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中宋祖最弱?赵匡胤是否为千古一帝?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中宋祖最弱?赵匡胤是否为千古一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18 更新时间:2024/2/18 7:39:17

唐朝灭亡之后中华大地再次四分五裂,中国历史走进一个十分混乱的时期。这段乱世就是我们熟知的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是指继承唐朝正统的五个朝,分别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十国是指与五代几乎同时存在的十个相对较小的割据政权,分别是南吴、南唐、吴越、南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闽国和北汉。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了宋朝开国皇帝,之后与弟弟赵光义花费十九年时间扫荡群雄,统一全国,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那么赵匡胤是怎么一步步成为皇帝的呢?

赵匡胤出生于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出身军人家庭的他注定要走上从军的道路。后汉乾祐元年(公元948年)年仅21岁的赵匡胤投身于后汉枢密使郭威(即后来的后周太祖)帐下,随郭威四处征战,屡立战功。广顺元年(公元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被任命为东西班行首、滑州副指挥使。广顺三年(公元953年)柴荣被任命为开封府尹,赵匡胤随即转为开封府马直军使。

柴荣继位后欲以十年开拓天下,开始南征北战。在位期间西败后蜀、南摧南唐、北破辽国,赵匡胤也一直跟随柴荣征战。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柴荣病重,升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由此成为禁军最高统帅。显德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然而他并没有带领大军前去杀敌,而是在陈桥发动兵变,被部下披上黄袍拥立为帝,随后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同年赵匡胤开元称帝,建立宋朝。

有人说契丹人和北汉政权要联合进攻大周的消息是赵匡胤为了发动兵变故意编造的谎言,目的就是让朝廷派他率大军去抵抗敌人,有了军权才有篡位的资本。其实这也不无道理,因为赵匡胤改朝换代后边关告急的警报却自动解除了,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是个假情报。不过历史上成大事者从不拘小节,强如李世民也有玄武门之变的污点,赵匡胤弄个假情报也不算什么大事。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吸取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的教训,采取重文抑武的方针,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结束了安史之乱后长达200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混战局面。又由于宋朝高度重视文治,高度重用文人,致使经济文化发展达到封建社会的巅峰。从这些方面看,赵匡胤无愧于千古一帝的美誉。

更多文章

  • 崇祯为什么不同意太子去南京?如果太子去南京,历史会被改写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崇祯为什么不送太子去南京,崇祯皇帝为何不送太子到南京,崇祯太子结局

    如果太子去南京了,历史会被改写吗?当然会改写。不管崇祯是否自杀,太子在南京都可以顺利登基为帝,并不一定能够改变结果,但南明不至于如此混乱不堪,或许会熬得久一些。那么,崇祯为什么不同意太子去南京呢?第一在早期的话,李自成压根还没有对北京形成威胁,所以,有要求议和的,但没有建议南迁的。毕竟当时形势还没有

  • 崇祯上吊时,陪他身边的只有太监,那些满嘴仁义的士大夫哪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崇祯上吊时身边的太监,崇祯死时哪个太监陪他死,陪伴崇祯皇帝去上吊的是哪位太监

    可是陪在崇祯身边是一直被称之为祸国殃民的太监们,大多数都跟随崇祯一起殉国了,而那些口口声声表示自己忠贞爱国的士大夫们却一个也看不见了。为啥最后为崇祯殉国的大部分都是“祸国”的太监呢?其实说起来有点可笑,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对太监专权是深恶痛绝。为此他特地让人铸造了一块铁牌子挂在宫门外头,这块铁牌子上面

  • 如果太子朱标不死,朱棣会造反吗?答案很好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太子朱标没有死朱棣敢造反吗,如果朱标没有死朱棣会造反成功吗,如果朱标不死的话朱棣敢造反吗

    但年轻的建文帝,虽然与其父亲朱标一样熟读儒学经典,却缺少帝王的狡黠,最终也被叔父燕王朱棣篡位。无论是在靖难之役中还是在日后的帝王生涯中,朱棣都展现出了他的雄才大略,能够忍辱负重,行事果决狠厉,更是在登基之后数次北伐蒙古,南克安南,迁都北京,组织郑和下西洋,编修《永乐大典》,号为“永乐盛世”。而也正是

