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清照有首词,意境幽远,年轻人读不懂,只有老年人才能有所感触

李清照有首词,意境幽远,年轻人读不懂,只有老年人才能有所感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981 更新时间:2023/12/17 22:22:11

清照的一生之中,她写下了很多著名的诗篇,并让后世感到无比的赞叹。而这样的一个才女,其实生活并不顺心,在她的生命中,经历了国破家亡,因此她诗歌中的情感也是极为丰富的,比如《清平乐·年年雪里》便是一篇阐述李清照心理变化的词。

对于这首词,很多人都认为年少读来只觉得愁苦,年老再读才了解人世艰辛,这首词的意境,只有经历了一些人生阅历,才能有所感悟。

《清平乐·年年雪里》

代:李清照

年年雪里,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这首词可以这样理解,在李清照小时候,每年下雪,她都会沉醉在插梅花的兴致中。后来虽然梅枝在手,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却使得泪水沾满了衣襟。

今年梅花又开放的时候,李清照却一个人住在很偏远的地方,而我耳际短而稀的头发也已斑白。看着那晚来的风吹着开放的梅花,大概再也难见花的绚烂了。

这首词描绘了李清照人生的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之时,李清照刚刚赵明诚结婚,两个人又是志同道合之人,因此生活十分幸福。此时的李清照看到雪中的梅花之时,心中十分愉悦,开心于插花的欢乐之中。

到了第二阶段之时,李清照大概已经结婚了六、七年了,此时李赵两家先后遇到祸端,李清照只能与赵明诚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之下,李清照自然是没有赏玩梅花的心情了,不仅不时捏碎梅花,而且眼泪也忍不住落了下来,并且湿透了衣裳。

到了第三阶段之时,李清照已经到了晚年之时,两鬓早已花白,而这一年又到了梅花盛开的时期,李清照心有所感。此时的李清照可谓是到了人生的低谷,不仅夫君离世,还面对着国破家亡的痛楚,心情无比郁闷。在这种时候,李清照借“风势”比喻外界带来的祸端,她知道国家已经没有办法回到从前的样子了,并以自己无法再看“梅花”比喻。

参考资料:《宋史》、《李清照传》、《宋词精选》

更多文章

  • 明代黄金宝藏被发现,2块“金砖”价值超1亿,专家:绝不能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黄金文物一览表,明清最值钱的黄金,历史上的黄金古董

    朱瞻垍是明朝时期的梁王,是一位年轻早逝的王爷,他与他的爱妃魏妃有着一段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这夫妻两非常恩爱,但是梁王在病痛中失去了生命,当时魏妃就心痛得要和梁王一起去黄泉了,但是皇帝不忍看着自己的儿媳这样,就下令让她好好活着,可是过了十年,魏妃也因心病走了,后人为了了却魏妃生前的希望,让她和梁王葬在

  • 朱元璋最恨的一个姓氏,曾下令“男的世世为奴,女的代代为娼”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最讨厌的姓氏,朱元璋最不喜欢哪两个姓,朱元璋最痛恨的姓氏是哪个

    作为一代帝王他所下的命令,就是以后凡是跟这个姓氏有关的人,男的时代当奴隶,女的时代当娼妓,这个姓氏到底是什么?朱元璋又与他有着什么样的仇恨呢?这是还得回到南宋时期,南宋时期是历史上最为艰难的一个时期,在腹背受敌南北夹击的情况之下,南宋王朝很快灭亡,而他灭亡的过程当中,伴随的就是更大的压力和挫折。在古

  • 朱元璋去世前一个月,浙江诞生了一名男婴,延续明朝200年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去世时间,朱元璋死前发生了哪些事,朱元璋临终前的历史

    而说起于谦,他和明朝皇帝还真是有缘,在朱元璋(1398年6月24日去世)去世的前一个月,于谦(1398年5月13日生)刚好出生在浙江钱塘县。于谦是文天祥的超级迷弟,他非常敬佩文天祥的气节,还发誓要努力读书当一个像文天祥一样的民族英雄。于谦没有说空话,在永乐十九年的时候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仕途

