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成公主的爸爸战功赫赫,李世民为何将他排除在凌烟阁功臣之外?

文成公主的爸爸战功赫赫,李世民为何将他排除在凌烟阁功臣之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653 更新时间:2024/1/17 7:37:52

历史上有很多人,明明没干什么坏事,却让小说家言给黑得体无完肤。比如著名的王朗,这老头儿在正史上形象不错,而且是富贵善终。偏偏罗贯中看他不顺眼,编造了诸葛亮骂死王朗的桥段,这下子,王朗的的坏形象,算是深入人心。唐朝的江夏王李道宗,情况也和王朗类似,正史对他的评价是“国初宗室,唯道宗、孝恭为最贤”。李道宗本来是一个挺贤明的王爷,却被隋唐演义类小说写成大坏蛋。由于隋唐演义类小说的流行,李道宗的民间形象,也和王朗一样,被黑化了。正史上的李道宗,跟演义里完全不一样,笔者今天得空,就给大家讲一讲正史上的李道宗。

李渊登基称帝的时候,大唐朝地盘只有山西和关中两个地区。这个时候的李渊,说好听点是个皇帝,说实在点就是个地方割据势力。偏偏这个时候,李渊的大唐遭到了定杨可汗刘武周的攻击。从刘武周的可汗称号就可以知道,他得到了突厥的支持。刘武周在突厥的支持下,打下了李渊的龙兴之地太原。李渊派出了裴寂迎战刘武周,又被打得大败而归。李渊没办法,只好让李世民带着能打的家族子弟去对抗刘武周。当时的李道宗只有17岁,他跟随堂哥李世民一道,击败了刘武周。(此事典出《新唐书》语:“裴寂与刘武周战度索原,寂败,贼逼河东,道宗年十七,从秦王讨贼”)

李道宗是李世民的堂弟,也是文成公主的爸爸。他小小年纪就跟李世民南征北战,为大唐剪灭群雄,统一天下立下了大功。李道宗的爷爷,跟李世民的爷爷是亲兄弟。李道宗的血统,与李世民有点疏远了。因为血统的问题,李道宗一开始的爵位只是郡公,他在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之后,被李渊封为任城王。李道宗在大唐统一天下的战争中,一直追随李世民,可以说是李世民的嫡系人马。他的内战功勋,被光芒万丈的堂哥李世民掩盖了。李道宗真正厉害的地方,是他在开疆拓土,与北方游牧政权的战争所立的功勋。

李道宗所立的第一个功勋,就是驱逐突厥,收复五原。五原地处河套平原腹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三国时期的名将吕布,就是五原人。此事典出《三国志》语:“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隋朝末年的时候,中原军阀混战,突厥乘机占据了五原。李道宗奉旨出征,把突厥的部队赶出了五原,为大唐朝开拓了一千多里的疆土。(此事典出《新唐书》语:“突厥郁射设入居五原,道宗逐出之,震耀威武,斥地赢千里。”)

李道宗的第二个功勋,就是活捉突厥颉利可汗。大唐讨伐突厥的时候,李靖是前敌总指挥,李绩是副总指挥,李道宗是大同道行军总管。李道宗的主要职责是辅助李靖,战争的结果是李靖和李绩打得颉利可汗狼狈而逃。颉利可汗逃进了李道宗所部的战区,结果被李道宗的部将活捉了。这一战的胜利,主要功劳是李靖和李绩的,但是运气最好的是李道宗,他撞了大运,活捉了颉利可汗。(此事典出《新唐书》语:“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助李靖破虏,亲执颉利可汗。”)

李道宗的第三个功勋,就是协助李靖,大破吐谷浑。这个功劳和前面的几个功劳比,没什么值得夸耀的,就不细说了。李道宗有这么大的功劳,按道理,他应该可以入选凌烟阁功臣的行列,而且排名应该还很高。现在问题来了,本来绝对有资格入选凌烟阁功臣的李道宗,为什么没被堂哥李世民选进凌烟阁功臣的行列呢?

电视剧《贞观之治》里有一个镜头,李渊语重心长的教他的太子李建成说:“为君之道,不要和臣子们争功,臣子们的功劳再大,归根结底,也都是君主的功劳”。

《贞观之治》的历史顾问是隋唐史大家孟宪实教授,这部连续剧是被认为最接近史实的影视作品。正史上的李唐皇室,也一直奉行不跟臣子争功的策略。大家去看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名单就会发现,李唐皇室入选凌烟阁功臣的人,只有李孝恭一人。跟李孝恭一起并列唐初宗室二贤的李道宗,没进入凌烟阁功臣的行列。

依笔者愚见:李世民认为大唐皇室没必要和臣子们争功,皇室只要派一个代表人物进入凌烟阁功臣行列就行了。李孝恭作为皇室代表人物进入凌烟阁功臣行列之后,李道宗没有进入凌烟阁功臣行列的必要性。李道宗是王,他没必要二十二个国公外加一个县公论功劳争排名。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哦!

