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投降的鼎盛文明,软弱的富庶之邦,遍地鸿儒为何还是救不了齐国?

投降的鼎盛文明,软弱的富庶之邦,遍地鸿儒为何还是救不了齐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617 更新时间:2024/3/28 3:59:31

如果说魏国是战国时代最大的人才孵化基地,那么齐国就是百花齐放的士人天堂,外加鼎盛的商业之国。综合其他六国之力,都难望其项背。

可见,齐国是一方得天独厚的盛土,西方有暴烈勇武的赵国作为屏障,北方有渴望和平的燕国,南方有孱弱的宋国和鲁国。

[var1]

如果齐国不主动作死,几乎没有什么威胁。可以在安乐乡里尽情享乐,不去听战国时代的血与火之歌。

可惜的是,齐国最后还是亡了。没有其他六国那样悲壮无奈,仅剩的只有穷奢极欲背后的懦弱和凄凉。

齐国的历史要从武王伐纣开始。

除去封神演义中的神话成分,剩下也有实在的历史内容。吕尚作为周文王的第一智囊,开国功勋,在大周确立之后,被封在齐地。也就是后来的齐国。

这里可能有人会问。

姜子牙不是姓姜?怎么叫吕尚?

[var1]

自古姓和氏是分开的。姓作为族号,由嫡系继承;而氏则作为庶出分支,由封邑的方式分化出去。

姜子牙以姜为姓,祖先被封在吕地,因此以吕为氏。

从吕尚成为齐国第一代国君开始,吕氏便执掌了齐国三十二代,六百年之久。后世称为姜齐。

公元前386,齐国变天了,史称‘田氏代齐’。

吕氏被排挤出去,上卿田氏主宰了齐国,后世称为田齐。

有关齐国的主客更替,还要从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说起。

[var1]

齐桓公收留了陈国前来避难的公子陈完。此后,陈氏在齐国渐渐兴起,改陈为田,并一步步走向了齐国权力的巅峰,最终将最后一代吕氏君主驱逐,登上了齐国的大位。

这其中裹挟狠辣和阴谋,此后的田氏掌控了齐国一百多年。在此期间,齐国的国力比此前的姜齐更为强大。

国家富强,文化繁荣。宛若一片隐居世外的安乐乡。

当田齐的第四代君主齐威王在位时,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军力强大到一个巅峰;又修建了稷下学宫,招纳天下饱学之士,春秋时代的百花齐放再现,一度成为战国时代的文化中心。

[var1]

又到第五代君主齐宣王时期,齐国有了称雄称霸的野心。燕国成为了第一个牺牲品。

齐军兵不血刃攻入内乱的燕国。烧杀抢掠,让齐国的野心膨胀到了极限。

然而,齐国占领燕国三年却不将其灭亡,最终给自己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那么齐国为什么要放过燕国?

当时,齐宣王问孟子如何处置燕国,孟子劝他因势利导,善待燕国子民。如果当时齐国选择怀柔政策,安抚燕国的人民,齐国的疆土将一举超越南方的楚国,成为战国时代第一领土大国。

可惜的是,齐宣王自负骄纵,认为燕国已经不是威胁。放纵军士烧杀抢掠,甚至毁掉了燕国的宗庙。

[var1]

这激起了燕国人民极大的怨恨。这种怨怒很快传染了其他六国,齐国只能被迫撤军。

可以说,齐国失去了一次与秦国争霸的良机。

而且,当时富强的齐国根本没有看到在西方,已经有一架无敌战车从血与火中出炉。早在齐宣王继位的二十年前,商鞅变法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

而齐国人没有放下骄纵,依然我行我素。到了第六代齐闵王时代,开始抱着大国上邦的思想,迈向了天下共主的步伐。

可惜的是,齐闵王有强兵、有足粮、有魄力,但却唯独少了两方面。

[var1]

第一,正确的政治眼光;第二,没有放下遗传基因中的骄纵。

齐国在占领燕国的三年,威望已经跌落谷底。齐国背上了恃强凌弱的骂名,可齐闵王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一举南下灭掉了宋国。

