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国800年江山亡于秦,不是楚王太怂,而是屈景昭三族树大根深!

楚国800年江山亡于秦,不是楚王太怂,而是屈景昭三族树大根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634 更新时间:2024/1/6 12:08:20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相互制衡,各国领土也处于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对当时的楚国而言,地域辽阔。国力强盛,也是最有可能称霸一统天下的国家。

为何最后却被只有弹丸之地的秦国所灭,是群起攻之还是单打独斗?当时楚国的国君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var1]

春秋时期扩充疆土遗留的祸端

随着周朝灭掉商朝,保留了当地很多居民。为方便管理,周天子就把土地分给功臣和贵族来管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分封制。楚国的建立就是由其祖先熊氏受封而建成的。

楚国最开始其实是楚族,经过之后的历代统治者才发展成一个国力强大坐拥百万之兵的国家。随着各个封地的崛起,很快这些功臣和贵族都不满自己受周天子的掌控,纷纷合力灭周。

这时的楚国,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楚庄王甚至带兵直击周天子领地,周天子赶忙拿出赏赐慰问。楚庄王觉得现在攻周的时机尚未成熟,便先行退兵了。

[var1]

虽然楚国暂时退兵了,但周朝的危机不仅在于此。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年代,各国之间的土地兼并严重。周朝的灭亡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在楚庄王的不断兼并弱国之下,各国开始承认楚国的霸主地位。这个位于国土最南边的楚国占据了春秋五霸的一席之地。

楚国国土辽阔,不便于楚王的管理。这个时候,周朝的分封制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借鉴。楚王也将自己的领土分给功臣和贵族。由他们开垦沼泽荒地,这也就是为什么楚国的国土越来越大的原因。

[var1]

分封制度就当时的情况来看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只是它的问题还在后面。楚国的贵族和功臣都有了自己的领土,甚至还有掌管军队的权力。

随着楚国的人口增多,土地被划分得越来越小。为了争夺土地,各贵族之间都势不两立,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弃国家于不顾。

在楚国有三大氏族:屈、景、昭。这三大氏族中屈氏的来源最为悠久。屈氏是由楚武王的第二个儿子受封于屈邑而来。而景、昭二族就不是以邑为姓了。

[var1]

景氏是因楚平王长子子申在与吴国大战期间帮助自己弟弟楚昭王光复楚国受封而来。由于楚平王的谥号为景平王,便为景氏。

在子申的帮助下,楚昭王光复楚国。为表达自己对兄长的重视,封子申的庶子子良为坪夜君,楚昭王的谥号为昭,子良一脉就成为昭氏。

这三大氏族都与楚王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也就意味着无论上位的楚王是谁,都撼动不了三大氏族的地位。

[var1]

短暂实施吴起变法

春秋时期楚国的问题还没有表现出来。但随着战国时期土地兼并的社会现状激发,各国之间不断挑起战乱。在国家正需要用兵之时,才发现可供楚王直接调动的军队少之又少。

可楚国不是号称百万之军吗?楚王怎么会没有军队可以调动呢?原来军队都在那些楚国的贵族手中。楚王要想出兵攻打抵御他国,只能请求贵族们出兵。

前面我们说贵族们都是楚王的亲属们,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甚至相互陷害,以为自己的家族谋取更多的利益。这些贵族们在听到楚王要兵,只会想着自己怎么少出一点力,兵饷又该谁发放。

[var1]

长此以往,楚国就算不被秦国所灭,也会在内乱中自己灭亡。在战国时期的这个大背景下,各国都开始进行改革,弥补之前在政治经济制度上的不足,重新制定符合时代背景的政治制度。

秦国就是经过商鞅变法才得以一扫天下,国力富强。针对楚国贵族的不作为及内乱现状楚悼王率先发现问题。他发现了一个人,吴起。他帮助吴国成功变法,也能一眼看出楚国现存的制度问题。

吴起变法的第一件事就是对贵族下手。楚国目前的贵族爵位是世袭制,这就是最大的问题。贵族们的势力在朝中形成党派,针锋相对,牵一发而动全身。

[var1]

吴起的出现让贵族们第一次团结协作,只要不损失他们的利益,国家的发展就与他们毫无关系。而这个损害他们利益的人会是怎样的结局呢?

