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朝和缅甸多次战役,“三年一贡”朝拜,宗藩关系得以确立

元朝和缅甸多次战役,“三年一贡”朝拜,宗藩关系得以确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358 更新时间:2024/4/7 6:47:51

公元12世纪,蒙古开始在漠北高原崛起。12世纪末,蒙古部乞颜氏贵族铁木真经过多年征战,用武力统一了蒙古高原各部落。

公元1206年,铁木真称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蒙古国建立后,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开始对外进行征服战争,先后消灭了金、西夏、大理等少数民族政权。

公元1260年,忽必烈继承了蒙古国汗位,不久改国号为元,在消灭南宋政权后,最终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元朝。

元朝建立后发动了征缅战争,迫使缅甸称臣纳贡,规定三年一贡,并按照太祖(成吉思汗)旧制,对缅甸施行“纳质、驻军、输粮、设驿、编户籍、置长官”等措施,缅甸成为元朝的藩属国,中缅宗藩关系正式确立。

一、忽必烈讨伐缅甸

当历史的车轮来到南宋末年的时候,中缅宗藩关系也迎来了新的篇章。在经过了产生、萌芽,再到逐渐形成等一系列漫长的历程后,中缅宗藩关系终于走到了要确立的阶段。南宋初年,蒙古人在漠北高原崛起。

公元12世纪,蒙古高原诸部通过各部间的战争和兼并出现了一些强大的部落,如克烈、塔塔儿、蒙古、乃蛮等部,其中蒙古部涌现出了一位杰出的首领铁木真。铁木真通过十多年的兼并战争,打败了其他部落,统一了蒙古高原。

公元1206年,铁木真称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

随后,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对外发动了一系列征服战争。公元1227年亡西夏,1234年灭金,1253年平大理。

平定大理后,蒙古军统帅忽必烈留下大将兀良哈台镇守云南,率军诏服诸夷未附者。

公元1260年,忽必烈继承了蒙古国汗位,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标志着新的中原封建王朝—元朝的正式建立。也就是在这一年,忽必烈派遣云南大理、鄯阐路宣慰司都元帅府遣乞䚟脱因等出使缅甸,“招其内附”。

乞䚟脱因到缅以后,“不得见其王,见其臣下”。缅甸蒲甘王朝派遣使者价博随乞䚟脱因回访了元朝。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元朝再一次派遣马剌失里、乞䚟脱因等携带忽必烈写给缅甸国王的信出使缅甸。

据缅甸史书记载,元朝使者在觐见缅甸国王那罗梯诃波帝,因为态度傲慢无礼,被那罗梯诃波帝下令处死了。

虽然中国的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这次出使的结果,但看来缅史的这段记载应该是真实的,因为出使缅甸的使者后来一直没有返回中国。到了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四月,因为使者久无回信,云南省官员认为缅甸国王没有归附之心,向元世祖忽必烈提出讨伐缅甸的建议。

忽必烈下令在云南境内设置征缅行省(又称“缅中行省”)。征缅行省的设立是为了商议征伐缅甸事宜。忽必烈派遣元军来此,一方面暗中考察缅甸的地形,另一方面则着手准备征缅事情。

而此时的缅甸,国内正处于动荡不安之中。曾经盛极一时的蒲甘王朝,由于统治阶级崇佛溺佛,大量地向寺院捐献土地、劳动力和白银而逐渐衰落了下来。国王那罗梯诃波帝统治期间,只顾自己享受作乐,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

那罗梯诃波帝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发起兴建一座大塔,在耗空国库后,仍然强迫人民劳动。

在他的沉重压迫下,人民怨声载道,传言“宝塔成时国王死”,远离首都的阿拉干北部和缅甸南部的马都八相继发生了叛变和暴动。宫廷内部的人也不满他的统治,给他取了一个“狗屎王”的外号。

更糟糕的是,他的敌人正在慢慢逼近。泰掸人看到蒲甘王朝正在衰落,又受到蒙古人打败宋朝的鼓舞,再一次走上了战争的道路。

新的移民群出现了,一批迁移的泰人在缅甸北部的抹谷建立小王国,在缅甸军队中服役的雇佣兵也显露出了惶惶不安的迹象。而忽必烈在成为全中国的皇帝后,要求所有曾经承认宋朝是他们的宗主的国家以同样的方式承认他为上国君主,并要使这些国家的朝贡地位明确地肯定下来。

因此,他以强大的军队作为后盾,宣谕他的使臣要求东南亚各国国王朝贡并宣誓臣属于他,其中就包括了处于蒲甘王朝统治之下的缅甸。于是,他派遣使者去蒲甘,要求缅王称臣纳贡。

那罗梯诃波帝作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他逮捕了元朝使臣及其一行,并且处死了他们。这一冒失的行动为后来的元缅战争埋下了伏笔。

