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秦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竟然是因为实行了郡县制

大秦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竟然是因为实行了郡县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433 更新时间:2024/2/5 16:26:10

两千多年来,贾谊的“暴秦”(仁义不施)说,一直被认为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综观《过秦论》,他先是对秦国兴盛和秦灭六国的诸多原因进行了一番铺陈。这实际上是肯定了秦国的政治法律、经济和军事制度。尔后又对秦朝灭亡的原因进行了一番铺陈。这些陈述,的确有些道理,但是,这些并不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更不会是“仁义不施”造成的。秦国的强大并不是“仁政”带来的,奈何说亡国了,就说其没有施行“仁政”呢?

“暴秦”说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

1、“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这是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更不会成为亡国的理由。实际上,秦始皇在位时,天下无事。全国军队的主力都在加强边防。

2、严刑峻法。秦是一个法制国家,理应这样,不会导致国家的灭亡。

3、春秋、战国以来,社会发展的惯性和六国的反秦势力的存在。但是,秦始皇在位时,国家无事。

4、大泽乡起义点燃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导火索。但是,如果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有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就会镇压农民起义。

5、大兴土木,繁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没有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没有减轻刑罚。建国初期,国家久经战乱,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要恢复生产,发展生产,重建家园,老百姓辛苦一点,是正常的,对破坏社会治安和生产秩序的人狠一点,是应当的。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稳固统治,不比西汉初年和当今中国,社会已经基本安定,国家已经基本强盛,你可以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事实上,“文景之治”是出现在西汉建国之后的若干年。而在建国后的最初几十年,统治者根本不可能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对内,统治者要清除叛乱等不稳定因素,对外,要抵抗匈奴的入侵。在清除不稳定因素方面,秦始皇远远不如刘邦来得彻底。秦始皇不是有效地打击匈奴,而是修筑长城。而长城形同虚设。对六国的政治军事统治并不彻底,留下了许多隐患。对待六国贵族,秦始皇太仁慈,没有进行残酷镇压。任用了六国的许多旧官吏。他们表面上归顺了,实际上时刻都在伺机卷土重来。

既然这些都不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那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赵高乱政,一是郡县制。这两个因素合在一起导致了秦朝的迅速灭亡。

秦始皇在位时,天下太平,还经常到全国各地巡视。去世前,身体好好的,他没有把继承人当回事。这就给了赵高之流篡权以可乘之机。秦始皇去世后,赵高实际上掌握了秦帝国的最高领导权。秦二世不过是傀儡,李斯不过是帮凶。

赵高掌权后,野心勃发。为了扫清弄权道路上的障碍,他大开杀戒。他玩弄权术,诛杀了蒙恬兄弟和李斯等朝廷重臣,诛杀了扶苏等皇族的国家栋梁之才。这就导致了秦帝国人才的大量流失,也使得皇族人互相倾轧。后来,秦二世也被赵高杀害了。最后,他不得不请出子婴代替秦二世。而这时,天下已经乱了。子婴虽然铲除了赵高一党,但是,对于秦朝的倾覆,他已经无回天之力了,因为朝纲已经败坏,人才已经流失,关东的反秦势力正风起云涌,势不可挡。

最终,秦亡于赵高乱政!

导致秦帝国灭亡的第二个因素是郡县制!

只有赵高乱政还不足以使秦帝国灭亡。如果秦始皇采用分封制,或者部分地采用分封制,秦帝国绝不会迅速灭亡。这是历史证明了的。凡是采用了分封制的国家,国运都比较长久。人们都认为,郡县制比分封制优越,而且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秦帝国统一之前,秦地就已经实行了郡县制,为什么就没事?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就成了亡国的元凶了呢?

原来,社会的发展变化跟气候的发展变化相比,具有相似之处,都具有渐变的特点。气候的发展变化是波浪似地向前推进的,社会的发展变化也是。以前的老秦人,最开始也是反对商鞅的那一套理论,仅仅一个秦地,大秦用了一百多年才真正的接受和逐步强大起来!

