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外蒙古的教科书是怎么写历史的?尤其是元朝历史?

外蒙古的教科书是怎么写历史的?尤其是元朝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570 更新时间:2024/1/4 19:48:23

虽然历史没有态度,但编写历史教材的人却有自己的立场。

比如说朝鲜战争,对我们而言,这是抗美援朝之战。对朝鲜而言,这是保家卫国之战,但对美国而言,这是捍卫“民主”之战,各人有各人的说法。

那么,隔壁的蒙古国,他们的历史教材是怎么写的呢?

蒙古教材概述

这是蒙古国在2018年左右使用的历史教科书,此时的外蒙古尚且还在使用西里尔蒙古文,这种文字受苏联文化影响,横排书写,且字母化。说实话,他们看起来更像是俄文,而非传统蒙文。

蒙古国的这一本教材是以蒙古国的地域为基础进而构建的,这一点和我们的历史书行文逻辑是相同的。

我们的历史书中原地区的原始人生活开始讲起,之后是从夏到商周的奴隶时代,再然后是由秦而清的封建时代,一直讲到当代历史。

蒙古国教材同样从原始时代开始,介绍当时蒙古高原上原始游牧人的生活生产,然后一路展开,从匈奴人到鲜卑人,从柔然人到突厥人,从回鹘人到契丹人。然后就是大书特书的蒙古帝国时代,讲成吉思汗的伟大征服,这一段历史时间不长,但教科书篇幅却很长。

在蒙古时代结束后,就进入了蒙古的近现代历史,这一章节的大致内容是满清对蒙古的“压迫”让蒙古人民难以忍受,于是在1911年趁机独立。接着是蒙古独立之后如何进行建设,如何发展牧业,如何融入现代社会的内容。

蒙古国的这本历史教科书和我们的历史教科书最大的区别在于讲述主体不同。

比如说蒙古国在1911年独立之后,我们曾有一个为收回外蒙古而做出各种努力的过程,但在蒙古国的这本教材中,我们的努力则变成了对新生的蒙古政权的打压和入侵。

总的来说,蒙古国的历史教材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一是从原始游牧时期一直到蒙古崛起,这一段蒙古高原的兴衰往事。二是蒙古帝国的建立,成吉思汗的伟大征服。三是蒙古的近现代历史。

第一部分——高原往事

从蒙古高原的原始游牧人,一直到蒙古崛起,这一段历史在蒙古国教科书里主要有两条线索进行行文,一条线索是蒙古高原上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另一条线索是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和中国的战争。

他们说“蒙古和中国历史上经常发生战争,双方互有胜负”不过,在蒙古教科书里,感觉游牧一方获胜的记载明显更多一点。

譬如上面这一章,这部分讲的就是匈奴帝国的建立和兴盛,左半部分的题目是“匈奴的建立”,提到了附近的强大的邻国,右面的粉色部分,就是匈奴帝国的势力范围。

在粉色配图下面,还提到了司马迁和《史记》中记载的冒顿单于训练军队弑父登基的故事。另外,这一章还提到了“秦朝奉行侵略政策”,在蒙古教科书的视角里,他们常常以被侵略者的形象出现,尤其是关于河套地区的争夺这部分。

关回鹘的部分

在匈奴之后是鲜卑,柔然、突厥等等政权。

譬如说上面这一章讲的就是回鹘历史,当时的回鹘以外蒙古鄂尔浑河为核心,势力范围能够扩散进入天山地区和中亚,是蒙古高原游牧民族的一个强盛时期。

右边的题目则是“成吉思汗之前的蒙古人”,显然,下一章就是蒙古的故事。

第二部分——蒙古帝国

当然,毕竟是历史教科书,时间跨度比较大,因此对各个时期的介绍比较笼统,重点还是蒙古帝国时期。

蒙古帝国时期的表述

左边的配图,就是蒙古帝国在蒙古教科书中的范围。

在这一部分还提到了元朝,主要介绍了忽必烈,同时也介绍了金帐汗国等地区。总的来说,这一章节主要歌颂英雄成吉思汗和其子孙对外的扩张,这一时期虽然时间不长,但在历史教科书上的分量却一点也不少。

