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冷门悍将,与家喻户晓的杨业颇为相似,却鲜为人知,不应该

北宋冷门悍将,与家喻户晓的杨业颇为相似,却鲜为人知,不应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801 更新时间:2024/1/14 2:56:29

配图 宋太宗雪夜访赵普

宋初太祖赵匡胤制定的战略是先南后北,挥师消灭南方的各个割据势力,再集中力量对付北面的北汉和辽国。

宋军十几年忙着灭蜀灭南汉灭南唐。

北方强敌辽国和宋的世仇北汉,总不至于呆在那儿什么事都不做吧?

辽军铁骑没有饮马河洛,直取大梁,不是没想到,而是没能力。

因为宋军北方有一大将镇守,使得北线防守固若金汤,辽军不能越雷池一步。

这个将军就是郭进。

01

郭进生于五代十国的乱世,长得雄壮威猛,为人豪气干云,喜欢喝酒赌博,结交的都是豪杰。

一身武艺力气,就走了投军这条路。

梁唐晋汉周,汉的创始人是刘知远

郭进被他收为帐下,担任警卫员。

后晋是契丹的儿皇帝,窝囊气受不了,和契丹翻脸,让契丹给灭了。

久有大志的刘知远称帝,国号“汉”。

郭进毛遂自荐,率一彪军先行进入河北,拿下铭州,为汉军一举平定河北各地立下大功。

郭进一下子成为名扬天下的勇将。

大将郭威代汉,建立“周”,传位义子柴荣

柴荣死,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大宋。

中原政权更迭,郭进一直效劳朝廷。

在好几个地方担任过地方长官,政绩非常出色。

从大宋太祖建隆元年(960)至太宗太平兴国年间的十几年内,郭进一直驻防铭州,是北方防线的边防总司令,专门对付与北汉交界的太行山一线防务。

他大大小小与北汉及其主子契丹交手十几战,屡战屡胜,成为大宋北方的不倒长城。

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宋太祖对他的态度:

赵匡胤在京城替他建了大房子。

命令用“筒瓦”给郭将军房子用。

有关部门就说:筒瓦只有亲王公主可以用啊!

宋太祖发怒了:“郭进扼守西山一线十几年,让我没有北顾之忧。我对待郭进能不如儿女?马上去办!不要啰嗦。”

郭将军在宋太祖心目中的地位,不是一般高。

宋朝武将

02

郭进治军军纪严明之极,有犯军法者,绝对杀无赦。

宋太祖赵匡胤派自己近卫军中的佼佼者去郭进营中效力,告诫他们说:

“你们可要遵纪守法。犯了事,我可能会放过你们,郭进一定会杀了你们。”

卫士们在京城就骄横惯了,没当一回事。

到郭进军中还是吊儿郎当,当场就让郭进给杀了好几个。

赵匡胤得知,叹息地对卫士们说:“这些人都是百里挑一的勇士,郭进还是杀了。他的军纪冒犯不得哟。”

赵匡胤私底下给郭进信:那些人跋扈自大,我就是要将军你给他们上一课。

郭进无比感激知己皇帝,更是一心一意守边关。

但他也不是胡来。

有个军官跑去告状,说郭进贪污,赵匡胤把他抓起来,送到铭州,让郭进自己处理。

郭进对他说:“你敢告我,说明胆子不小。这几天正和敌军交战,你明天上战场。打赢了,我替你请功。打输了,别回来见我。”

军官感激之至,第二天上战场拼命,果然大胜,郭进也没有食言,上奏朝廷,提拔重用。

难得的是老郭在几任地方官时,治理政务还是一把好手。

打强盗,安百姓,所在之处治安都很好。

登州、卫州的老百姓都上请朝廷替郭进立碑颂德。

卫州城四周种柳树,河道里种荷花,老百姓看这柳绿荷红,都感叹:都是郭大人给的好日子哟。

03

在太祖手上做事,郭进许多事自己做主,大展宏图。

可惜太祖死了,弟弟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再次伐北汉。

打北汉的关键就是挡住契丹援军,赵光义给郭进下了死命令:在契丹军的必经之路石岭关拦截住,不让一兵一马通过。

石岭关,岭横东西,路纵南北,是朔方进入山西的重要通道,一夫挡关,万夫莫开。

关南白马岭,一条宽涧拦在南北路上,都是易守难攻的兵将争战地。

契丹得到北汉的求救信,派大将耶律沙为将,亲王耶律敌烈为监军,南院大王耶律斜轸为后应。

数万兵马,杀奔而来。

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耶律沙久经战阵,立即下令在白马涧北边停止前进,等待后军耶律斜轸到来,待机渡过涧水。

监军耶律敌烈,立功心切:咱们几万契丹健儿,还怕这群南蛮子?不用等,立即渡河!

