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初期,晋王李克用病逝,世子李存勖继位。他的叔叔李克宁图谋不轨,李存勖当机立断,斩杀李克宁,并突袭来犯之敌朱温,延续后唐基业。”
朱济熺读罢密信,大为惊恐。他深知,朱元璋就差将四叔朱棣的名字写在信中了。即使让一个陌生人来看,都会觉着朱元璋的举动匪夷所思。
没过多久,朱棣在北平突然起兵靖难。朱济熺违背诺言,两不相帮,坐山观虎斗。然而,在朱棣入主南京后,却屡屡指责朱济熺,甚至废掉了他的王爵身份,贬为庶人。在说到朱济熺时,朱棣仍难掩心中愤恨:
“朱济熺图谋不轨,自绝于天,自绝于祖宗,罪不容诛。”
那么朱元璋为何在临终前以密信的方式给朱济熺“讲故事”呢?他为何会在靖难时选择自保?朱济熺又是否如朱棣所说的那样“图谋不轨”呢?
“皇长孙”朱济熺
朱济熺的父亲朱棡是朱元璋的第三子,在朱济熺出生一年后,他的母亲谢氏因病去世。当时,朱棡尚未前往太原就藩,朱济熺就常年跟随皇后马氏,接受朱元璋的教导。
在朱济熺之前,只有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然而,朱雄英9岁夭亡,并未计入伦序。故而,朱济熺在宗室内,一直被冠以皇长孙的称谓,极受尊崇。
朱棡就藩后,朱元璋召集诸王年长的儿子前往应天学习。作为兄长,朱济熺与朱尚炳、朱高炽、朱允炆的关系非常好,四人感情深厚,朱元璋对此欣慰有加。然而,与他们四人不同的是,朱济熺的弟弟朱济熿、朱高炽的弟弟朱高煦和朱橚的次子朱有爋却极为另类。他们三人沆瀣一气,整日图谋夺取世子大位。
在这之中,凶狠暴戾的朱济熿表现的最为明显。朱元璋不喜欢他,朱棡排斥他,朱济熿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自己的哥哥朱济熺。他四处勾连心怀叵测的宗室子弟,欲对朱济熺下手。
可是,朱济熺却常年不在太原。他自小跟随朱元璋、马氏,鲜少离开南京。作为晋王世子,朱济熺留在京城,朱元璋也更容易牵制野心极大的朱棡。
1392年,朱标突然病逝,朱元璋的接班计划不得不随之改变。他将功勋贵族当作清除对象,发动了一场又一场的血腥屠杀。当时,朱元璋诸子中,只有朱棡能力最强,也对他最为忠心。因此,朱元璋借朱济熺之手,陆续传递消息,让朱棡接连处死蓝玉余党。
然而,处死蓝玉后,朱元璋却发现,朱棡、朱济熺父子对于太子之位的觊觎之心,远胜诸王。朱济熺赖在京城不走,朱棡更是野心毕露。最让朱元璋担心的是,朱棡的岳父谢成、朱济熺的岳父傅友德都是开国名将,一旦他驾崩,四人联手,朱元璋绝不是对手。
因此,朱元璋毫不犹豫
的处死了傅友德、谢成,将朱济熺赶回太原,并对朱棡严加训斥。经此一事,朱棡变的谨慎小心,再无非分之想。他从一个威胁朱允炆帝位的藩王,摇身一变,成了朱允炆的护国基石。
朱济熺被废
当时,朱元璋册封九大塞王,防御北元入侵。可在针对九大塞王对朝廷的威胁时,朱元璋也故意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令他们互相制衡。朱元璋重用朱棡,借朱棡之手压制朱棣。同时,他又将朱权放在大宁,威慑诸王。环环相扣,谁也不敢胡来。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41岁的朱棡不幸英年早逝。当时,朱元璋的身体也愈来愈差,朱棡的死打乱了九大塞王的平衡,北疆再无人能够制衡朱棣。因此,他将朱济熺委任为晋王,令朱济熺提兵东进,尝试压制朱棣。尽管朱济熺的实力要远胜于朱棣,可朱元璋仍不放心,他又以讲故事的方式,暗时朱济熺随时可以对心怀不轨的朱棣下手。
