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多次沟通下,俺答汗是如何说服明朝,进行“隆庆封贡”?

在多次沟通下,俺答汗是如何说服明朝,进行“隆庆封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538 更新时间:2024/1/16 11:05:32

隆庆四年,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之嫡孙把汉那吉因与俺答汗产生矛盾,带领妻奴八人,来到大同西路边外由败胡堡投降明朝。明蒙关系“兵连祸结,华夷交困”,敌对了已有30年。

把汉那吉降明,这一突发事件使明蒙关系在宣大一线陷入紧急状态。明朝方面接纳了把汉那吉等人,确认其身份,并了解了事件的起因。

俺答汗看中鄂尔多斯部某公所聘之女将其占为己有,也因此得罪了这个王公,为了平息他的怒气,将其孙把汉那吉所聘兀慎兔扯金女许配给了鄂尔多斯王公。在俺答汗率军出征瓦剌之时,把汉那吉降明。

大同巡抚方逢时得知把汉那吉的目的后立刻通报宣大总督王崇古。在之后的两个月里明蒙双方进行了多次协商,最终在十一月,双方达成共识,俺答汗同意将赵全、李自馨等八名板升汉人头目引渡给明朝,明朝遣返把汉那吉。

隆庆四年十一月初八日,俺答汗押送赵全等板升汉人头目至大同左卫云石堡外。此时隆庆皇帝的圣旨尚未到达大同,明人不敢擅自行动,为了避免节外生枝,云石堡守备苑宗儒将自己的儿子和两个弟弟作为人质送入俺答汗营地。

后来明人的报告说副总兵“田世威恐各犯日久辗转,会同云石堡守备苑宗儒各将亲丁送入虏营为质,先将赵全等押入云石堡。”

对此,俺答汗虽然暂时未能见到自己的孙子,但对明朝方面的做法还是接受的,他说“太师诚信待我,我负之不祥。”

在十一月十六日,大同方面终于接到来自北京的圣旨:

“是,虏酋既输诚哀恳,且愿执叛来献,具见恭顺,伊孙准遣还。”

在接到圣旨后,王崇古派胡镇等人驻扎大同城外,由其亲自进城接把汉那吉,并护送出城。

十九日,俺答汗把其余的板升汉人头目交出,明朝交出把汉那吉。二十日,王崇古设宴为把汉那吉饯行,二十一日,把汉那吉回到土默特本部。至此“把汉那吉事件”圆满解决。

十一月十一日,就在与明朝的交换人质之际,俺答汗遣中军酋首打儿汉与黄台吉亲丁亚都善等五人至明朝入明朝营地,提出了“贡市”的要求。

在嘉靖二十九年以前,俺答曾多次“求贡”,遭到嘉靖皇帝顽固回绝。明边吏甚至迎合皇帝的意向,杀害俺答汗的“求贡”使者,导致“庚戌之变”。

时隔二十年以后俺答汗发现明皇帝的封疆大吏都已换人,此一时彼一时,他再一次提出了“贡市”要求。

这是他在隆庆四年的第一次提出要求“若天朝肯封我一王子。令我掌管我北番,各酋长谁敢不听?我永不犯边抢杀,年年进贡。”

把汉那吉回土默特后不久,十二月初五日黄台吉派遣使者“称谢”也就是就明朝遣返把汉那吉一事向明朝致谢。

同时再一次向明朝表达了“贡市”的要求。这虽然是黄台吉派遣的使臣,背后当然还是俺答汗在主导授意的。对蒙古人前来请求通贡一事,明朝上下感到震惊。

大臣们展开激烈的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张居正高拱、王崇古等人的努力推动下,得到隆庆皇帝的支持,反对意见被压制,终于向右翼蒙古诸部敞开了通贡贸易的大门。

右翼蒙古包括宣大边外的土默特、喀喇沁、永邵卜,陕西毗邻的鄂尔多斯部。宣大总督王崇古认为“既不会合,必将东西影射为奸,谕令必纠合各酋不犯各边,方准其具请。”

也就是说,土默特部贡市的要求当然可以答应,但前提是右翼的喀喇沁、永邵卜、鄂尔多斯部统统加入,方才可以“许贡”。

俺答汗应王崇古“必须俺答大为会合,同心内附”的要求,答应劝说其他游牧集团一起加入“通贡”体系。

十二月初十曰:俺答糾合老把都、吉能、永邵卜各部落议允内附,各遣夷使一十八名,仍番文内开俺答俱已纠合各酋同心进贡,各令夷使于本月初十日见臣示信。这是俺答汗联合其他三部向明朝派出的十八名联合使臣,共同表达“内附”的决心以及与明朝贸易的希望。