敌烈是亲王,大将耶律抹只又支持他,耶律沙无奈,契丹军便开始渡河。

郭进要的就是这个时机,兵法正是说半渡而击之。

契丹骑兵渡河。

此时,宋军万箭齐万,射得契丹人仰马翻。

而后集结骑兵冲锋,步兵四下围攻,契丹大败。

骄傲的耶律敌烈及其子洼哥当场被斩,耶律抹只、都敏等五名大将死在乱军之中。

耶律沙奋力死战,在后军耶律斜轸的接应下,才逃得一条性命。

这一战把北汉的生命线彻底给切断了。

北汉主刘继元派遣的间谍又让郭进给逮捕,带到太原城下斩首。

北汉军军心崩溃,投降。

郭进乘势反攻,一举拿下契丹西龙门寨子,杀敌无数,割下敌军左耳献礼。

几战,把契丹人打得再无南下斗志。

宋太宗画像

04

孙子兵法所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授。

可后来,皇帝即要将军能征善战,又要将军乖乖听话,经常派身边的人去监督将军的举动,这就是监军。

宋太宗派了个将军叫田钦祚的,担任郭进将军的监军。

偏偏这个田监军是典型的唯我高兴的小人,品行低劣、贪财好利、阴险狡诈。

还利用军务之变,经常干着贩卖牟利的勾当。

郭进虽然对田钦祚的行为及其不满,但也知道已经不是太祖时期,自己约束不了田钦祚,就当面骂了田钦祚几句,解解气。

就连田钦祚的手下都看不过去了,分分上书控诉。

田钦祚被贬官一级。

田钦祚因此对郭进怀恨在心,经常对郭进使点小绊子,甚至不在乎战争的输赢。

就在白马岭血战之际,郭进用尽心机,与契丹人死战。

而就在此时,田监军进行了报复。

而后宋太宗收到一份奏报:郭将军脑溢血,突然挂了。

有关具体细节,因为史料阙如,已不得而知。

但据《太宗皇帝实录》记载:“(田)钦祚之典石岭军也,大将郭进屡有战功,为钦祚所凌轹,(郭)进不能甘,遂自经死。事甚暧昧,时皆以为钦祚杀之。左右无敢言者。”

说郭进被田钦祚诬陷,一怒之下,竟上吊自杀了。

郭进的悲剧,一目了然:宋太宗赋予监军的权利太大,无人敢惹。

威震北疆的一代名将,就这样气死了。

后来,真消息多多少少传到皇帝的耳朵里,田钦祚才受到一点小处分,而已。

中兴四将图

05

大宋将军的命,郭进是一个代表性人物。

他的功业和悲剧结局,与家喻户晓的杨业很像,却鲜为人知,不应该

战功卓越,威震敌方,但皇帝不喜欢。

原来宋太祖赵匡胤手下的名将,曹彬、潘美、田重进、米信等,不说百战百胜,至少胜率都很高。

而在宋太宗时期,监军多误事(归根是皇帝的猜忌),很多时侯先胜后败,终于导致北伐全面失利。

大宋将军的命运,从宋太宗确定第一个年号“太平兴国”起就被定调下来。

郭进将军之死、狄青抑郁而终、岳飞被杀,韩世忠解职......

这是宋朝武将集体悲催的命运。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如果袁崇焕不死,明朝会不会能够多苟延残喘一会儿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袁崇焕对明朝灭亡破坏有多大,袁崇焕的死导致了明朝灭亡吗,袁崇焕如果没有死明朝会灭亡吗

    袁崇焕是什么人,他是明末抗清名将,他戎马一生,抵御清军的进攻,立下了赫赫的战功,他是广东东莞人,考上了进士,最终当到了兵部尚书。在明熹宗驾崩之后,崇祯帝即位,魏忠贤也被崇祯给处死了。崇祯最遗憾的是自己没有大将来辅佐自己,这个时候很多大臣就推荐袁崇焕,后来袁崇焕最终被千刀万剐了,假如袁崇焕不死的话才能

  • 曹操为何不称帝?司马光:因为教化和风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不称帝三个原因,司马光与曹操关系,司马光是被曹操处死的吗

    曹操把孙权的书信拿给大家看,说:“这小子是要把我放在炉火上烤吗!”但侍中陈群等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都趁机劝谏说:“汉朝的统治实际上早已结束,并非只是今日。殿下您的功德如同高山一样巍峨,天下人都寄希望于您,所以孙权在远方向您称臣。这是天意在人间的反应,所以异口同声,殿下应该正式登基称帝,还有什么可犹豫

