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契丹如何在唐朝的复杂关系中,获得雄踞塞北的机会?

契丹如何在唐朝的复杂关系中,获得雄踞塞北的机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989 更新时间:2024/2/18 16:58:53

契丹的族名,最早文献记载是《魏书·契丹传》:“契丹在库莫奚以东,同类异种,窜于松漠之间”。公元4世纪前后,早期契丹人的生活方式是随着水草牧场的迁徙而变化的。

在民族不断迁徙过程中,契丹生产力逐步提高,形成了最早的部落联盟。

这一时期,关于契丹民族活动的区域,《新唐书》记载:“东距西奚,高丽,南营州,北室韦,阻冷陉山以自固”。因为北方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或战争破坏、民族仇杀等因素,契丹人的居住地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化。

契丹与唐朝的关系

隋唐时期,契丹为寻求自身的发展或受到其他民族的压迫,多内附于中原政权。据《旧唐书》记载:“贞观二年(628年),其君摩会率其部落来降。”

此时,突厥颉利可汗不愿契丹归附于唐朝,遣书请求以梁师都与契丹交换,被唐太宗断然拒绝。契丹长时间受到突厥、薛延陀的钳制、不同部落之间的斗争,使得契丹无法发展壮大,不得不依靠强大的唐王朝进行自我保护和发展。

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契丹首领窟哥率领其部众上书唐朝请求内迁。唐王朝同意其请求,设置了松漠都督府安抚其部众。由上述史料可知:唐太宗时期,契丹接受唐朝封赏,常贡于唐,主动内附于唐,其最重要的原因有二。

其一,唐太宗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武德九年(626年)九月,唐太宗对大臣们说:“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唐太宗对于各个少数民族都采取“视之为如一”的民族政策,各个少数民族纷纷请求内附,“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其二,自然灾害的发生。贞观元年,整个北方草原遭受暴雪灾害,积雪数尺之深,羊马冻死无数,食物短缺,契丹等少数民族为求生存而内附于唐。在这一段时期内,契丹和唐朝的关系十分友好和平,两者之间鲜有战争发生。

武则天时期,唐王朝延续了贞观之治的兴盛,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但民族关系却十分恶劣。唐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首领孙万荣和松漠总督李尽忠杀害了营州总督赵文翙,占领了营州,割地自立对抗唐王朝,也被称为“营州之乱”。

据史料记载,这次叛乱的原因是营州总督赵文翙不尊重契丹首领,“视酋长如奴仆”、“数侵侮其下”,边防将领错位执行民族政策所引起的。究其原因有二。

其一,崔明德先生认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唐朝民族政策执行的失误,导致民族矛盾,从而引起了双方的战争。”武则天没有继承和发展唐太宗“诚信”、“爱之如一”的民族关系思想,而是采取“蔑视夷狄”的民族政策。

其二,陈述先生认为“北方各族南来,主要为经济目的”。在农业经济的巨大吸引力下,契丹以“饥不加赈给”为口号,向南掠夺,这是其自身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武后遣将击溃其众,大贺氏微”,这次战争对于契丹的打击巨大。

此后20余年,契丹余众逐渐归附于突厥,与唐朝基本隔绝。由此可见,营州之乱是契丹民族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契丹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契丹在“营州之乱”遭受到沉重的军事打击,损失惨重,其势逐渐衰微,只能依附于突厥。其后,为了摆脱突厥的束缚,契丹借助唐朝的军事援助加快自身的发展,与唐朝保持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这一阶段的契丹频频朝贡于唐。据有关历史文献记载:从开元二年(714)至开元十四年(726年),可突于入唐,因“不为宰相李元舷所礼”而止。

在这13年间,契丹首领都曾先后入唐朝贡,其中“姿固1次,失活3次,可突于3次,邵固1次,郁于1次。其中,可突于曾遣使入唐朝贡16次”。契丹对唐朝的态度非同寻常,一系列的朝贡和“请婚”,都是为了本民族的发展。

唐开元六年(718年),唐玄宗将宗室之女封为永乐公主,赐婚于契丹首领失活。唐开元十年(722年),契丹首领郁于入朝拜贺,唐玄宗将宗室之女封为燕郡公主婚配于他。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将宗室之女封为东华公主婚配于契丹首领邵固。

契丹与唐朝的和亲为什么大都发生在唐玄宗时期,而没有发生在初唐时期呢?

