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时期马镫还没有出现,那时赵国的边骑,是如何在战场作战的?

战国时期马镫还没有出现,那时赵国的边骑,是如何在战场作战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075 更新时间:2024/1/19 16:52:21

在我国古代的军事史上,骑兵是一种常见的兵种,骑兵的出现标志着战马正式在战争中得到普及。由于此兵种对占据军队绝大多数建制的步兵具有天生的压制作用,所以在大部分战役中(汉朝往后)获得辉煌的战果,留下了大量或真实、或夸张的传说。

[var1]

上图——马镫

然而,这种压制作用是建立在马镫发明之后,这个改变了骑兵作战方式的器具在晋朝时期才得以普及。如果向前探索骑兵的起源时期,我们会发现只有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曾经凭借骑兵部队在战争中获利颇深,除此之外的其他政权在大规模使用骑兵方面鲜有建树。

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前,骑兵并非主流兵种

在横跨晋冀大地的赵国遇见其真命天子赵武灵王之前,这个国家也基本没有成建制的骑兵部队,其奠定立国基础的几场关键战役都是以据城防守为主的战斗,根本没有打造骑兵部队的机会和决心。

[var1]

上图——赵武灵王雕像

这种情况直到十五岁的赵武灵王横空出世后才得以改变,

这位充满了进取心的雄主打算效仿北方的胡人的骑射方式,并且建立大规模的骑兵部队:

夫有高世之名,必有遗俗之累。吾欲胡服。

一般来说,古代常规兵种分为马弓步三军。在商朝时期,骑兵并非主流,弓兵也没有普及,当时的主流是步兵和战车协同作战。

[var1]

上图——胡服骑射效果图

之所以将战车单独作为一个兵种,是因为奴隶社会中的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养马极其耗费生产资源,回报率低,只能进行战斗,是整体社会财富有限的商朝承担不起的。

然而战车兵是给予贵族的一种特权,也是区分贵族和奴隶身份的标志,所以其虽然消耗仍然巨大,但是为了贵族阶级的权威而却必须存在,这也表示战车兵其实规模很有限,并不能真正带来巨大的战场优势。

归根到底,从商朝再到春秋时期的贵族冲突,步兵仍然是唯一的主流兵种。

而骑兵可以看作是对战车兵的一种改进,在战国时期开始普及,这是因为生产力的提高使得政权具有了一定的富余资源去饲养马匹,并将马的脚力和冲击力转换成战力。

二、骑兵不装备马镫会有什么影响?

赵武灵王效仿胡服骑射的背后其实有极其深层的原因,包括促进民族融合,巩固朝堂势力,争夺赵氏宗亲的话语权等等,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深层原因的背后,也有赵武灵王的直观感受,那就是赵地和游牧部落的边境百姓总是被劫掠骚扰,这种依仗战马脚力优势的战法展示出了强大的杀伤力: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

[var1]

上图——汉朝没有装备马镫的骑兵

然而,新建立的赵国骑兵很快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胡人的骑马方式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困难。而出现这个问题的关键原因,就是马镫没有被发明。

马镫发明前,骑马绝对不是易事,高速奔跑的马背上非常颠簸,骑手必须用大腿拼命夹住马肚子,才不至于被颠下来。比如刘备就曾向刘表表示,自己长时间没有征战,大腿上长出了肥肉,就是对此的真实写照。

战士骑马时,无论下半身和上半身的发力,都要借助强大的腰腹力量去带动身体的肌肉群,从而做出各种马上动作,比如刺击打、劈砍、躲避等等,然而在他们用腰腹带动大腿发力确保自己不被马颠下来时,上半身很难同时做出正确的动作。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当时的骑兵只能尽量将身体俯下去贴着战马的身体,放弃了在马上的有效输出,从而才能保证身体的稳定。

三、没有马镫的赵边骑为何能脱颖而出?

