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灭掉辽国和北宋的金国为什么没能一举统一中国?

灭掉辽国和北宋的金国为什么没能一举统一中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550 更新时间:2024/6/25 2:29:53

江南湿热的气候让金人极不适应

姚从吾曾说:“十二世纪的女真,是‘善骑马,勇悍不惟死,耐寒忍饥,不惮劳苦’”,这些都是女真族作为一名战士的优点。但在北方寒冷条件下形成的“耐寒”,也注定了女真族适应不了南方湿热的天气。不仅士兵难以适应,而且粮草也难以储存,导致粮运不续。金国大将金兀术曾无奈地说:“江南卑湿,粮储不易,恐无以成功。”(《金史.刘豫传》)

长江天险阻止了金人扩张

长江天险是南宋得以偏安江左的天然屏障,它化解了金人的骑兵优势,金兵又不善水战,让金人(金兀术)“望江兴叹”:“南军使船如使马,奈何!”

江淮地带成第二天然防线

江淮地带水道纵横,湖泊众多,在平原旷野东西驰突的金国骑兵,不能发挥优势。

金国政局不稳

金太宗在南宋建国之初就死了,即位的金熙宗年幼,大臣完颜宗磐、完颜宗隽、完颜昌等把持朝政,各怀异志。当时完颜昌守开封,欲结宋为外援,力主和议,其后以谋反被诛。金兀术执政后,力主南侵,但先后被刘锜吴玠、岳飞所败,军心动摇,士气大挫。内部更加分裂,也造成了和战不定的局面。

金兀术死后,金熙宗荒于酒色、嗜杀成性,金朝腐败之风日烈,终被完颜亮所弑。

金国自身实力所限

金国本是从属于辽国的小国,国力有限。其女真族又是游牧民族,文化不高,吞并辽国,已经消化不了,没有余力统治中国。

金国本无意灭宋,其南侵也多在于搜刮财物。因为害怕宋人报复,才掳走了徽钦二帝后妃宗戚。对于黄河南岸,也无暇兼顾。遂先后立伪楚、伪齐傀儡政权,意在对付南宋。但刘豫的伪齐又打不过宋军,不得不向金国求援,连累金兵也屡败给宋军。

金国意识到难以消灭南宋政权,宋朝的高宗和秦桧又力主和议,于是两国言和。

蒙古势力的牵制

当时处在漠北的蒙古部落日渐强大,已经对金国形成威胁。金熙宗曾派兵讨伐,结果大败而归。因有后顾之忧,金国不能全力进攻南宋。

南宋初年有许多忠贞爱国、骁勇善战的将领

南宋初年,出现了一些骁勇善战的将领,除了大家最为熟知的岳飞和韩世忠,还有吴玠、吴璘、刘锜、张俊等。他们屡挫敌锋,使南宋得以恢复元气。反观金国“老帅宿将,日就死亡”,两相对比,竟有今非昔比之感。

1161年,金主完颜亮意图统一中国,发兵六十万分四路进攻南宋,前面虽一路凯歌,也仅是渡过淮河而已,还没捞着过江,就被允文大败于采石矶。此后,金国不再有大规模南侵之举。

更多文章

  • 西夏的制度变革:深受北宋制度影响,进入了封建化的新秩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西夏的统治措施是什么,西夏主要制度,西夏实行的是什么政策

    世执党项牛耳的夏州李氏,特别是李继迁、李德明,对推进党项社会秩序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到十一世纪三十年代末,李元昊建国称帝,数百年来散而无统的党项社会以夏国的名称出现在历史上,开辟了党项社会历史发展的心阶段。李元昊明号令,立制度,建军司,创文字,整顿社会秩序,党项社会进入了封建化的新秩序。效仿北宋制

  • 环庆地区蕃部,在北宋的影响下,有何积极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藩镇割据给北宋带来的教训,藩镇割据对北宋的影响,藩镇割据是在宋朝结束的吗

    环庆地区蕃部认同对蕃部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影响。环庆地区耕地资源匮乏,蕃部生活方式以游牧为主。而北宋地大物博,农业生产技术较蕃部先进,而且对投来蕃部给田耕种,因此环庆地区蕃部在宋夏之间进行抉择时,基于长远利益的考量,大部分会选择归附北宋,这一认同取向对蕃部的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都有促进作用。蕃

