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只是一介书生,为何能让曾国藩彻夜难眠?调侃张之洞于谈笑间

他只是一介书生,为何能让曾国藩彻夜难眠?调侃张之洞于谈笑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018 更新时间:2024/1/25 11:54:55

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皇权对于无数人来说,就如龙门一般,成为飞黄腾达,让家族荣耀的捷径。在这条捷径上,无数人趋之若鹜,但好位置就那么几个,千军万马走独木桥,谁又能保证自己就是最幸运的那个呢?

抢不到位置怎么办?就甘心认命么?索性自己培养一个吧,下面讲的这位人物,便是对了动了这个心思。他不仅令能让一城血流成河的曾大帅彻夜难眠,还敢开香帅张之洞的玩笑,着实称得上是一时之豪杰了。

1862年,从回乡组建湘军已经度过十载岁月的曾国藩,终于望到了胜利的曙光,曾静肆虐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终于成了笼中困兽,挣扎于将要合拢的天京(今南京)包围圈中。但在大部分期盼最后那一战的时候,我们故事的主人公王闿运有了别的想法。

原来作为曾国藩幕僚他,正在为曾大帅谋划着未来的宏图伟业——称帝。此时的王闿运将近而立之年,真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也是一个谋士爆发的“黄金点”,当年庞统投奔刘备、诸葛隆重遇刘备都大致在这个年纪,只可惜曾大帅不愿做那个大耳贼!

书生王闿运深信春秋时期的纵横之学,自觉可凭三寸之舌搅动天下局势,但曾国藩的不为所动着实出了他的意料。关于王闿运最后一次试探曾大帅,历来还颇有一段精彩的描述,说是深秋雨夜,书生在大帅面前慷慨陈词,着实激昂,而曾大帅却面色如水,一言不发,实则背后一身冷汗。当曾大帅借故离开,书生走近一看,只见桌面上,用茶水写着一连串的“狂妄、狂妄、狂妄”。这一晚,曾大帅整夜未眠……

在曾国藩眼中,青年王闿运或许就是个妄人。何为妄人?狂妄自大,欺世盗名之人。一心想做古之圣贤的曾国藩,不是历史上只懂打仗的匹夫勇汉,更不是只会小聪明的地痞无赖,读了万卷书,行了万里路,更是在京城饱尝人性冷暖的他,不是靠几句话就能说动的愣头青!

“称帝?真要想还用你来建议?”

曾国藩担心的是被满清抓住了把柄,导致汉人官僚苦心经营几十载的大好局面毁之一旦,所以才会出了一身冷汗,甚至彻夜难眠。

王闿运,字壬秋,别号王湘绮,湖南湘潭人。虽然中了举人,但科举之路似乎就此对其封闭了去路,此后便再无所进,算是独木桥走到了一半走不下去了。如果是在一个太平岁月,王闿运或许就踏下心去做一位教书先生了,但时逢乱世,先有白莲教肆虐,后有太平天国起义,动荡不安的年代,让书生有了动荡不已的心思。

其劝进曾国藩便是表现其一,除此之外,他还曾调侃过香帅张之洞。

1889年,因奉命主持芦汉铁路南段修建,张之洞被调任湖广总督,这位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齐名的洋务运动人物,是晚清屈指可数的实权人物,影响着小半个中国的局势,更令无数人望而生畏,但令曾大帅彻夜难眠的王闿运自然不在此列。

一日,张之洞请王壬秋同往洪山检阅洋式兵操。张之洞得意洋洋地对王壬秋说:“我所练之兵,可以无敌于中国。”王壬秋听罢不作声。张之洞一连说了三遍,王壬秋仍然默然不语。张之洞不解地问:“王先生是不是以为所练之兵尚有不到之处?”这时,王壬秋才冷冷地回答道:“所练之兵毫无用处。我只需要二百名乡兵,不持兵器,只携带扁担绳索,即可阵前擒汝主帅。”

张之洞听罢,哈哈大笑道:“有这么容易吗?”王壬秋一本正经地说:“你的兵将虽然精锐,但绝不会开枪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二百人冲入阵,必有数十人冲至主帅马前,扁担绳索一起上,主帅必然受擒!”张之洞听此滑稽之言,不禁哈哈大笑,调侃地说:“王先生真是用兵如神啊!”

