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首先来简单介绍一下函谷关,历史上有两座函谷关:秦函谷关与汉函谷关,前者的遗址位于河南省灵宝市王垛村附近。秦函谷关是古代最出名的雄关之一,易守难攻,用“一夫当关”来形容也不为过。
[var1]
攻函谷关还是因为地势原因,如果从赵国境内走的话是可以进入秦国,可是损失也会特别大,只有硬攻函谷关,才是最“划算”的路线,更何况明明是六国要联合起来去攻打秦国,如果途径赵国的话,那么对于他们的统治者不但不会同意,而且还扰了百姓的安宁,怎么都是不可能实现的路途,所以即使函谷关特别难攻,六国也只能选择这条路。
[var1]
再者对下层民众的管理上,秦国采用全民军事化的管理方式,每家足岁男丁都需要服兵役、徭役。服兵役者,由家庭供其口粮。服徭役者,无论修路修工事、造兵器,均要按照国家标准服役(比如考古出土的秦地箭头和楚地箭头竟然出奇一样)。秦国对家庭的管理可谓事无巨细,已经出土的《睡虎地秦简》显示,在农业生产上,每亩地应该打多少粮,都是在秦律中规定了的,达不到产量,农户会遭到惩罚。这样在后勤保障上,秦国的军队可以发动长途、大规模的战争。
[var1]
另外,山东六国并非铁板一块。对秦战争最为急迫的是面临秦国威胁最大的三晋,而燕国齐国长期同秦国较好,楚国虽是合纵长,但却时时刻刻想着自己的利益。另外楚国国内派系林立亦造成外交政治上的弱智特征。
战国前期赵国实力不强,哪有心思去料理河套地区的蛮族和关中秦国。再有就是从陕北打秦国必须先把河套地区的蛮族先打掉,试问当时有谁会去赔本为了不毛之地去打善战的蛮族人,就算打下来也会便宜了距离最近的赵国,所以其他国家不会走这条路,打函谷关才更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