当然,也提到了蒙古各部的内斗,这种内部的混乱导致蒙古帝国走向分裂,蒙古人随后退回了蒙古高原。而上面这个图的右半部分,已经提到了明朝的建立,说明朝一直都在试图削弱蒙古势力。

第三部分——近现代历史

这一部分蒙古教科书写得还算坦荡,提到了俄罗斯对蒙古的渗透,包括经济上的投资以及移民之类的手段。在这个图里提到,俄罗斯主要渗透的地区是喀尔喀部。

清朝时期的蒙古历史

不过,在这一章节里的蒙古教材编写者对清朝的态度并不好,认为满清对蒙古进行了人口、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的打压,蒙古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再之后就完全是近代史的内容了。

譬如说这部分,讲了苏联解体时,蒙古在1990年前后发生的政党革命,主要就是蒙古民主联盟和其他政党的举措。

当时苏联解体,苏军从蒙古撤回俄罗斯,蒙古由此发生革命,建立了一套新的政治制度。1992年颁布了宪法,选举了第一任总统,这个人名字翻译过来还很长,叫做彭萨勒玛奥其尔巴特。这个时候之后,蒙古才真正走向了独立。成功在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各个方面上走向自主。

在此之前,国防方面,蒙古军是苏军的一个旅,归苏联远东司令部指挥,而且蒙古全境有苏军驻防。政治上,蒙古的各项举措都需要莫斯科方面来首肯同意。经济上,蒙古作为经互会的成员,只负责生产羊毛和牛奶,甚至到今天都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轻重工业体系。就连文化上蒙古都不能独立自主,被迫接受了俄式拼法西里尔文,不过近几年已经换回传统蒙文。

随后彻底进入现代部分,上面这张图讲的是蒙古是如何渐渐融入国际社会的,这里还有一个思考题,要学生们思考民主演化对于蒙古外交事业的作用。

总的来说,蒙古国教科书对于历史的书写比较全面,但对于我们并不是很友好。

在匈奴时期就有“秦朝侵略”的字样,而近现代部分对于满清更是态度恶劣,觉得满清对蒙古分而治之,各种压迫蒙古,导致蒙古反抗不断,最终推翻了满清统治。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蒙古如今将美国英国视作第三邻居,西化严重得很。

文:未定

地史馆原创,禁止转载

更多文章

  • 大明风华:张太后这事儿做得够绝,朱高炽这一生算栽在她身上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明风华朱高炽经典语录,大明风华朱高炽跟朱棣说想回北平,大明风华朱高炽霸气片段

    行天下路,观天下事,我是民工小河,今天为大家分享一则趣闻趣事最近由汤唯,朱亚文,邓家佳,乔振宇等主演的《大明风华》正在热播,该剧改编自莲静竹衣的小说《六朝纪事》,张太后其实是一个很精明的人,看她一直把持着太子府财政大权就知道了!在东宫住的只有她和嫡子朱瞻基,别的后妃和儿子都在老家顺天,明仁宗史书上的

  • 大将中箭将死,成吉思汗说赶紧把他塞到牛肚子里,结果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医疗水平十分不发达,特别是在战争时期,受伤的士兵只能挤在一个帐篷里,环境恶劣,他们的伤口很容易被感染,死亡率会很高。所以,很多时候不是军营里的大夫技术差,而是医疗条件实在太恶劣。当时的将士们只能眼看着自己受伤的同伴慢慢地死去。但是曾经有一位将军在战场上被敌人的箭射中,眼看就要流血过多而亡,这时

  • 大明风华:朱祁钰设宴立太子,皇后带儿子自杀,孙若微露出微笑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大明风华朱祁钰最霸气的片段,大明风华朱祁钰在第几集死的,大明风华朱祁钰怎么成了长子了

    朱祁钰本来对当皇帝也没什么野心,在国家危险当头,孙太后立他为帝,他也算是临危待命,等真正当上皇帝后,他也享受了这个位置给他带来的权力和欲望,所以千方百计不想哥哥回来,但朱祁镇就是命大死不了。徐滨为了将朱祁镇接回京,特地从瓦剌那里带回朱祁镇的禅位诏书,他说天命已归,无复多言,催促朱祁钰尽快立太子,这解

