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最后一条硬汉:史家说,他死了,明朝才算完了

大明最后一条硬汉:史家说,他死了,明朝才算完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990 更新时间:2023/12/10 18:04:12

张煌言(号苍水)最后一次回到家乡宁波,是以一名被俘罪犯的身份。父老乡亲听到消息,纷纷出城观看,希望目睹这名坚持抗清近20年的孤胆英雄最后的模样。

脑袋后面已经拖着长辫的民众,看见他头戴方巾,身穿葛布长衫,一身明朝衣冠,恍如隔世。大家不禁潸然泪下。

浙江提督张杰,此前为了抓捕张煌言费尽心机,此刻他在衙署里“接见”张煌言,第一句话就是“等你等得很久了”。张煌言神色从容,立马接话说:“父死不能葬,国亡不能救,死有余罪。今日之事,速死而已!”

从 1645 年参加浙东的抗清运动开始,近20年里,他从未怕过死,他一直在等待死亡,等一个恰当的时候。

现在,是时候了。

1

张煌言被捕,根子在五年前就埋下了。

那是1659年的夏天,他与郑成功联合北征,逆长江而上,一直打一直打,打下了芜湖。这是多年来张煌言数次攻打长江最大的一次胜利。他后来回忆这一仗的凶险,说是“两岸炮声如雷,弹如雨……骨飞而肉舞”。

血腥的场面,因为胜利,而被他写出了音乐般的欢快。

这一刻的张煌言,一度以为光复故国有望。临近的州府,一看他的势头,也纷纷改旗易帜,最高峰时,长江两岸有30余座城池处在他的掌控之下。

然而,胜利来得快,去得更快。张煌言的三千水军能够拿下这么多城池,得益于郑成功的主力部队在南京城外牵制住了清军主力。郑成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打下南京如囊中探物,因此迟迟不发兵攻城,一次次延误战机。等到清军援兵赶到,郑成功却打不过了,不得已仓促退兵。留下张煌言孤悬长江中游,没有进路,也没有退路。

此时清军重占长江,上下游音信断绝。张煌言请一僧人密藏书信,经小路急送郑成功大营,信中苦劝郑成功千万别撤退,天下事尚可图。信还未送到,郑成功已将沿岸数百里舟师以及驻军撤了,全军逃返福建。

深感绝望的张煌言在清军夹击下,退入崇山峻岭间打游击。经过残酷的搏斗,他的军队牺牲的牺牲,溃散的溃散,最终仅剩一个随从携印陪着他突围,在善良民众的掩护下,一路往东,徒步两千余里,退回了海上。

这次失败之后,张煌言再难发起有力的进攻。他的被捕,只是时间问题了。

2

不过,先于张煌言被抓的,是他的至亲。得知张煌言生还浙东的消息后,总督郎廷佐忍无可忍,派兵抄没了他在宁波的老家,拘禁了他的妻子董氏和唯一的儿子张万祺,企图用人质逼迫张煌言投降。

张煌言不为所动。十几年的抗清生涯,早练就了他的“铁石心肠”:至亲可以怀念,但不可以成为谈判的条件。

他的妻子董氏,知道自己嫁给一个英雄,知道聚少离多,但没想到会聚得这么少。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出生后,张煌言就离家抗清去了。直到三年后,他终于满身风尘出现在家门口。来不及诉说思念,丈夫就说他是来辞别的,钱塘江防线已破,他要随鲁王到海上征战了。

为了缓解妻子的不安,张煌言和董氏打了个赌:投掷骰子,让老天决定他是走是留。或许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张煌言的愧疚,是天意要他走的,不是他自己想走的。

那天之后,他终生再未与妻儿见面。

1652年,他的父亲张圭章去世。

张煌言幼年丧母,少年时代随父亲出外,他的人生观基本是父亲影响和塑造出来的。得知父亲离世的消息,他悲痛万分,但是,仍然没有回家奔丧。

张煌言被捕前两年,隐居在舟山附近一座荒岛上。一个部将要他纳妾,并把战死的将领陈木叔的女儿献给他,张煌言严词拒绝:“小姑娘是忠臣之后,怎么可以遭受如此对待?何况我的妻子为我身陷大牢,怎么可以如此对待她?”

在民族大义面前,他能做的就是独自面对漫漫长夜,以此弥补对妻子的亏欠。

清廷官员在与张煌言交战的近20年间,无数次对他进行诱降或劝降。但不难理解,一个抛妻弃子在所不惜的硬汉,又怎会对敌人许诺的荣华富贵动心呢?他对各种劝降信,都不屑一顾,回信也总说自己是“明室孤臣,有死无贰”。

但事实上,1644年清军入关时,25岁的张煌言仅是一个举人,而非明朝的官员。

明亡之后,一些士人精英选择了投奔新主,一些选择了抗争,一些选择了隐居。每个人都经受了生死的道德拷问,而张煌言则成了最有道德洁癖的那个人。他一定要选择抗清,不抗争就毋宁死。

到底是什么塑造了他如此孤高的道德感呢?

