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参照北宋设立监察机构、建立监察制度背后,给西夏带来什么影响?

参照北宋设立监察机构、建立监察制度背后,给西夏带来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403 更新时间:2024/1/21 22:22:52

监察制度也是封建制度中一项重要的制度:

第一,通过这种监察制度可以向皇帝提出谏言,

第二,也能够更好地起到对武百官进行有效的监督,强化君主的权力。

西夏朝,从元昊建国开始深得北宋文化的精髓。他们非常重视监察的重要性,始终鼓励对官员进行监督,并且向最高统治者提出谏言。在坚持党项族文化特征的前提下,创新了监察法律思想,李元昊最初就非常重视监察机构的建设,借鉴北宋的监察制度,并积极选拔汉族官员,用以更好的完善监察机构。

参照北宋的监察机构

①中央监察机构

西夏刚刚建立后就学习北宋的做法设立御史台,作为全国最高的监察机构。

显道二年(1033),景宗李元昊效仿宋朝设立官职制度,来进行治理国家,后又改革官制度,设立尚书省,置尚书令,这是学习北宋制度的重要表现。其职掌在“考百官庶府之事而会决之,又改宋二十四司为十六司,分理六曹”。毅宗时期又增设“各部尚书、侍郎、南北宣徽使及中书学士等官”。

崇宗、仁宗时期,对西夏地方的权力和职责进行了明确规范,据仁宗天盛年间制定的《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政府机构分为上、次、中、下、末五品司:

上等司掌中央文武二柄;次等司系负责宫廷事务管理、京城事务及监察、宗教机构;中等司主要对经济管理部门和行政事公机构进行管理;下等司主要为边境管理机构;末等司对手工制造手作坊进行管理。

其中,御史列为次等司,仅次于上司中书、枢密之下。《西夏书事》中注:“御史台,掌纠察官邪,肃纲纪,属有御史大夫、御史中丞、殿中御史和监察御史等官”。我们可以从中推测,西夏御史台机构体系的建立是效仿了唐宋相关的制度,设立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等职务,这些官员的职务都非常的重要。

统治者为更好地维护封建统治,效仿宋制在监察机构设立上坚持建立御史和谏官两大系统,御史工作就是对文武百官的不法行动进行弹劾;谏官就是要向皇帝进行建议,当皇帝工作出现疏漏时及时进行建议要求更正。二者构成了监察制度的主体,推动西夏君主专制。另“以帐族盛大者为长官”,另设“蕃落使、防御使、都押牙、指挥使之职”。

显道二年(1033)五月,元昊“升兴州为兴庆府,建立官制”。后借鉴宋朝制度,始建文武班仪制,推动了西夏的御史制度建立。

御史的工作职能就是向皇上提出建议,并且对文武百官的不法活动进行弹劾上奏。如崇宗贞观元年御史中丞薛元礼向朝廷建议举办国学以推动儒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崇宗乾顺及时听取大臣意见,除了重视本族文化教育,还需要重视汉文化教育,选派皇家子弟三百人进行汉学学习,学习一切费用全部由朝廷负担,学习期满后按照能力和学业水平进行职务安排。

除监察弹劾国事外,监察官员还常被皇帝委以重任。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二年(1039)正月,遣枢密使、御史大夫向宋朝进行朝拜,想让宋朝对西夏国王进行册封,这样可实现朝廷统治的合法性。仁宗天盛十年五月,西夏立通济监铸钱,仁宗派监察御史梁惟忠负责监察。御史大夫等还往往担任出使别国的使臣。

②地方监察机构

西夏地方机构分为州、县。西夏王朝规定州设立刺史、通判,县设县令,这些官员全部是朝廷任命的。都城所在地称府。在重要的军事要地设立郡,这个机构和州平级。当地官员负责郡内一切事务。

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地方机构采取了行政和立法击鼓合二为一。可见西夏的地方监察机构采取巡察工作和地方行政司法机构相结合的做法。

西夏前期监军司是地方最为权力大的军事机构。后期为了加强君权,成立了经略司,该机构比监军司重要。经略司定期听取地方重大军政、司法事工作。“使军因犯一种罪戴铁枷,京师者当向殿前司、边中者当向经略司行文引送”。还有如诸司所判死刑、劳役以及革官职军、罚马等。

“刺史人当察,有疑误则弃之,无则续一状单,依季节由边境刺史、监军司等报于其处经略,经略人亦再查其有无失误,核校团委无失误则与报状单接。本处有无判断及尔后不隶属与经略之各边境、京师司等,皆依文武次第分别当报中书、枢密”。

从这里看出监军司还有重要审批职责。其中,“不系属于经略之啰庞岭监军司者,自杖罪至六年劳役于其处判断。获死罪、长期徒刑、黜官、革职、军等行文书,应奏报中书、枢密,回文来时方可判断”。

监察制度的影响

那么在参照北宋设立监察机构、建立监察制度背后,给西夏带来什么影响?

