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殷商古国-屯国,因不服驯被商王残酷镇压,沦为人牲的供应区

殷商古国-屯国,因不服驯被商王残酷镇压,沦为人牲的供应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321 更新时间:2024/1/21 13:31:05

梏多屯

”,梏,拘犯人的刑具,意思是俘获大量屯国人牲。说明屯国一开始是不服商朝的,或者是后来的背叛,经过商王的征伐,屯国俯首称臣。从卜辞中可以看出,商王曾大量使用屯人作为人牲,也因为屠戮人牲过多而占卜会否带来负面效应。一方面可能说明屯国人口多,另一方面或是因为屯人不服驯,商王才会如此对待屯人。

屯国的地理位置在哪?根据卜辞:“

……东夷有曰:屯囗余囗……

”,虽然不清楚卜辞讲的具体情况,但基本可以确定屯国来自东夷。事实上关于东夷“屯”地,后世文献中也有记载,《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遂行,宿乎屯。

”说得是公元前496年,孔子担任鲁国大司寇,把鲁国治理的井井有条,路不拾遗,民心凝聚。消息传到齐国,齐人闻而惧,担心鲁国强大,不容邻齐。齐国当政者想出了奇招,用声色犬马去蛊惑鲁国君臣,送去八十美色、百匹骏马,鲁国君臣果然中了枪,接连数日不上朝,终日沉溺声色,不问政务。孔子屡谏未果,羞与共政,被迫出走。据说孔子出走后当晚就住宿在一个叫“屯”的地方,徘徊了一夜,目的就是想让鲁国的当政者回心转意。结果让他失望,鲁国君臣并不在乎他的出走,无奈孔子只好周游列国。关于“春秋之屯”的说法不一,南朝裴骃(史记集解》注:“

屯在鲁之南也。

”不过现在山东阳谷县安乐镇后屯村有一块古碑,上书“孔子宿处”,不知道是不是跟商代古屯国有关。

孔子宿屯遗址

“屯”为草木初生之状,甲骨文看上去就像刚刚出土的嫩芽,后来代表万物的初始阶段。屯可能就是成批的把农作物的种子埋在泥土中,等待来年逢春发芽,早期族人还没有收集种子人工培植农作物的习惯,而野生作物往往就是待秋后种子成熟了自然脱落,藏于土壤,待来春复发。所以种子要在土壤中等待一个冬天,在这漫长的等待过程中,必然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人为或自然非难,存活下来的往往是个中的幸运者。故《说文解字》说:

屯,难也。

因为种子必须在土壤中耐心的“等待”,所以“屯”又有屯集、屯田、屯守之意。《周易》六十四卦中有“屯卦”,说“

屯,刚柔始交而难生。

”屯有蛰伏、养精蓄锐之意,很多人将它看成是一种修为,一种伺机而动的界境。屯地的由来可能跟早期屯地族人善于观察这种周而复始的“种子现象”有关。

屯的甲骨文

一期卜辞中屯国作为商的敌对国出现,此后多条卜辞记录了商王对屯国的征伐。“

丁酉卜,贞执屯。

”执屯,表示商王开始对屯国用兵。卜辞:“

丙寅卜,亘贞:王(奚戍)多屯,若于下上。

”若于下上,是一种卜辞中常见的祈祷套辞,意在向天地禨(jī )告,“下上”即“上下”,即天地,是祭祀鬼神时的一种告白。这里是商王经过贞问,准备去攻打屯国,祝告神灵庇佑他出师大捷。大凡出征商王经常会动用附近方国势力以及用信得过的将领代王行事,征伐屯国也不例外。卜辞:“

庚戌卜,雀于屯出。

”雀(今河南荥阳、新密一带)是商的宗室之国,此次出征屯国,雀国应该是作为主力。从卜辞看,雀侯占领了屯地,俘获了大量屯人。卜辞中有“

幸屯

”的记载,幸,一种押解俘虏的枷锁,甚至还活捉了屯侯,并拿他来祭祀先祖。卜辞:“

壬戌卜,用侯屯自上甲十示。

”上甲,即上甲微,商的祖先,示,祭祀,商王杀屯侯祭祖。从中可以看出,商王对屯国的惩治是非常严厉的。

西周屯鼎铭文

屯国在一期卜辞武丁时期出场,从侯国到背叛再到臣服,最后沦为商王朝祭祀神灵索取人牲的地狱,屯人经历了上天入地。之后屯国的情况因卜辞的中断而不可预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屯国在西周初期还存在。《殷周金文集成》收录了一件有铭文屯器“

屯鼎

”,被证实为西周早期器物,说明屯国躲过了商朝的残酷打压,又避过了商末大动荡的洗劫,最后进入西周,但它在西周的情况就不得而知了。

文/堰风

殷商古国——旁国,替商王戍守边疆,来自东夷,一支好战的民族

更多文章

  • 比干死后,妻子随意给孩子改的姓氏,至今仍是大姓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比干后人五个姓氏,比干现在姓氏,哪些姓氏和比干有联系

    可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跟真实的历史还是有一些出入的。历史上的比干,据说是因为受了侄子的牵连才丢了性命。在商朝,王死后,王位不是传给儿子,而是要传给弟弟的。但比干的侄子微子因为没有继承王位的资格,就动了反心,被纣王察觉后下令处决,比干因此受到牵连。那比干死后,妻子随意给孩子起姓名,又是怎么回事呢?历史

