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短暂的大夏国,存在元明之间,乱世出英雄下的悲剧

短暂的大夏国,存在元明之间,乱世出英雄下的悲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453 更新时间:2024/1/21 7:31:09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中国朝代”

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都会背的朝代歌,短短的几十个字概括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但这些都是被历史和史诗认可的朝代,其实这其中还有一些历史学家不想承认,但确确实实存在过的朝代。例如存在于元朝和明朝之间的大夏王朝,而不值一提的原因是1363年大夏建立,1371年就灭亡了,而这个王朝存在了仅仅八年的时间。

而这个命短的王朝是因为有一个命短的皇帝。刚刚打下来的江山,第一脚还没有站稳,龙椅还没有坐热,政权还不够稳固,此外还有朱元璋这样的一个劲敌虎视眈眈。这位皇帝在位仅仅五年的时间就薨了,只留下一个十岁的儿子,而历史上幼子能守住江山的极少,即便是守住的也都变成傀儡而没有什么好的下场,所以不过三年的时间王朝就覆灭了。

乱世出英雄

元军灭了南宋,但元朝的建立百年不到。实实应了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得民心怎能得天下,而元朝的根本性的问题就是没有把汉族的百姓当“自己人”,使得民不聊生,各地起义。乱世出英雄,也是因此当时出现了很多的“草根皇帝”,比如朱元璋,再比如今天讲的主角,大夏建立者明玉珍

当时那个时代只要是有点兵力的都想称王称帝。因为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所以对于起义是一呼百应的,所以当时出生于务农的明玉珍手下也有一千多人的兵力和当时已经称帝的徐寿辉对峙。而当时明玉珍的兵力是不敌徐寿辉的,而徐寿辉也很欣赏明玉珍有心收到自己麾下,所以书信一封。

内容简单直接,就是我想让你到我这里工作,不同意我就让你活不下去。识时务的明玉珍从此就成为了徐寿辉的一名元帅。身为元帅他各处征战忠心地为徐寿辉效力,而他也展示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一路和元军周旋,并且是屡战屡胜。有一次和元军将领哈麻秃作战,被其刺瞎了一只眼睛,但是并没有影响他在战场上的英勇。

而后更是一直攻到了如今的湖北宜州,当时拥有五千人部队的杨汉想要以退为进,以投降的名义趁明玉珍不备打个措手不及,但不曾想被明玉珍识破,杀了杨汉也收复了当时拥有五千人的部队。自此明玉珍手下的部队不断的扩大,手里的兵权也变得分量十足。

建立大夏国

有了兵当然就是开疆扩土,他率领部队一路战无不胜一直打到如今的重庆地带。本想好好当个元帅,可是老板徐寿辉被陈友谅杀了,并且自立为王。毕竟在那个时代,是个英雄有些实力的都想当王,而陈友谅弑君称帝的行为让明玉珍很失望,于是和其断绝关系,带领自己的部队自立山头。

皇帝不是那么好当的,在当时那个封建的时期,不仅要当得名正言顺,还要当得心服口服,比如刘邦建立汉朝的时候就是再三推脱不过“无奈”称帝。而明玉珍也深谙其中的道理,于是他先是以陈友谅弑君不义之名讨之,然后以正义的名义为徐寿辉建立庙宇,追封徐寿辉为皇帝,庙号世宗。次年明玉珍就顺利地在刘桢等人的推崇下称帝。

1363年正式称帝,国号为大夏朝,而其名正言顺的理由就是兴复汉室。而当时建立王朝的不仅仅只有他一个皇帝,还有朱元璋。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而在这之前他一直和明玉珍有着合作,因为当时他们还有共同的敌人——元朝的残余力量。

同样都是起义军出身,所以他们很明白此时他们的敌人是谁,两人合作同仇敌忾矛头直指元军,所以两方军队一路北伐,彻底消灭了当时元朝的残余兵力。而元朝也从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在赶走元军后朱元璋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称帝,另一边明玉珍也称了帝。共同的敌人没有了,可还是一山不容二虎,所以新一轮的斗争又开始了。