  • 靖康之耻后,南宋是怎么报复对方的?700万金人为何最后仅剩10万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靖康之耻对南宋的影响,靖康之耻后宋朝还剩下多少人,南宋靖康耻资料

    “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战国策·秦策三》”博弈策略是现代人类关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身处劣势的一方如何能够保全自身?身在优势的一方如何持续兴盛?这是博弈双方必须考虑的问题。在《战国策》中就曾给我们指出了博弈的胜利法则:“远交近攻”。身处过群体博弈中的人都知道,单打独斗

  • 李自成为何在北京只呆了42天就败退?不怪清朝也不怪吴三桂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解密李自成,李自成真实的生活,李自成真的没有根据地吗

    明朝灭亡明朝灭亡的标志就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城,结束了明朝的统治。李自成也成为农民起义成功的一位起义军将领。李自成率军进入北京城的时间是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也做好了殉国的准备,带着后妃及心腹太监跑到煤山上吊死亡。崇祯皇帝宁可自杀也不和李自成妥协。历史写到这里,还有一个插曲,就是李自成要攻打北京

  • 崇祯为何不找理由直接抄家,却要采用哀求的办法,请大臣捐钱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崇祯为啥不抄家,崇祯那么穷为什么不去抄家呢,崇祯为什么没有抄家

    于是有人就说,崇祯实在是太仁慈了,他宁愿哀求大臣和亲戚,也没有抄他们的家。以至于最终落得个上吊自杀的悲剧。这个说法,对不对呢?崇祯是不是仁慈,其实我们只需要看看崇祯上台后,怎么对待魏忠贤,以及他在位的时候,杀了多少大臣就明白了。崇祯绝对算不上仁慈,反而以手段残忍,杀人太多而出名。那么,既然崇祯本身是

  • 短暂的大夏国,存在元明之间,乱世出英雄下的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元明之间的大夏王朝历史,宋朝时的大夏国是哪里,大夏国在历史上存在吗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中国朝代”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都会背的朝代歌,短短的几十个字概括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但这些都是被历史和史诗认可的朝代,其实这其中还有一些历史学家不想承认,但确确实实存在过的

  • 张居正的开源之术、节流之道,对明朝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在张居正改革期间,明政府财政状况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万历六年,财政支出远大于财政收入,存在着150多万两白银的赤字,这无疑说明了当时的财政危机是客观存在的。到了他执政末期,北京仓库储存的粮食足支十年。太仓库储银达到600万两白银以上,而且这种存银正常情况下不会动用。太仆寺、南京的仓库也分别存有白银40

  • 在多次沟通下,俺答汗是如何说服明朝,进行“隆庆封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隆庆皇帝,俺答汗为什么不灭明朝,俺答汗与明朝关系

    隆庆四年,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之嫡孙把汉那吉因与俺答汗产生矛盾,带领妻奴八人,来到大同西路边外由败胡堡投降明朝。明蒙关系“兵连祸结,华夷交困”,敌对了已有30年。把汉那吉降明,这一突发事件使明蒙关系在宣大一线陷入紧急状态。明朝方面接纳了把汉那吉等人,确认其身份,并了解了事件的起因。俺答汗看中鄂尔多斯部

  • 从古至今来看,“隐”分为几种?元朝士人对仕和隐抉择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古代士人的仕与隐,元朝选士制度是什么,士与仕的区分

    仕与隐的选择,是中国传统士人要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承平年代,士人们面临的是想仕却怀才不遇的愤懑,欲隐而壮志难酬的不甘,但无论作何选择,都只关乎个人的前途境遇。处于朝代更迭之际的士人则与此不同,他们身为前朝遗民,一方面有难以忘怀的故国之思,另一方面又有经世济民的个人理想,二者之间的矛盾已经超越了简单的

  • 为什么说西宁之役,揭开了万历时期,蒙古和明朝的冲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与蒙古的战争史,明朝中期对蒙古的政策,明朝为什么能抵抗蒙古200多年

    西宁之役是洮河之役的先声,在明蒙双方军事冲突过程中,明副将李魁战殁。万历十八年四月,明朝中央在讨论关于李魁子孙的承袭时,意见出现了分歧,竟然有人不顾“李魁效死边疆”的事实,反对其子孙承袭。西宁之役发生的时间《明神宗实录》万历十八年四月辛已条记录御史彭应参的意见说:“往年套虏跳梁,西宁副总兵李魁奋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