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朱元璋眼中,刘伯温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朱元璋眼中,刘伯温是一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563 更新时间:2024/2/24 21:38:57

远的不说,单说帮助朱元璋取得江山的刘伯温,就已经足够“牛掰”。

话说在民间,刘伯温早已是“神一样”的化身。有俗语云:“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

由此可见,民间对刘伯温的评价有多高!

那么,在“老板”朱元璋眼中,刘伯温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打开二十四史之一的《明史》。在《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六中,记录了下面这一段话。

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其气刚正,其才宏博。

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

议论之顷,驰骋乎千古;扰攘之际,控御乎一方。慷慨见予,首陈远略;

经邦纲目,用兵后先。卿能言之,朕能审而用之,式克至于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

上面这段话,是“老板”朱元璋对刘伯温的一段评价,从这段评价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朱元璋的眼中,刘伯温是这样一个人。

首先,在朱元璋的眼中,刘伯温是一位有学识的文人,而且是“学贯天人,资兼文武”。

意思就是说:刘伯温这人啊,学识十分渊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天资聪慧,文武全才。溢美之辞,溢于言表!

事实上,刘伯温这人还真的对天文学有研究!

话说在吴元年(即:公元1367年),也就是大明王朝建立的前一年,刘伯温在做太史令的时候 ,就向朱元璋呈贡了一份《戊申大统历》。

这《戊申大统历》是干嘛的?

讲白了,其实,这东西就是传说中的“黄历”,或者叫做“皇历”。我们常说的“老黄历”,就是这个。

古代黄历的内容,主要包括:二十四节气 、吉凶宜忌、冲煞、流年、太岁、三元九运、玄空九星、星期、生肖、方位等等。

这些东西,现在看来没什么,但是,在古代,皇历,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人们获知日期、择选黄道吉日、春夏耕作,都要参考黄历。可以说,古代的黄历,就是古人的一本行动指南。

不仅如此,当年,行军打仗,大战陈友谅的时候,刘伯温就曾经多次指导朱元璋,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选择合适的战时,来击败对手。

比如:何时起风?何时下雨?风向如何?雨势如何?这些,刘伯温都了如指掌。

堂堂大明王朝,能由此能力者,屈指可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刘伯温真的是“天赋异禀,乃奇人也”!

《明史》中曾记录过下面这样一段话:

太祖问征取计,基曰:“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成也。”

太祖大悦曰:“先生有至计,勿惜尽言。”

上面这段话是啥意思呢?

意思就是说:朱元璋问刘伯温,攻取天下的计策,到底是先灭张士诚,还是先灭陈友谅?

刘伯温说:张士诚这人没有本事,占据江南,偏安一隅,而陈友谅就不一样了,“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应该先灭了他。

灭了陈友谅之后,然后再北定中原,就可以一举成就你的霸业了!

朱元璋听了刘伯温的话后,越听越起劲,越听越入迷,就说:老刘,你有什么话,尽管说,不要藏着掖着,所谓“勿惜尽言”。

于是,刘伯温继续补充道:

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

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赏基。

上面这段话,其实不难懂,刘伯温的意思,就是让陈友谅先骄兵放纵,然后诱敌深入,最后一举歼灭。

朱元璋用了刘伯温的计策之后,果不其然,陈友谅大败。

从《明史》记录的这段小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刘伯温这人,真的是很有谋略!

所以,后世有人说,刘伯温是明朝第一谋臣!此言不虚!

综上所述,在朱元璋的眼中,刘伯温就是能人中的“能人”。对于这样一个“能人”,朱元璋对其态度是:爱并“痛恨”着!

-END.

参考资料:

1. 《明史·刘基传》

2. 《 明史纪事本末》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中宋祖最弱?赵匡胤是否为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匡胤是宋太祖吗,赵匡胤是宋朝最好的皇帝吗,宋徽宗与赵匡胤谁厉害

    唐朝灭亡之后中华大地再次四分五裂,中国历史走进一个十分混乱的时期。这段乱世就是我们熟知的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是指继承唐朝正统的五个王朝,分别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十国是指与五代几乎同时存在的十个相对较小的割据政权,分别是南吴、南唐、吴越、南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闽国和北汉。公元960年

  • 崇祯为什么不同意太子去南京?如果太子去南京,历史会被改写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崇祯为什么不送太子去南京,崇祯皇帝为何不送太子到南京,崇祯太子结局

    如果太子去南京了,历史会被改写吗?当然会改写。不管崇祯是否自杀,太子在南京都可以顺利登基为帝,并不一定能够改变结果,但南明不至于如此混乱不堪,或许会熬得久一些。那么,崇祯为什么不同意太子去南京呢?第一在早期的话,李自成压根还没有对北京形成威胁,所以,有要求议和的,但没有建议南迁的。毕竟当时形势还没有