事后,有位朋友问王壬秋:“你怎么在张总督面前出此儿戏之言?”王壬秋解释道:“张之洞乘马阅操时,以八人围护马行走,如同乘坐八人马轿。而以四人轿载我后行,自以为元帅威风凛凛,不把我放在眼里。所以,我就以滑稽之言压压他那不可一世的气焰,岂真能以二百乡兵擒元帅?”

张之洞显然也知道王壬秋是故意戏弄他,所以二人谈话间,均心照不宣,一笑了之。

又有一次,张之洞在书房与王壬秋闲谈。张之洞自以为博学多才,对王壬秋说:“我可以算是博学,王先生可算是鸿词。你我合为一人,可以应当今博学鸿词科考之试了。”王壬秋听罢,心中颇为不悦,但又不好直接讥讽张之洞,便慢悠悠地回答说:“前代诸科所选,博学者多,鸿词者少,而不博不鸿者,几乎过半。

学风极盛之时,尚且如此,全才确实难得。孔夫子说过,学然后知不足。今之少年,不学而足。中兴人物,并无中兴学风,可叹!”张之洞在当时是公认的“中兴名臣”,现在遭王壬秋巧言相讥,一时面红耳赤,默默无语。若干年后,王壬秋在评论张之洞时还说:“张之洞是个看书人。所谓看书人则书是书,人是人,了不相涉,即所谓记问之学,博而寡要。”

1916年,书生王闿运在家乡病逝。他的门生杨度(见注释1)在挽联上写道:

旷代圣贤才,能以逍遥通世法;平生帝王学,只今颠沛愧师承。

或许在王闿运眼里,不论是谥号文正的曾国藩,还是中兴名臣张之洞,都如不其将世事洞明,前者畏首畏尾,后者自鸣得意,因而才会在他们面前清高得很,殊不知你看他人在迷局,自己又何尝不是身在其中呢?

几千年前的纵横棋局,仅仅是中原这块土地,但到了晚清时期,这盘棋已经扩大了几十倍,从“平面几何”升级为3D“球面几何”了,如果眼界还仅仅局限于中原,还拿几千年老祖宗的精髓生搬硬套,而不知活学活用,注定是玩不转的。

注释1:杨度在民国初年,曾是袁世凯称帝的主要策划人之一。

更多文章

  • 《雍正王朝》佟国维明知康熙不喜欢胤禩,为何还在朝堂冒险力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雍正王朝康熙罢免佟国维,佟国维简介,胤禩和佟国维关系

    咱们都得节节劳了,凡事不能不操心,也不能太操心,有些事呢,可以让小辈们去干。其实已经间接性的告诉他不要去主导选太子的事,自己也该歇歇了,少操点心把,因为大家都是看着佟国维选谁,他们就选谁。那么为什么第二天佟国维在朝堂上不惜冒着康熙降罪的风险继续力推八阿哥当太子呢?其实佟国维这是在用计谋,康熙给他说的

  • 此人是清朝的一大毒瘤,却给现在的吃货们带来了一波福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老百姓吃什么最好,清朝十大顶级食品,清朝的美食历史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也不能因为和珅的贪婪而否定他的才能。能得到乾隆皇帝器重,当然不是等闲之辈。和珅不仅在公事上手腕灵活,在一些微末之处也很有几分“小聪明”,总能讨得乾隆欢心。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和珅的一个“小聪明”为现在的吃货们留下了一大福利。对清朝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能会知道,乾隆皇帝在自己过“万寿节”

  • 古代“宰杀马牛”到底会判什么罪?以清朝为例,看实际案例如何判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古代不允许杀牛吗,古代杀牛犯法吗,古代杀牛属于什么罪

