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古代封建君主专制社会中,帝王是天神之子,拥有绝对的权力,因此一个不高兴,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古代的臣子在君王之侧,随时都要小心谨慎,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如果粗心大意,可能脑袋搬家。
所以在古代历史上,君主与臣子的矛盾就从未消弭过,到了大明时期,这种矛盾已经尖锐到无法挽回的程度。据悉,朱元璋虽然出身草根,成为君主实在是不容易,但这也是众人帮助的结果。不过,曾经有34人帮助他,在君临天下之后,他就杀了30个人,只有4个人被放过。那么,这4个人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清楚定位的汤和
说起历史上打江山的皇帝,朱元璋是最特别的一个。别的皇帝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势力,即便是另一个皇帝刘邦,他好歹家里有钱财,而且好歹有个九品芝麻官职位,所以很快就有自己的小帮派势力。朱元璋直接就是白衣一个,小时候父母就饿死了,然后他也没有办法养育自己,直接上山去当和尚。
和尚当不下去,又直接下山。这时的山下,已经是混乱不堪,曾经跟朱元璋一起难兄难弟的汤和已经加入了红巾军,并且很快就混出了名头。得知朱元璋下山了,自己又有点势力了,汤和就写信给朱元璋,让他来投奔自己。
朱元璋看到汤和给自己写的信,于是很快就去投奔了他。在红巾军中,朱元璋开始是小弟,但由于能力突出,很快就变成了汤和的老大。一般的人,在看到一个开始不如自己的人一下子混到比自己还好的情况,就会心生嫉妒。
但汤和不一样,他知道朱元璋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所以即便是朱元璋混的比自己好,他也不嫉妒,而是跟着朱元璋继续混。后来,朱元璋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氏,有了郭子兴的军队,能与陈友谅和张士诚抗衡,汤和也一直在朱元璋身边谋划,从未有过二心。
所以朱元璋在当了皇帝之后,想到汤和在自己生活贫苦的时候,也没有忘记自己,在自己实力超出他时,汤和转眼间就当起了自己的小弟,从来不嫉妒,所以朱元璋也十分相信汤和。后来清算有功重臣的时候,汤和自然就被放过了。
不忘养育之恩的沐英
第二个被放过的人是朱元璋的义子沐英。沐英一开始是一个乞丐,他在乱世中与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但是后来因为战乱,母亲去世,只能自己一个人流浪。朱元璋那时已经混出些名头来,看到年纪尚幼的沐英,想起了自己年幼的经历,就十分怜爱他,将其收为义子,改名朱英。
尽管只是义子,但是朱元璋和妻子马氏将其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一般培养,教他识字,教他习武,朱英又天生聪慧,所以很快就学有所成,跟着朱元璋一起征战天下。可以说,朱家的天下,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朱英打下来的。
后来朱元璋称帝之后,为了避免出现继承人夺位之争,便让朱英改名,朱英说自己深沐皇恩,请朱元璋赐名,朱元璋便赐朱英“沐”姓。自此,沐英便诞生了。后来,朱元璋又让沐英去征战南蛮之地。
于是沐英发兵云南,很快就就取得胜利,让大明朝的版图从此多了一个省。此后,他一直镇守云南,中间朱标逝去,沐英十分伤心,要回来奔丧。在朱元璋逝去的时候,沐英更是伤心的吐血。由此可见,沐英从来没有二心,所以朱元璋才会如此信任他,加上一直以来朱元璋都十分重视亲情,所以沐英自然就不在清算之列。
谨慎从无过的郭英
第三个没有被清算的人就是明初的开国将领郭英。郭英此人很早的时候就跟着朱元璋了,开始的时候就负责朱元璋的宿卫安全,而朱元璋也把他称为“郭四”。这是一个视为自己人的称呼,里面有他自己,还有另外两位出名的大将徐达和常遇春,可见朱元璋对他的重视。
在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中,当时为朱元璋挡刀,因此身负重伤。然而即便如此,郭英也没有退却,并在泾江口大败了陈友谅。而朱元璋也凭借这一战奠定了统治中原的基础。所以可以看出来,郭英在朱元璋打江山的过程中一直身先士卒,就凭借这个,朱元璋也是相信他的。
除此之外,郭英此人也非常低调、谨慎,即便是立下了无数战功,但是他没有像蓝玉那样居功自傲,在他的一生中,从未有过错,所以朱元璋一直以来都是非常相信他的,自然也不会清算他了。
功勋卓著的耿炳文
第四个没有被清算的人物是耿炳文。耿炳文和朱元璋属于凤阳同一个地方。不过,在最开始的时候,他并不在朱元璋身边,而是他的父亲早早就跟着朱元璋,而耿炳文则是在父亲战死之后,承袭父亲的职位跟着朱元璋打天下。
朱元璋在打江山的过程中,除了陈友谅这个劲敌之外,另一个就是张士诚。而耿炳文却多次重创过张士诚的军队,所以说,耿炳文的功劳跟沐英差不多。后来,他还跟着常遇春等人去攻打了大同等地方,朱元璋十分信任他,就封他为长兴侯。
耿炳文的父亲为朱元璋的江山事业战死,而他的儿子也为明朝的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如此忠心的两代人,朱元璋当然不会杀了,毕竟他还需要如此忠心的人辅佐自己的孙子朱允炆。
结语
朱元璋从基层一路上来,他最是能体察人心,所以谁有二心,谁忠心,他一眼就能看出来。无论是蓝玉,还是胡惟庸、郭恒等人,这些人都是破坏了他的统治,所以他自然要杀无赦,但是汤和、沐英等人,要么是非常谨慎,清楚自己的定位,要么是一直忠心耿耿,所以朱元璋自然是非常相信他们。既然没有任何的政治威胁,何必要赶尽杀绝,毕竟大明王朝又不是到他这一代就结束了,所以他自然会留着了。
说白了,朱元璋就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因此,我们在出入社会的时候,也要像朱元璋那样,善于观察,从各种事情观察一个人真正的品行。小细节决定大的事情,朱元璋深谙其道。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