就和亲的功能来看,其主要目的是拉拢、安抚,以达到“以夷攻夷”和“以夷治夷”的效果。唐朝的和亲策略由其政治需要而决定,使这些少数民族政权成为唐朝的屏藩,或是制衡少数民族的客观需要。

初唐时期,契丹时降时叛,与唐的关系并不稳定,其实力并不能抗衡唐朝,并不具备和唐朝和亲的条件。唐玄宗时期,突厥受到唐王朝的军事打击,向西而走。

此时,回纥等部落也尚未强大,契丹就成为了唐朝北方边疆的主要隐患。

唐朝统治者为了实现“以夷治夷”的目的,通过赏赐、和亲的方式,使其成为唐朝的藩屏,以达到牵制和制约其他的少数民族,成功稳定了北部边疆。对契丹自身而讲,通过和亲的方式,不仅使其获得了较高的政治地位,而且还获得了丰厚的物质利益。

契丹雄踞塞北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日益衰弱,无力管控北方民族,回纥汗国的灭亡造成北方草原权力真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北方草原各少数民族政权摆脱了来自中原政治力量的干预,减少了草原地区重新统一的阻力。

9世纪末,中原藩镇割据势力陷入混战,无暇北顾,契丹利用这一机遇乘势崛起。据《旧唐书》记载:“咸通中,其王习尔之再遣使者入朝,部落浸强。”安史之乱后,天下盗贼迭起,北疆多事,契丹乘机兼并了室韦、奚等其他的部落。

唐咸通年间(860-874年),契丹通过兼并战争,综合实力大增,成为回纥之后,北方游牧民族的霸主。

契丹部落首领开始率部征讨周边部落,不时侵扰中原。唐天复元年(901年),阿保机受封为夷离堇,接连用兵于周围的部族和唐王朝北部边境,获得了大量人口和财富。从天复元年(901年)至天佑三年(906年),阿保机频繁征服周边奚、室韦等部族。

随着阿保机对外征战接连胜利,其政治威信和声望被其部族认可。辽天复元年(901年),阿保机被授予夷离堇。

十月,又被授予大迭烈府夷离堇。天复三年(903年),阿保机进拜为契丹于越、总知军国大事。天佑三年(906年),契丹痕德堇可汗崩驾,群臣请辽太祖奉遗命进立。

辽太祖多次辞让后,接受了群臣的请求。同时,中原各割据政权都希望将契丹引为后援,以此能战胜敌对割据政权。

阿保机抓住这一契机,展开外交纵横捭阖之术,与李克用达成“云州会盟”沉重打击以刘仁恭为代表的幽州割据势力,为契丹的南下争霸减少了阻力。

更多文章

  • 隋唐史料中最厉害的两杆枪:一杆枪头重七十斤,一杆几十人拔不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隋唐十大用枪高手,隋唐最牛的十大神兵,隋唐时期最霸气的兵器

    我们看描写历朝历代的演义小说,也会发现隋唐时期武将的兵器都比别的朝代重很多,比如李元霸的一对大锤居然重达八百斤,几乎是关羽青龙偃月刀的十倍。这可能是受唐朝尚武精神的影响,大家都对武将兵器津津乐道,说书艺人耳濡目染,也受到了影响和启发。当然,正史中李渊那个叫“李玄霸”的儿子并没有上过战场,在大业十年(

  • 武则天坐拥4大男宠,为何他们没有让武则天诞下一儿半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武则天的独宠是谁,武则天的四大宠男下场,史料记载的武则天的四大宠男

    那时的女人地位也是非常低的。但是中国历史上却诞生了一位女皇帝,她就是武则天,相信大家也都有所了解。而身为女人的她,在当时已经不需要依靠任何男人了,反而是男人依附于她,因为武则天也有“后宫”。武则天有四位在历史上留名的男宠,但是武则天却没有生下一个皇子。首先是武则天不想,虽然唐朝比较开放,虽然武则天贵

  • 东汉灭亡得的是“癌症”,崇祯时期,明朝怎么1场“感冒”就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天启皇帝是死于尿毒症吗,明朝皇帝遗传疾病,东汉灭亡的预兆

    崇祯有人说,崇祯时期,大明王朝得了癌症,就像东汉献帝时期一样,当时的大明王朝早就无药可救,崇祯也没有办法,所以崇祯不该为大明王朝的灭亡负责,那么,事实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谈谈这个问题。实际上,东汉灭亡得的是“癌症”,明朝并没有得“癌症”,而是1场“感冒”就亡了。崇祯可以肯定的是,明朝崇祯年间

