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诸多弟子中,又有十人被称作孔门十哲,他们分别是颜子、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
晚年时,孔子的弟子子路被砍成肉酱,孔子悲痛万分,并说此生不再食肉糜,作为孔子最宠爱的学生之一,子路为何会被剁成肉酱呢?
[var1]
子路是仲由的字,鲁国人,他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孔门十哲之一,他年少时家庭贫寒,以从事劳作为生,经常食不果腹,靠着吃野菜充饥。
根据《史记》记载,子路在成为孔子学生之前,爱耍威风,时刻彰显自己的武力,他看不上孔子的学说,经常冒犯孔子。
孔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逐渐以礼乐仪式加以引导,子路被其深深折服,之后十分庄重地拜孔子为师。
[var1]
子路比孔子小九岁,却是跟随孔子时间最久的学生。
他对孔子很是尊敬,在孔子周游列国时,子路与颜回等人也始终追随孔子。
孔子周游列国听上去风光无限,人们却很少知道其中之艰辛,用孔子自己的话说就是:“累累若丧家之犬。”
公元前496年,孔子不得已离开了鲁国,带领弟子来到了卫国。
[var1]
当时卫国的国君是卫灵公,卫灵公的夫人名叫南子,本是宋国公主,后嫁给卫灵公为夫人。据说南子与宋国公子朝私通,卫灵公的太子蒯聩知道后十分愤怒,于是决定趁机刺杀南子。 被南子察觉后,蒯聩慌忙逃出卫国,卫灵公也将蒯聩 的党羽全都赶了出去。
孔子来到卫国后,被南子接见,对此孔子的学生子路十分不满,言语批评了孔子。
子路就是这样一个刚直的人,他虽然十分尊敬老师,但若是老师做了什么不对的事情,他也会出声斥责。
[var1]
仲由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相,后任大夫孔悝的宰。
这个时候卫国的国君已经是蒯聩之子,卫出公卫辄。
蒯聩 当年因为密谋刺杀南子失败而逃出卫国,这时得知自己的儿子当上了卫国国君,他的心思又活络了,想要回国从儿子手中夺回国君之位,此举得到了孔悝的母亲伯姬等人的支持,他们甚至胁迫孔悝弑杀卫出公,卫出公闻讯逃走。
孔悝是蒯聩的外甥,但他并不赞成蒯聩,可孔悝的母亲,即蒯聩的姐姐,却欢迎蒯聩,只是因为蒯聩 许诺可以让其改嫁。
[var1]
就这样,蒯聩 潜回了卫国,伯姬等人强迫孔悝也参加政变。
这个时候卫国内部大乱,子路听到消息后,不退反进,就算是城门关闭了也要进城,他只是想救出孔悝,用他的话说就是:“吃人家的饭,在人家出了事情的时候不该怕出头。”
就这样,子路进城之后见到了蒯聩,他将儒家学说等思想说与蒯聩听,但蒯聩 并不买账,还派出猛将与子路交战。
在交战过程中,子路的帽缨被击断,自己也身受重伤,但他并没有率先逃命,而是说出了这样一句名传至今的话:君子死,冠不免!
[var1]
意思就是君子即使临死,也要衣冠整齐,这是他与老师孔子等人一致的思想,不管如何,首先得让自己举止得体,这才符合士族地位。
然而就在子路系好帽缨的过程中,他被人砍成了肉酱。
孔子得知后悲痛万分,这个深受自己宠爱的弟子竟然死的这么惨,此后孔子不再食肉糜,以表对子路的怀念。
子路此举极为重视个人荣誉,就好比军旗在则人在,军旗亡则人亡的这样一个信念,深受后人赞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