最根本的一点,是他在历史上找到了他的精神原型,一个他希望对标的灵魂偶像——文天祥。他后来的临难诗中,有这么两句:“叠山迟死文山早,青史他年任是非。”

谢枋得(号叠山)当年未在元灭宋之日即死,尽管他在元朝建立之后不应征召绝食而死,张煌言也要拿他与文天祥(号文山)互较高下,叹其死得迟了。那些投降的,如留梦炎之流,更要被他骂祖宗十八代了。

一个清廷官员给他写信劝降,张煌言毫不客气地回信:“不孝未便以文文山自况,执事正不必以留梦炎辈自居耳!”意思是,我自己不方便说我想做文天祥,但你也不用让天下人都知道你想做留梦炎吧?一句话,怼得这名劝降者羞愧不已。

南明先后存在好几个政权,但每个政权都藏污纳垢,内部争正统、争权力的劲头,比打清军大多了。各种互相出卖,内讧诋毁,投降变节,几乎每天都在轮番上演,底线越来越低。

张煌言与那些醉心利禄、腐败透顶的南明官吏有天壤之别,他纯粹得几乎完美,眼里只有忠义,没有其他。很难想象,这么一个完美的道德主义者,如果没有对于偶像的死心模仿,没有对于抗清的高度紧张,他一定会对他卖命的小朝廷感到崩溃的。

所以,张煌言的后半生,都在自我暗示中度过。他在给友人、给敌人、给自己的话语或诗歌中,无处不在强化一个感觉——我是文天祥。哪怕在最郁闷的日子里,他也会通过一次次的战斗,来转移他焦灼的心绪。

文天祥最后从容就义,实现了青史留名。张煌言肯定也会走上这条路,只是迟早的问题。

3

这一天,终于来了。

1661年至1662年,顺治康熙两任皇帝接替的这两年间,南明反清阵营厄运连连:永历帝朱由榔被绞杀,郑成功在台湾去世,鲁王朱以海病逝……郑成功之子郑经全线撤退到台湾本岛,东南的抗清武装,仅张煌言一支独存。

清朝统治者不断调整对汉人的政策,变得越来越汉化,举目望去,天下早已不是1645年的那个天下。心力交瘁的张煌言,抗争下去已无意义,他最终遣散了部队,仅留几个死忠在身边,隐避在舟山一个海岛上。

从此时起,他已经预想了无数遍被捕就义的情景。

这一天,终于来了。

两名伪装的僧人,抓到了出岛换米的随从,浙江提督张杰因而获悉张煌言藏身的小岛。康熙三年(1664年)七月二十日,趁着夜色,一队清军从山后突入张煌言的住处。当时去逮捕张煌言的一个士兵后来回忆说,张煌言的床下都是书,旁边有一副棺材,床头悬着一柄利剑,张煌言想去取剑,不幸被床帐绊倒了,所以来不及自杀。

三天后,他被带到宁波城,一生中最后一次返回故乡,以一个被俘罪犯的身份。

又十天,劝降失败的张杰,派人把张煌言押送杭州。在杭州的监狱内,张煌言绝食相抗,仍旧不降。后来体恤狱卒会被上头处罚,勉强以水果维持生命。

杭州市民跟追星一样,追到监狱里。他们买通狱卒,以一见张煌言为荣,或请张题诗留念,那些日子里,张煌言从一个带剑的诗人,变成了一个写书法的囚徒,在监狱里恣情挥毫,忙得不亦乐乎。

写的什么?一张一张,写的都是文天祥《正气歌》!

九月初七,张煌言被押赴刑场,看到太阳照在凤凰山头,他吼了一声:好山色!

行刑官问他还有什么遗言。他随口吟出了早已打好腹稿的四句短诗:“我年适五九(指45岁),复逢九月七。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

现场文书当即用笔记录了下来。

行刑的时刻到了。张煌言拒绝下跪,昂首挺胸,就义于刀下。对他而言,一个张煌言死了,又一个“文天祥”活了。

此前数日,他的妻儿,已在镇江被害。没有人告诉他这个悲伤的消息。

数年后,一个没有留下名字的史家,一字一字地写下:“煌言死而明亡。”

一个朝代,从它被宣布灭亡起,整整残喘了20年。张煌言,是这20年最后的孤胆英雄,最后那个坚毅而悲伤的句号。

更多文章

  • 埋葬在明朝500年的那十坛酒还能喝吗?喝了会发生什么?还好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墓里2000多年的酒能喝吗,明朝的酒可以喝吗,明朝都喝什么酒

    说到喝酒,估计很多小伙伴会立即来劲。其实,古代时大家就开始喝酒。很多人认为酒是放的越久,味道更佳,这是真实的吗?那曾经埋葬在明朝500年的那十坛酒还能喝吗?喝了会发生什么?一般来说,古代的大家族在离世后都会建造陵墓,里面还会放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所以每次一有陵墓被发现,考古学家总会发现一些想不到的事物

  • 因朱元璋苦求,张三丰为建文帝解难,永乐帝寻他13年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三丰跟朱元璋的关系,张三丰是如何帮助朱元璋的,朱元璋杀张三丰原因

