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子承父业,流行世袭制,可到了刘邦这明显不管用,因为这江山是刘邦辛辛苦苦打拼出来的,算是白手起家,跟父亲刘煓没有什么关系,如果再把自己的父亲立为皇帝,这朝纲定会大乱,奈何一时想不出解决方法只好暂时将此事搁置,在想出办法之前还是决定先按照普通父子那样每隔五日就上门给父亲行礼请安。
两人就这么相安无事的相处了一阵子之后,刘煓的管家开始无所适从了,索性开口向刘煓讲解礼节的重要性,即便儿子是皇帝,自己也还是一个大臣,一个皇帝这么给大臣行礼自然是不适合的。刘煓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在刘邦再来请安时就拿着扫把在门口等待刘邦的到来。刘邦一到就被这架势吓到了,忙问“父亲何故站此”?刘煓答:“贵为天子,不能因为我乱了礼节”。
刘邦一听就知道父亲突然开窍许是经人指点了,回去之后又苦思冥想了很久,最后决定将刘煓册封为太上皇,为避免尴尬,刘邦还特地父亲修建了一座小城让父亲刘煓在城内定居,为了让父亲有人作伴,索性将沛县的乡里邻居全部迁往小城内,以解父亲思乡心切之苦。
综上所述,刘邦在这件事上处理得非常得体,即便是办法还没有想出来之前还是对父亲行礼请安,时候还给父亲修建小城,解决思乡之情,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刘邦也是一个孝顺之人,对于历史上的不孝的评论恐怕有失偏驳。
如此说来,刘煓也是一个幸运的人,一生庸碌,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对于年少时不成材又游手好闲的刘邦没好嫌弃,好在儿子刘邦不计前嫌,心里还当刘煓当父亲,当上皇帝之后虽然没有立即册封但到底遵循礼节行孝道,最后也还是借了儿子的光,翻身就当了太上皇,还有荣华富贵可享,也算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