而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却突然终止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这就难免让社会机体承受不了,物质的运动是有惯性的,因而社会的运动也是有惯性的。所管辖的原来的关东六国因地盘、环境、习俗、人员思想等差别错综复杂,更不会轻易的接受这一制度。社会的发展在其惯性的作用下,将秦帝国摧毁了。

事实上,如果实行分封制,当中央政权受到威胁时,就可以有诸侯去拱卫;而地方政权受到威胁时,可以有中央政权拱卫。分封制的不足之处是中央政权软弱,地方政权坐大,不便于全国的统一协调管理,容易造成诸侯纷争的局面。如果实行郡县制就不会有这种情况,但是,前提是君主或者中央领导集体必须是足智多谋的和强有力的。如果君主是昏庸的,国家往往会衰亡。而恰恰君主世袭制容易孳生腐败和无能君主,那么,世袭制国家就难免迅速灭亡了。

所以,其后的君主们,为了解决这个政治难题,就采用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君主们一方面分封亲属到各地做王,可以拥有一定的势力;另一方面又委派君主信得过的大臣到地方做长官。地方长官与诸侯王的势力互相牵制,就相对地保证了中央政权的稳固。西汉刘邦建国初期,就是这种模式。最终到了汉武帝时才将分封的诸侯国全部撤掉,才在全国全面实行了郡县制!

所以说,秦全面实行的郡县制最终害了它!

可以看出,秦帝国灭亡的原因主要就是这两个,其他原因都是这两个原因孳生出来的,因而是次要原因。

更多文章

  • 赤壁之战后,曹操在北方发展经济,他为何不选择南下复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赤壁之战后曹操实力,赤壁之战后曹操有多强大,赤壁之战后曹操还有多少兵力

    曹操借官渡之战之势,灭袁绍一统北方,可以说此时军力鼎盛,士气高昂。而此时南方还未成势,这就是时机问题。然而赤壁一败,曹军的士气已经不在,军队的组织架构已经散了。以三国那种主力都是职业农民的军力构成,要恢复架构和士气,都不是短期可以做到的。何况后勤补给、民生,都是不得不解决的。此外,还有个不该忽视的,

  • 逃难专业户刘备,他投靠了那么多诸侯怎么还能保持独立做个主公?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备最开始投靠的谁,刘备曾经都投靠过哪些人,刘备投靠哪些君主

    带着部队投靠刘备在投靠陶谦、吕布、刘表时,是被他们当成挡箭牌、雇佣军在利用,刘备不会成为他们的下属,双方只是合作关系,对方给刘备粮草和落脚地,刘备为他们挡住敌人。小沛是陶谦和曹操,吕布和曹操的第一线,新野则是刘表和曹操的第一线,他们出粮食,刘备给他们看家门,这种状态下,对方不会想着招降刘备,否则还不

  • 董卓手中实力不弱,为何打不过关东联军?因为他的敌人不只有袁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董卓和袁绍谁厉害,董卓与袁绍之间的联系,董卓当时有多厉害

    事实上,董卓虽然将汉献帝劫持到长安,他自己撤退出洛阳,在战略上,他确实输了,但在战术上,董卓是击败过关东联军的,比如董卓与孙坚的梁之战。当时孙坚率领豫州诸将讨伐董卓,董卓派出将领徐荣与李蒙等人出战,当时徐荣就击败了孙坚。而在后来的河阳津之战中,董军击败王匡军,而在曹操出兵追击董卓时,也同样被大将徐荣

  • 楚汉对峙时本来是旗鼓相当的,为何项羽一退立刻就兵败如山倒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楚汉战争项羽败了哪里,楚汉战争为什么项羽会失败,楚汉战争项羽为什么这么厉害