南北双方也互相保证相安无事,“专心通贡开市”,这个结果是与王崇古的设想是一致的。这十八名使臣中的八名来自西边,与陕西三边毗邻的河套地区游牧集团,所谓的“套虏”也就是鄂尔多斯万户。

使团与明朝交涉后的结果为:

一、鄂尔多斯部保证不会再犯边;鄂尔多斯部“恳称”从今往后安分守己“河套各酋誓不犯边。

二、向明朝特别提出,希望陕西三边将帅家丁不要再“捣巢”“赶马”。鄂尔多斯万户所毗邻的是陕西三边的延绥镇与宁夏镇。而王崇古是宣大总督,无权过问鄂尔多斯于陕西三边的关系。

为使双方的协议顺利进行,王崇古决定派遣由鄂尔多斯的使团与明朝组成的两路人马晓谕两边部众,协议的最终成果。

王崇古首先向鄂尔多斯蒙古派出“差夷使二名,同臣通丁二名,从边外往西传谕榆林、宁夏、固原各边外住牧虏贼不许扰边”其次,又对境内将领晓谕从此不得互犯的协议。

随后隆庆皇帝下旨,先册封俺答为顺义王,赏赐大红五彩丝蝽衣一袭。五月内,赐金印,在大同镇得胜市边外晾马台举行仪式。

一年一贡,每年二月,上贡马匹不得超过500匹,贡使不得超过150名。隆庆五年四月十日,封贡仪式在大同边外隆重举行,陕西边外的河套鄂尔多斯部也派来代表,参加了这个盛大的封贡仪式,这个代表就是吉能的侄子切尽黄台吉,也就是著名蒙古文史书《蒙古源流》的作者萨冈彻辰的祖父。

令人惊讶的是,切尽黄台吉虽然出席并见证了这次封贡仪式,却并没有被授职,这无疑是奇怪的现象。

首先、宣大总督王崇古,大同巡抚方逢时与土默特万户讨论贡市的时候,陕西边外的鄂尔多斯万户忙不迭地派使者加入使团,参与谈判。

其次、俺答汗为首的右翼诸部参加封贡,土默特、喀喇沁、永邵卜等部大小首领均被授职。唯独鄂尔多斯部,虽然也派出切尽黄台吉作为代表出席了仪式,却没有获得一官半职。

鄂尔多斯部首领吉能跟俺答汗一样也是达延汗三子巴尔速孛罗特后裔,跟土默特、喀喇沁、永邵卜一样是右翼诸部之一,那么,为什么封贡的时候“落单”了?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更多文章

  • 从古至今来看,“隐”分为几种?元朝士人对仕和隐抉择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古代士人的仕与隐,元朝选士制度是什么,士与仕的区分

    仕与隐的选择,是中国传统士人要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承平年代,士人们面临的是想仕却怀才不遇的愤懑,欲隐而壮志难酬的不甘,但无论作何选择,都只关乎个人的前途境遇。处于朝代更迭之际的士人则与此不同,他们身为前朝遗民,一方面有难以忘怀的故国之思,另一方面又有经世济民的个人理想,二者之间的矛盾已经超越了简单的

  • 为什么说西宁之役,揭开了万历时期,蒙古和明朝的冲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与蒙古的战争史,明朝中期对蒙古的政策,明朝为什么能抵抗蒙古200多年

    西宁之役是洮河之役的先声,在明蒙双方军事冲突过程中,明副将李魁战殁。万历十八年四月,明朝中央在讨论关于李魁子孙的承袭时,意见出现了分歧,竟然有人不顾“李魁效死边疆”的事实,反对其子孙承袭。西宁之役发生的时间《明神宗实录》万历十八年四月辛已条记录御史彭应参的意见说:“往年套虏跳梁,西宁副总兵李魁奋不顾

  • 丈夫去世以后,李清照为了刁难追求者出一副上联,至今没人对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清照真人照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李清照20首宋词

    她从小就出生在书香家庭,小时候家里的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她的父亲精通历史,而且还擅长散文,母亲也是知书达礼,所以从小的时候就受到家庭的熏陶,他的父亲非常喜欢她,所以在她小的时候,就教她读书写字,从而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小小年纪文采就非常出众,后来写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而被后世广泛传颂的著名词章《如梦

