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为何有不立太子的组训,原来立太子坏处太多,而清朝全避免了

清朝为何有不立太子的组训,原来立太子坏处太多,而清朝全避免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954 更新时间:2024/2/29 21:52:33

清朝在努尔哈赤建立之后就有了不立太子的组训,不过有一个皇帝打破过这个祖训,这就是康熙。康熙在胤礽出生后不久就立他为太子,胤礽也成了清朝唯一一个太子。之后的清朝再也没出现过太子。之所以没有太子,和清朝的国情还有统治者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清朝在建立之初还是处于奴隶社会时期。清朝的前身是后金,这绝对是奴隶社会时期,八旗制度就是奴隶制度的体现。奴隶社会时期,君主的权威并不是非常大,君主下面还有很多部落的领导,这些人也掌握大权。所以君主一般都是这些人选举产生的。这样才能获得这些人的支持,才能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朝最初的时候主要是靠八旗旗主和各位王爷选举产生的皇帝。也就是皇帝死后,由于没有太子,这些人在一起选举新的君主。这种制度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不过也能说明一件事,大臣手中的权力太大。

其实不仅清朝是这样,之前的蒙古人君主也是这样产生的,都是大家在一起选举。有时候前一任君主可能已经制定了继承人,但还是要走个过场,这也是传统。更早的突厥、匈奴等都是这样。毕竟他们都是奴隶社会,君主没有绝对的权威。如果得不到大家支持的话,这个君主即使做了也没有太大的作用。

康熙在位的时候,之所以能立太子是因为清朝这时已经入关多年,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封建制度。皇帝有绝对的权威,不需要和大臣联合起来执政了。所以根本不用担心,大臣不配合自己这件事。

其次是太子制度的弊端太明显。清朝建立后,吸取了之前历代王朝的很多教训,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封建政治制度。其实,在整个封建王朝的历史中,清朝的封建制度可以说是最完美的,清朝避免了之前所有封建王朝的不足之处。比如地方割据、宦官乱政等。这都是清朝吸取之前王朝教训的结果,而清朝之所以不和之前王朝一样立太子,也是因为这个制度的弊端太严重了。

太子是储君,之后要继承皇位,成为皇帝。如果必须要立太子,就意味着很多有资格的人要争夺太子之位。很多朝中大臣为了自己利益考虑也会在背后支持这些人争夺太子。到时候就会出现朋党之争,这非常不利于朝政稳定的。其次,即使太子之位已经确定,很多人仍旧会参与争夺。因为太子既然能立也能废,这都是皇帝一句话的事。这些人仍旧会争夺太子之位。

太子之位一旦确定,对皇权就造成巨大威胁。因为太子是唯一能继承皇位的人,如果皇帝一直不去世,对太子来说会有巨大威胁。一方面是很多人和自己争夺太子之位,另一方面自己待机时间越长被废的可能性就越大。到时候太子极有可能会发动政变。这在历朝历代都经常见。

也正是由于这两点原因,清朝才不立太子。康熙立了太子之后,才发现这个制度的弊端太多了。毕竟九子夺嫡这件事贯穿着康熙的整个晚年。所以雍正继位后就建立了秘密立储制度,把继承人的名字写在纸上放在正大光明牌匾的后面,自己再留一份备案。皇帝一旦去世,当着大臣的面把两份都取出来,就能确定继承人了。这个制度和太子的制度比起来就好很多。

首先皇子们也不知道谁是继承人,所以不好再和某一个人争夺位子。其次,皇子们不敢乱来造反,毕竟自己没有储君的身份,谁都不敢冒险和自己造反。这样整个朝政非常稳定。不过这个制度并没有用几次。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个皇帝用过一次,之后的咸丰之后一个儿子,根本用不到。同治、光绪就没有儿子也用不到,宣统继位没几年清朝就灭亡了,更用不到。

不管怎么说,清朝不设立太子这件事还是很正确的。太子制度在封建制度来说虽然很有必要,但确实会带来很大问题。所以很多皇帝都在自己去世前才设立太子,都是为了避免太子制度带来的麻烦。

更多文章

  • 成吉思汗为何射杀自己的弟弟?父亲被毒死后,他们全家被部落抛弃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吉思汗后悔射杀弟弟,成吉思汗为什么要杀他弟弟,成吉思汗杀死过多少人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并不是强大的对手,而是躲在你身边的敌人。再强大的对手,你好歹知道他要干些什么,可你身边的敌人,你或许还要把他当成亲人来看待。铁木真就有这么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别克帖儿,他跟自己同母的弟弟别勒古台常常欺负铁木真和他的同母弟弟合撒儿,而且还抢夺他们钓的鱼。(蒙古有鱼可以钓吗?还真不知道

  • 此人如果不早逝,明仁宗的庙号绝对归他所属,连朱棣都害怕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仁宗是大臣给的庙号吗,明仁宗是庙号吗,历史上明仁宗的地位

