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去世前一个月,浙江诞生了一名男婴,延续明朝200年历史

朱元璋去世前一个月,浙江诞生了一名男婴,延续明朝200年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217 更新时间:2024/2/8 9:42:08

而说起于谦,他和明朝皇帝还真是有缘,在朱元璋(1398年6月24日去世)去世的前一个月,于谦(1398年5月13日生)刚好出生在浙江钱塘县。于谦是文天祥的超级迷弟,他非常敬佩文天祥的气节,还发誓要努力读书当一个像文天祥一样的民族英雄。于谦没有说空话,在永乐十九年的时候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仕途之路。于谦当官之后非常为百姓着想,他被提拔为兵部侍郎的时候,曾经走遍了自己所管辖的所有区域,每到一个区域就会实地考察,遇到一些需要改革的事情就会上书请奏,一旦遇到些自然灾害更是立马上报,朝中的忠臣和百姓们都非常喜欢于谦。

其实像于谦这样清廉的好官,不少的要得罪一些奸臣们,大太监王振就是其中之一。王振在明宣宗时期就非常受皇帝的喜爱,之后还一直服侍在太子朱祁镇的身边,之后朱祁镇继位,王振的权势变得更强大了,朝中不少大臣都明里暗里的巴结王振。当有人劝说于谦也巴结一下王振的时候,于谦甩了甩自己的袖子说:只有两袖清风。王振就对于谦非常看不顺眼,于是就找了一个理由,在朱祁镇的耳边一直弹劾于谦,有一次王振还找了个理由将于谦抓了起来,并且要被处以死刑。

而当百姓们知道于谦要被斩首的时候,瞬间就引起了民愤,纷纷联名上书请奏。王振原本就是污蔑于谦,也害怕自己的事情给抖出来,所以他就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下,凭空捏造出一个“于谦”,说自己把两人搞错了。王振也不是一个省油的太监,他不仅陷害朝中大臣,就连皇帝都想要坑一下,正统十四年的时候,蒙古大汗也先常常大举进犯,王振就怂恿朱祁镇让他御驾亲征。于谦和邝埜(明朝兵部尚书)知道了之后极力阻止,然而朱祁镇却死活不听,最后还是邝埜随着朱祁镇去出征,于谦留在朝中主持兵部的大小事。

后来朱祁镇被俘,朝中动荡,有人提议将首都迁移到南京,于谦非常生气,京城是国之根本,连京城都动了的话明朝恐怕是要亡啊。于谦严厉谴责了那些想要逃离的大臣们,还建议要坚守阵地。然国不能一日无君,太子当时还非常小,于谦不仅要守卫京城,还要维持朝中的秩序,加上当时敌军就快打来了,于谦想了想就请奏皇太后扶持朱祁钰为帝,最后在大家的努力下终于保住了首都,而朝政也在慢慢地往好的方向发展。

朱祁钰非常信任于谦,只要是于谦请奏的事情他都会同意,而且有做不了主的事情也会第一时间请教于谦,一时间于谦在朝中的地位越来越大,也就惹得其他大臣不满。他们多次找于谦身上的毛病并上奏弹劾,只不过这些奏章都被朱祁钰给压下了,也正是因为朱祁钰对于谦的重用,使于谦的才能有了发挥的地方。因为有了前车之鉴,于谦知道军事的重要性,他在发展民生的同时也不忘壮大明朝的军队,这样才不会当敌军来临的时候措手不及。

后来朱祁钰重病,朱祁镇回归再次夺得皇位,朱祁镇原本就对于谦不怎么喜欢,因此当有人弹劾他的时候就将于谦斩杀了。于谦被斩首的时候,百姓都来送这位忠臣最后一面,朱祁镇也在后来才知道自己竟然误杀良臣,可这时候的于谦早就作古了。于谦一生重朝廷、轻皇帝,和朱祁镇之间有非常大的矛盾,而且后来甚至功高盖主,这一点已经是皇帝的大忌了,因此他被斩首其实也是迟早的事,只是可惜了这么一位好功臣,如果不是他,明朝的历史说不定已经短缺了200年。

更多文章

  • 李自成在九宫山被杀,手下那2位精通奇门遁甲的谋士,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自成九宫山之死,李自成到底有没有死于九宫山呢,李自成在九宫山的地位

    随即,在多尔衮的铁骑下,整个的大圣王朝也面临着崩塌的结果,但是,李自成却一直活在自己的梦里,并且,在行事上也丝毫不周全谨慎。挡水时,李自成身边带着20多个随从登山探路,但是,1945年5月17日,在九龙宫地区被当地的村民误杀。在当时,李自成的离世,给整个的 “大顺”队伍带来了极为重大的打击,不得不说

  • 明朝朱棣抢夺了其侄子朱允炆的江山后,为什么没有更改国号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棣为啥不改国号,历史上朱棣和朱允炆的关系,明朝朱允炆与朱棣

    也许很多人会好奇明朝朱棣夺权后为什么之后还是叫明朝,不改名字?首先我们要知道朱棣本身就是朱元璋的第四子,当时被朱元璋封为藩王镇守北京,后来太子朱标因病去世,朱元璋为了明朝基业选择了朱允炆位皇太孙继承皇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登基为帝,朱允炆急于削藩,致使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役。通

