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小国高句丽有何能耐,竟让李世民,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滑铁卢?

小国高句丽有何能耐,竟让李世民,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滑铁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590 更新时间:2024/1/16 10:13:13

李世民讨伐高句丽

李世民登基后,攻灭东突厥汗国、吐谷浑汗国、西域诸国,打败薛延陀汗国,因为威服四方,所以被称为天可汗,可这也意味着大唐要承担大国的责任。所以,在贞观643年,新罗使者到大唐求助,说自己的国家遭遇了高句丽的攻打,还被切断了新罗通往大唐的道路。公元644年,李世民开始派遣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带着原本的军队四万人,以及在洛阳长安等地招募的一些军士,向平壤进军。以李世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六万,以及兰、河二州归降的胡人,向辽东进军。

645年,唐太宗接受了新罗使者的请求,而且是御驾亲征,从洛阳以北出发,率兵攻打高句丽。在公元645年,李世勣率军到达幽州后没多久,同年的三月,唐太宗的车驾也到达了定州。这场战争的开始,虽然唐军屡屡获胜,先是李世勣攻占了高句丽的盖牟城,俘获两万多人,赢得粮食十余万石。再是张亮率军进攻卑沙城时,俘获俘虏八千多人,已经兵至鸭绿江畔。

可是,胜利的果实他们还没有品尝多久,唐军就遇到了困难。因为,高句丽的地理位置,在今天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是高纬度地区,气候非常的寒冷,所以第一次对高句丽的征讨,遇到了挫折:高纬度地区,使得当地变冷的时间和中原地区相比早得多、草枯水冻、士马难以久留、而且粮食将尽,所以班师还朝。对高句丽的第一次讨伐,以失败告终。

唐太宗二征高句丽

唐太宗回朝后,却并不觉得此战自己失败,只是认识到了从战争的胜果来说,大唐获得的战果,比为了战争付出的东西要多得多。因为唐太宗攻打高句丽时,是远程奔袭,途径:辽、盖、岩三州,而且为了到达真正的战场,还攻占了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座城。

并且,唐军共七万人,七万人的粮草、军资是太大的数目,尽管此战唐军损失军士两千人,战马八千匹。唐军在战争中,获得过缴获马五万匹,牛五万头,铁甲万领这样的胜利。可是远程战争本来就是不利的,严寒的天气也让很多士兵不习惯,冻伤很多人。但是,唐太宗决定不放弃对高句丽的用兵计划,还让群臣建议。

大唐的君臣关系,大臣还是可以畅所欲言的,所以,群臣直接说数万大军重新攻打高句丽,对我朝来说,弊大于利。但是,既然已经答应新罗,就要负责,只是战术上需要进行改变。可以:对高句丽派偏师进袭骚扰,频繁的侵扰会使得高句丽国家的军队,人心惶惶,农业活动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唐太宗采用了这一建议。

之后,唐军时不时的就对高句丽进行骚扰性作战,类似于现在的游击战。如,647年,唐太宗命令牛进达、李勣、李海岸兵分三路,从水陆两路,骚扰高句丽,此起彼伏。战争次数多达一百多次,次次得胜。十二月,高句丽王让他的儿子莫离支任武入朝谢罪。 公元648年,古神感多次大败高句丽;薛万彻也到达了泊灼城,击破3万高句丽援军。可是,百济也加入了此战,攻打了新罗的城池达十三座之多。

综述

唐太宗对高句丽的后续用兵,很大的打击高句丽的军事,让高句丽无暇侵扰其他周边国家。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唐太宗时期,高句丽事件一直存续,只不过战略方式的改变,不仅使得大唐不需要过度的财力、物力,来支持数万大军对高句丽作战,而是采用类似于游击战的方式,以攻心为上。使其疲于应战,但是,这样的战争却并非是必须的,尤其是高句丽已经派人求和,再一味争斗,对于大唐来说,并非是最好的利益最大化。

并且因为唐太宗的对高句丽的持续用兵,唐朝对高句丽的作战,一直到唐武宗时期,都一直存在,时间持续了数十年。一直到了公元668年,各路唐军会师,兵至鸭绿栅,高句丽抵抗,唐军全军出击,攻破了辱夷城,高句丽的军队溃散,跑的跑,降的降,唐军兵至平壤,围困一个多月后,高句丽的国王才开始派人出城投降。一直到了668年的九月十二日,高句丽才被完全打败,也意味着高句丽被全部平定。可,这对于国家的财力不得不说是一种浪费。

更多文章

  • 徐茂公忠于大唐,却因给武则天说了句好话,被后世贬低为千古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徐茂公简历,武则天徐茂公照片,武则天看到徐茂公的墓

    为了方便起见,本文中笔者还是顺应大家习惯,将李勣称为徐茂公。作为唐朝的战将,徐茂公是绝对无可挑剔,他与军神李靖并称为“双李”,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唐朝战绩最为耀眼的将领。太宗在贞观时就说过:“ 李靖、李勣二人, 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也就是说在唐太宗看来,徐茂公是超越古代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

  • 如果玄武门之变中被杀的是李世民,后来的历史走向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了哪些人,后世如何评价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活了多久

