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时候,长安曾有大量“粟特人”,因为这件事,他们消失不见了

唐朝时候,长安曾有大量“粟特人”,因为这件事,他们消失不见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190 更新时间:2024/1/20 10:56:48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 观夫开元之治也,则横制六合,骏奔百蛮。”《新唐书》这样记载盛唐时期的国家景象,本国物产丰沛,国泰民安,周围的小国自然不敢怠慢,“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盛唐之下,万国来朝,世界各地的使者来到大唐,感受这里的盛况,盛赞这里的君王,争相与物华天宝的唐朝贸易,让自己的国家的经济更上一层楼。

张骞出使西域后,逐渐打通了我国与西方的贸易路径,到了唐朝,中亚地区的人经此路来到我国已十分普遍,粟特人就是其中的一分子。粟特人诞生于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地处东西和南北交通的十字路口,独特的地理位置让粟特人生来就懂得如何经商,对于古老的中国而言,他们天生就扮演着让中国与西欧联通的角色。

到了盛唐时期,粟特人来到长安做生意已十分普遍,他们逐渐成为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群落,甚至在扬州和成都等南方城市,也都出现了粟特人聚集的社区。为了满足这些异域人群的生活需求,同时方便对他们的监管,首先出现了“萨宝”一职,事实上也就是粟特人商队的首领,这些人地位颇高,甚至死后如果葬在唐朝,都会为其修筑墓室,太原的弘墓和西安的安伽墓都是萨宝的墓室。盛唐时,长安当地百姓口中有着“西市胡”一词,西市就是粟特人在长安的社区。

粟特人远离自己的家乡,来到遥远的东方生活,这本身就是对中华文化的肯定。在盛唐人的眼中,粟特人大多为商人,他们从事着不同品种的贸易,有钱的贵族们可以做一些马匹和丝绸的买卖,而大多数普通的粟特人则是从事餐饮业,他们带来了香醇酥脆的芝麻烧饼,这在当时被称作“胡饼”,还有散发着幽幽果香的葡萄酒,“葡萄美酒夜光杯”,这些商贩不仅带来了美食,还向盛唐输出了一种异域的饮食文化。

但不是每个来到唐朝的粟特人都会从事商业。一些粟特人因为本身能力出众,也会被授予官职,早在隋朝时期,就有一位叫何稠的粟特人做到了太府丞,这不仅是因为他处理事务的能力出众,而且他还复刻了当时早已失传的玻璃器皿,仿造了波斯锦袍,隋文帝对其十分欣赏,甚至在临终时还将一些后事交代给了何稠,再加上战马大都来自西域,很多粟特人因为要为王朝养马而入朝为官。

除了经商和做官,很多的粟特人来到唐朝,最终成为了舞蹈家。胡旋舞、胡腾舞和柘枝舞是粟特独有的舞蹈,其中胡旋舞最具挑战性和观赏性,舞者需要站在一块极小的毯子上,随着音乐的缓急,或快或慢的反复蹬踏旋转。当然,西域的“胡琴”等乐器也因此在中国进一步普及。跳舞不只是女性的专利,男性同样可以跳胡旋舞,女子阴柔,男子阳刚,同样的舞蹈可以展现出不同的风姿。

盛唐时期的粟特人,有一位绕不过去的存在,他就是安禄山。安禄山早年丧父,后随继父姓安,“禄山”意为光明,可是他的崛起却给唐朝带来了挥之不去的阴霾。最开始,安禄山凭借着自己通晓多国语言在东北边境做翻译,因为他能说会道,一直高升,逐渐雄踞一方。公元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攻破长安和洛阳,建立伪燕政权,动摇了唐朝的国本,两年之后,安禄山死在了次子刀下,一代枭雄草草收场,唐朝也难复青春。

“安史之乱”对唐朝的伤害是深入骨髓的,自此之后的统治者不得不提防粟特人,因此,长安的“西市胡”社区也被取消,大量粟特人被驱逐出京。在大的历史背景下,粟特商人也逐渐失去了信任,当时由于战乱的影响,唐朝不得不向回鹘购入大量马匹,粟特人继续从中担当中介,由于过分抬价,唐朝人对其十分愤懑。自此之后,唐朝人与粟特人发生过几起冲突,由于粟特人数量较少,只能忍受,他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逐渐的,一些粟特人被唐朝同化,另外的则选择回到中亚。

华夏儿女向来心怀包容,可是如果有人行不义之事,我们也绝不会纵容,几千年的变迁,才有了今天如此强大的祖国,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繁荣和团结,一切妄图分裂,扰乱团结的坏分子,都是我们永远的敌人!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晋小舟

资料来源: 1、 《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 荣新江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出版

更多文章

  • 文成公主的爸爸战功赫赫,李世民为何将他排除在凌烟阁功臣之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成公主真正身份,文成公主的历史事迹,文成公主跟李世民的关系

    历史上有很多人,明明没干什么坏事,却让小说家言给黑得体无完肤。比如著名的王朗,这老头儿在正史上形象不错,而且是富贵善终。偏偏罗贯中看他不顺眼,编造了诸葛亮骂死王朗的桥段,这下子,王朗的的坏形象,算是深入人心。唐朝的江夏王李道宗,情况也和王朗类似,正史对他的评价是“国初宗室,唯道宗、孝恭为最贤”。李道

  • “秀才”起源:在隋朝的十个秀才中,杜氏一家出三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朝秀才简介,历史上的秀才,古代的著名秀才