二、中缅宗藩关系确立

虽然缅王斩杀了元朝使者,拒绝向元朝俯首称臣,但由于忽必烈正忙于巩固他所征服的地区,所以暂时没有对缅甸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但是泰人却给蒲甘王朝制造麻烦。在云南边境的泰人小王国干额(又称千额,后来称干崖,在今云南盈江县)向忽必烈臣服。

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三月,缅王因为干额总管阿禾内附元朝,“怨之,攻其地,欲立寨腾越、永昌之间”。阿禾向元朝求援,“世祖乃谕征之”。元缅第一次战争爆发。

当时的云南大理路蒙古千户忽都等在接到阿禾的求救后,带领七百名元军前往救援,面对拥有战象八百头,战马万匹的四五万缅军,元军依靠精湛的箭术,以弱胜强,最终击退了进犯干额地区的缅甸军队。

同年十月,云南诸路宣慰使都元帅纳速剌丁率领3840名元军进攻缅甸,一直打到了缅甸的江头城,招降各寨土民三万五千二百户,“以天热还师”,元缅之间的第一次战争宣告结束。

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由宗王相吾答儿、右丞太卜、参政也罕的斤领军征讨缅甸。

元军一路长驱直入,直至攻破江头城,“击杀(缅军)万余人,别令都元帅袁世安以兵守其地,积粮饷以给军士,遣使持舆地图奏上。”

元军在攻占江头城后,派遣使者黑的儿、杨林“谕缅使降”,但缅军固守太公城,拒不投降。在这种情况下,元军水陆并进,于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正月攻下太公城。

太公城被元军攻占后,当时的缅甸国王那罗梯诃波帝由于害怕元军会继续南下进攻缅甸首都蒲甘,于是逃到了缅甸南部港口勃生,后来又躲到了卑谬附近的莱甲。当他得知元军没有继续南下进攻蒲甘后,便派遣盐井大官阿必立相、忙直卜算二人至太公城同元军谈判。

但阿必立相等人“为孟乃甸白衣头目䚟塞阻道,不得行”,仅派人送信请求罢兵。元世祖忽必烈在得知缅甸求和的信息后,派遣镇西平缅宣抚司达鲁花赤兼招讨使怯烈出使缅甸。

在得知元朝派出使者前来谈判的消息后,阿必立相、忙直卜算向那罗梯诃波帝建议遣使元朝表示诚意,那罗梯诃波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派遣国师信第达巴茂克出使中国。

信第达巴茂克经历千辛万苦终于达到北京,与元世祖忽必烈进行政治谈判。他要求元军撤出缅甸,让缅甸人来管理缅甸的国家事务,忽必烈同意了他的要求。

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正月,怯烈行至忙乃甸,因为缅王那罗梯诃波帝被其子梯诃都所杀,国内政局混乱,不得不返回了国内。

不久,“云南王与诸王进征,至蒲甘,丧师七千余,缅始平,乃定岁贡方物。”至此,第二次元缅战争结束。

三、“三年一贡”的形成

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七月,元朝的征缅行省派人去见新登位的缅王憍苴。佥征缅行省事合撒儿海牙就此事上报说:“比至缅国,谕其王赴阙。彼言邻番数叛,未易即行。拟遣阿难答剌奉表赍土贡入觐。”

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闰十月,憍苴派遣“委马剌菩提班的等来贡方物”,此后,缅甸多次遣使朝贡。

关于缅甸贡期,《元史》曾记载:“先是,世祖既定缅地,以其处云南极边,就立其酋长为帅,令三年一入贡。至是来贡,故立官府。”从此后缅甸的朝贡情况来看,也大体如此。如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十月,缅甸遣使贡驯象十只。

元成宗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二月,缅甸遣使献宝玩、舍利子,八月,遣使贡献三只驯象。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缅国王子僧伽巴叔及其弟率朝贡使团至元大都,向元朝皇帝进贡礼物。

十一月,僧伽巴叔在大都答应,缅甸可向元朝“岁输银二千五百两,帛千匹,驯象二十,粮万石”。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二月,元朝册封憍苴为缅甸国王,赐银印,僧伽巴叔为缅国世子,赐以虎符,遣之归国。

缅甸向元朝遣使朝贡的次数,基本符合三年一贡的规定,元缅之间“三年一贡”的形成,标志着中缅宗藩关系的正式确立。

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

更多文章

  • 从农业到手工业,细数西夏对北宋技术的吸收与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辽西夏与北宋对照表,西夏与北宋的简介,西夏与北宋的历史事件

    学习北宋的农业技术西夏疆域“东据河,西至玉门,南临萧关,北控大漠”。党项族本为游牧民族,早期的社会经济中,农业并不占重要地位。自李继迁以后,西夏的疆域扩展到洪、宥、甘、凉、肃州,一些自汉唐以来就有农业传统的地区列入西夏治内,在掠夺战争中,西夏又收罗立不少北宋人,令其从事农业生产,西夏的农业逐渐发展起

  • 与北宋的贸易活动中,对于西夏的经济发展来说有何益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变化,西夏与宋的贸易,西夏和北宋的历史