  • 《史记》与《资治通鉴》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资治通鉴和史记哪个好,史记与资治通鉴的区别表格,史记和资治通鉴有啥区别

    其二,个人写作风格不同。司马迁崇尚英雄,对于贩车引浆者流也不吝惜笔墨,对于他们身上的个人英雄主义比较赞扬,除了有司马迁个人的性格特点之外,还有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有人说《史记》不仅是历史著作,还可以当做文学作品来读,这是《史记》的魅力所在。而《资治通鉴》的风格就比较死板了,读起来冷冰冰,没有生气。正

  • 洗白秦桧,否定岳飞民族英雄,扭曲教科书,是谁吹起这股妖风?秋后算账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桧临死前在狱中说岳飞的秘密,秦桧杀岳飞原因,岳飞与秦桧的神话传说故事

    人教版小学教材插画问题的处理结果来了,人教社多达27人遭到问责处理。对插图作者以及相关设计人员也作了相应处理;不再聘请吴勇、封面设计吕旻、吕敬人及其工作室从事国家教材设计、插图绘制等相关工作。最新通报分割线……近几年,有些人博取眼球,制造噱头,往往会放下操守写出许多所谓的“翻案文章”美其名曰标新立异

  • 如果魏忠贤没有被诛杀,明朝还会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魏忠贤不死明朝还能延续吗,明朝没有杀魏忠贤的吗,魏忠贤为什么不死明朝就不会死了

    一天有4个人在密室中喝酒,其中一个人喝醉了骂的魏忠贤,其他三个人被吓得魂飞魄散。很快就有东厂的人把4个人押到了魏忠贤那里,那个骂魏忠贤的人立刻被斩杀,而其他三个人却得到了重金奖赏,这虽然是一个夸张的故事,这也说明但也说明了当时魏忠贤是如何权倾天下的,只要是有人说他坏话就会被他知道。这样一个宦官显然并

  • 李自成兵败山海关后,为何不入川联手张献忠反清,两人有何恩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自成兵败山海关的原因,李自成兵败后手下大将去了哪里,李自成兵败后去哪了

    那么李自成为何把事情搞的这么糟糕呢?他撤出北京后,张献忠在四川还有几十万农民军,他为何不入川联 合张献忠共同对付清军呢?李自成剧照这里就要说到李自成的农民性格。李自成出身贫寒,小时候当过和尚,放过羊,十几岁父母双双离世,由于喜欢习武,颇通枪棒,长大后他谋 了一个驿卒的职位,吃上了“皇粮”。然而天有不

  • 因为嘉靖皇帝的私心,明太宗朱棣升格明成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嘉靖皇帝改朱棣为明成祖,嘉靖为什么要把朱棣改成明成祖,朱棣与嘉靖帝的关系

    我们看《大明风华》电视剧,有一点特别奇怪,就是熟知的明成祖朱棣,在电视剧里面怎么叫“太宗”了呢?难道电视剧搞错了吗?不是搞错了,是因为嘉靖之前,大家确实都叫朱棣太宗皇帝。尤其朱棣本人,如果知道后人将之升格为“祖”,一定气得从棺椁里爬起来。这件事还得从明朝版“爸爸去哪了”开始说起。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会

  • 永乐帝第一名将张辅,面对朱祁镇亲征瓦剌,为何一言不发听之任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祁镇张辅,明朝大臣张辅,明朝张辅的主要成就

    尽管吏部尚书王直率众人直言反对,但于事无补。此时的朝堂之上,杨士奇、杨荣、杨溥这般先帝老臣,早已病故去世,又兼之王振擅权。真正能够有分量的老臣也只有英国公张辅。《明史》中这样记载:“王振擅权,文武大臣望尘顿首,惟辅与抗礼”。可就是这样一位四朝老臣、永乐帝的第一名将,最终的选择却是“默默不敢言”。从行

  • 出口与进口的区别,从北宋马匹来源谈“自主生产力”的重要性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北宋进口马匹价格,北宋马匹供应商,宋朝马的资料

    1840年以后,英国强行打开中国市场,机器生产的棉布等大量进去中国市场,中国由出超大国变成入超大国,白银流失,经济命脉遭受遏制,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这就是进口被动的危害,出口和进口的最大区别就是主动权的得失,因此,加强国家的自主生产力尤为重要。通过研究北宋时期茶叶和马的出口、进口对北宋的影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