    “秀才”之名,源于南北朝时期,这要从科举制度说起。汉晋以来,朝廷选拔人才实行举荐制,俗称“举孝廉”,至晋末,各路诸侯纷纷入主中原,你争我夺,政权像走马灯似的变幻莫测,但打天下的军阀们也知道,若使国家长治久安,还得靠专业人才。因此,南北朝时期,最重视优秀人才的策举,《北堂书钞》引《晋令》:“策秀才,必

  • 唐朝最惨的改革家:想要中兴大唐,却惨遭杀害,被骂为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三次中兴,唐朝最惨的案例,唐朝最悲惨的功臣是谁

    一、皇太子的朋友此人名叫王叔文,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别看王叔文的出身不高,但他特别擅长围棋,而且读过诗书,所以唐德宗让他是侍奉太子李诵。太子对时事非常关注,经常与宾客们讨论,在谈到宫市的弊端,李诵表示要向皇帝陈说此事。宾客们纷纷称赞太子,只有王叔文沉默不语。众人离开后,太子对王叔文说:“向论

  • 杨贵妃深受宠爱,唐玄宗为何不封她为皇后?原因有三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杨贵妃对于唐玄宗的态度,唐玄宗与杨贵妃高清图片,杨贵妃与唐玄宗是什么关系

    然而很多人都感到奇怪,既然赢得了皇帝的专宠,为何她终身都只不过是个贵妃,而没有被玄宗皇帝册立为后呢?也许有人会说,唐玄宗不是没有想过,只是因为这个女人原本是儿媳妇,生怕传出去会惹人发笑,所以才没有加封。毕竟皇后可是要母仪天下,并不是谁都能当的。但这个观点是不能让人信服的,要知道就在此前,李治可是把母

  • 从唐朝到清朝,中国瓷器常卖到外国,如何运输保证不破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时期,还是丝绸之路也开通了,中国的瓷器从此通过水陆两路,畅销国外。中国因此被欧洲人称为“瓷国”,英语的“China”也是瓷器的意思。其实,清朝时期虽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是瓷器依然是大量出口。瓷器易碎,海上风雨飘摇,船不是一直平稳的,即便是陆地,也难免凹凸不平,起伏不定。那么,当时的瓷器是如何

  • 儿媳仗着生了儿子就敢挑战独孤皇后,隋文帝护妻让儿媳生不如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独孤皇后隋文帝,独孤皇后如何辅佐隋文帝,隋文帝怎么看待独孤皇后

    西魏的时候,有八大柱国十二将军,这些人后来成了关陇贵族集团的主干。八大柱国里面,有最牛老丈人独孤如愿和大唐太祖景皇帝(追封)李虎等人。十二将军里面,数杨忠名气最大。杨忠号称是弘农杨氏后裔,但是出身实在是微寒。杨忠无爹可拼,只能投身军旅,靠着一身武艺,打出了富贵功名。杨忠的出身不好,古代婚姻讲究门当户

  • 唐朝开国名将李靖,用兵如神,却被李世民猜疑,几次险些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死前为何要杀掉李靖,唐朝将领李靖简介,李靖在唐朝有多厉害

    李靖,本名药师,出身于隋朝贵族家庭,舅舅是隋朝名将韩擒虎,从小就经常和舅舅探讨兵法。后来李渊准备造反时,被李靖发现征兆,准备向隋炀帝告发,不巧道路受阻,等到到达扬州时,李渊已经成功了。李渊听说了李靖的事,就想当场杀死他。李靖当场大喊“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博得了李

  • 武则天是第一位女皇帝,此女却比她更强,仅用一年让北魏再次繁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和北魏的女皇帝,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可以说是女人中的霸者了,但此女却比她要更强。在北燕时期有一位女孩冯氏,是郡王冯朗的女儿。在北燕灭亡之后,被充入宫中当了拓跋焘一名奴婢,后来文成帝拓跋焘登基之后,被选为文成帝的贵人,之后被册封了皇后。当时的皇帝只有十三岁,而皇后也只有十一岁,但并不是年级小就没有能力,文成帝在位十几年把天下治理的

  • 隋唐最忠义的英雄,不是秦琼,也不是程咬金,而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上真实秦琼跟程咬金的关系,隋唐英雄最忠义的是谁,历史上真实的隋唐英雄有哪些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很多有志之士落草为寇,很多英雄人物纷纷登场,在这个乱世的大背景下,隋朝和唐朝的交接之际,诞生了很多流传千古的人物和故事。说起隋唐的英雄,很多的人都会想起秦琼、程咬金、单雄信、罗成等人。其实罗成这个人是不存在的,倒是存在着一个罗士信,只不过人们见得多了,听的多了,就觉得他是真实存在

  • 隋炀帝真的是弑父的暴君吗?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理论上说不过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隋炀帝怎么被推翻的,隋炀帝为什么只有4个儿子,隋炀帝的两个教训

    公元六零四年,对于还未称帝的隋炀帝杨广来说,是他毕生难忘的一年。七月十三日,隋文帝杨坚死了,享年六十四岁,死于仁寿宫的大殿内,皇帝的权位最终还是由已经三十六岁的杨广继承。经历了十几年的磨练,杨广终于得到了多年付出的回报。历史上,对于隋文帝杨坚的死,流传出很多故事,很多的史书典籍中,对杨坚的死因描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