都说官场如战场,在这深如海的官场里,稍有不慎都会引来杀身之祸。吴起成为了楚国贵族的刀下魂。可惜的是楚国这一次的自救彻底失败了,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

这场变法实际实施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这几个月并不能解决楚国近百年来累积的问题。楚国的变法之路无疾而终。

[var1]

楚国贵族之间的盘根错节导致大败秦军

既然变法之路行不通,那就另寻他法。楚王针对楚国的现状,利用贵族之间的党派相互制衡,自己从中扶持。一家独大,那他就扶持新的氏族。

在这个过程中,贵族之间的矛盾被彻底激化。此时的秦国正大举围攻楚国,楚国的国力在内乱和外敌之下已成强弩之末。

秦王嬴政亲政后,派李信带兵两万伐楚。楚国有名将项燕,久经沙场,又扶持新王登基。年轻的李信不敌也是自然的。

[var1]

作为战国时期最强国,秦国的人才辈出,将军也是身经百战。这次嬴政派老将王翦出战。本以为这会是一场载入史册的两军对决,没想到过程竟是喜剧开头。

王翦带兵来到楚国城池下,不进攻,不下战书。就在城外安营扎寨,带着将士们吃喝玩乐了一年之久。项燕也是疑惑,这王翦带兵来,不会就是为了改善将士们的伙食的吧。

当然不是。其实作为老将的王翦一眼就看出楚国存在的问题了。他就是在耗。项燕能经得住消耗,那他背后的楚王和贵族呢?项燕能有数万兵,全靠贵族的一时的同仇敌忾。几个月可以,几年呢?

[var1]

贵族们开始慌了。项燕一日不将秦军打退,他们的利益就会受损一日。哪能意识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国家亡了,他们的贵族身份又有何用。

终于项燕抵不住压力,开始率先发动战争。这一下,正中秦军下怀。王翦带领着吃饱喝足的将士们立即反击,项燕手下的士兵都是东拼西凑而来,根本不敌强壮的秦军。

明明是在楚国的地界,为何楚国将士的粮草先断呢?其实都是楚国贵族之间的心机利用导致的。将士们的粮草哪家负责,衣食住行处处都要钱,这些谁都不愿意出。

[var1]

久而久之,相互推脱,楚国的灭亡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纵观楚国的灭亡,最大的原因在于楚国贵族之间的各自为政,不团结一致抵御外敌,一味的只知道自己的利益。只有团结才能勇往直前。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时最厉害的两个小国,没有这两个国家,就不会有百家争鸣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春秋战国最有智慧的小国,春秋战国最穷兵黩武的小国,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导图

    [var1]宋国,是西周时期封国中比较特殊的国家。西周初期,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平定三监之乱,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于公元前1039年封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于商朝的旧都商丘,建立宋国,特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与周为客。宋国地位特殊,被周天子尊为“三恪”之一。这些都可以说明宋国的特殊之处。它是商朝人的

  •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文地理学是人类发展史中最重要的一页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春秋战国文化史,春秋战国十个地域文化,春秋战国时期代表地理著作

    [var1]先秦的地理还主要受周朝的限制,基本有三个流派。分别是山岳派、平原派和草原派。山岳派,又称“西山派”。相传楚成王把这群人称作“车师”。在那里,过去被称为“东山”,由于当时秦国和楚国之间的中原政权距离较近,所以文化中不免有一些儒家思想影响,影响着汉族及周边地区。平原派,又称“南山派”。据说刘

  • 春秋一奇事:因一个女子的任性,晋国公室成为春秋最弱统治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春秋晋国历史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大事件,春秋时期晋国是如何大权旁落的

    [var1]离间晋献公与众公子这次大乱是前所未有、动摇国本的晋国内乱,史称“骊姬之乱”。骊姬是古戎人一国国君之女,晋献公伐其国得骊姬。晋献公对异域风情、颇为狂野的骊姬非常喜爱,因而宠爱有加。当时,已为人母的骊姬想为儿子奚齐谋得国君之位,便向晋献公吹枕边风,使立其子奚齐为晋国太子。不过,太子者,一国之