最后,朱元璋甚至降旨将朱棣召回南京,先行软禁。可旨意未达北平,朱元璋就已病逝。朱元璋死后,朱允炆不顾梅殷、徐辉祖的反对,执意削藩。将朱橚、朱榑贬为庶人,又逼死朱柏,引发诸王的强烈抵触。
与朱橚、朱榑不同,北方三王朱棣、朱权和朱济熺都是手握重兵,尤其是朱权和朱济熺,分别掌控十几万兵马,一旦他们被朱允炆盯上,下场将不言而喻。可这其中,朱权心思纯正,忠心耿耿,朱济熺声望不够,对朱允炆的威胁不大。因此,兵力最少、能力最强的朱棣反而成了朱允炆的眼中钉、肉中刺。
1399年,朱棣起兵靖难。晋王府长史龙潭力劝朱济熺东进,配合朝廷兵马绞杀朱棣。可是,朱济熺怨恨朱允炆削藩,有意让他吃些苦头,并未出兵相助。在朱棣拿下朱权的大宁兵马后,实力迅速攀升,并在郑村坝、白沟河连续击溃李景隆。朝廷兵马再无实力与他硬碰硬,而朱济熺等坐山观虎斗的藩王,也已被吓破了胆。
朱棣入主南京后,率先向朱济熺释放“与尔共享富贵”的信息。朱济熺寄人篱下,只好听之任之。然而,在朱济熺自以为安全无忧时,朱棣却在私下里联络不满朱济熺的朱济熿,暗中商议取代朱济熺的位置。
为了打压朱济熺的名声和削弱他的实力,朱棣继位后就将龙潭押赴南京,关在锦衣卫卫所中处死。而朱棣又以朱济熿“就藩”平阳王为由,强行从朱济熺的三护卫中,调走四千兵马。之后,朱棣故技重施,在朱济炫、朱济煥就藩时,也将朱济熺的护卫兵马调走。
朱济熺明知朱棣的用意,却也无可奈何。到最后,他干脆“摆烂”,上表削除三护卫。然而,朱棣却拒绝了他的提议,朱棣真正的目的是废掉他的晋王爵位,一旦他失去护卫,就再也没有任何可以“诬陷”他的借口了。
1414年,朱济熺在太原的实力、声望都已跌入谷底,更重要的是,他还被朱棣扣上了一个勾结西番的骂名。心怀不轨的朱济熿认为时机已到,联合朱济炫、朱济烺上奏朱棣,谎称朱济熺“图谋不轨,心怀怨恨”。不久后,朱济熿又指使被他收买的晋王府偏将构陷朱济熺。朱棣顺势而下,将朱济熺、朱美圭父子贬为庶人,囚禁在宣化。
在说到朱济熺时,朱棣给他扣上了不少罪名:“包藏祸心,自绝于天,自绝于祖宗。”然而,朱棣所作的一切,不过是将潜在的“下一场靖难”割除罢了。作为最强藩王,朱济熺手握山西26卫兵马,一旦晋王宗室出现另一个“朱棣”,那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终生未成王
朱济熺被废后不久,朱棣又将他赶到太原,看守朱棡陵寝。可是,接任朱济熺的朱济熿却对朱济熺恨之入骨,他把朱济熺父子软禁在晋王府中,每日供养猪食,残忍虐待。
1423年,朱济熺父子忍受了十年的冤屈后,朱棣终于将朱美圭提拔为平阳王,重新启用。当时,朱济熿在太原横行霸道,野心越来越大,对朱棣制衡晋藩的政策极为不满,多次忤逆朱棣的旨意。因此,朱棣故伎重施,借朱济熺父子制衡朱济熿。
朱棣病逝后,继位的朱高炽对朱济熺父子更为看重。朱济熿心生不满,联手朱高煦,准备发动叛乱。在朱瞻基继位后,朱高煦起兵谋逆,被迅速平定,朱济熿也因此遭受牵连,囚禁凤阳。
然而,朱济熿的倒台,并未将朱济熺重新扶上晋王之位。朱瞻基以“不可推翻太宗旨意”为由,始终不让含冤昭雪的朱济熺回归太原。
1428年,朱济熺以前往太原为朱棡扫墓为由,再次暗示朱瞻基。可朱瞻基就是不为所动,他将朱济熺父子按在平阳,终结朱济熺称王大梦。直到七年后,朱瞻基病逝前,61岁的朱济熺暴亡于家中,朱美圭才重新被放在晋王的位置上。
朱元璋时期的最强藩王“晋藩”,经过朱棣、朱瞻基两代帝王的联手打击,最终土崩瓦解。尽管朱美圭再次登上晋王大位,却与他的祖父、父亲时期,相差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