要知道,战国时期每一个小国都经过周天子的册封,国力再小也是王朝正统。若没有横扫六合的实力之前,你可以占领别国领土,却绝不能轻易毁掉他国的国祚。

在保持着脆弱平衡的战国时代,这是一种大忌,一旦逾越,便会打破战国平衡,也将成为其他国家的众矢之的。

[var1]

齐灭宋和齐占燕有着本质区别。

齐出兵燕国时,燕国正处于内乱之中,燕国人民饱受内乱之苦。齐国军队进入燕国国都,被当作新秩序的建立者,受到夹道欢迎的待遇。

而齐国灭宋,则是一场侵略战争,也是对于天下正统的挑战。

而且,齐闵王仿效了商鞅变法,加强军权,削弱民意。但却忽视了一点,富庶的齐国人思想开放较早,比苦惯了秦国人更难以管控。

因此,齐闵王的变法像是阉割版的商鞅变法,不伦不类,反而起到了不可预料的反作用。

[var1]

齐人的心理受到了压制和伤害之际,齐闵王又下令解散了稷下学宫。将齐国的浓郁的学术氛围一扫而空。

失去了思想支撑的国民精神,剩下的只有没有根的繁荣。矛盾的齐国人变得自私自利,家国情怀也变得荡然无存。

[var1]

于是,憋了三十年复仇之火的燕国找到了机会。联合韩、赵、魏、秦五国,由上将军乐毅带领,出征齐国。

任齐国如何兵多粮足,也挡不住五国联军。更可怕的是,过惯了舒服日子的齐国人,没人愿意为国卖命。

就连前线士兵也都抱着家比国大的思想,临阵脱逃者比比皆是。

最终,五国联军势如破竹,仅用半年时间连破齐国七十余城,齐闵王在天下共主的大梦中惨死。

[var1]

一个富庶、繁荣的国度,突兀地进入了尾声。齐国只剩下两城之地。

最终,以燕国的收兵,齐国得以幸存。历史上对于燕国撤兵历来有争议,本文不作考究。

齐国虽然短暂的保存了国祚,但也没有坚持多久。

等到秦国开始灭赵时,齐国选择了袖手旁观,以熟视无睹的姿态享受最后的安宁。如果齐国肯在最后关头支持赵国,秦国东进之路也不会那么顺畅。

而齐国人的自欺欺人,埋下了亡国的种子。

[var1]

以至于当秦国兵临城下时,齐国再也不见当年的自负和骄纵。末代齐王不战而降,被秦国人不齿,最后被活生生地饿死。

可以说,灭亡齐国的不是某一件事,也并非是因为某一代君主。其国民秉性注定了国破家亡。

总而言之一句话:安乐乡里养不出百战之师,没有学术思想支撑的国民精神中,也没有家国情怀的词条。

更多文章

  • 所谓的“春秋五霸”究竟是哪五人?很多人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春秋5霸顺序,一句话评价春秋五霸,春秋五霸靠什么

    关于春秋五霸的说法,并不统一,那么,春秋时代的霸主是依靠什么标准产生?又应该分别是哪些人?[var1]图片:春秋五霸资料截图一、霸主的产生霸主,是周朝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随着历史的发展,霸主也必然会被时代所抛弃。1、西周的衰败西周初年,周武王奉行分封制度,此时的周朝势力范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

  • 战国的“同城德比”:秦国统一前20年,咸阳差点被五国攻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国赵国争霸,秦国和赵国的巅峰之战,秦国与赵国的历史

    战国时代是大国争霸的时代,每个国家都用尽了全力,要么变强,要么毁灭,没有第三条路可走,战国惨烈可想而知。尤其是到了战国后期,那战场上的情况是更加惨烈,这里面经过连年不断征战,最后唯一能与秦国叫板的也就只有赵国了。楚国是大而不强,国内贵族力量太强大,分散了王权各自为政,只有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楚国才

  • 战场上平分秋色,赵国却屡败秦国,发展暗藏危机,头重脚轻根底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国和秦国的5次战争,赵国如何战胜秦国,赵国跟秦国谁强