  • 晋国最后一位英明君主,英年早逝令人惋惜,国运不可避免走下坡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晋国最后一代国君,晋国最鼎盛时期的君王,历史上晋国衰亡原因

    说到晋悼公,估计很多人并不认识。他的事迹,不熟读春秋历史也不太了解。我们先从他继位开始,来讲述他光辉的国君生涯。[var1]事情还要从他的前任晋厉公说起。晋厉公时期,晋国又一次爆发了外姓国卿和公室的权力斗争。结果跟晋灵公一样,最终还是国卿势力压过了公室一筹。最后,为了找到一位合适的国君。当时掌控了朝

  • 春秋一大臣,十年时间生七十几个儿子,其方法不被大部分男人认可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春秋时期各国的有名大臣,春秋时期大臣名单,春秋最牛的大臣

    传宗接代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固有的观念,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换一种方式地“永远活着”。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见古时候的中国人将传宗接代看得多重。生儿育女既是传宗接代,也是中国人对血缘关系的重视,由此扩展至宗族强大,以此达到自己的各种目的。从古至今,史书记载上谁的儿子最多?相信大部分读者要回答:

  • 晋朝皇室悬案:王妃和无名小吏有染,凭一己之力让谶言成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上真实的宫廷悬案,历史上真实的东晋王后结局,晋朝灭亡后皇室女子的下场

    夏侯光姬,闺字铜环,沛国谯县(今安安徽亳州)的人,夏侯光姬家世显耀,她的曾祖父是征西将军夏侯渊,她的祖父是兖州刺史夏侯威,而他的父亲是淮南太守夏侯庄。也是因为家世的原因,加上幼年时就表现出了非常的聪慧,夏侯光姬嫁给琅琊恭王司马觐为王妃。276年时,夏侯光姬生下了后来的晋元帝司马睿,司马睿继承了琅琊王

  • 李白醉酒后在墙上写字,醒来之后,连人带诗都被千金小姐拿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白喝酒后在墙上刻什么,韩信把李白摁墙上,李白喝醉酒后写下了千古残句

    大唐是令中国人心驰神往的年代,尤其是盛唐时,有最英明的君王,战无不胜的大将,足智多谋的文臣,倾国倾城的杨贵妃,当然还有潇洒浪漫的李白。就是有了李白,那个时代的天空更增一分明媚风情,就是有了李白,那个时代才更如诗如画。然而,李白本人的命运,却是坎坷多磨的。他从四川走出,就是为了建功立业,封侯拜相,可是

  • 李白和李渊是什么关系?他真的是李建成的后裔么?有这个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李渊和李建成是什么关系,李建成和李渊谁厉害,李白是李世民的什么人

    你要说他是当地人吧,还真不是,他们祖上是避难到碎叶城的,所以是正儿八经的中原人士。按照《新唐书》的记载,李白是凉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孙,也有人考证为十二世孙。这就比较有意思了,因为我们都知道,李渊是凉武昭王李暠的七世孙。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李白应该和李渊还是亲戚关系。当然了《新唐书》里所谓的九世孙未必就

  • 李渊为何故意雪藏李建成?给李世民立功的机会,可以带来什么好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义旗初建,遣使密召之,建成与巢王元吉间行赴太原。建成至,高祖大喜,拜左领军大都督,封陇西郡公。当时李建成和李元吉从老家前往太原。这个时候李渊就很高兴了,先见李建成册封为了左领军大都督,封为陇西郡公。主要负责统领左三军。而李渊对李元吉则有这样的安排:授太原郡守,封姑臧郡公。寻进封齐国公,授十五郡诸军事

  • 李世民一个倒霉弟弟,十三岁被斩首,可他生了一个很有出息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世民简历,李世民真的有一个丢了的长子吗,李世民最有名的三个儿子

    唐朝在历史上是非常厉害的存在,现如今的人们非常熟悉唐朝。小说隋唐演义的出现让人们对这段历史变得非常熟知。历史上的隋唐时期是一段大乱世,正所谓乱世出英雄,隋唐时期也不例外。这样的乱世出现了很多英雄人物。比如说人们非常熟悉的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等等,这些都是隋唐时期的英雄人物。大唐王朝建立之后,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