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有意思的是,在秦国历史上除了商鞅之外还有一位著名的大人物曾经当过左庶长,这就是被称为“人屠”的武安君白起。那么商鞅当过的“左庶长”和白起当过的“左庶长”有什么区别呢?
[var1]
由于各种原因,春秋到战国初期的秦国官制与中原诸侯有很大的不同。“庶长”即“庶民之长”,也就是大官的意思。因为秦国在春秋时只有四个庶长,所以左庶长是核心大官(宰相)。
[var1]
在商鞅变法时,左庶长是秦国除了国君之外权力最大的人,这也是商鞅能够全面推行变法的权力基础。不过左庶长依然还是春秋官爵合一的落后制度,商鞅执政后不久便进行官爵分离的改革。
[var1]
商鞅变法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建立与实权官职分离的军功爵,左庶长在军功爵中是第十等级爵位。不过商鞅终生没有让彻底完成官爵分离,他本人也是以左庶长(后为大良造)的爵位执政的。
[var1]
商鞅去世后,秦惠文王在商君的基础上继续推行官爵分离,参考中原诸侯建立相制。左庶长在秦惠文王时期逐渐成为没有实权的爵位,而秦国的军政大权则转移到以将相为核心的官僚体系手中。
[var1]
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左庶长白起率兵进攻韩国,这也是“人屠”白起第一次在史书记载中出现。而此时的左庶长完全是个爵位名称,实际权力和影响远不如商鞅担任的左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