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坐篮子吊进皇宫,崇祯连问三个问题,袁崇焕无言以对:我死得不冤

坐篮子吊进皇宫,崇祯连问三个问题,袁崇焕无言以对:我死得不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362 更新时间:2024/2/7 1:39:11

袁崇焕

说起袁崇焕这个人,明清之际的学者都说他是可以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只是两个人空有报国之心,却都遇上了昏君,所以才死的不明不白。然而通过史书中对于袁崇焕的记载,再结合他的生平经历,现代人认为袁崇焕其实死的并不冤。他作为一个镇守辽东有功的将领,本来可以平步青云,但就是因为他在政治方面的幼稚,和性格中的诸多缺陷,导致了他鲜血淋漓的下场。

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是靠着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二十三岁考中举人,三十五岁考中进士,之后就一直在地方和中央担任知县,是一个没有什么存在感的芝麻小官。袁崇焕官职虽小,可是却志在边疆,他一直认为自己很有领兵打仗的才能,空闲的时候还喜欢研究兵法,对于边疆要事更是上心。有一年他回京觐见天皇帝,对于边疆问题的分析非常得当,每一个字都直指天启皇帝的担忧,因此天启皇帝破格让他在兵部任职。

红夷大炮

从万历年间开始,辽东地区已经是虎踞龙盘,关外的蒙古和后金逐渐强大,到了天启时代,明军已经不是他们的对手,这些人随时都有可能入关,取代大明天下。当时有一个不成文的说法,只要有人被派到辽东去,那就相当于宣判了死刑,因为满人和蒙古人隔三差五就会兵临城下,负责镇守辽东的将领根本就没有活着的希望。

可袁崇焕何许人也?众将领宁可被砍头也不去的辽东,他居然主动请示前往,在山海关前他立下豪言壮语:“给我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能守住这里”。天启皇帝听了十分感动,立刻就让他奔赴辽东前线,大臣和将领们听说这个从来没打过仗的文官去前线,却一个个笑得直不起腰,在他们眼里,袁崇焕这是去给后金和蒙古当箭靶子了,一定是有去无回。

努尔哈赤

公元1626年,后金大汗努尔哈赤率领全国30万兵力进攻辽东,很快就打到了袁崇焕驻守的宁远城下。此时袁崇焕的军队只有一万人,要与后金30万人对抗谈何容易,可袁崇焕愣是将战局扭转,还把努尔哈赤送上了西天。原来袁崇焕的队伍中,有一样后金没有的东西,那就是葡萄牙人造的红衣大炮,袁崇焕几炮轰下去,后金士兵死伤惨重,不得不撤回营地。

那一天努尔哈赤正在军帐中休息,突然被他的帐篷被一颗从天而降的炮弹击中,努尔哈赤当时就不省人事,后金部队一看主帅都没了,于是赶紧撤兵回老家。这颗炮弹正是袁崇焕的部队打中的,他们本来就是想胡乱轰炸一通,没想到轰得那么准,把好几里地之外的努尔哈赤给轰了个不省人事,回到后金不久就去世了。这次胜利史称“宁远大捷”,事后袁崇焕被封为兵部侍郎和辽东巡抚。

俗话说“爬得越高,摔得越惨”,在同年明军取得的“宁锦大捷”中,由于袁崇焕坚守宁远城,而迟迟没有去救援锦州,因此遭到其他将领的弹劾,袁崇焕心高气傲,一气之下就辞官回家了。袁崇焕回家仅仅一年,天启皇帝就驾崩了,继位的崇祯皇帝对朝廷进行了大清洗,将他的眼中钉都除掉之后,崇祯的目光又投向了边疆。他遍巡朝廷内外,都没有发现一个可以领兵打仗的将帅之才,在大臣们的推荐之下,崇祯皇帝重新启用了袁崇焕,并封他为兵部尚书。

