的命令,出兵攻杀了陈友龙,为南明的内斗增添了血腥的一笔。
但同时也要看到,郝摇旗所部战斗力是比较强的,何腾蛟手下楚军最盛时号称五六十万,有战斗力的也就只有郝摇旗等区区几人,且都是大顺军余部。
郝摇旗在与清军作战中屡有斩获,孔有德进攻广西时,正是郝摇旗在全州将他击败,让这位定南王在南下后难得地吃到了一场失败,颇值得一书。
相比刘宗敏,郝摇旗的抗清决心同样坚定,即使他始终受到内阁首辅瞿式耜等人排挤,也并没有过降清的念头。不可否认,郝摇旗部军纪不太好,时有劫掠,但是朝廷又不供应粮饷,清军又不发,部队吃不饱肚子拿什么抗清呢。军队劫掠这回事,在明末实在是司空见惯,要是永历朝廷能处理好和郝摇旗的关系,这将是一支可靠的力量。
当然很可惜,这并没有发生。何腾蛟在世,郝摇旗还有个依靠,何腾蛟死后,郝摇旗更加成为永历大臣们的眼中钉,因为在他们眼里,他的流贼身份无论如何无法洗白,这也是他们对大顺军余部一贯的态度,对忠贞营也是如此。
即使处境这么艰难,郝摇旗也没有停止抗清,此后他退回荆、襄山区,扼守房县、竹山一带,转战于两湖和四川之间,会合李来亨、王光兴。永历十一年(1657年),入襄阳。永历十七年(1663年),进攻四川巫山,战败被俘后,不屈被杀。
所以,郝摇旗和刘宗敏谁高谁下,不是一看就明白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