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四子永珹:从天潢贵胄到乾隆弃子,不到四旬便英年早逝

皇四子永珹:从天潢贵胄到乾隆弃子,不到四旬便英年早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339 更新时间:2024/1/25 10:08:30

01

乾隆四年正月十四日,上元节前夕,永珹降生于紫禁城,母亲是时为嘉嫔的金氏。这位金氏便是后来的淑嘉皇贵妃。

淑嘉皇贵妃原本是乾隆潜邸的一名侍妾,虽然在潜邸时期名不见经传,但乾隆继位后却深受宠爱,先后为乾隆生下四个儿子,分别是四阿哥永珹、八阿哥永璇、九阿哥(早殇、未命名)与十一阿哥永瑆。

永珹便是金氏所生的第一个儿子,也是乾隆登基后降生的第一位皇子,在乾隆众多儿子中,排行老四,与他的祖父雍正、父亲乾隆排行是一样的,或许这个排行可以为他带来一丝好运。

不过,乾隆一心要把江山传给孝贤皇后所生的嫡子,继位不久便将皇次子永琏秘立为皇储,但是这位嫡长子在乾隆三年,即永珹出生的前一年因感染风寒而夭折,只活了九岁。

永琏夭折后,貌似其他皇子的机会来了,但乾隆十一年,孝贤皇后又生下七阿哥永琮,这是乾隆的第二个嫡子,看起来同样有很大概率会被秘立为皇储,可是这个小阿哥也没有福气,只活了不到两岁便因感染天花而夭折。

永琮夭折后不久,他的母亲孝贤皇后便病逝于东巡途中,随后孝贤皇后的丧礼上,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大阿哥永璜与三阿哥永璋因表现得不够伤感,而被父亲乾隆训斥,并取消了两位阿哥的继位资格。

这样一来,永珹实际上成了乾隆有继位资格的“长子”了。

02

这段时期,永珹的母亲也非常得宠,不仅又生下三位皇子,还在乾隆十三年被晋封为嘉贵妃,成为仅次于继后与纯贵妃的后宫第三主位。一时之间,永珹可以说是风光无限,成了天潢贵胄。

就在乾隆二十年,永珹却迎来一件不好的消息,他的母亲金氏去世了,没有了母亲的依靠,永珹前途开始变得扑朔迷离起来,自从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去世后,乾隆在立储方面并没有任何指向,似乎进入到一个考察期。

这段时间,先后有多位皇子被踢出竞争皇位的行列,比如说六阿哥永瑢,乾隆二十四年,乾隆下旨将永瑢过继给慎靖郡允禧为嗣孙,意味着这位阿哥失去了继位资格。

仅过了四年,永珹接到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父亲乾隆下旨将其过继给了刚刚离世的履懿亲王允祹,这就意味着永珹同样失去了继位资格,被从竞争皇位的行列中排除了。

不过,能够安稳地做一个富贵王爷也不错了。

03

允祹是康熙第十二子,人称十二爷,虽然允祹在康熙晚年一度备受器重,但却没有参与夺嫡斗争,雍正继位后,虽然也有一些小的错误,但在大是大非方面,并没有犯错,因而被晋封为履郡王。

乾隆继位后对这位皇叔非常敬重,不仅将其晋升为亲王,还让其负责管理宗人府事务。乾隆二十八年七月,允祹病逝于王府,因膝下无子承嗣,乾隆便将儿子永珹过继给允祹为嗣孙,承袭了履郡王的爵位。

或许是因出继的原因,永珹自从被过继之后,他的郁郁寡欢,身体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于乾隆四十二年病逝,年仅39岁。对于这个儿子的早逝,乾隆非常伤心,下令以亲王礼下葬,谥号为端,并亲自到府上赐奠。

04

早在乾隆十六年,乾隆便着手给儿子永珹赐婚了,将总督阿里衮的女儿钮祜禄氏指给了永珹,这可是一个名门之女,可是这个女子还未来得及出嫁便去世了。随后,乾隆又将和硕额驸富僧额的女儿伊尔根觉罗氏指给了永珹为嫡福晋。

富僧额是和硕怡亲王胤祥的女婿,也就是说,永珹娶的是胤祥的外孙女。

除了嫡福晋伊尔根觉罗氏,永珹还有两位侧福晋完颜氏与王佳氏,三位妾室高氏、夏氏与张氏,这六位妻妾一共为永珹生了九个儿女,包括三个女儿与六个儿子。

其中,永珹次女嫁给了和硕亲王罗布藏多尔济之子旺沁巴穆巴尔,旺沁巴穆巴尔原先是五阿哥永琪的女婿,永琪之女出嫁不久便病逝了,于是乾隆又将永珹次女嫁给了旺沁巴穆巴尔。

此外,永珹的六个儿子,只有长子绵惠活到了成年,但也在嘉庆元年便去世了,年仅33岁,于是乾隆便下令将永瑆的孙子奕纶过继给了绵惠。

子辰说:

永珹虽然是乾隆登基后,降生的第一位皇子,但其天分并不高,相比来讲,他的同母弟十一阿哥永瑆更得乾隆宠爱,永瑆后来成为皇位继承人的热门人选。

不过,再怎么说,也是无补于事,身为乾隆排行靠前的皇子,有几个人能够活过乾隆?除了八阿哥永璇之外,还真没第二人了。所以,有些事人力是无法改变的,需要看天意,只有天意契合,再加上人力,才能成就大事。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高宗实录》《清皇室四谱》

更多文章

  • 清朝为何有不立太子的组训,原来立太子坏处太多,而清朝全避免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不立太子,清朝太子立废的原因,清朝皇帝为什么不杀太子