通过赵边骑后来的显赫战绩,我们可以发现这支部队的打造称得上是非常成功,那么他们是如何克服了没有马镫这个问题呢?这就要从赵武灵王的经历和性格谈起。

赵武灵王这个人很有意思,由于他继位时主少国疑,内外部皆暗流涌动,所以他没有时间去容错,为了保护先人基业,他选择了最实用的治国办法,那就是只抓最主要的矛盾,并且即刻解决。

[var1]

上图——唐朝战马已经有了全套装备

首先,赵武灵王认为骑兵能够碾压步兵,于是便立刻着手打造骑兵部队,并且以国家为主导,用官职、财富去引导百姓大量养马,鼓励青年报名骑兵。

其次,当赵武灵王发现骑射并没有那么简单时,他并没有选择放弃或者是进行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改革,而是重新回顾自己要的是什么,那就是通过模仿胡人的骑射获得战场优势,这个问题是有解决办法的。

所谓的战场优势,就是在敌人杀伤你之前,提前对敌人造成伤害,将势均力敌乃至处于下风的战场形势通过减少敌人数量向利于本方的形势引导。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赵武灵王绝对充分发挥射程优势,他将训练骑兵的重心放在了"射"上。

当赵边骑和敌军相遇时,他们会先用脚力优势拉开空间,接下来用刻苦训练的射术杀伤敌人,如果敌军试图拉近距离,他们会再次奔向远方,这样除了给士兵带来疲劳的缺点外,尽最大可能保护了士兵的数量,这就是赵边骑能在没有马镫的情况下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

[var1]

上图——古代战马武装的巅峰拐子马

四、结语

赵武灵王在成功打造了赵边骑后,首先拿有着战国第八雄的中山国检验成果,并且取得了出乎意料的优秀成绩。

中山国是游牧民族白狄在中原地区建立的政权,其国民生活方式仍然以游牧为主,对骑射并不陌生,再加上他们的主要地盘都位于太行山腹地内,得到了山势的天然庇护,因此在战前

可谓是优势巨大。

然而当双方开战后,赵边骑展示出了超级强大的战斗力,多次战胜了中山国的军队,要知道这场奔袭战耗费的时间极短,还远远没达到比拼双方综合国力的地步,所以眼下比拼的就是双方骑兵的真实实力。不难看出,赵边骑兵的战斗方式简洁有效,目的明确,训练有素,通过有效的骑射伤害逐渐蚕食敌人,在避免了正面冲突的前提下仍然掌握了战场优势。

参考文献:

【1】《天龙八部·水龙吟》

【2】《史记·三十世家·赵世家》

【3】《征妇怨》

更多文章

  • 战国七雄中最倒霉两个国家,无论谁强大,第一个挨揍的却总是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国七雄最弱的国家,战国七雄各个国家的实力,战国七雄各国厉害之处

    [var1]可以说这七个国家,每个都曾经有过一段各领风骚的光辉时刻,但是有两个却堪称是最为倒霉的国家,无论是哪一国强大,似乎第一个挨揍的总是他们,这就是魏国和韩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吧!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家分晋,魏国也就正式诞生了,在战国250年历史当中,魏国是最先强盛并

  • 战国四公子的结局:一个安享晚年,两个流亡他国,一个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国四公子谁死得最惨排名,战国四公子中谁最惨,战国四公子的历史地位

    这些所谓的“士”,其实就是三教九流之徒,每个人都有一个拿得出手的绝活儿,但是出身低微,做官是没有可能的,只能投靠到这些贵族门下,做个“门客”,拿一点顾问费。其中,养时最有名的,就是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这四个人,被称为“战国四公子”。称他们为“公子”,并不是因为他们

  • 打得秦国不敢东望十五年的魏武卒,为何在吴起离去后迅速变弱?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吴起与魏武卒,吴起灭秦国的真相,吴起和魏军谁厉害

    《荀子议兵篇》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也就是说,士兵身上必须头戴盔甲,身着保护上身、髀部、胫部的铠甲,手执长戟,腰悬铁利剑,背着强弩和50支弩矢,携带三天军粮,在半天内能连续急行军一百里的士兵,才有资格成为武卒。就是