  • 北宋冷门悍将,与家喻户晓的杨业颇为相似,却鲜为人知,不应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配图 宋太宗雪夜访赵普宋初太祖赵匡胤制定的战略是先南后北,挥师消灭南方的各个割据势力,再集中力量对付北面的北汉和辽国。宋军十几年忙着灭蜀灭南汉灭南唐。北方强敌辽国和宋的世仇北汉,总不至于呆在那儿什么事都不做吧?辽军铁骑没有饮马河洛,直取大梁,不是没想到,而是没能力。因为宋军北方有一大将镇守,使得北线

  • 如果袁崇焕不死,明朝会不会能够多苟延残喘一会儿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袁崇焕对明朝灭亡破坏有多大,袁崇焕的死导致了明朝灭亡吗,袁崇焕如果没有死明朝会灭亡吗

    袁崇焕是什么人,他是明末抗清名将,他戎马一生,抵御清军的进攻,立下了赫赫的战功,他是广东东莞人,考上了进士,最终当到了兵部尚书。在明熹宗驾崩之后,崇祯帝即位,魏忠贤也被崇祯给处死了。崇祯最遗憾的是自己没有大将来辅佐自己,这个时候很多大臣就推荐袁崇焕,后来袁崇焕最终被千刀万剐了,假如袁崇焕不死的话才能

  • 曹操为何不称帝?司马光:因为教化和风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不称帝三个原因,司马光与曹操关系,司马光是被曹操处死的吗

    曹操把孙权的书信拿给大家看,说:“这小子是要把我放在炉火上烤吗!”但侍中陈群等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都趁机劝谏说:“汉朝的统治实际上早已结束,并非只是今日。殿下您的功德如同高山一样巍峨,天下人都寄希望于您,所以孙权在远方向您称臣。这是天意在人间的反应,所以异口同声,殿下应该正式登基称帝,还有什么可犹豫

  • 1926年,北伐军八个军的军长,就有三位是湖南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北伐军将领一览表,北伐军主要人物,1927年北伐军的兵力

    10万大军,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像是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最后发展成几百万大军。与此同时,在1926年,国军在老蒋的领导下,誓师北伐,与北洋军阀集团一争天下。当时的国军队伍也被称之为北伐军。要知道,从古至今,由南向北征讨,成功的案例比较少,可能也只有明朝的朱元璋是第一个,完成北伐战争的皇帝。192

  • 乾隆为什么不杀和珅?和珅是留给嘉庆的遗产,他不懂得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和珅是乾隆故意留给嘉庆的吗,乾隆让嘉庆杀和珅还是不要杀和珅,和珅要是没死嘉庆敢杀和珅吗

    和珅是乾隆中后期的宠臣,早年是大内侍卫出身,因为博闻强识、精明强干深得乾隆的重用。和珅确实有本事,如果只会贪乾隆不可能留和珅。哪怕到死乾隆仍然舍不得杀和珅,没错,和珅确实是乾隆留给嘉庆的遗产,只是他不懂得用。嘉庆对和珅的利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新皇帝立威,向世人证明乾隆已经死了,当下只有一个皇帝嘉

  • 如果洪秀全当了皇帝,中国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洪秀全做过皇帝吗,洪秀全是哪个时代做了几年皇帝,洪秀全做了几年的皇帝

    其实一个国家的好坏,领导层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领导层奢侈无度、昏庸腐败,那么这个国家也很难好的了。虽然清政府腐败不堪,但是相对于太平天国,还是不及他的一半。再加上清政府有着几百年的积累,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所以在经历了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之后,仍然保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统治地位。太平天国颁布了

  • 清朝道光皇帝有多节俭?但是他的节俭用错了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道光皇帝节俭到什么程度,道光皇帝为何很节俭,道光皇帝是真的节俭吗

    道光早年,他下令禁止福建向朝廷进贡荔枝、扬州向朝廷进贡玉石等事例。对于盛大的皇家礼仪,道光也颇有微词,不以为然,在他的大力倡导下,文武百官也不得不随着他胡闹,皇帝一看有成效更来劲了。甚至对于贵族们的婚礼,道光也插手做了详细规定,甚至他为此还颁布了一项法令,意思就是不论是谁,哪怕是我儿子我小舅子办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