    在当时西夏的经济还是以传统的自然经济为主,商品经济的发展非常有限,一些学者认为,西夏商业的发展,对推动西夏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其实客观上来看,西夏王朝的经济以畜牧业和种植业为主,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逐步发展,他们也越来越重视商业的发展,通过与北宋互通有无的贸易方式,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 《清明上河图》中的一家店铺,揭示了宋朝的弊端,难怪会被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清明上河图的市井生活,清明上河图对宋朝的影响,清明上河图与宋朝商业

    书画算得上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和历史印记。在一些书画中,我们可以就此了解到某个朝代的生活场景,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详细地绘制了当时宋朝首都的场景,全长大约五百多厘米。因为其细致的描写,甚至我们还能够看到图片上人物的形态。也因此,在其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 唐武宗时候,李德裕曾研制出一道“神”羹,因一个原因绝传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武宗李德裕,唐武宗在位后有多信任李德裕呢,唐武宗在李德裕的帮助下

    在唐武宗时,有位著名的宰相叫李德裕,他是宰相李吉甫之子,靠着父亲的权势,他也慢慢的在朝中爬上了高位。在唐穆宗时,著名的“牛李党争”中的“李”,指的就是李德裕,属于派系中的灵魂人物。在唐武宗继位后,李德裕得到了提拔,官拜太尉,又被封为公爵,号称李国公。在执政的6年中,李德裕内驭宦官,外铲奸党,不但平定

  • 刘裕举兵北伐势如破竹,为何偏偏长安得而复失,还损兵折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刘裕北伐时间,刘裕北伐为啥失败,刘裕北伐能否成功

    公元316年,长安陷落,西晋宣告灭亡,长安城落入胡人手中。东晋成为偏安政权,再也无力称霸中原,直到一个人的出现,刘裕。图1 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宋高祖武皇帝讳裕,字德舆,小字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姓刘氏,汉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孙也。”刘裕,小名寄奴,追溯起

  • 玄武门之变后,如果李渊坚持要处置李世民,李世民会咋办?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是怎么安抚李渊,玄武门之变李渊还能节制李世民吗,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和李渊和解

    谈及“玄武门之变”,不得不先提及唐朝建立。唐朝的建立,本质是由隋朝的唐国公在农民起义讨伐无道的隋炀帝杨广之时,趁机发动兵变而来的。李渊在建立唐朝的过程,几个儿子都立了大量功劳,长子李建成相助宫内事务,次子李世民身为战将替父掌军,才将各路诸侯王逐个击败。有意思的是而唐朝最终也是以兵乱而结束,最后几任皇

  • 李白一纸诏书,让挑事的藩国主动归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白如何得到皇帝的赏识,李白一生被贬几次,李白由于谁的赏识而声名鹊起

    李白画像明朝文学家冯梦龙先生,在《警世通言》中有一篇描写李白醉酒的记载《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唐玄宗时期,渤海国的使者带着国书来到长安,唐玄宗召见番使,命令翰林学士宣读番书。翰林学士们打开番书,一看上面写的都是番文,竟一字不识。唐玄宗宣诏文武百官,文武百官也没有一个人识得。唐玄宗震怒,朝堂上众臣们无不

  • 李渊哀求李世民放过10个孙子,听到一人名后,李世民:全部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世民上台后李渊有多惨,李世民如何处置李渊的30个儿子,李世民是怎么被李渊所杀的

    另一方面,他们也距离权力斗争最近且常常无法脱身,面临着最不可测的危险。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他们都不得不作出与常人不同的选择。就说在史书中被誉为明君的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夺取皇位保全自己不得不发起玄武门政变,暴力清除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同时也是自己一母同胞的兄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令人难以置信的是,

  • 慈禧武则天两个站在权力中心的女人,为何慈禧不敢迈出称帝的一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慈禧和武则天有什么关系,慈禧和武则天谁美,武则天厉害还是慈禧太后厉害

    古代历史上和武则天一样的女性统治者也有不少,但是其他的都是垂帘听政,并没有和武则天一样再次女性称帝。慈禧就是这样,她虽然是晚清时期最大的统治者,但是她也没能跨出那一步,没能真正摆脱皇帝。这是什么原因呢?学过历史的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最开始的社会就是母系社会,那个时候能生孩子的才是老大,所以男人的地位

  • 早年励精图治的宋理宗,晚年为何昏聩堕落?犯了和唐玄宗相同毛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理宗的个人简介,宋理宗 传奇的一生,怎样评价宋理宗

    理宗从嘉定十七年(1224)登上皇位到宝祐元年(1253),已经在位三十年,此时外患堪忧,而理宗本人却开始懈怠政事。锐气日减,暮气沉沉,不思进取,及时行乐思想占据上风,沉溺于声色而不可自拔。外患方面,淳祐十一年(1251),蒙哥登上汗位,命皇弟忽必烈领治漠南汉地,加强对南宋的侵逼,并命忽必烈远征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