  • 1926年,北伐军八个军的军长,就有三位是湖南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北伐军将领一览表,北伐军主要人物,1927年北伐军的兵力

    10万大军,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像是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最后发展成几百万大军。与此同时,在1926年,国军在老蒋的领导下,誓师北伐,与北洋军阀集团一争天下。当时的国军队伍也被称之为北伐军。要知道,从古至今,由南向北征讨,成功的案例比较少,可能也只有明朝的朱元璋是第一个,完成北伐战争的皇帝。192

  • 乾隆为什么不杀和珅?和珅是留给嘉庆的遗产,他不懂得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和珅是乾隆故意留给嘉庆的吗,乾隆让嘉庆杀和珅还是不要杀和珅,和珅要是没死嘉庆敢杀和珅吗

    和珅是乾隆中后期的宠臣,早年是大内侍卫出身,因为博闻强识、精明强干深得乾隆的重用。和珅确实有本事,如果只会贪乾隆不可能留和珅。哪怕到死乾隆仍然舍不得杀和珅,没错,和珅确实是乾隆留给嘉庆的遗产,只是他不懂得用。嘉庆对和珅的利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新皇帝立威,向世人证明乾隆已经死了,当下只有一个皇帝嘉

  • 如果洪秀全当了皇帝,中国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洪秀全做过皇帝吗,洪秀全是哪个时代做了几年皇帝,洪秀全做了几年的皇帝

    其实一个国家的好坏,领导层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领导层奢侈无度、昏庸腐败,那么这个国家也很难好的了。虽然清政府腐败不堪,但是相对于太平天国,还是不及他的一半。再加上清政府有着几百年的积累,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所以在经历了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之后,仍然保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统治地位。太平天国颁布了

  • 清朝道光皇帝有多节俭?但是他的节俭用错了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道光皇帝节俭到什么程度,道光皇帝为何很节俭,道光皇帝是真的节俭吗

    道光早年,他下令禁止福建向朝廷进贡荔枝、扬州向朝廷进贡玉石等事例。对于盛大的皇家礼仪,道光也颇有微词,不以为然,在他的大力倡导下,文武百官也不得不随着他胡闹,皇帝一看有成效更来劲了。甚至对于贵族们的婚礼,道光也插手做了详细规定,甚至他为此还颁布了一项法令,意思就是不论是谁,哪怕是我儿子我小舅子办婚礼

  •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究竟输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丁汝昌一切要从甲午海战的起源说起。1894年,清政府应朝鲜政府的邀请,派兵协助镇压东学党之乱,作为宗主国,出兵帮助小弟平叛本是小事,但此次平乱非比寻常,同期日本人在未经朝鲜政府同意的情况下,打着平乱的旗号派出了8000人到朝鲜,进而不断增兵,俨然有和大清国抢地盘的意图。驻守牙山的清军将领叶志超,出身

  • 清朝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留下了她的肺腑之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时期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凭什么统治清朝44年,慈禧太后的真实事迹

    1908年11月15日17:00,慈禧太后在中南海的银銮殿逝世了,享年74岁。她逝世之前留下了几句话,此后女人不可干预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慈禧太后为什么要留下这么一番话?她专门留下这么一番话,是有什么特别的意味吗?还是出自于她的肺腑之言

  • 清朝灭亡后欠下13亿两白银,最后是怎么还清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一共赔了多少白银,清朝灭亡后遗留的白银怎么处理,清朝灭亡后的银子都去哪了

    从1842年到1912年,清政府陆续签下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30多个赔款条约。连本带息,将近13亿两白银。其中,单与西方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就需要赔4.5亿两,虽说可以分39年还清,但算上利息,就得9.8亿两。如此巨额的真金白银,清政府直到灭亡,也没能还清。留下的烂账,自然

  • 年羹尧老父,制定一项制度造福百姓,面对女婿诛杀子孙,只有四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年羹尧子孙排名,年羹尧有多大功劳,年羹尧被处死后家人都怎么样了

    雍正然而,年家以前可不一般,明朝时就是官宦世家。虽然年家经历改朝换代,但地位一直没有降低。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更是在康熙朝成为封疆大吏——湖广巡抚,署理湖广总督。年父在任湖广巡抚之前(京官),为官相当低调,沉默寡言,谨慎小心。而就是在年父担任湖广巡抚期间(康熙三十九年),其次子年羹尧高中进士,时年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