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浑在树洛干时,趁西秦与周边势力争衡之际,率部迁莫贺川,在沙州和漒川之地“化行所部,众庶乐业”,势力逐渐强盛。树洛干继位之前,视蕃和乌纥堤两代吐谷浑王在西秦的不断征伐下,势力一度退缩至白兰。
从乞伏乾归最初欲封视罴“使持节、都督龙涸已西诸军事、沙州牧、白兰王”来看,吐谷浑在视迦时就已经以白兰为中心,在向沙漒一带发展。龙涸,即今四川松潘一带,从自然地理形势看,其地向西北,是属于洮水源头的“漒川”以南之地。
刘宋建立政权之时,正当属若干统治末期。树洛干继位时,西秦已为后秦所败,乞伏乾归已降后秦,而且姚兴因惧怕乞伏乾归势力坐大,便将其召回长安。这在吐谷浑王乌纥堤为乞伏乾归所败而客死南凉之后,一定程度上让吐谷浑有了喘息之机。
而此时南凉秃发傉檀势力也逐渐强盛,并与后秦就河西之地展开争夺。姑臧城因战略位置的重要,曾一度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而此时,赫连勃勃叛后秦建夏,开始连年骚扰后秦北境,后秦逐渐转衰。
河西、陇右势力之间的相互争衡,尤其是西秦的暂时衰落,为吐谷浑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于是树洛干一面向南凉称臣,一面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一直到西秦复兴这段时间,树洛干积极发展势力,在沙漒一带建立了强有力的影响。
而此时羌人的势力也非常强大。西羌彭氏一度据枹罕,曾臣属西秦,在西秦衰落之际又转投南凉。而在洮河流域,也就是广义上的漒川一带,生活着大量羌人。
《晋书·吐谷浑传》所谓的树洛干时吐谷浑所在的沙河之地,也就是沙州和洮河源一带,沙州是以吐谷浑势力为主,而位于洮河上游地带的漒川一带,以及枹罕等地,此时仍为西羌聚居区。所以当树洛干后来在与复兴的西秦争衡的过程中失败后,退保白兰,“惭愤发病而卒”。
树洛干义熙元年即位,《晋书·吐谷浑传》言其“在位九年”,不过据《资治通鉴》,树洛干卒于晋义熙十三年,在位十三年。
阿豺即位之时,西秦对吐谷浑沙州一带具有一定控制权。义熙十三年,乞伏炽磐“令其安东木奕于率骑七千讨吐谷浑树洛干于塞上,破其弟阿柴于尧扞川,俘获五千余口而还,洛干奔保白兰山而死,阿豺即位。
阿豺即位时所面对的,是复兴后的西秦在河西、陇右的强势扩张。在树洛干在位时期,被西秦数次打败后,吐谷浑也退保至白兰一带。在西秦的强大攻势下,阿豺在宋武帝永初二年遣使降西秦,乞伏炽磐以阿柴为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安州牧、白兰王。
此时乞伏炽磐在东征陇右,并与北凉在河西展开争衡的同时,又对青海湖附近的乙弗、契汗等部落展开讨伐。基本上在青海湖周边,以及吐谷浑所在地建立起了统治,并且西秦在青海湖东的罗川设立西胡校尉,并在浇河等地设立镇戍。
从乞伏炽磐授予阿豺的官爵来看,此时吐谷浑自树洛干为乾归所败,退保白兰忧愤而死后,吐谷浑势力当暂时在沙州一带并不具有影响力,“安州”或当在白兰一带。不过,宋少帝景平元年二月丁丑,……沮渠蒙逊、吐谷浑阿豺并遣使朝贡。
庚辰,爵蒙逊为骠骑大将军,封河西王。以阿豺为安西将军、沙州刺史,封浇河公。”可以看出,阿豺在景平元年联合北凉,积极与刘宋通使,也是为了谋求再次复兴吐谷浑。此年沮渠蒙逊和吐谷浑并遣使朝贡,为了对抗西秦势力,吐谷浑与北凉达成了某种联合。
义熙十二年,乞伏炽磐欲伐漒川西羌彭利发时,也是沮渠蒙逊攻西秦石泉以救之。可见在此一段时期,北凉与吐谷浑、西羌联系紧密,共同抗衡西秦的扩张。刘宋虽然封阿豺为“浇河公”,其实吐谷浑势力在西秦的打击下,对浇河一带并不具备控制力。
即使在三年后的元嘉三年,西秦在浇河一带仍具有统治权。此年沮渠蒙逊企图联合赫连夏攻西秦,赫连夏遣其镇南大将军呼庐古、韦伐等将骑数万攻西秦苑川、秦州和南安郡,乞伏炽磐“徙其境内老弱畜产于浇河及莫河仍寒川,留丞相昙达守枹罕。”
可见即使在元嘉三年时,西秦在浇河一带派军驻守,此时已是阿豺卒后两年。在阿豺继位后,虽然没有在浇河一线取得突破,但在沙州、位于洮河源的漒川一带,吐谷浑当逐渐在此建立起了稳固的统治。据《魏书·吐谷浑传》,树洛干卒后,阿豺自号“骠骑将军、沙州刺史”,“兼并羌氐,地方数千里,号为强国”。
此一时期,西秦虽然占据浇河一线,但与北凉、赫连夏连年征伐,所以也为吐谷浑的复兴提供了机会。《宋书·鲜卑吐谷浑传》载阿豺“升西强山,观垫江源”,据《水经注》,“《沙州记》曰:洮水与垫江水俱出云台山,山南即垫江源,山东则洮水源。”
西漒山所在,亦即今洮河源头及上游所在,洮河源头及中上游也称漒川,而漒川一直是西羌聚居之所。阿豺能升西漒山,观垫江源(即白龙江),可见其在兼并诸羌后,也据有了洮河源头一带。
据《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条在记载树洛干卒而阿豺即位时言:“阿柴稍用兵侵并其旁小种,地方数千里,遂为强国。”阿豺卒于宋元嘉元年,所以至阿豺卒,西秦始终在吐谷浑地拥有较强的控制力,对吐谷浑势力的发展造成很大遏制。吐谷浑政权虽然为在北线取得发展,但是在沙漒之地,其统治却变得更加稳固。
又《宋书·鲜卑吐谷浑传》言阿柴卒时,曾召集诸子及母弟慕利延、其叔父乌纥堤子慕璝等令折箭以“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为诫,也说明当时吐谷浑的境况。
据论述《宋书·鲜卑吐谷浑传》来自于类似于吐谷浑“国史”类的文献,其对历代吐谷浑王的书写中,不乏塑造的痕迹。此时阿豺在临终前亦在强调团结一心,也侧面反映出当时阿豺兼并诸羌,振兴吐谷浑的雄心。
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