  • 天下大旱,朱元璋问刘伯温:该怎么办?刘伯温称:杀了此人定下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赶走刘伯温,刘伯温下雨视频完整版,刘伯温死后朱元璋怎么处置

    可是皇帝身边的谋士和武将也要能够相互制衡才行,不然权利一边倒了,皇帝的地位就会变得岌岌可危了,这是皇帝最忌讳也是最惧怕的情况,所以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历朝历代的皇帝在任用官员的时候都费劲了心神。既要有真才实学能够帮助自己治理国家,又要找到这人的缺点达到能够有效控制的目的,这就非常的难办了,所以不要觉得

  • 坐篮子吊进皇宫,崇祯连问三个问题,袁崇焕无言以对:我死得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崇祯袁崇焕对话,袁崇焕之死崇祯为什么处死袁崇焕,崇祯不杀袁崇焕明朝会灭亡吗

    袁崇焕说起袁崇焕这个人,明清之际的学者都说他是可以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只是两个人空有报国之心,却都遇上了昏君,所以才死的不明不白。然而通过史书中对于袁崇焕的记载,再结合他的生平经历,现代人认为袁崇焕其实死的并不冤。他作为一个镇守辽东有功的将领,本来可以平步青云,但就是因为他在政治方面的幼稚,和性格

  • 国破家亡,崇祯身死,他的子女又是何种下场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崇祯的子女,崇祯之死的历史,崇祯皇帝的子女是谁

    宠信宦官的皇帝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一个皇帝之所以会成为亡国之君,要么就是荒淫无度不理朝政,要么就是性格残暴欺压百姓,所以才会落得这么凄凉的下场。但是朱由检这个人却并不是这样,他在政事上非常的勤勉,很多事情都会亲力亲为,那么为什么他会走向那样一条灭亡的道路呢?关键在于不会用人,纵观历史上的有德明君,谁的

  • 大明风华:朱祁镇被俘,朱祁钰一个举动证明朱瞻基当初看走眼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祁镇朱祁钰,大明风华朱瞻基最后一次见朱祁钰,朱瞻基与朱祁钰关系怎么样

    抓到了大明皇帝,瓦剌人开始公然向大明索要财物,还威胁明朝退往江南之地,真是变本加厉,但结合当下国情及朱祁镇在人家手上,孙若微不得不这样做,她与大臣们商量,让胡善祥带着朱祁钰他们出城逃走,她对朱祁钰说:“国赖长君,你与襄王是最年长的,是年龄最大的,看月份算你比襄王还要年长一点,我之所以要你们南迁,是因

  • 大明风华:朱棣与当和尚的建文帝见了面,历史上有无此种可能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棣建文,大明风华朱棣和建文见面,朱棣跟建文的关系

    在《大明风华》第17集,朱棣见到了当和尚的朱允炆,众人都担心他会下杀心,但最终他说了一句话:“建文已死,死在我攻进应天那天,自焚而死,我何须再杀一个僧人?”朱棣这句话跟明史中的记载是一致的:“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在很多影视剧中,建文帝的梗被借用得不少,比如《穿越时空的爱

  • 多尔衮下令处死明朝忠臣,忠臣死前怒喊8字,刽子手听后跪地磕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有的人一开始面对死亡很淡然,但如果时间一长,心中便会冒出想要活下去的念头,虽说这是人之常情,但难免遭人鄙夷。可有的人从始至终便对劝降者允诺的高官厚禄不屑一顾,执意赴死殉国,这类人是值得尊重的。他的名字叫做左懋第,根据史料记载,他是一名很有才能的官吏。左懋第,字仲及,生于明万历二十九年,虽然他的仕途一

  • 在当时的宋朝,包拯的官职到底有多大?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包拯在宋朝的官职,包拯最后是什么官职,包拯真实官职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与历史上其他牛人相比,年轻时他的仕途并不顺利。28岁才考上进士,获得功名,做了一方县令。那时候恰逢父母年迈,包拯又是个孝子。于是向朝廷申请,调任到了合肥做了个监税官。后来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守丧期满之后,才算正式开始进入官场,接任了一方知县。包拯担任过的官职很多,当过御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