一个历时八年的朝代

而此时的朱元璋除了大夏以外,像是陈友谅等一些的地方势力早已经收拾得干干净净,几乎统一了南方,而留下的大夏朝就是此时唯一的威胁。所以朱元璋的矛头指向了大夏,毕竟皇帝只能有一个,而在大明的面前大夏并不能和其相互制衡,所以被消灭是早晚的时期。

另一边,此时的大夏已是内忧外患。明玉珍从拥有一千的队伍短短几年的时间建立了大夏,可见其有勇有谋拥有优秀的军事才能,而在他统治的时期国家也是治理得井井有条,但他常年征战早已是病魔缠身,在位不过短短的五年时间就薨了。朱元璋建立大明的时候明玉珍已经不在了,这时的大夏也不能对朱元璋造成什么威胁。

明玉珍的儿子明升没有父亲的能力,大夏在他的统治下日渐衰落,而朱元璋统治的大明不断地崛起。战争还是来了,明知必输但明升仍死守父亲留下的基业,最后被朱元璋所俘虏。1371年大夏历时8年的时间,短暂而暗淡地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而朱元璋并没有对大夏后裔赶尽杀绝,只是将明升和家族成员流放到如今的朝鲜,当时的朝鲜也归顺了大明王朝,所以到了朝鲜后明升还被封为华蜀君,从此在朝鲜定居,时过百年这个家族时至今日依旧保留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依旧是讲汉语,可曾经的帝王之气早已不见了踪影。

总结

大夏短暂而不璀璨,短暂到不值一提,但不得不承认其在历史上是存在过的,而它的建立者更是在那个战乱时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试想如果没有明玉珍的骁勇善战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元军没有那么快的被消灭,而百姓也没有那么早的过上安定的生活。要知道哪怕一件小事,一个小人物的壮举都可能改变历史的轨迹。

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

更多文章

  • 张居正的开源之术、节流之道,对明朝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在张居正改革期间,明政府财政状况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万历六年,财政支出远大于财政收入,存在着150多万两白银的赤字,这无疑说明了当时的财政危机是客观存在的。到了他执政末期,北京仓库储存的粮食足支十年。太仓库储银达到600万两白银以上,而且这种存银正常情况下不会动用。太仆寺、南京的仓库也分别存有白银40

  • 在多次沟通下,俺答汗是如何说服明朝,进行“隆庆封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隆庆皇帝,俺答汗为什么不灭明朝,俺答汗与明朝关系

    隆庆四年,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之嫡孙把汉那吉因与俺答汗产生矛盾,带领妻奴八人,来到大同西路边外由败胡堡投降明朝。明蒙关系“兵连祸结,华夷交困”,敌对了已有30年。把汉那吉降明,这一突发事件使明蒙关系在宣大一线陷入紧急状态。明朝方面接纳了把汉那吉等人,确认其身份,并了解了事件的起因。俺答汗看中鄂尔多斯部

  • 从古至今来看,“隐”分为几种?元朝士人对仕和隐抉择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古代士人的仕与隐,元朝选士制度是什么,士与仕的区分

    仕与隐的选择,是中国传统士人要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承平年代,士人们面临的是想仕却怀才不遇的愤懑,欲隐而壮志难酬的不甘,但无论作何选择,都只关乎个人的前途境遇。处于朝代更迭之际的士人则与此不同,他们身为前朝遗民,一方面有难以忘怀的故国之思,另一方面又有经世济民的个人理想,二者之间的矛盾已经超越了简单的

  • 为什么说西宁之役,揭开了万历时期,蒙古和明朝的冲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与蒙古的战争史,明朝中期对蒙古的政策,明朝为什么能抵抗蒙古200多年