  • 战国七雄的都城设在什么地方,位于现在的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国七雄分别在今天的哪些省,战国七雄各自的首都在哪里,战国七雄都城分别是什么地方

    [var1]于是诸侯国开始自力更生,寻求自身的发展,在礼崩乐坏之下展开夺霸之战,而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让东周也分了两部分,即前面的春秋时期和后来的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的主旋律就是变法图强后的兼并战争,战国七雄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而在这漫长的时间内,诸侯国们大部分都经过了数次迁都,真正探究起来比较复杂,这

  • 战国时期,韩国是弱国,秦国为何不先打韩国,却先打巴蜀地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国先打韩国还是巴蜀,秦国攻占巴蜀,秦国打巴蜀的原因

    [var1]首先,巴蜀在传统意义上并不属于周室分封制度下“天下”的概念,因此进攻巴蜀不存在激怒和挑衅中原六国,从而使秦国陷入各国包围的风险。要知道尽管韩国的实力非常弱小,但它毕竟属于传统意义上晋国的一个重要分支,贸然进攻韩国,一定会让中原的其他诸侯国看到秦国想要对外扩张的野心,从而使合纵战略重新达成

  • 教授韩侍桁发文称:女人说谎比男人多,鲁迅看不惯写文反驳,霸气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但也有非说谎便不能越过某种难关的场合,而这场合也是弱者遇到的时候较多,大概也就是因此为什么女人说谎话要比男人来得多。[var1]很显然,韩教授认为说谎是弱者特别是女人自保的法宝,这摆明了是在嘲讽女性爱说谎,说女人说谎比男人多,而且是弱者。此文一出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可以想象,当时不满的女性肯定是

  • 揭秘范蠡给文种的密信:勾践此人面相不善,不可与之共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范蠡跟谁辅助勾践,范蠡的财富对勾践有什么帮助,勾践范蠡慧眼识人

    所谓的“可共患难但不能同富贵”说的大抵就是勾践与他们的关系。[var1]叹范蠡明智,惜文种自刎司马迁的《史记》中有关于“越王勾践世家”的记载,大致意思是:范蠡决定离开越国,临走前留了封信给宰相文种。上头写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暗示勾践面相不善,不可与之共富贵,我走了你也尽早离去吧!可

  • 扁鹊被从教科书中删除,专家解释:争议太大,不能确定是否有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扁鹊为何被移出教科书,扁鹊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扁鹊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吗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由于张衡地动仪没有实物保存下来,如今大家看到的张衡地动仪其实是1951年专家根据想象复制的。由于争议很大,结果2017年关于张衡地动仪的照片以及介绍,被移出了教科书。大家注意,这并不是否定张衡,而是人们实在难以了解张衡地动仪的真实情况如何,选择折中的办法,将其删除。无独有偶,

  • 战国七雄打了数百年仗都不缺粮?为何诸葛亮总缺粮?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国时期诸葛亮缺粮,诸葛亮在战国的水平,诸葛亮战国七雄争霸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在蜀汉诸葛亮壮志未酬的北伐战事里,“缺粮”一直是桩让人痛心的憾事。多少次战事的关键时刻,都因粮食接济不上含恨退兵。如此遗憾,也叫后世许多质疑诸葛亮军事能力的票友,找到了“诸葛亮不行”的由头:人家战国七雄打了几百年都不缺粮,就你诸葛亮缺粮?但这事儿,真不能这么比。首先一个事实是,谁说

  • 战国七雄中的五雄打了一个群架,回头一看远处的小弟被人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国七雄的真实资料,战国七雄中的五雄,战国七雄实力变化

    中山国本是狄人建立的国家,从春秋后期开始活跃在今天的河北中西部临近太行山的区域。中山人有着狄人的凶悍作风,一度令中原小国头疼,但后来被晋国压制,晋国时而打击这个邻近的异族小国,时而利用又利用它。晋国进入六卿时代以后,在六卿看来,中山国不过是晋国一个打手而已,时不时利用中山的战力参与晋国与诸侯国的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