为了表示对袁崇焕的信任,崇祯皇帝亲自走下大殿,到平台上迎接他,袁崇焕激动得不知所措,性格冲动的他居然对皇帝夸下了海口,说自己五年之内就能收复辽东,把崇祯皇帝高兴的差点蹦起来。可是冲动过后,袁崇焕又冷静了下来,他知道自己根本就不可能在五年之内收复辽东,以明军目前的能力,能把后金抵挡在山海关之外就不错了。可是牛皮已经吹出去了,总要想个办法糊弄皇帝,于是袁崇焕问崇祯皇帝要钱粮、要权力,崇祯认为他是真的有收复辽东的决心,所以答应了他所有的要求。

皇太极

袁崇焕重回辽东之后,不仅训练了一支英勇善战,可以与后金部队作战的骑兵部队,还建立了固若金汤的关宁防线,让刚刚继位立志为父报仇的皇太极恨得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可是不久之后,袁崇焕就干了一件轰动朝野的大事,他居然没有向皇帝请示,就把辽东总兵毛文龙杀了。

毛文龙这个人,从来都是目无王法,横行霸道惯了,可就是在带兵打仗方面独占鳌头,因此被封为辽东总兵,是正一品武将。毛文龙当时驻扎的皮岛,位于后金大后方,也就是说只要皇太极敢来打辽东,他就在后方偷袭后金军队,这样皇太极就会畏首畏尾,不可能进入山海关。

可是袁崇焕上任后,却看毛文龙横竖不顺眼,欲除之而后快。1629年8月,袁崇焕以阅兵为由来到皮岛,当即就让人把毛文龙抓起来,宣读了毛文龙的十二条罪状之后,不由分说的就把他斩首了。要知道处死毛文龙这样的一品武将,是要皇帝亲自下旨才可以的,否则就是欺君之罪。袁崇焕看人家不顺眼就杀人,将来后金进攻辽东,没有了后顾之忧,后果将不堪设想。

崇祯皇帝知道毛文龙被杀了,气的差点吐血,可是人已经死了,兵权都在袁崇焕手里,他怎么可能轻易地处置袁崇焕呢?于是崇祯皇帝下了一道嘉奖令给袁崇焕,说他杀毛文龙杀得好,朕早就想杀他了,还鼓励袁崇焕以后要好好对抗敌人,不要因为此事自责。话虽然说得漂亮,但是崇祯已经把这笔账记在心里了,袁崇焕不久之后做的另一件事,则成功激起了崇祯的杀心。

毛文龙

1629年,后金和蒙古发生了灾荒,因为他们都是游牧民族,所以并没有多少存粮,只能向明朝买粮食。粮食在当时是战略物资,不可以轻易买卖,袁崇焕这一次不敢自己做主,上书请奏崇祯该如何处理?崇祯考虑到蒙古和后金的联系并不紧密,把粮食卖给蒙古不会有什么危害,所以下令袁崇焕可以把粮食卖给蒙古人,但是必须按照人头数量卖,不能大量的卖给他们,防止他们把粮食转手卖给后金。

可袁崇焕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把皇帝的话当成耳旁风,将大量的粮食卖给了蒙古,果然不出崇祯所料,蒙古人把粮食又卖给了后金,帮助后金成功的度过了饥荒。从饥荒中缓过来的后金,于1629年十月在皇太极的带领下,起兵十万向中原进发,他们绕过了关宁防线,改道辽西南下,直奔北京城而去。袁崇焕听说后火急火燎地往北京赶,终于算是比皇太极早到了一天,可是袁崇焕到了京城不和皇太极打仗,反而命令部队原地休息,跟在皇太极的队伍后面转悠。

其实袁崇焕想得很好,他想以整座北京城为固守城池,在此坚守不出,等到把皇太极的队伍拖得人困马乏,没有任何补给进来,再痛打他们。按照当时明军和后金的作战能力对比,明军的确是没有任何胜算,固守城池是最好的办法,可是袁崇焕这么做,却不跟皇帝说,让崇祯皇帝误以为他要投降。而且袁崇焕让部队在此休息,又和皇太极整天兜兜转转,怎么可能不让人怀疑他,当时京城中人人都说袁崇焕已经做了汉奸。