  • 清华大学获赠战国竹简,意外揭开甲骨文百年谜团,难怪夏朝找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甲骨文在夏朝出现过吗,夏朝甲骨文,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

    中国人眼里,上古三代夏商周真实存在,毋庸置疑。但是西方学者对夏朝是否存在,一直存在争议,质疑点是中国未出土夏朝实物史料。然而,不少中国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就是夏朝遗址。因为推测年代和史书记载的夏朝方位,都能契合。其实,《史记》中的《夏本纪》对夏朝描述颇多,但司马迁距离夏朝已经过去两千多年

  • 春秋首霸齐桓公死后尸体出现尸虫也无人收尸,姜子牙因他绝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春秋霸主齐桓公,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的传奇一生,姜子牙是齐桓公吗

    公子小白是吕氏齐国第十五位国君,他的爸爸是春秋三小霸之一的齐僖公,他爸爸死后,他大哥继位,是为齐襄公,本来齐国国君没有小白什么事的,但齐襄公在位时,荒淫无道,昏庸无能,与其异母妹文姜乱伦,还派人杀了妹夫鲁桓公,还出兵攻打卫国、鲁国、郑国,看不顺眼的大臣连称、管至父、公孙无知便联手杀了齐襄公,于是公子

  • 皓镧传:吕不韦当年放手爱情注定孤独终老,夜入皓镧寝殿难修旧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皓镧传吕不韦和皓镧,异人有多爱皓镧,皓镧知道吕不韦发毒誓而不娶她吗

    [var1]吕不韦,是一个不断产生梦想,实现梦想的人。就像他喜欢富有,就去经商,然后富甲一方。喜欢谋政,就去钻营,然后权倾朝野。可以看出,吕不韦的实践力永远与当下的梦想相匹配。他不允许自己在第一要务上迟疑。而他的第一要务永远与政治、野心、权力相关,爱情是其次。无疑,任谁都不能说吕不韦对皓镧不是真爱。

  • 桑丘之战:秦国和齐国第一次正面较量,结果谁赢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桑丘之战秦国损失兵力,齐国对桑丘之战,桑丘之战齐国和秦国谁厉害

    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年)左右,秦国挟胜魏国之威势,从韩国、魏国借道来进攻齐国,企图借此挫败齐国的威势。对此,齐国自然积极抵抗,从而爆发了桑丘之战。对于桑丘之战,可以说是秦国和齐国第一次正面较量,因为在此之前,包括春秋时期,秦国和齐国因为相距遥远,中间隔了太多诸侯国,所以一直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正面

  • 年少的秦始皇,手上没有实权,凭什么击败权臣吕不韦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是秦国庄襄王的儿子。早年,庄襄王在赵国当人质,很喜欢吕不韦的妾姬,就娶了她,之后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政,姓赵。后来,庄襄王回到秦国,就给儿子改姓嬴,这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在赢政十三岁那年,父亲秦庄襄王生了一场大病去世了,他就从父亲手里接过了王位。那时候秦国已经是一个大国了,先后吞并

  • 赵括40余万降卒被坑杀,为何无人反抗?并非白起个人之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赵括实力有多强,历史上赵括到底有多厉害,赵括历史战绩

    “战争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生物法则,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起调作用的东西。--伯恩哈迪”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历史,从远古时期一直到现在,战争是我们时刻面临的一个问题,每个朝代的更迭兴衰,都是依靠战争来获得的。通过发动战争,扩大自己的领地、人口,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这算是一个亘古不变的

  • 高雅的贵族品质:春秋“风雅精神”在《左传》中的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春秋贵族精神内涵,春秋时期最有贵族精神,春秋战争中的贵族精神

    有周一代“德”“政”统一的“德治体系”与粲然的礼乐文化使得春秋时代的贵族君子们内具高雅的贵族品质,外显彬彬儒雅、威仪抑抑的贵族风度;而《诗》的广为传播则为春秋时期旷世独绝、气象舂容的赋诗活动提供了蓝本。概而言之,春秋时期的“风雅精神”主要表现为高雅的贵族品质、优雅的外在风度与文雅的赋诗活动。《左传》

  • 越王卧薪尝胆时,吴王在做什么?并非沉溺于西施的温柔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吴王对越王的评价,关于越王卧薪尝胆的资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是为了什么

    编辑搜图“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春秋末期的吴越争霸,无疑是中国历史舞台上最精彩的一场大戏之一。从周敬王元年,吴侵越时所俘获的战俘刺死吴王余祭开始,吴越双方的矛盾日渐激化,吴王阖闾在周敬王十年大举攻楚之前,为解除后顾之忧发兵攻越,周敬王十五年吴军主力攻入楚都郢时,越军趁机侵入吴境

  • 战国“三大巨头”,为何是秦国走到最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国秦国为什么那么强大,战国时期的秦国有多强,战国秦国有多厉害

    [var1]晋国分裂后,三晋(韩、赵、魏)依然拥有很强的实力,但是它们永远不可能像以前那样统一号令,一致对外。所以,三晋的分裂给了旁边的秦国机会。“战国七雄”只有秦、楚、齐是主力;燕只能算个替补;韩、赵、魏如果抱团可以作为一个主力,但是拆散后连个替补都不如了,光内耗就够它们折腾了。[var1]秦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