    玄武门之变首先我们要知道,玄武门之变前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别统领文武两派,李建成的手下大都是文臣,如齐王李元吉、太子中允王圭、太子洗马魏征等,而李世民手下几乎都是武将,如侯君集、独孤彦云、尉迟恭、程知节、秦琼等。而皇帝李渊的态度则比较暧昧,李建成势小,但为兄长,立为太子,李世民功高权重,李渊就通过各

  • 安史之乱,一个妃子神秘失踪,四代皇帝都在找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安史之乱发生在什么地方,安史之乱完整版,安史之乱传奇故事

    但“大唐”这个称号,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绝对货真价实,让你挑不出一点毛病来。甚至可以说,中国有了“大唐”,才真正可以在全世界面前吹牛。这些年来,演绎大唐的影视剧非常多,比如狄仁杰,比如武媚娘,比如李世民,比如唐明皇,个个都是光耀千秋的人物,件件都是影响深远的大事,但对唐朝另一个重大的事件却提的不多。

  • 安史之乱中,安禄山最开始有多少兵马?最后史朝义又剩下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西北边境上为了抵御吐蕃、突厥,唐军安西、北庭、陇右、朔方、河西五大节度使坐拥精兵二十五万余人,占全军总量的52.7%。如果再算上西南方向控制南诏、吐蕃的剑南节度使,整个西北边兵的数量占比超过六成。而安禄山虽然身兼三镇节度使,但能完全控制的只有平卢、范阳两镇,两镇军队定额14.6万人,占比不过26%,

  • 如果把隋炀帝的前半生和后半生分开评价,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炀帝的真正结局,对隋炀帝的评价简短,从史实评价隋炀帝

    据史书上记载,隋炀帝杨广刚登基时,天下形势真可谓一片大好,国库充足,赋税稳定,国力强势,杨广坐在这个位置上,难免想要创造后人难以超越的伟业。所以,他特意给自己选了这样一个年号:大业,即伟大的功业!杨广当皇帝期间,就只用了这一个年号,合计是十四年,我们以大业七年(611年),杨广征天下兵进攻高句丽为分

  • 康熙问群臣:天下何物最肥,何物最瘦?仅一位大臣给出完美回答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怒斥群臣经典语录,康熙喜欢在哪儿批奏折,康熙训斥群臣搞笑配音

    他就是张玉书。张玉书这个名字,不熟悉清朝历史的人可能半点印象都没有。其实张玉书是有清一代的名相(这里说的相是指文华殿大学士职位),他的职位和珅也担任过,至于和珅的下场,大家已经知道了。常言道:“高处不胜寒。”张玉书的位置跟和珅一样高,负责辅佐康熙皇帝掌管朝政,统辖百官。和珅被抄家,张玉书却安安稳稳做

  • 年羹尧被罢免了大将军,降级为杭州将军,这个官职到底有多大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年羹尧权力有多大,年羹尧的官位到底多大,年羹尧当过总兵吗

    在京城呆了几年以后,年羹尧被调任为四川提督,开始进入封疆大吏的行列。西北准噶尔部再次挑战清朝以后,在老十四胤禵的推荐下,年羹尧又担任了陕甘总督。雍亲王胤禛随后成为了雍正皇帝,为了掌握西北的军事控制权,雍正皇帝任命年羹尧出任抚远大将军,率领20多万军队围剿清朝蒙古贵族的叛乱。年羹尧的西北绥远大将军只是

  • 康熙立储谜案:遗诏中写的究竟是传位“十四子”,还是传位于“四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康熙立储未解之谜,康熙立储的秘密,康熙立储遗诏的字是康熙写的吗

    并且还在康熙皇帝的灵位前面质疑雍正的皇位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最后也是通过这一系列的争夺之后,流传出来一个谣言,康熙原本想传位给十四阿哥,最终被四阿哥改成了“传位于四子”。其实大家如果是想一探究竟的话,首先就应该要了解到,其实十四阿哥和四阿哥都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只不过十四阿哥从小开始就是被其他

  • 弟弟两次拒绝雍正,被连降三级,乾隆罚他为雍正守陵20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雍正守陵大臣,乾隆如何对待雍正的几个弟弟,历史上真正的雍正有兵权吗

    雍正十二年八月十九日,宫廷传来皇帝的圣旨:剥夺多罗贝勒胤祎的爵位,连降三级为镇国公。这个消息传来,举世哗然。要知道,胤祎是康熙的儿子,也就是雍正的异母弟弟,是堂堂的皇子,他的爵位起码是辅国公起步,基本上是贝子、贝勒,混得稍好就是王爷,怎么会突然遭到如此变故呢?其实,这事情还真不是雍正蓄意打击。此时的

  • 康熙晚年最宠爱的妃嫔,为65岁康熙生下幼子,获得雍正乾隆尊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康熙晚年妃嫔一览表,康熙皇帝最宠爱谁,康熙一生有几个嫔妃

    江南汉女穆嫔陈氏是一名来自苏州的汉女,父亲名叫陈岐山,关于陈岐山的身份,史料中没有记载,可以肯定的是,陈氏一家是不在旗的汉人,因此,陈氏没有参加选秀的资格。那么,她究竟是怎样入宫的呢?有两种可能:第一,陈氏是江南地区官员向朝廷进献的美女,才被康熙纳入后宫。一些资料显示,早在顺治年间,皇室便有在江南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