西夏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特别提到跟国计民生有关的事情,检察官都可以向朝廷直言上书,这也符合西夏统治者反对空谈,重视行动的理念。如崇宗贞观十二年(1112)六月,鉴于国内水旱灾害造成饥民遍地流离失所,“命诸臣言得失”。

仁宗仁孝及其皇后罔氏学习唐太宗李世民要善于接纳大臣们的意见。大庆四年(1143)四月,就有御史大夫苏执义上奏皇帝说,地震的发生是对皇帝进行警告,因此,长期需要对夏州发生地震的受灾民众进行妥善的救济。在这种情况下,仁宗就宣布减免当地的税务,积极对地震灾区进行赈济。

公元 1155 年(西夏天盛七年)九月,仁宗想处死修路的民工,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在参加打猎的过程当中,不幸因为马受到了惊吓,而导致身体受伤。在这个时候就有大臣阿华建议说,统治者不应该倡导进行打猎,如果因为马受惊而将修路的人处死,那么让百姓感觉到民众的生命还不如动物重要,这不利于皇帝声望的树立。皇帝听了会认为他的建议非常正确,就鼓励大臣们直言进谏,而且还对大臣阿华赏赐了银币,以表鼓励。

做好对文武百官的监督工作,关键在于选用作风正派,刚正不阿的大臣。在这点上,陈孝宗皇帝,非常善于选用品行高尚的人来担任监察官员。西夏乾祐二年(1171)五月,仁孝对敢于犯颜直谏的瀚道予以要职,最后他被任命为朝廷的相国。

此外,仁孝还以“性恶毅,守政不阿”的翰林学士焦景颜兼任枢密都承旨,“骨鲠有风裁”的热辣公济为御史中丞。这些外戚为了自己的势力,不惜做出使国家分裂的做法。然而正因为这些监察官员持之以恒的坚决斗争才极大地推动了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从这里更能看出监察官员的重要性。

更多文章

  • 晁盖毒发身亡时,为何不愿意传位给宋江?原来他早看透宋江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晁盖临死前看清宋江真面目,宋江怎么救晁盖,宋江为什么害死晁盖

    很显然,在当时的情况下,宋江已经是梁山好汉的第二把手,一切都尽在宋江的掌握之中,而晁盖不但没有留下遗言把梁山泊主的位置传给宋江,却冒出这样一句奇怪的话,很显然,晁盖不想把梁山伯主的位置传给宋江。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晁盖不愿意这样做呢?实际上,晁盖自己的心中早就有其他人选,并且已经看透了宋江的为人。首

  • 包拯60岁仍然没有子嗣,儿媳却抱出一个孩子,跪下说:这是你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包拯有没有兄弟姐妹,包拯的家族现状,包拯60大寿上突然感叹膝下无子

    包拯一生为百姓伸张正义,但在自己的香火传承上却十分艰难,直到60岁大寿的时候,才有了自己的子嗣。包拯一生娶过两位妻子,包拯首任妻子李氏,在嫁给包拯之后不久,便因病逝世,两人并没有子嗣。李氏死后不久,包拯娶了董氏为妻,董氏嫁入包家的时候,带了一位陪嫁丫鬟孙氏。婚后包拯和董氏相敬如宾,包拯35岁那年,董

  • 江南一代绝色才女,进献给朱元璋一夜后,朱元璋:拖出去,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传奇朱元璋与寡妇故事,真实历史故事朱元璋,朱元璋有哪些经典故事

    不少朋友应该都知道,朱元璋是一个杀了很多功臣的帝王,他一生杀了很多人,从没有表现过悔改之意,但就是这样子的他,最后却后悔误杀了一位才女,为了表示自己的悔意,还在这个女子的坟前立了一个罪己碑,这个女子就是苏坦妹。苏坦妹是江南很有名的一位绝色才女,和浙西四贤刘伯温等人都有来往,还经常去参加有很多的名人参