此时崇祯皇帝仍然隐忍不发,因为他的军队都在袁崇焕手里,等到过了两个多月,袁崇焕把皇太极打跑了之后,愤怒的崇祯皇帝才下令让袁崇焕进宫。圣旨中让袁崇焕不准带一兵一卒,也不许带武器,不可以走城门,而是用一个大篮子把他吊进了皇宫。崇祯皇帝一见到袁崇焕就问了他三个问题:为什么要杀毛文龙?为什么要卖粮食给蒙古人?后金为什么能长驱直入?这三个问题,袁崇焕就算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只好待在原地不说话,暴怒的崇祯皇帝立刻命人将他抓进了锦衣卫诏狱。

崇祯皇帝

由于袁崇焕平时树敌太多,所以很快就有人拿出袁崇焕和内阁大臣钱龙锡勾结的罪证,边关将领勾结内阁大臣是死罪,崇祯皇帝新账旧账一起算,下旨将袁崇焕凌迟处死。因为受到袁崇焕是汉奸的舆论误导,所以北京城的老百姓都把他当成了大汉奸,当时每割下一片袁崇焕的肉,都有人花重金去买,是真正的痛恨袁崇焕到了骨子里。

一心为国的袁崇焕,就这样惨死于酷刑之下,他死后明朝又少了一个顶梁柱,已经处在灭亡的边缘了,可惜直到明朝灭亡,大家还是认为袁崇焕是大汉奸。直到一百多年后乾隆为他翻案,人们这才知道袁崇焕是民族英雄,是大明的忠臣。袁崇焕的死,既有皇帝的不信任也有他自身的性格缺陷,如果他的性格不那么冲动,如果他做事时能够与皇帝商量,不事事都自作主张,恐怕也不会有那么悲惨的下场。

更多文章

  • 国破家亡,崇祯身死,他的子女又是何种下场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崇祯的子女,崇祯之死的历史,崇祯皇帝的子女是谁

    宠信宦官的皇帝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一个皇帝之所以会成为亡国之君,要么就是荒淫无度不理朝政,要么就是性格残暴欺压百姓,所以才会落得这么凄凉的下场。但是朱由检这个人却并不是这样,他在政事上非常的勤勉,很多事情都会亲力亲为,那么为什么他会走向那样一条灭亡的道路呢?关键在于不会用人,纵观历史上的有德明君,谁的

  • 大明风华:朱祁镇被俘,朱祁钰一个举动证明朱瞻基当初看走眼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祁镇朱祁钰,大明风华朱瞻基最后一次见朱祁钰,朱瞻基与朱祁钰关系怎么样

    抓到了大明皇帝,瓦剌人开始公然向大明索要财物,还威胁明朝退往江南之地,真是变本加厉,但结合当下国情及朱祁镇在人家手上,孙若微不得不这样做,她与大臣们商量,让胡善祥带着朱祁钰他们出城逃走,她对朱祁钰说:“国赖长君,你与襄王是最年长的,是年龄最大的,看月份算你比襄王还要年长一点,我之所以要你们南迁,是因

  • 大明风华:朱棣与当和尚的建文帝见了面,历史上有无此种可能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棣建文,大明风华朱棣和建文见面,朱棣跟建文的关系

    在《大明风华》第17集,朱棣见到了当和尚的朱允炆,众人都担心他会下杀心,但最终他说了一句话:“建文已死,死在我攻进应天那天,自焚而死,我何须再杀一个僧人?”朱棣这句话跟明史中的记载是一致的:“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在很多影视剧中,建文帝的梗被借用得不少,比如《穿越时空的爱