喜欢小编的文章,记得随手点个赞哦!谢谢了~

(图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秀才”起源:在隋朝的十个秀才中,杜氏一家出三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朝秀才简介,历史上的秀才,古代的著名秀才

    “秀才”之名,源于南北朝时期,这要从科举制度说起。汉晋以来,朝廷选拔人才实行举荐制,俗称“举孝廉”,至晋末,各路诸侯纷纷入主中原,你争我夺,政权像走马灯似的变幻莫测,但打天下的军阀们也知道,若使国家长治久安,还得靠专业人才。因此,南北朝时期,最重视优秀人才的策举,《北堂书钞》引《晋令》:“策秀才,必

  • 唐朝最惨的改革家:想要中兴大唐,却惨遭杀害,被骂为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三次中兴,唐朝最惨的案例,唐朝最悲惨的功臣是谁

    一、皇太子的朋友此人名叫王叔文,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别看王叔文的出身不高,但他特别擅长围棋,而且读过诗书,所以唐德宗让他是侍奉太子李诵。太子对时事非常关注,经常与宾客们讨论,在谈到宫市的弊端,李诵表示要向皇帝陈说此事。宾客们纷纷称赞太子,只有王叔文沉默不语。众人离开后,太子对王叔文说:“向论

  • 杨贵妃深受宠爱,唐玄宗为何不封她为皇后?原因有三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杨贵妃对于唐玄宗的态度,唐玄宗与杨贵妃高清图片,杨贵妃与唐玄宗是什么关系

    然而很多人都感到奇怪,既然赢得了皇帝的专宠,为何她终身都只不过是个贵妃,而没有被玄宗皇帝册立为后呢?也许有人会说,唐玄宗不是没有想过,只是因为这个女人原本是儿媳妇,生怕传出去会惹人发笑,所以才没有加封。毕竟皇后可是要母仪天下,并不是谁都能当的。但这个观点是不能让人信服的,要知道就在此前,李治可是把母

  • 从唐朝到清朝,中国瓷器常卖到外国,如何运输保证不破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时期,还是丝绸之路也开通了,中国的瓷器从此通过水陆两路,畅销国外。中国因此被欧洲人称为“瓷国”,英语的“China”也是瓷器的意思。其实,清朝时期虽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是瓷器依然是大量出口。瓷器易碎,海上风雨飘摇,船不是一直平稳的,即便是陆地,也难免凹凸不平,起伏不定。那么,当时的瓷器是如何

  • 儿媳仗着生了儿子就敢挑战独孤皇后,隋文帝护妻让儿媳生不如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独孤皇后隋文帝,独孤皇后如何辅佐隋文帝,隋文帝怎么看待独孤皇后

    西魏的时候,有八大柱国十二将军,这些人后来成了关陇贵族集团的主干。八大柱国里面,有最牛老丈人独孤如愿和大唐太祖景皇帝(追封)李虎等人。十二将军里面,数杨忠名气最大。杨忠号称是弘农杨氏后裔,但是出身实在是微寒。杨忠无爹可拼,只能投身军旅,靠着一身武艺,打出了富贵功名。杨忠的出身不好,古代婚姻讲究门当户

  • 唐朝开国名将李靖,用兵如神,却被李世民猜疑,几次险些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死前为何要杀掉李靖,唐朝将领李靖简介,李靖在唐朝有多厉害

    李靖,本名药师,出身于隋朝贵族家庭,舅舅是隋朝名将韩擒虎,从小就经常和舅舅探讨兵法。后来李渊准备造反时,被李靖发现征兆,准备向隋炀帝告发,不巧道路受阻,等到到达扬州时,李渊已经成功了。李渊听说了李靖的事,就想当场杀死他。李靖当场大喊“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博得了李

  • 武则天是第一位女皇帝,此女却比她更强,仅用一年让北魏再次繁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和北魏的女皇帝,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可以说是女人中的霸者了,但此女却比她要更强。在北燕时期有一位女孩冯氏,是郡王冯朗的女儿。在北燕灭亡之后,被充入宫中当了拓跋焘一名奴婢,后来文成帝拓跋焘登基之后,被选为文成帝的贵人,之后被册封了皇后。当时的皇帝只有十三岁,而皇后也只有十一岁,但并不是年级小就没有能力,文成帝在位十几年把天下治理的

  • 隋唐最忠义的英雄,不是秦琼,也不是程咬金,而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上真实秦琼跟程咬金的关系,隋唐英雄最忠义的是谁,历史上真实的隋唐英雄有哪些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很多有志之士落草为寇,很多英雄人物纷纷登场,在这个乱世的大背景下,隋朝和唐朝的交接之际,诞生了很多流传千古的人物和故事。说起隋唐的英雄,很多的人都会想起秦琼、程咬金、单雄信、罗成等人。其实罗成这个人是不存在的,倒是存在着一个罗士信,只不过人们见得多了,听的多了,就觉得他是真实存在

  • 隋炀帝真的是弑父的暴君吗?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理论上说不过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隋炀帝怎么被推翻的,隋炀帝为什么只有4个儿子,隋炀帝的两个教训

    公元六零四年,对于还未称帝的隋炀帝杨广来说,是他毕生难忘的一年。七月十三日,隋文帝杨坚死了,享年六十四岁,死于仁寿宫的大殿内,皇帝的权位最终还是由已经三十六岁的杨广继承。经历了十几年的磨练,杨广终于得到了多年付出的回报。历史上,对于隋文帝杨坚的死,流传出很多故事,很多的史书典籍中,对杨坚的死因描写的

  • 李渊起兵时只有三万人,为何能够一年就称帝,七年就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渊从哪里起兵,李渊是从哪里开始起兵的,李渊起兵的历史记录

    (李渊剧照)一、李渊有皇亲贵族的身份。不能不说,这是李渊能够取得成功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由于长期以来的思想文化传统。古人对皇亲贵族的身份是很看重的。在打天下的时候,皇亲贵族的人来当领袖,大家都会更相信他一些。三国时期,袁术就因为家里“四世三公”,所以尽管他没什么能力,也网罗了不少人才。刘备因为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