  • 武松早年与宋江结拜,为何他上梁山后,宋江却不肯重用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松和宋江关系好吗,武松为什么与宋江结拜,武松和宋江结拜的原因

    首先,武松已经另立山头,不属于宋江嫡系。梁山虽然对外统一号称108将,但内部派系复杂。有宋江的嫡系江州系,有鲁智深的三山系,有呼延灼的降将系,有吴用等人的梁山元老系。而武松因为在上梁山前便加入了鲁智深的队伍,所以在上梁山后,自然便被归为三山系。作为江州系的老大,梁山元老系的代言人,宋江自然不会将机会

  • 朱棣驾崩前,为何哭喊一个死囚的名字?若没他,就没明朝两大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棣驾崩的原因是什么,朱棣临死说出的秘密,朱棣真实历史事迹

    但谁又曾经能够想到,如此一位强硬作风的皇帝,在临终前也展现了自己柔软的一面,哭着喊着一个死囚的名字,还嚷嚷着如果没有他,恐怕就没有明朝两大盛世。朱棣这儿说的,无非就是父亲朱元璋在位之间的洪武,以及自己在位期间的永乐,撇开朱棣身上那些一言难尽的东西不说,朱棣在位的永乐年间,中国这片土地确实出现了历史上

  • 李自成攻打北京时,崇祯皇帝为何不选择出逃,他为何要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自成怎么处理崇祯,崇祯与李自成的关系,李自成为什么杀害崇祯

    有人说,崇祯上吊是风骨刚烈,也有人说,是崇祯软弱无能,因而以上吊来逃避现实。纵观时局,与其说崇祯此举是逃避现实,不如说是逃不出现实。自崇祯登基以来,一直勤勉奋进,为收拾残败的江山,可谓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书有载“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他除魏忠贤、平冤狱、颁《罪己诏

  • 有人说朱瞻基给大明留下隐患,才使明朝走向末路,事实真的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瞻基多活十年明朝会怎么样,明朝朱瞻基的一生遭遇,明朝朱瞻基活多少年

    当然也有人说朱瞻基为大明朝留下了几个隐患,致使明朝后来走向了陌路,其实这样的说法有失公允,真的要说留下隐患,任何一个王朝从建立之初,大封开国功臣让他们世代罔替就是为王朝的灭亡留下了不小的隐患。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一位有为之君所立下的政策,开始之初都是为了国家繁荣昌盛,为了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只能说他们的出

  • 改革到底有何好处?王安石为之奋斗一生而无悔,雍正吸取教训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安石的改革措施,王安石做了什么改革,雍正与王安石

    就算是王莽作为失败的君主,他也立志搞新政,提出了一系列的革新政策。唐朝时期二王八司马的改革,虽然也失败了,可也轰动一时。此后的历代基本上都有属于自己的新政和改革,新政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为什么这么多有才能的人,前赴后继地为它付出实践?我们从以下两次改革来谈谈这个问题。其实历代改革当中,影响最大,我们

  • 朱元璋明明喜爱朱棣,为何不立为太子?一份当年密档揭开他的苦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为什么不立朱棣为太子,朱棣出生时候朱元璋在干什么,朱棣是朱元璋和马皇后儿子吗

    要说明朝讨论度最高的两位皇帝,那定然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以及明成祖朱棣,这一对父子都经历着非常跌宕而又传奇的一生,朱元璋乞丐出身最后当上皇帝,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从建文帝手中夺取了皇位,因此两位皇帝,既有着不少争议,但也有着无人可否认的功绩。但这问题就来了,朱棣日后的成就,足以证明朱棣天生有着帝王命,更何况

  • 有什么样的主人就有什么样的仆人,看司马光和他仆人吕直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吕直与司马光,司马光小时候的四个故事,司马光聪明在哪

    而且,若是运气好的话,他们的生活也是可以有很大保障的。一般奴仆的地位都是跟随主人来的,他们只是主人的附庸。这个道理很简单,你不妨想一下皇帝身边的太监和一个臣子的杂役比起来,不说皇帝身边的人,就连替皇帝传话的人,其身份在低级官员,甚至,是老百姓面前,都是金贵无比的。这些奴才在外面都是代表着自己的主人行

  • 朱棣次子朱高煦究竟犯了什么错,被侄子朱瞻基放在缸里活活烹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瞻基杀了朱高煦吗,历史上的朱瞻基和朱高煦,朱高煦如何评价朱瞻基

    明朝时期,朱元璋的孙子、朱棣的二子朱高煦便是这样一位因“有勇无谋”而落得个凄凉下场的主儿!在奉行长子继承制的封建王朝,朱高煦是很冤屈的,因为他上头有个比他大两岁的哥哥朱高炽。朱高炽的存在对于朱高煦而言如同一道天堑:除非哥哥早死,要不然他想继位几乎是痴人说梦。影视剧朱高煦原本,做了老二的朱高煦也并未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