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宫女和太监都是封建王朝期间皇帝后宫的“服务员”,两者虽然都是为贵族服务的,但也有着明显的差别。一般情况下,相当太监需要净身,让自己失去一个男人该有的权力,但如果相当宫女的话,不需要伤害身体,只要进行选拔就好了。
宫女在最早时期的来源与后期有些不一样,最早期宫女主要是敌国战败的一些女战俘和敌国皇帝妃子组成的,还包括一些女奴隶,这是最早期宫女的来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皇家对宫女的身份也比较重视,或许是为了自己的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对宫女的选拔和条件也越来越严格了。
《管子·君臣》:“是故国君聘妻于异姓,设为侄娣命妇宫女,尽有法制,所以治其内也。”
宫女的选拔自从汉代有了一定的变化,其主要成员不再是女奴隶这些没有身份地位的人了,而是从民间选拔。朝廷让地方官员在所属的地区选出一些良家的美女,其年龄大致在13-20岁之间,然后把这些女人送到宫里。
送往宫中的良家美女,还需要经过层层筛选,有专业的人士会通过各方面的考虑,比如脸蛋是否漂亮,身体是否健康等,被选上的女子则正式进入宫里,在服役的那段时间内是不允许出宫的,需要等役期结束后,才能选择出宫嫁人。
明清时期的宫女
明朝和清朝是我国封建王朝中最晚的两个朝代了,在那两个时期,对宫女的选拔制度依然沿袭了前朝大致的规则。不过宫女们进入皇宫后并不是全部当下人打杂的,还有不少是在皇宫内任职,专门管理后宫的事物,这些宫女就是女官,她们是宫女中的优秀者。
但是随着清王朝在1912年溥仪退位后,清王朝正式覆灭,宫女们大多数都各自回家了,民国军阀方面也遣散了许多在紫禁城的宫女,她们都获得了一定的报酬。按理来说,能进宫里的女子绝大多数都是在民间非常漂亮,且是大户人家的女儿,具有一定的地位。
但大清灭亡后,那些出了宫的宫女的并没有受到欢迎,她们并没有什么人追求,有些头脸的人都不愿意将她们娶回家,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主要还是有三个原因,都是很现实的。
三个原因
其一,年龄是一个较大的问题。古代女子十三四岁结婚已经是非常常见的一件事了,而宫女们在这个年龄段需要在宫里服役,当她们出来的时候大多数已经超过20岁了,在封建时期属于大龄女人了。
家庭条件好的男方家庭一般会有更好的选择,会选择一些年龄小漂亮的女人做老婆。如果一个宫女能出来,说明她是被皇帝挑剩下的,那么她的颜值方面自然不是很高,相貌平平且年老的宫女,自然就没有选择结婚对象的优势了。
其二,性格问题也是大龄宫女的一个缺点。宫女在宫中所处的环境犹如如今的私人企业,里面存在着许多的人事复杂关系。宫女们在宫中需要勾心斗角,与同行竞争争宠,在性格上形成一种强势,好胜。在封建时期的家庭里,女性的地位一般不如男性,一个男人如果娶了一个性格比自己还强的女人,这对于男人来说是面子说不过去。
第三,还包括身份民族的因素。因为清朝的统治者是满族,满族在统治期间对汉族的剥削过于严重,导致许多汉人对满族是不满意的。满族人在清朝是享有特权的,而享有特权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当朝给予他们的权利。
在皇宫里当宫女一大部分应该是满族女子,在清王朝被覆灭后满族人不仅没了特权,而且还被嘲笑,被歧视,压在其他民族的怒火会对满族发泄出来。那些满族的宫女,出宫后因为身份的原因,是没人敢娶没人敢要的这种情况。当然这些宫女出宫后,虽然嫁不到好人家,但一般的家庭还是很受欢迎的。她们是不太愁没地方嫁,而是愁找不到好人家过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