  • 灭掉辽国和北宋的金国为什么没能一举统一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宋联合金国灭掉辽国,金国为什么消灭辽国和北宋,辽国和金国属于大宋时期吗

    江南湿热的气候让金人极不适应姚从吾曾说:“十二世纪的女真,是‘善骑马,勇悍不惟死,耐寒忍饥,不惮劳苦’”,这些都是女真族作为一名战士的优点。但在北方寒冷条件下形成的“耐寒”,也注定了女真族适应不了南方湿热的天气。不仅士兵难以适应,而且粮草也难以储存,导致粮运不续。金国大将金兀术曾无奈地说:“江南卑湿

  • 西夏的制度变革:深受北宋制度影响,进入了封建化的新秩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西夏的统治措施是什么,西夏主要制度,西夏实行的是什么政策

    世执党项牛耳的夏州李氏,特别是李继迁、李德明,对推进党项社会秩序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到十一世纪三十年代末,李元昊建国称帝,数百年来散而无统的党项社会以夏国的名称出现在历史上,开辟了党项社会历史发展的心阶段。李元昊明号令,立制度,建军司,创文字,整顿社会秩序,党项社会进入了封建化的新秩序。效仿北宋制

  • 环庆地区蕃部,在北宋的影响下,有何积极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藩镇割据给北宋带来的教训,藩镇割据对北宋的影响,藩镇割据是在宋朝结束的吗

    环庆地区蕃部认同对蕃部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影响。环庆地区耕地资源匮乏,蕃部生活方式以游牧为主。而北宋地大物博,农业生产技术较蕃部先进,而且对投来蕃部给田耕种,因此环庆地区蕃部在宋夏之间进行抉择时,基于长远利益的考量,大部分会选择归附北宋,这一认同取向对蕃部的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都有促进作用。蕃

  • 靖康之耻后,南宋是怎么报复对方的?700万金人为何最后仅剩10万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靖康之耻对南宋的影响,靖康之耻后宋朝还剩下多少人,南宋靖康耻资料

    “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战国策·秦策三》”博弈策略是现代人类关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身处劣势的一方如何能够保全自身?身在优势的一方如何持续兴盛?这是博弈双方必须考虑的问题。在《战国策》中就曾给我们指出了博弈的胜利法则:“远交近攻”。身处过群体博弈中的人都知道,单打独斗

  • 李自成为何在北京只呆了42天就败退?不怪清朝也不怪吴三桂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解密李自成,李自成真实的生活,李自成真的没有根据地吗

    明朝灭亡明朝灭亡的标志就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城,结束了明朝的统治。李自成也成为农民起义成功的一位起义军将领。李自成率军进入北京城的时间是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也做好了殉国的准备,带着后妃及心腹太监跑到煤山上吊死亡。崇祯皇帝宁可自杀也不和李自成妥协。历史写到这里,还有一个插曲,就是李自成要攻打北京

  • 崇祯为何不找理由直接抄家,却要采用哀求的办法,请大臣捐钱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崇祯为啥不抄家,崇祯那么穷为什么不去抄家呢,崇祯为什么没有抄家

    于是有人就说,崇祯实在是太仁慈了,他宁愿哀求大臣和亲戚,也没有抄他们的家。以至于最终落得个上吊自杀的悲剧。这个说法,对不对呢?崇祯是不是仁慈,其实我们只需要看看崇祯上台后,怎么对待魏忠贤,以及他在位的时候,杀了多少大臣就明白了。崇祯绝对算不上仁慈,反而以手段残忍,杀人太多而出名。那么,既然崇祯本身是

  • 短暂的大夏国,存在元明之间,乱世出英雄下的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元明之间的大夏王朝历史,宋朝时的大夏国是哪里,大夏国在历史上存在吗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中国朝代”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都会背的朝代歌,短短的几十个字概括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但这些都是被历史和史诗认可的朝代,其实这其中还有一些历史学家不想承认,但确确实实存在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