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对外扩张主要是征服朝鲜半岛。唐初,朝鲜半岛上乃是高丽、百济、新罗三权鼎立。唐初期曾5次大举东征,先后平定了百济、高丽。
1.太宗时的东征
高丽位于朝鲜半岛北部,百济位于西南部,新罗位于东北部。西晋时期,高丽侵占了辽东地区。隋炀帝曾3次进军高丽,企图收复辽东失地,并进而兼并高丽,均未成功。唐初与高丽互派使者通好。624年,唐册封高建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642年11月,高丽国内发生政变,大将盖苏文杀建武,立藏为王,自任莫离支(相当于唐兵部尚书),专擅国政,并且频频发兵攻打新罗。新罗向唐求援,唐太宗诏谕高丽罢兵,盖苏文置之不理。于是唐太宗决定亲征高丽,收复辽东故土。
644年7月唐开始进行准备。令将作大匠阎立德在洪(今江西南昌)、饶(今江西鄱阳)、江(今江西九江)3州造船400艘,以运载军粮。太常卿韦挺为馈运使,节度河北诸州,以供陆军之需。太仆少卿萧锐督运河南诸州粮入海,以供水军之需。行军总管姜行本在安萝山打造武器。同时加固北方国防线,派亲信重臣留守长安、洛阳。然后遣营州都督张俭等率幽、营两都督兵及契丹、奚、靺鞨先击辽东作为试探。唐进攻高丽的基地与隋朝大致相同,以幽州(今北京大兴西南)、营州(今辽宁朝阳)为陆军基地,莱州为水军基地,在乌湖岛(今山东蓬莱东北250里海中)储粮以供军需。
11月,唐军开始行动,以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兵4.3万,战船500艘,自莱州泛海趋平壤;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步骑6万趋辽东,拟从水陆两路合击高丽。太宗同时发布手诏,历数盖苏文罪过,以鼓励士气。12月,诏诸军及新罗、百济、奚、契丹分道进攻。
645年2月,唐太宗从洛阳出发,3月抵达定州(今河北省定州)。4月,李勣声称由怀远镇出兵,而暗地里悄悄渡过辽水。高丽大骇,城邑皆闭门拒守。李勣攻拔盖牟城(今辽宁沈阳市南50里的陈相屯塔山),进逼辽东城(今辽宁辽阳)。与此同时,由张亮率领的水军渡渤海海峡,在今旅顺口登陆,攻克卑沙城(今辽宁金县东)。接着张亮水军又与陆军张俭部合破高丽军于建安城(今辽宁盖县东北)。随着,张亮派总管丘孝忠率领一支水军直趋鸭绿江,以威胁高丽前线诸军的侧背,并阻其增援辽东。5月初,高丽步骑4万赴援辽东,被李勣击败。李勣挥军进抵辽东城下,连续12天不分昼夜猛攻,高丽兵顽强抵抗。这时唐太宗也渡过辽水,亲至辽东城下督战,指挥部队攻城,高丽守军力不能支,城池终于被攻破,高丽伤亡万余人,4万余人被俘。唐太宗接着下令进攻白岩城(今辽阳市东),歼灭从乌骨城(今辽宁本溪市南)出援的万余高丽军,迫使白岩城守将孙代音投降。
唐军初战告捷,于6月20日进至安市城(今辽宁海城县南)。高丽北部将领高延寿和南部将领高惠贞率兵5万来援。唐太宗将高延寿诱至安市城东南8里处依山而列,然后命李勣率步骑1.5万阵于西岭,长孙无忌率精兵1.1万作为奇兵,从山北狭谷潜出,袭敌阵后,自己则率步骑4000人悄悄登上敌营北的高山,下令诸军以鼓角为号发起进攻。高延寿集合所部准备向李勣发动进攻,但长孙无忌率部首先从敌背后杀出,唐太宗看见后即击鼓举旗,诸军鼓噪并进,高丽兵惊慌失措,阵脚大乱,被杀2万余人。高延寿收拾残部依山继续抵抗。唐军四面围攻,并毁东川桥梁截断其归路,高延寿走投无路,率3.68万人投降。唐军在消灭援军后,继续向安市城发起攻击。但该城险固兵精,特别是城中听说李勣曾奏请克城后坑杀全城男女的消息后,抱定必死的决心,拼死固守。唐军久攻不下,直到9月,辽东天气已寒,军粮将尽,士马难以久留,唐太宗遂下令9月18日班师。第一次东征高丽至此结束。
鉴于第一次东征无功而返的教训,唐军改变攻坚难以速下的战法,采用"数遣偏师,更迭扰其疆场,使彼疲于奔命",然后"不战而取"。于是,唐军不断派遣非主力部队广泛袭击辽东各城。647年3月,以牛进达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兵万余自莱州浮海攻辽东,以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兵3000人会同营州都督府兵自新城道攻辽东。李勣渡过辽河经过南苏等城,败高丽兵,焚罗郭城而还。7月,牛进达攻克石城(今丹东市石城县),再攻积利城(今辽宁宽甸县南的鸭绿江北岸),得胜后引师而还。648年1月,薛万彻任青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兵3万余自莱州泛海,渡鸭绿江,进攻泊灼城,败高丽援军3万人,然后胜利返航。4月,乌湖镇将古神感率兵浮海击高丽,首战勿山得胜。当晚,高丽军万余人偷袭唐军,被古神感设置的伏兵击败,唐军完成预定任务后返航。
