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作为皇五子,李儇原本是没有资格继承王位的,而他的位子是由当时特定的环境所决定的。那时的李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不聊生。
唐懿宗一生有八个儿子,但是由于这些儿子的母亲并不都受宠爱,而且唐懿宗的皇后也没有为他生出嫡子,所以唐懿宗在太子的人选上一直拿不定主意,迟迟没有册立太子。
这就给了宦官们可乘之机,让他们把这个昏君推上了历史舞台。
宦官选天子
整日沉迷于佛事的唐懿宗将朝廷政事都交给了韦保衡,这使得韦保衡独掌大权排斥其他宰相,打击异己,专横跋扈。
成通十四年(公元873年)六月,懿宗得了重病,医治无效,七月时病情加重。这时懿宗自知时日不多,他想要安排后事,但他和外界的联系早已被宦官们彻底切断了。
皇帝见不到宰相和群臣,选择皇位继承人的权力自然也就落到了宦官手中。
懿宗病危的当天,皇宫中权力最大的两个宦官左右神策军中尉刘行深和韩文约就开始考察,究竟哪一位皇子更适合他们掌控。从唐宪宗时代开始,掌握京城主要武装力量、负责守卫宫城的神策军就成了宫廷政变中最主要的力量,所以左右神策军统帅的态度对于择立新君十分重要。
刘行深和韩文约逐一考察了唐懿宗的几个儿子,他们发现现普王李俨既年幼又贪玩,而且威望不高,既没有足够的能力,也没有坚实的后台,非常易于掌控。于是他们选择立李俨为太子,然后除掉了懿宗其他的儿子。
就这样年仅12岁的李俨顺利登基称帝,并改名李儇,史称唐僖宗。
唐僖宗因为幼年登基,对于什么国家大事完全不了解,他将这些全都交给臣下们去做,每天只知不停地游玩,这也是他庙号僖宗的由来。
僖宗即位的第二年,改国号为乾符,唐僖宗时期,唐朝的政治变得更加的混乱了。
统治期间的内忧外患
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位于唐朝西南方的南诏,此时已经发展壮大到足以威胁大唐的地步,南诏王将云南设为自己的根据地,然后将大量的军队派往巴蜀和黔南等地。
此时的唐朝军队却已是十分腐败,毫无战力可言,根本无法阻挡南诏军的攻势,使得南诏军长驱直入,一直攻到成都。然后他们将这座繁荣兴盛的城市抢掠一空,临走时还不忘放了一把大火。
面对唐军的节节败退,朝廷只有不停地更换将领,但是都没能够成功阻挡南诏军的攻势,最后还是派出了功勋卓著的大将高骄,才反败为胜,将南诏军打回了云南,收回了失地。
唐军还没来得及庆祝击退南诏军的胜利,黄巢起义就爆发了。在黄巢军的逼迫下,唐僖宗被迫逃亡到成都,直到光启元年(公元885年)才得以返回长安。
玩乐高手
然而面对混乱的大局,僖宗却是一生都没有停止过游乐。
他的日常生活十分丰富,要么吃喝玩乐、要么走马斗鹅,就是没有国家大事。
宗年幼时,虽然不喜欢读书和处理政务,但他本身仍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可以说僖宗在玩的方面十分博学多能,才华横溢,他玩什么精什么,像骑术、射箭、舞架、击剑、斗鸡、弈棋等等,僖宗可以说是样样精通。
僖宗十分擅长蹴鞠,他身边有一位优人名叫石野猪,很得僖宗的欢心,常常陪皇帝玩乐。有一天,僖宗得意地说:“如果设了击球进士,朕去应试,一定会获得状元。”石野猪应声答道:“陛下前去应试,要是碰到尧、舜当主考官,恐怕陛下就要落第了。”
可见,虽然身为优人,石野猪也看出僖宗不理朝政、整日玩乐不是明君所为,因此大胆、巧妙地劝谏。然而此时国势倾颓已经不是僖宗一人之力所能扭转的了,面对凶狠霸道而又大权在握的宦官集团,僖宗只能耽于逸乐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和皇位,又何谈效仿尧、舜成为明君圣主?
然而这些心思并不能对任何人谈起,面对石野猪的讽谏,他只是笑笑,没有解释,也没有怪罪。他就这样在宦官们的引导之下每日享乐,而为了使他耽于逸乐而不生出忧心国事、整顿朝纲的念头,宦官们大肆地搜刮财货来供僖宗挥霍。
僖宗年幼登基,长于妇人、宦官之手,本身就不解世事,再加上宦官们的刻意引导,作为天子的僖宗完全不了解国家政治黑暗、百姓民不聊生的境况。
因为喜爱游乐,僖宗经常在宫中和一众随从亲昵狎戏,玩到高兴之时他经常挥金如土地将大量的黄金珍宝赏赐给那些陪他玩耍的乐工和伎儿们,可见他花钱大手大脚,不会同情民生多艰,在唐僖宗的观念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他可以毫不犹豫地大肆挥霍民脂民膏。
不久后,黄巢起义爆发,僖宗四处逃亡。光启四年的时候僖宗将国号改为“文德”,之后僖宗就旧病发作,没多久就不治身亡了。
作为唐王朝史上最为年轻的皇帝,僖宗在位的这十四年朝政黑暗、战乱纷起、生灵涂炭,而僖宗也在享尽富贵的同时饱尝了颠沛流离之苦,他死时只有27岁。
僖宗统治时期国势开始急转直下,作为一名皇帝,僖宗没干什么“好事”,但也不是一个凶狠残暴的人,只是他生不逢时。
在那样的环境中,僖宗甚至没明白什么是明君,更没有机会去尝试做一位明君。
因为大唐覆灭的命运,已经无法逆转。
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