    西宁之役是洮河之役的先声,在明蒙双方军事冲突过程中,明副将李魁战殁。万历十八年四月,明朝中央在讨论关于李魁子孙的承袭时,意见出现了分歧,竟然有人不顾“李魁效死边疆”的事实,反对其子孙承袭。西宁之役发生的时间《明神宗实录》万历十八年四月辛已条记录御史彭应参的意见说:“往年套虏跳梁,西宁副总兵李魁奋不顾

  • 丈夫去世以后,李清照为了刁难追求者出一副上联,至今没人对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清照真人照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李清照20首宋词

    她从小就出生在书香家庭,小时候家里的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她的父亲精通历史,而且还擅长散文,母亲也是知书达礼,所以从小的时候就受到家庭的熏陶,他的父亲非常喜欢她,所以在她小的时候,就教她读书写字,从而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小小年纪文采就非常出众,后来写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而被后世广泛传颂的著名词章《如梦

  • 北宋冷门悍将,与家喻户晓的杨业颇为相似,却鲜为人知,不应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配图 宋太宗雪夜访赵普宋初太祖赵匡胤制定的战略是先南后北,挥师消灭南方的各个割据势力,再集中力量对付北面的北汉和辽国。宋军十几年忙着灭蜀灭南汉灭南唐。北方强敌辽国和宋的世仇北汉,总不至于呆在那儿什么事都不做吧?辽军铁骑没有饮马河洛,直取大梁,不是没想到,而是没能力。因为宋军北方有一大将镇守,使得北线

  • 如果袁崇焕不死,明朝会不会能够多苟延残喘一会儿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袁崇焕对明朝灭亡破坏有多大,袁崇焕的死导致了明朝灭亡吗,袁崇焕如果没有死明朝会灭亡吗

    袁崇焕是什么人,他是明末抗清名将,他戎马一生,抵御清军的进攻,立下了赫赫的战功,他是广东东莞人,考上了进士,最终当到了兵部尚书。在明熹宗驾崩之后,崇祯帝即位,魏忠贤也被崇祯给处死了。崇祯最遗憾的是自己没有大将来辅佐自己,这个时候很多大臣就推荐袁崇焕,后来袁崇焕最终被千刀万剐了,假如袁崇焕不死的话才能

  • 曹操为何不称帝?司马光:因为教化和风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不称帝三个原因,司马光与曹操关系,司马光是被曹操处死的吗

    曹操把孙权的书信拿给大家看,说:“这小子是要把我放在炉火上烤吗!”但侍中陈群等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都趁机劝谏说:“汉朝的统治实际上早已结束,并非只是今日。殿下您的功德如同高山一样巍峨,天下人都寄希望于您,所以孙权在远方向您称臣。这是天意在人间的反应,所以异口同声,殿下应该正式登基称帝,还有什么可犹豫

  • 1926年,北伐军八个军的军长,就有三位是湖南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北伐军将领一览表,北伐军主要人物,1927年北伐军的兵力

    10万大军,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像是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最后发展成几百万大军。与此同时,在1926年,国军在老蒋的领导下,誓师北伐,与北洋军阀集团一争天下。当时的国军队伍也被称之为北伐军。要知道,从古至今,由南向北征讨,成功的案例比较少,可能也只有明朝的朱元璋是第一个,完成北伐战争的皇帝。192

  • 乾隆为什么不杀和珅?和珅是留给嘉庆的遗产,他不懂得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和珅是乾隆故意留给嘉庆的吗,乾隆让嘉庆杀和珅还是不要杀和珅,和珅要是没死嘉庆敢杀和珅吗

    和珅是乾隆中后期的宠臣,早年是大内侍卫出身,因为博闻强识、精明强干深得乾隆的重用。和珅确实有本事,如果只会贪乾隆不可能留和珅。哪怕到死乾隆仍然舍不得杀和珅,没错,和珅确实是乾隆留给嘉庆的遗产,只是他不懂得用。嘉庆对和珅的利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新皇帝立威,向世人证明乾隆已经死了,当下只有一个皇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