  • 《大明风华》朱棣与建文居然见面了,历史上朱棣有没有找到建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棣和建文的能力,朱棣最后找到建文了吗,历史上朱棣到底见过建文吗

    从史料记载来看,朱允炆应该是逃掉了根据《明太宗实录》的记载,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李景隆和谷王朱橞打开金川门,燕军就此攻破南京城,城中诸王和文武群臣纷纷前往拜见燕王,建文帝朱允炆也曾打算出迎,但旋即叹道“我何面目相见耶”,逐阖宫自焚。朱棣得知后连忙派人前往救火,结果使者“出其尸于火中”。关

  • 腐朽清朝能剿灭太平天国,为何崇祯却无法消灭李自成?崇祯太蠢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崇祯大战李自成,崇祯与李自成的关系,崇祯皇帝和李自成哪个能力强

    大家都知道,晚清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半个中国,最终在曾国藩湘军以及清军的联合镇压下,走向失败。有人就此产生了一个疑问,清朝能把规模空前的太平天国运动镇压下去,当时还有列强环伺,为何明末崇祯无法镇压李自成起义?有网友给出这样一个解释:因为崇祯面临的情况比晚清面临太平天国要糟糕的多,他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左

  • 古代文治最牛是宋仁宗,武治最牛是谁?回顾一圈,第一真不好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古代为什么是文治不是武治,文治和宋仁宗的关系,文治武治

    如果这么来看,以“文治”出名的皇帝,有很多,比如汉文帝、明孝宗等,但若说“文治”最牛的,也可以说把“文治”推上顶峰时期的,有一个人大家一定没有异议,那就是宋仁宗赵祯。宋朝本来就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而宋仁宗在位期间,经济、科学、文化等,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古代四大发明有三项都出现在仁宗时期,更是有欧

  • 《大明王朝1566》里,嘉靖为什么不适合治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大明王朝1566嘉靖孙子不认嘉靖,大明王朝1566嘉靖皇帝评价,大明王朝1566嘉靖怎么沟通

    陈宝国的演技真的太好了,在海瑞进谏之后,他撇下嘴角说自己知道的太晚了,现在没办法了。后悔、委屈、孤独都在他的嘴角展露无遗。记得前面嘉靖说过自己年少丧父,还没什么兄弟,只能把身边的奴才当成家人。但是又在皇帝的位子上,身边人带着尊带着敬带着畏惧的感情始终和亲情不一样。可能他修仙,远离朝政的“自闭”和总把

  • 晚清老照片:现代人用科技还原慈禧容貌,怪不得深受咸丰帝的喜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末老照片慈禧挥手,100张清朝慈禧照片,咸丰对慈禧一见钟情吗

    瑾妃,本是珍妃的亲姐姐,两姐妹嫁给了同一个帝王,但命运却大不相同。瑾妃有一外号“月饼”,因为她体态比较丰满,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胖娘娘。由于在样貌谈吐等各方面都略逊于珍妃,从来没有受过光绪帝的宠爱。图中是一位家里地位很不错的女人,看着装应该是一个官宦家庭,但是看起来让人很是害怕,不少网友表示有点像僵尸,

  • 曾国藩有多牛?短短两句话概括了做生意的精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曾国藩精华十句话,曾国藩真正的经商之道,曾国藩经商秘诀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曾国藩所提出的理论和思想,一直备受大家欢迎,堪比一代宗师的知行合一王阳明。曾国藩有着如此高的成就,自然也意味着他的学问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对我们能够起到不小的提升。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曾国藩六戒中的第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为什么有利益的事情我们不能去做?为

  • 慈禧临死前向张之洞交代了两件大事,把张之洞吓得半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慈禧对张之洞说宁愿给俄国土地,张之洞和慈禧太后谁死得早,张之洞对慈禧的态度

    网络图片,与文无关早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她就想废掉光绪帝,并将他处死,只是后来因为西方列强的干预,她才没有做得太绝,留下了光绪一条性命,后来慈禧和光绪回到京城后,虽然她解除了对光绪帝的囚禁,也让他去临朝听政,但大权还是被她牢牢掌握着,很显然光绪帝仍然对变法抱有希望,但有慈禧在,他仍然难以实施,他想等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