  • 崇祯上吊时,陪他身边的只有太监,那些满嘴仁义的士大夫哪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崇祯上吊时身边的太监,崇祯死时哪个太监陪他死,陪伴崇祯皇帝去上吊的是哪位太监

    可是陪在崇祯身边是一直被称之为祸国殃民的太监们,大多数都跟随崇祯一起殉国了,而那些口口声声表示自己忠贞爱国的士大夫们却一个也看不见了。为啥最后为崇祯殉国的大部分都是“祸国”的太监呢?其实说起来有点可笑,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对太监专权是深恶痛绝。为此他特地让人铸造了一块铁牌子挂在宫门外头,这块铁牌子上面

  • 如果太子朱标不死,朱棣会造反吗?答案很好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太子朱标没有死朱棣敢造反吗,如果朱标没有死朱棣会造反成功吗,如果朱标不死的话朱棣敢造反吗

    但年轻的建文帝,虽然与其父亲朱标一样熟读儒学经典,却缺少帝王的狡黠,最终也被叔父燕王朱棣篡位。无论是在靖难之役中还是在日后的帝王生涯中,朱棣都展现出了他的雄才大略,能够忍辱负重,行事果决狠厉,更是在登基之后数次北伐蒙古,南克安南,迁都北京,组织郑和下西洋,编修《永乐大典》,号为“永乐盛世”。而也正是

  • 灭掉辽国和北宋的金国为什么没能一举统一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宋联合金国灭掉辽国,金国为什么消灭辽国和北宋,辽国和金国属于大宋时期吗

    江南湿热的气候让金人极不适应姚从吾曾说:“十二世纪的女真,是‘善骑马,勇悍不惟死,耐寒忍饥,不惮劳苦’”,这些都是女真族作为一名战士的优点。但在北方寒冷条件下形成的“耐寒”,也注定了女真族适应不了南方湿热的天气。不仅士兵难以适应,而且粮草也难以储存,导致粮运不续。金国大将金兀术曾无奈地说:“江南卑湿

  • 西夏的制度变革:深受北宋制度影响,进入了封建化的新秩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西夏的统治措施是什么,西夏主要制度,西夏实行的是什么政策

    世执党项牛耳的夏州李氏,特别是李继迁、李德明,对推进党项社会秩序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到十一世纪三十年代末,李元昊建国称帝,数百年来散而无统的党项社会以夏国的名称出现在历史上,开辟了党项社会历史发展的心阶段。李元昊明号令,立制度,建军司,创文字,整顿社会秩序,党项社会进入了封建化的新秩序。效仿北宋制

  • 环庆地区蕃部,在北宋的影响下,有何积极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藩镇割据给北宋带来的教训,藩镇割据对北宋的影响,藩镇割据是在宋朝结束的吗

    环庆地区蕃部认同对蕃部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影响。环庆地区耕地资源匮乏,蕃部生活方式以游牧为主。而北宋地大物博,农业生产技术较蕃部先进,而且对投来蕃部给田耕种,因此环庆地区蕃部在宋夏之间进行抉择时,基于长远利益的考量,大部分会选择归附北宋,这一认同取向对蕃部的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都有促进作用。蕃

  • 靖康之耻后,南宋是怎么报复对方的?700万金人为何最后仅剩10万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靖康之耻对南宋的影响,靖康之耻后宋朝还剩下多少人,南宋靖康耻资料

    “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战国策·秦策三》”博弈策略是现代人类关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身处劣势的一方如何能够保全自身?身在优势的一方如何持续兴盛?这是博弈双方必须考虑的问题。在《战国策》中就曾给我们指出了博弈的胜利法则:“远交近攻”。身处过群体博弈中的人都知道,单打独斗

  • 李自成为何在北京只呆了42天就败退?不怪清朝也不怪吴三桂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解密李自成,李自成真实的生活,李自成真的没有根据地吗

    明朝灭亡明朝灭亡的标志就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城,结束了明朝的统治。李自成也成为农民起义成功的一位起义军将领。李自成率军进入北京城的时间是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也做好了殉国的准备,带着后妃及心腹太监跑到煤山上吊死亡。崇祯皇帝宁可自杀也不和李自成妥协。历史写到这里,还有一个插曲,就是李自成要攻打北京

  • 崇祯为何不找理由直接抄家,却要采用哀求的办法,请大臣捐钱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崇祯为啥不抄家,崇祯那么穷为什么不去抄家呢,崇祯为什么没有抄家

    于是有人就说,崇祯实在是太仁慈了,他宁愿哀求大臣和亲戚,也没有抄他们的家。以至于最终落得个上吊自杀的悲剧。这个说法,对不对呢?崇祯是不是仁慈,其实我们只需要看看崇祯上台后,怎么对待魏忠贤,以及他在位的时候,杀了多少大臣就明白了。崇祯绝对算不上仁慈,反而以手段残忍,杀人太多而出名。那么,既然崇祯本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