    清朝在努尔哈赤建立之后就有了不立太子的组训,不过有一个皇帝打破过这个祖训,这就是康熙。康熙在胤礽出生后不久就立他为太子,胤礽也成了清朝唯一一个太子。之后的清朝再也没出现过太子。之所以没有太子,和清朝的国情还有统治者有很大的关系。首先清朝在建立之初还是处于奴隶社会时期。清朝的前身是后金,这绝对是奴隶社

  • 成吉思汗为何射杀自己的弟弟?父亲被毒死后,他们全家被部落抛弃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吉思汗后悔射杀弟弟,成吉思汗为什么要杀他弟弟,成吉思汗杀死过多少人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并不是强大的对手,而是躲在你身边的敌人。再强大的对手,你好歹知道他要干些什么,可你身边的敌人,你或许还要把他当成亲人来看待。铁木真就有这么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别克帖儿,他跟自己同母的弟弟别勒古台常常欺负铁木真和他的同母弟弟合撒儿,而且还抢夺他们钓的鱼。(蒙古有鱼可以钓吗?还真不知道

  • 此人如果不早逝,明仁宗的庙号绝对归他所属,连朱棣都害怕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仁宗是大臣给的庙号吗,明仁宗是庙号吗,历史上明仁宗的地位

    朱高炽去世后,庙号仁宗。很多人对这个不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所谓的庙号就是皇帝死后,放在庙里供奉时的称号。当然,基本上都是好的,不过朱高炽的庙号可以说是最好的。因为“任”是儒家一直追求的,是最高的级别。可见,后世对这位短命的皇帝非常认可。当然,他也配得上这个称号,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

  • 明朝党争不断,河套平原沙漠化严重、经济落后,便将此地拱手相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啥时候丢河套的,明朝放弃河套是明朝的一个转折点,明朝什么时候丢失了河套平原

    的美誉。与西北地瘠落后的地区不同,河套平原呈现出极大的反差,最重要的是,这块土地十分适宜养育马匹,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我们知道,明朝时期是汉人当权的,我们面对强大的蒙古骑兵难免心生羡慕。可是中原地区没有适宜养马的土地,就算培育出来马匹,质量也不如蒙古骑兵的马匹优良。河套平原不同,这里是一个绝佳

  • 朱棣篡位后,他是如何对待大哥朱标一脉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棣篡位后如何称呼朱标,朱标不死的话朱棣会篡位吗,朱标与朱棣关系如何

    在他治理下的明朝,国力逐渐壮大,开创了永乐盛世。但回过头来看,作为建文帝父亲、对朱棣爱护有加的大哥朱标,在朱棣统治下,他的家室结局如何?朱元璋最信任的太子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个朱标,他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朱元璋还没有称王称帝之前,为马皇后所生。也许是因为爱屋及乌,又或者是嫡长子的缘故,朱标出生的消息传到

  • 朱见深为何给朱祁钰平反?当太子时被废的仇忘了吗?朱祁镇过分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朱祁钰的哥哥朱祁镇重新上台以后,把朱祁钰一撸到底,不仅牌位从宗庙给撤掉了,连皇陵都不给他进去。等于是否定了朱祁钰在位8年的事实。明英宗朱祁镇说话当然是算数的,谁让他是最大的呢?所以他在位的时候,几乎销毁了朱祁钰时期的所有丰功伟绩,留给历史的,可就是一个形象比较单薄的景泰皇帝了。成化11年,朱见深恢复

  • 明朝最为特别的短命皇后:大婚一个月就被废,十七岁便被打入冷宫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在明王朝,皇帝的后宫三宫六院自然是少不了的,嫔妃们也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在这么多的皇帝枕边人中,权力最大,地位最高的还要数皇后。▲明清太庙旧址作为皇帝的结发妻子,正宫皇后就算是没有能为皇帝生下皇子,但在身后依然可以升祔太庙,获得谥。但那些即使为皇帝生下了皇子,其中也不乏最后成为了皇太后、太皇太后的例子

  • 朱棣手下的王牌大将,护主而死,让朱棣感到前途渺茫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棣的七大将领,朱棣手下大将有哪些,朱棣在位时期的武将有哪些

    靖难之役是两个朱姓皇族为了争夺皇位大打出手,其实,最后的赢家朱棣是一匹黑马,一开始并没有多少胜算的。他只有自己的封国,以一隅敌天下,难度很大。而且,藩王作乱次数很多,但在此之前的大一统王朝中都没有成功的先例。然而,朱棣还是不得不反。这是因为建文帝朱允炆咄咄逼人,已经采用逐个歼灭的方式清理了几个藩王,

  • 朱元璋给太子朱标找老师,老师问:不听话能打吗?朱元璋说了4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教导朱标,朱元璋是怎样对待朱标的,朱元璋如何对待朱标

    朱元璋不仅放过牛,还去了皇觉寺做了和尚,由于饥荒,朱元璋只能出去当了一个云游僧人,其实也相当于是一个乞丐了,也就是这个时期他了解了民情,开阔了视野,为将来的事业打下了基础。或许是由于朱元璋的经历比较的坎坷,很多人会认为朱元璋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其实这个观点是不对的,朱元璋虽然没有上过正规的私塾,但是

  • 朱厚熜为何要把朱棣的牌位扔出太庙?他太强势,没有人能驾驭得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厚熜能力,朱厚熜和朱棣关系,朱棣被移出太庙

    明朝时期发生过一件可以说是震惊当时人们三观的朝政之变,即“大礼议之争”。这场争端的起源源自于家境皇帝朱厚熜,发生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 因武帝朱厚照没有子嗣,仅能从藩王中挑选一位承嗣开始。在武宗弥留之际,承嗣的人选成为了一件大事。如若不尽快定下承嗣人选,即将天下大乱。当时的首辅杨廷和快刀斩乱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