  • 多尔衮下令处死明朝忠臣,忠臣死前怒喊8字,刽子手听后跪地磕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有的人一开始面对死亡很淡然,但如果时间一长,心中便会冒出想要活下去的念头,虽说这是人之常情,但难免遭人鄙夷。可有的人从始至终便对劝降者允诺的高官厚禄不屑一顾,执意赴死殉国,这类人是值得尊重的。他的名字叫做左懋第,根据史料记载,他是一名很有才能的官吏。左懋第,字仲及,生于明万历二十九年,虽然他的仕途一

  • 在当时的宋朝,包拯的官职到底有多大?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包拯在宋朝的官职,包拯最后是什么官职,包拯真实官职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与历史上其他牛人相比,年轻时他的仕途并不顺利。28岁才考上进士,获得功名,做了一方县令。那时候恰逢父母年迈,包拯又是个孝子。于是向朝廷申请,调任到了合肥做了个监税官。后来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守丧期满之后,才算正式开始进入官场,接任了一方知县。包拯担任过的官职很多,当过御史、路

  • 大臣:我家井水变美酒,朱元璋好奇前往,走到半路察觉不对:抄家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抄家,朱元璋抄家是什么意思,朱元璋抄家只有圣旨

    就拿朱元璋处置胡惟庸一案作为例子来看吧。胡惟庸早在1355年时就投奔了朱元璋,并且历任知县、主簿、太常少卿等等职位,在1370年的时候进入中书省任参知政事一职,由此走入了明朝权力中心之地。1373年,右丞相汪广洋德行有失,嗜酒误事,被贬为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的位置就空了出来。李善长便推荐胡惟庸为右丞

  • 大臣拥立崇祯堂弟继位, 太妃不同意, 她的评价预言其十几年后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崇祯皇帝对大臣的评价,崇祯皇帝和他的皇后关系好吗,崇祯继位后采取什么措施

    皇位1644年崇祯皇帝在煤山自尽,丢下了被农民军和清军反复蹂躏的残缺山河,但是尽管如此,明朝还没有完全死亡,还是要有人来收拾这个烂摊子,而这名义上就要落在朱元璋的子孙身上了,尤其是那些和崇祯皇帝血缘较近的朱元璋子孙身上。1645年和1646年,南明的最初两个政权失败了,二者的建立者分别是崇祯皇帝的堂

  • 大明风华结局朱祁镇错杀于谦,孙若微告诉他一个秘密,与徐滨终成眷属!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徐滨朱祁镇,孙若微与徐滨,大明风华徐滨和孙若微在一起了吗

    朱祁镇回到京城不过短短时间,却能召集人马帮自己夺回江山。从这里就可以知道,朱祁镇去瓦剌的这一年多并没有白白浪费,如今他已经学会了怎么去保护自己想要保护的人。可他依旧还是太年轻了,做了登基一来第一件错事,就是听信石亨等人杀了于谦,他是大明第一功臣,也是救自己的恩人。孙若微苦苦哀求朱祁镇,一定要保全于谦

  • 大明王朝:最悲不过海瑞妻子,从小灌输“标准答案”的教育害死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前面讲到了陈洪带着嘉靖帝的“好雨、明月”字条找到了裕王,裕王府众人商议之后,下了两条命令:一是速速召李时珍进京,给皇上看病,二是迅速给海瑞定了个秋后问斩,理由是顶撞圣上。但第二条命令是需要嘉靖帝进行死刑勾决的,等于是把选择权再次丢给了皇上。嘉靖帝的眼线遍布全国,自然清楚裕王府发生的一切,从而对陈洪进

  • 大明最后一条硬汉:史家说,他死了,明朝才算完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硬汉,从万历十五年看明朝的灭亡,明朝第一硬汉杨继盛

    张煌言(号苍水)最后一次回到家乡宁波,是以一名被俘罪犯的身份。父老乡亲听到消息,纷纷出城观看,希望目睹这名坚持抗清近20年的孤胆英雄最后的模样。脑袋后面已经拖着长辫的民众,看见他头戴方巾,身穿葛布长衫,一身明朝衣冠,恍如隔世。大家不禁潸然泪下。浙江提督张杰,此前为了抓捕张煌言费尽心机,此刻他在衙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