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借官渡之战之势,灭袁绍一统北方,可以说此时军力鼎盛,士气高昂。而此时南方还未成势,这就是时机问题。然而赤壁一败,曹军的士气已经不在,军队的组织架构已经散了。以三国那种主力都是职业农民的军力构成,要恢复架构和士气,都不是短期可以做到的。何况后勤补给、民生,都是不得不解决的。
此外,还有个不该忽视的,三国时期,南方爆发过大规模的流行病。北方兵鏖战赤壁,水土不服,肯定有染病的,这不是小问题,曹操不傻,也必须重视,否则一旦带回北方,危机重重。赤壁后,曹操和孙权两方反复在合肥拉锯,但就战果而言,基本上都属于小打小闹了,三分之势已成。而且那个时候,人们对三分天下的局势也未必不能接受,毕竟大家的名义还都是汉室臣子。
就当时而言,面对已站稳脚根的蜀、吴,曹操要一气呵成地完成统一事业是几乎不可能,所以与其穷兵黩武,不顾实际情况连年征伐(极大可能再次引起内乱),还不如留一手好牌给子孙作为长期斗争的资本。所以在当时来说优先解决内部矛盾,休养生息,集中力量搞生产建设,所以才说曹操是优秀的领袖人物。
曹操赤壁一败发现孙刘羽翼丰满,就算要打也是穷兵黩武大伤元气。当年扫平吕布张绣这种小诸侯都已经花了许多年,干掉袁绍和他那俩草包儿子并巩固地盘也花了几十年,何况曹老板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了。年纪越来越大,统一几乎已经不可能完成,还是好好留一手好牌给后人。如果曹操学诸葛穷兵黩武,很可能最后是刘家得天下。曹操自己没野心是其一。曹操有儿子,不着急,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不然蜀国没打下来,后院就要没人了,或揭竿起义了,这是其二。孙家无所作为,暂时不用管,耗死刘家,就稳了,这是其三。
北方就相当于曹的大本营,如果不平定各地的叛乱的话,就有可能在前方打着打着发现被包围了,退无可退。就像关羽打于禁一样,前方胜利了,大胜,擒于禁斩庞德多么威风,后来后路被吕蒙断了只能逃走。以曹操的睿智,早就发现,刘备孙权真的才是他的主要敌人。之所以会认为只有孙权和刘备是曹操最大的威胁,那是因为其他的威胁已经被曹操扼杀在了摇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