  • 李自成在九宫山被杀,手下那2位精通奇门遁甲的谋士,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自成九宫山之死,李自成到底有没有死于九宫山呢,李自成在九宫山的地位

    随即,在多尔衮的铁骑下,整个的大圣王朝也面临着崩塌的结果,但是,李自成却一直活在自己的梦里,并且,在行事上也丝毫不周全谨慎。挡水时,李自成身边带着20多个随从登山探路,但是,1945年5月17日,在九龙宫地区被当地的村民误杀。在当时,李自成的离世,给整个的 “大顺”队伍带来了极为重大的打击,不得不说

  • 明朝朱棣抢夺了其侄子朱允炆的江山后,为什么没有更改国号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棣为啥不改国号,历史上朱棣和朱允炆的关系,明朝朱允炆与朱棣

    也许很多人会好奇明朝朱棣夺权后为什么之后还是叫明朝,不改名字?首先我们要知道朱棣本身就是朱元璋的第四子,当时被朱元璋封为藩王镇守北京,后来太子朱标因病去世,朱元璋为了明朝基业选择了朱允炆位皇太孙继承皇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登基为帝,朱允炆急于削藩,致使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役。通

  • 武松早年与宋江结拜,为何他上梁山后,宋江却不肯重用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松和宋江关系好吗,武松为什么与宋江结拜,武松和宋江结拜的原因

    首先,武松已经另立山头,不属于宋江嫡系。梁山虽然对外统一号称108将,但内部派系复杂。有宋江的嫡系江州系,有鲁智深的三山系,有呼延灼的降将系,有吴用等人的梁山元老系。而武松因为在上梁山前便加入了鲁智深的队伍,所以在上梁山后,自然便被归为三山系。作为江州系的老大,梁山元老系的代言人,宋江自然不会将机会

  • 朱棣驾崩前,为何哭喊一个死囚的名字?若没他,就没明朝两大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棣驾崩的原因是什么,朱棣临死说出的秘密,朱棣真实历史事迹

    但谁又曾经能够想到,如此一位强硬作风的皇帝,在临终前也展现了自己柔软的一面,哭着喊着一个死囚的名字,还嚷嚷着如果没有他,恐怕就没有明朝两大盛世。朱棣这儿说的,无非就是父亲朱元璋在位之间的洪武,以及自己在位期间的永乐,撇开朱棣身上那些一言难尽的东西不说,朱棣在位的永乐年间,中国这片土地确实出现了历史上

  • 李自成攻打北京时,崇祯皇帝为何不选择出逃,他为何要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自成怎么处理崇祯,崇祯与李自成的关系,李自成为什么杀害崇祯

    有人说,崇祯上吊是风骨刚烈,也有人说,是崇祯软弱无能,因而以上吊来逃避现实。纵观时局,与其说崇祯此举是逃避现实,不如说是逃不出现实。自崇祯登基以来,一直勤勉奋进,为收拾残败的江山,可谓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书有载“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他除魏忠贤、平冤狱、颁《罪己诏

  • 有人说朱瞻基给大明留下隐患,才使明朝走向末路,事实真的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瞻基多活十年明朝会怎么样,明朝朱瞻基的一生遭遇,明朝朱瞻基活多少年

    当然也有人说朱瞻基为大明朝留下了几个隐患,致使明朝后来走向了陌路,其实这样的说法有失公允,真的要说留下隐患,任何一个王朝从建立之初,大封开国功臣让他们世代罔替就是为王朝的灭亡留下了不小的隐患。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一位有为之君所立下的政策,开始之初都是为了国家繁荣昌盛,为了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只能说他们的出

  • 改革到底有何好处?王安石为之奋斗一生而无悔,雍正吸取教训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安石的改革措施,王安石做了什么改革,雍正与王安石

    就算是王莽作为失败的君主,他也立志搞新政,提出了一系列的革新政策。唐朝时期二王八司马的改革,虽然也失败了,可也轰动一时。此后的历代基本上都有属于自己的新政和改革,新政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为什么这么多有才能的人,前赴后继地为它付出实践?我们从以下两次改革来谈谈这个问题。其实历代改革当中,影响最大,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