    建文帝是朱元璋的皇太孙,明朝的第二位皇帝,继位仅四年便被燕王朱棣起兵夺位,在“靖难之役”失踪,成为历史悬案。据《明史·恭闵帝》记载:“乙丑,燕兵犯金川门,左都督徐增寿谋内应,伏诛。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建文帝)不知所终。”关于建文帝的失踪,因正史未见详载,一直是个难解的历史

  • 大明王朝:细思极恐,究竟是谁把裕王跟陈洪的对话传给了嘉靖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上一期我们讲了海瑞一家的遭遇,尤其的海瑞妻子,难产而死,命运实在是悲惨。我们继续把视角放回宫里,陈洪把裕王等人商议的结果汇报嘉靖帝时,嘉靖帝震怒:“朕问你,什么叫做‘好雨知时节’,什么叫‘海上生明月’?这些话你昨天为什么不向朕陈奏?”当时陈洪的脸色就变了,傻在了那里,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一下,究竟是谁把

  • 大宋宫词:刘娥告诉赵祯身世真相,赵祯见到先皇遗诏,遗诏160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大宋宫词赵祯,赵祯给刘娥的遗诏,大宋宫词赵祯知道自己的身世吗

    由刘涛、周渝民、曹磊、刘聪等主演的《大宋宫词》精彩故事继续为您讲述,整个的故事也即将大结局,丁谓这个人是很坏的,还有他的老丈人王钦若,丁谓在查找董太医和李载沣的时候,抓到了杀死董太医和李载沣的两个杀手,杀手供出了就是苏义简指使的,于是朝堂之上,丁谓等人要求处死苏义简。刘娥没有办法,不能与大宋的法律对

  • 大明王朝:从陈洪被李妃打了一巴掌入手,来看嘉靖帝的帝王之术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海瑞进京,别的事没干,先跑到六必居酱菜馆题了几行字,这步棋走得极其惊险,可谓惊天动地。可以说,海瑞做了其他人,包括徐阶、裕王等人都不敢做的事,等于是揭了龙鳞。可是手法又恰恰不轻不重,连看守六必居的锦衣卫,内心都是崩溃的,这个海瑞是啥人啊,不要命的主。关键是什么呢,关键是嘉靖帝还拿他没办法,说他欺君吧

  • 声威并用,明朝廷处事得当:从汉王到汉庶人;朱棣次子朱高煦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棣欲杀朱高煦,朱棣死时朱高煦在哪,朱高煦在朱棣在位时造反是真的吗

    汉王朱高煦起事,朱瞻基曾委派中官侯泰宣诏安抚。在确定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之后,朱瞻基听从大臣的建言,御驾亲征。明宣宗宣德元年农历八月初十日(辛末),即公元1426年9月11日,朱瞻基亲征的队伍从京师出发。农历八月十二日(癸酉),即公元1426年9月13日。御驾亲征的队伍经过杨村之时,朱瞻基在马上回头问从

  • 大宋传奇人物,降生时满院乌鸦,生前留下的算卦之法至今无人能解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代算卦大师,古代名人算卦故事,古人真实算卦案例

    各种学术,文化研究到了鼎盛时期,如儒学的复兴并在宋朝进入新的阶段成为理学,与道学、佛学碰撞形成古文化运动,并且都有了新的发展。文学在诗、词、散文等都有很大的成就,而所有这些文化新盛的背后,是很多传奇人物推波助澜的结果。唐宋八大家中六位是宋人,如将散文推向兴盛的传奇大师欧阳修,还有把散文写的一度成为当

  • 在有些影视剧中,朱元璋曾经投降过元朝,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为什么认可元朝,朱元璋曾经对元朝投降过吗,朱元璋几次投降元朝

    首先在回答之前,我们先要知道影视剧里的朱元璋是在什么情况向元投降的,又是向谁投降的,是以什么方式来说明投降的意图,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元朝末年,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席卷中原,同时各地也陆陆续续开始响应刘福通的起义,徐寿辉起于湖北罗田,芝麻李起于江苏徐州,张士诚起于江苏泰州,郭子兴起于安徽濠州,明玉珍

  • 太平天国最高级的五大王,最后都死得很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生日,拜上帝会众万人在金田村“恭祝万寿”,并将这一天定为金田起义纪念日。3月23日,洪秀全在广西武宣登基自称太平王,后改称天王。这年年闰八月初一日,太平军攻克永安城,这是为太平军自金田起义以来占领的第一座城市,初七日,洪秀全进入永安。十月二十五日,洪秀全下诏,封杨秀清为东王

  • 康熙的第三子胤祉不关心朝政,很像文人,为何雍正还要囚禁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雍正三子胤祉,胤祉对雍正皇权的态度,三阿哥胤祉是不是被雍正折磨死的

    当太子与大阿哥失势后,胤祉就成为最年长的阿哥。在古代封建社会,比较注重礼法,在没有嫡子可选的情况下,胤祉身为年长者,自然具备夺嫡的身份优势。胤祉文武双全,为人友善谦和,一直是康熙特别倚重的一位皇子,康熙晚年去他家做客的次数高达十七次之多,这些足以让胤禛与其他皇子羡慕嫉妒恨。在胤祉周围,聚集着许多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