通过一系列的袭扰,高丽已是疲困不堪,唐太宗认为收复辽东,攻打高丽的时机已经成熟,于648年下诏剑南道(今四川)伐木造舟舰,以为征战之用,同时,拟命长孙无忌为大总管,于次年率兵30万往攻高丽。
但是,由于第二年唐太宗病逝,遂暂"罢辽东之役"。
2.唐高宗时的东征
唐高宗即位以后,继续执行收复辽东和东征高丽的国策。655年1月,高丽与百济联兵入侵新罗北境,攻占33城,新罗王春秋向唐求援。2月,唐高宗命营州都督程名振、左卫中郎将苏定方率兵击高丽。5月,程名振等渡辽水,杀获高丽兵1000余人,焚新城外廓及村落而还。
658年6月,程名振和薛仁贵再次出击高丽,在赤烽镇(今辽宁海城)击败高丽军3万人。
660年3月,百济依恃高丽的支援,数次侵扰新罗。唐高宗决定先下百济,次屠高丽,然后灭亡新罗,占领朝鲜半岛,于是命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兵10万讨伐百济,又以新罗王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率其本国士兵5万人助战。8月,苏定方自成山(今山东荣城)渡海,百济凭据熊津江口(今锦江)相拒,被唐军击败。唐军乘胜水陆俱进,直趋其都城俱拔城(今朝鲜全州)。百济倾国来拒,被唐军击败,损兵万余,俱拔城外廓陷落,百济王义慈及太子隆逃往北部,次子泰自立为王,据城固守。太子隆的儿子文思率左右越城投降,泰也被迫出降,百济平定,唐在百济设熊津等5都督府。
661年百济旧部起兵反唐,唐将刘仁愿、刘仁轨坚守熊津城,唐高宗发淄、青、莱、海诸州水军7000人渡海增援。百济王引倭国(今日本)人拒唐军。663年8月,倭国遂以援助百济为名,倾全国精锐2.7万人进攻新罗。刘仁轨所部水军在熊津江口与日本水军展开激烈海战,唐4战4胜,焚毁倭兵船400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倭军几乎全军覆没,百济王逃到高丽的两个王子率余众和倭军残部投降,百济再次被平定。
唐击败百济后,形成了对高丽的夹击态势。于是决定乘胜灭亡高丽。
660年12月唐以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浿江道(今朝鲜义州)行军大总管,苏定方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将军刘伯英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程名振为镂方道总管,4路进击高丽。次年1月,唐招募河南北、淮南67州士兵4.4万余人趋平壤,以鸿胪卿萧嗣业为扶余道行军总管,率回纥等部兵趋平壤。4月,唐高宗又以任雅相为浿江道行军总管,与诸将率35军水陆分道并进。7月,苏定方首战告捷,在浿江(今大同江口)击败高丽军。继而屡战皆胜,围平壤城。9月,盖苏文遣其子男生率数万精兵守卫鸭绿水,契苾何力渡水进击,高丽兵溃奔,损失3万人,余众降唐,仅男生逃脱。662年2月,唐将庞孝泰与高丽战于蛇水,军败身殁。苏定方久围平壤不下,又值大雪,解围而还。
666年5月,盖苏文死,长子男生任莫离支,由于兄弟争权,斗争激烈,男生向唐乞援。唐高宗以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庞同善、高侃为行军总管,同讨高丽。9月,庞同善大破高丽,男生率兵来会。12月,唐以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节制诸将。次年9月,李勣拔高丽军事重镇新城后,向金山(今辽宁海城东)进军,同高丽军在金山展开会战,斩杀高丽军5万余人,进拔南苏、木底、苍岩3城。668年2月,李勣攻占扶余城(今朝鲜成川),杀万余人,扶余川中40余城皆降唐。
高丽泉男建遣兵5万反扑,在薛贺水(今辽宁亮子河)被击败,损兵3万余,唐军进拔大行城(今辽宁凤城)。各路唐军会师,李勣率诸军在鸭绿栅大败高丽兵,追奔200余里,占领辱夷城(今朝鲜永柔),继而围平壤城。9月,高丽王出降,高丽平定,唐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不久,唐又将新罗纳入版图。
唐经过长期征战,终于收复了辽东故地,征服了朝鲜半岛。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