    朱高炽去世后,庙号仁宗。很多人对这个不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所谓的庙号就是皇帝死后,放在庙里供奉时的称号。当然,基本上都是好的,不过朱高炽的庙号可以说是最好的。因为“任”是儒家一直追求的,是最高的级别。可见,后世对这位短命的皇帝非常认可。当然,他也配得上这个称号,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

  • 明朝党争不断,河套平原沙漠化严重、经济落后,便将此地拱手相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啥时候丢河套的,明朝放弃河套是明朝的一个转折点,明朝什么时候丢失了河套平原

    的美誉。与西北地瘠落后的地区不同,河套平原呈现出极大的反差,最重要的是,这块土地十分适宜养育马匹,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我们知道,明朝时期是汉人当权的,我们面对强大的蒙古骑兵难免心生羡慕。可是中原地区没有适宜养马的土地,就算培育出来马匹,质量也不如蒙古骑兵的马匹优良。河套平原不同,这里是一个绝佳

  • 朱棣篡位后,他是如何对待大哥朱标一脉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棣篡位后如何称呼朱标,朱标不死的话朱棣会篡位吗,朱标与朱棣关系如何

    在他治理下的明朝,国力逐渐壮大,开创了永乐盛世。但回过头来看,作为建文帝父亲、对朱棣爱护有加的大哥朱标,在朱棣统治下,他的家室结局如何?朱元璋最信任的太子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个朱标,他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朱元璋还没有称王称帝之前,为马皇后所生。也许是因为爱屋及乌,又或者是嫡长子的缘故,朱标出生的消息传到

  • 朱见深为何给朱祁钰平反?当太子时被废的仇忘了吗?朱祁镇过分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朱祁钰的哥哥朱祁镇重新上台以后,把朱祁钰一撸到底,不仅牌位从宗庙给撤掉了,连皇陵都不给他进去。等于是否定了朱祁钰在位8年的事实。明英宗朱祁镇说话当然是算数的,谁让他是最大的呢?所以他在位的时候,几乎销毁了朱祁钰时期的所有丰功伟绩,留给历史的,可就是一个形象比较单薄的景泰皇帝了。成化11年,朱见深恢复

  • 明朝最为特别的短命皇后:大婚一个月就被废,十七岁便被打入冷宫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在明王朝,皇帝的后宫三宫六院自然是少不了的,嫔妃们也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在这么多的皇帝枕边人中,权力最大,地位最高的还要数皇后。▲明清太庙旧址作为皇帝的结发妻子,正宫皇后就算是没有能为皇帝生下皇子,但在身后依然可以升祔太庙,获得谥。但那些即使为皇帝生下了皇子,其中也不乏最后成为了皇太后、太皇太后的例子

  • 朱棣手下的王牌大将,护主而死,让朱棣感到前途渺茫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棣的七大将领,朱棣手下大将有哪些,朱棣在位时期的武将有哪些

    靖难之役是两个朱姓皇族为了争夺皇位大打出手,其实,最后的赢家朱棣是一匹黑马,一开始并没有多少胜算的。他只有自己的封国,以一隅敌天下,难度很大。而且,藩王作乱次数很多,但在此之前的大一统王朝中都没有成功的先例。然而,朱棣还是不得不反。这是因为建文帝朱允炆咄咄逼人,已经采用逐个歼灭的方式清理了几个藩王,

  • 朱元璋给太子朱标找老师,老师问:不听话能打吗?朱元璋说了4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教导朱标,朱元璋是怎样对待朱标的,朱元璋如何对待朱标

    朱元璋不仅放过牛,还去了皇觉寺做了和尚,由于饥荒,朱元璋只能出去当了一个云游僧人,其实也相当于是一个乞丐了,也就是这个时期他了解了民情,开阔了视野,为将来的事业打下了基础。或许是由于朱元璋的经历比较的坎坷,很多人会认为朱元璋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其实这个观点是不对的,朱元璋虽然没有上过正规的私塾,但是

  • 朱厚熜为何要把朱棣的牌位扔出太庙?他太强势,没有人能驾驭得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厚熜能力,朱厚熜和朱棣关系,朱棣被移出太庙

    明朝时期发生过一件可以说是震惊当时人们三观的朝政之变,即“大礼议之争”。这场争端的起源源自于家境皇帝朱厚熜,发生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 因武帝朱厚照没有子嗣,仅能从藩王中挑选一位承嗣开始。在武宗弥留之际,承嗣的人选成为了一件大事。如若不尽快定下承嗣人选,即将天下大乱。当时的首辅杨廷和快刀斩乱麻

  • 朱棣是旷世明君,嘉靖皇帝为何还想把朱棣的牌位扔出太庙?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嘉靖皇帝与朱棣有血缘关系吗,朱棣死后牌位为什么被移出太庙,嘉靖皇帝和朱棣

    但是呢,朱元璋又特别不放心,一是自己手下那些骄兵悍将自己在位的时候还能镇住他们,自己要死了朱允炆不一定镇得住他们,二是朱棣太有才了,他绝不是一个甘心做藩王的人,长此以往下去,明朝注定将会有一场“藩王之乱”,这个结果也很显而易见——骨肉相残后,定会有一个藩王当上皇帝,而这个人很有可能就是朱棣。朱元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