    我的看法,项羽败就败在这个撤上。古代打仗,由于通讯跟不上,大军行动可以想象是非常麻烦的。一旦中途出现变故(比如多股敌军突然从位置方向冲过来掩杀),立时会造成巨大的混乱。所以秦灭楚时,王翦六十万大军和项燕十万兵马对峙三年(这个有说项燕军是四十万,六十万的,无法考证不论),就是不发起总攻。没有战机没有把

  • 楚汉战争中,对刘邦贡献最大的三个人是谁,他们为何死的惨不忍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楚汉刘邦有多厉害,楚汉战争刘邦死了几次,刘邦在楚汉争霸中有多厉害

    三分汉家天下,有两分是韩信打下来的,韩信带兵,多多益善,他的军争能力无人能敌。秦朝最后的名将章邯被韩信谈笑间消灭,有万夫莫挡之勇的龙且被韩信设计万箭穿心而毙命,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项羽被韩信逼得自尽而亡。因此综观秦末汉初,能击败韩信的人是不存在的,刘邦对韩信是又爱又防,尽管剥夺了他的军权,降低了他的爵位

  • 曹操派人送去果盒看望荀彧,为何他看到果盒后就自尽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为何送荀彧空盒,曹操荀彧对话完整版,曹操最后为啥要给荀彧送果品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新三国中有这样一幕。曹操派人送给荀彧一个三层食盒,荀彧一层一层打开,却发现每层都是空的,便自杀了。当然,无论是电视剧还是演义部分,肯定都是有一定的戏剧夸张的存在的。但是《魏氏春秋》中也提到: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而在正史中,仅仅记载荀彧“以忧薨”。这三个字其实是

  • 曹操谨小慎微,为何在这四件事上却犯了糊涂?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最失误的四件事,曹操一生犯过的五大错,曹操犯了哪5个不该犯的错

    在三国乱世,群雄并起的时代,有很多的豪侠义士虽然出身低微,但是非常的有能力。他们靠着自己的努力在这乱世之中慢慢的崛起,最成功的一位就是曹操了。说到曹操的出身虽然算不上什么贫困人家,但也不是名门世家。在这种世家门阀盛行的年代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也并非易事,特别是像和袁绍、袁术等人比差距甚远。经过层层筛选

  • 诸葛亮为何要屡次北伐?真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与刘备能取得北伐的成功么,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什么还能北伐,刘备有没有让诸葛亮北伐

    要知道当时的刘备势力极小,而曹操可是霸据一方。在诸葛出山后,大家看见了许多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如草船借箭,借东风等一系列故事。而这些故事都表现出来诸葛亮极高的智谋。然而大家都只关注了诸葛亮前期为刘备所做的贡献,却不知他在后来魏蜀吴三国时期的时候又为蜀国尽了多大的力。在刘备死后,诸葛亮多次北伐,很多人

  • 诸葛亮为什么辅佐,弱小的刘备,而不是实力强大的曹操或孙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权诸葛亮曹操刘备是什么关系,诸葛亮如果辅佐刘备会一统天下吗,诸葛亮跟刘备谁的历史地位高

    曹刘孙三个人第一次见庞统两个人都是颜控以貌取人,只有老曹立马毫无保留的信任:请他参观自己的内部机密,听他的建议,立刻给他任务,事后还老夸他。结果,结果庞统就是个大骗子,欺骗曹操的感情。曹丞相杀名士是很有目的性的,庞统虽然也是出身荆襄名流,但是和曹老板在根本的寒门法家问题上没有冲突,曹老板还是很惜才的

  • 此人曾泄露天机给关羽,可保关羽一命,可惜关羽不听,最终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三国而言,恐怕还是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经过电视剧的渲染,让我们走进了那段三国往事,让我们对三国有着很深的印象。事实也是这样,三国历史很短,但是人才总是层出不穷,今天有人挂了,明天就回有新的人才出现,这恐怕是任何一个朝代无法比拟的。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此言不假,三国冒出了一大批的诸侯,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