    战国风云,七雄并起,魏国是出身豪门自带光芒,齐国东临海洋经济富裕,燕国分封正统固守王道,秦国偏居西垂屌丝逆袭,楚国筚路蓝缕大而不强,韩国昙花一现,而赵国更是一个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国家。在战国这样的战争四起,大争的时代里,诸侯争霸其实就是实力的比拼,最直接的体现在军事实力上,在这方面,在战国中后期,赵国

  • 战国时期马镫还没有出现,那时赵国的边骑,是如何在战场作战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赵国胡服骑射有马镫吗,赵边骑简介,春秋战国时代有马镫么

    在我国古代的军事史上,骑兵是一种常见的兵种,骑兵的出现标志着战马正式在战争中得到普及。由于此兵种对占据军队绝大多数建制的步兵具有天生的压制作用,所以在大部分战役中(汉朝往后)获得辉煌的战果,留下了大量或真实、或夸张的传说。[var1]上图——马镫然而,这种压制作用是建立在马镫发明之后,这个改变了骑兵

  • 战国七雄中最倒霉两个国家,无论谁强大,第一个挨揍的却总是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国七雄最弱的国家,战国七雄各个国家的实力,战国七雄各国厉害之处

    [var1]可以说这七个国家,每个都曾经有过一段各领风骚的光辉时刻,但是有两个却堪称是最为倒霉的国家,无论是哪一国强大,似乎第一个挨揍的总是他们,这就是魏国和韩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吧!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家分晋,魏国也就正式诞生了,在战国250年历史当中,魏国是最先强盛并

  • 战国四公子的结局:一个安享晚年,两个流亡他国,一个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国四公子谁死得最惨排名,战国四公子中谁最惨,战国四公子的历史地位

    这些所谓的“士”,其实就是三教九流之徒,每个人都有一个拿得出手的绝活儿,但是出身低微,做官是没有可能的,只能投靠到这些贵族门下,做个“门客”,拿一点顾问费。其中,养时最有名的,就是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这四个人,被称为“战国四公子”。称他们为“公子”,并不是因为他们

  • 打得秦国不敢东望十五年的魏武卒,为何在吴起离去后迅速变弱?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吴起与魏武卒,吴起灭秦国的真相,吴起和魏军谁厉害

    《荀子议兵篇》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也就是说,士兵身上必须头戴盔甲,身着保护上身、髀部、胫部的铠甲,手执长戟,腰悬铁利剑,背着强弩和50支弩矢,携带三天军粮,在半天内能连续急行军一百里的士兵,才有资格成为武卒。就是

  • 战国七雄的都城设在什么地方,位于现在的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国七雄分别在今天的哪些省,战国七雄各自的首都在哪里,战国七雄都城分别是什么地方

    [var1]于是诸侯国开始自力更生,寻求自身的发展,在礼崩乐坏之下展开夺霸之战,而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让东周也分了两部分,即前面的春秋时期和后来的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的主旋律就是变法图强后的兼并战争,战国七雄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而在这漫长的时间内,诸侯国们大部分都经过了数次迁都,真正探究起来比较复杂,这

  • 战国时期,韩国是弱国,秦国为何不先打韩国,却先打巴蜀地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国先打韩国还是巴蜀,秦国攻占巴蜀,秦国打巴蜀的原因

    [var1]首先,巴蜀在传统意义上并不属于周室分封制度下“天下”的概念,因此进攻巴蜀不存在激怒和挑衅中原六国,从而使秦国陷入各国包围的风险。要知道尽管韩国的实力非常弱小,但它毕竟属于传统意义上晋国的一个重要分支,贸然进攻韩国,一定会让中原的其他诸侯国看到秦国想要对外扩张的野心,从而使合纵战略重新达成

  • 教授韩侍桁发文称:女人说谎比男人多,鲁迅看不惯写文反驳,霸气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但也有非说谎便不能越过某种难关的场合,而这场合也是弱者遇到的时候较多,大概也就是因此为什么女人说谎话要比男人来得多。[var1]很显然,韩教授认为说谎是弱者特别是女人自保的法宝,这摆明了是在嘲讽女性爱说谎,说女人说谎比男人多,而且是弱者。此文一出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可以想象,当时不满的女性肯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