    在更早的周朝,《曲礼》中就有诸侯无故不杀牛的说法,秦朝时,官府要求所有人严禁在马牛出没的地方设置陷阱,防止牛马不小心受伤,如有违反者,就将受到严厉的惩罚。汉代的《二年律令》中的《田律》就有"杀伤马牛,与盗同法"的记载,而且不仅故意伤害牛马有罪,无意伤害也会受到严厉的处罚。例如船夫渡船时,如果不小心将

  • 咸丰的生母,为何成为清上史唯一死因不明的皇后?细节让人心惊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咸丰几位皇后,咸丰原配皇后是谁,咸丰为啥有两个皇后

    但是,清史上却有这么一位特殊的皇后,关于她的出身,经历都详细记载在册,唯有一样,在盛年之时暴毙,却没有任何的死因说明,成了清史上唯一死因成谜的皇后。这位皇后就是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她是道光的皇后,也是咸丰帝的生母。她13岁的时候,就参加了道光元年的选秀,而幸运的是, 道光皇帝一眼就看中了钮祜禄氏,还

  • 正说孝端文皇后哲哲:大清开国第一皇后,唯一没有徽号的皇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哲哲是孝庄皇太后吗,孝端皇后哲哲活了多久,皇太后徽号

    孝端文皇后哲哲(1599-1649),来自科尔沁蒙古左翼,她的父亲莽古斯是科尔沁贝勒,她的母亲就是人称科尔沁大妃的福妃(大妈妈)。哲哲的兄长叫斋桑,嫂子就是人称科尔沁次妃的贤妃(海兰珠生母小妈妈)。科尔沁蒙古是最早与弩尔哈齐(不要再说我写错了,这是努尔哈赤的正确写法)家族建立通婚关系的部落。早在爱新

  • 号称“中国历史上最热夏天”原来在乾隆八年,到底热到什么程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哪年夏天最热,乾隆八年有多热,乾隆夏天如何避暑

    当代气候酷热,有说法是因为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的因素,而遥远的乾隆八年,当时的大清帝国既没有温室效应,也没有热岛效应,但是,那个酷热,依旧不输给当代。有气象、历史方面的专家,根据当时中外学者(北京当时居住有外国传教士)留下的宝贵记录进行计算、推测,认为当时的京城,其高温最高峰,曾突破44摄氏度,可以说

  • 清朝一老头,身高一丈二尺,一顿能吃十几斤肉,曾经救过乾隆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第一巨人,历史故事清朝乾隆,清朝历史最长寿老人

    陆客碰见老头的时候,老头正用鞭子驱赶着十几头牛犊,拉着三只铁犁耕田。老头手扶着三只犁犁地,一点也不慌乱,耕起田来非常轻快,看起来驾轻就熟的样子。陆客在一边都看呆了。不一会儿天色变得阴沉,眼看就要下雨,陆客害怕被雨淋湿衣服,就躲在田边的一颗大树下避雨。这时候来了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担着一叠大饼,一个

  • 同样威名赫赫,为何朱元璋很信任儿子朱标,康熙却要提防儿子胤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有多宠爱朱标,胤礽和朱标,朱元璋夸太子朱标有王者风范

    明太祖朱元璋和清圣祖康熙帝,皆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这两位皇帝前者是开国皇帝,后者虽然不及前者,不是开国皇帝,但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可以说两位皇帝都是威名赫赫的。今天宋安之来说说这两位皇帝在继承人身上的问题对比,那便是为什么朱元璋很信任自己的儿子朱标,父子之间亲情很浓。康熙却要提

  • 海兰珠的儿子要是没死,能当大清的皇帝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海兰珠的儿子早夭,海兰珠的儿子是皇帝吗,海兰珠的儿子是怎样死的

    当然了,说话得讲道理和事实依据,那么想要把道理说明白,首先必须了解两件事。第一件是清朝皇帝皇太极的为人,第二件是皇太极对海兰珠的态度。这两件事说明白了,题主的问题也就有了答案了。 皇太极的为人。 皇太极作为一名帝王,本身就是一个相当无情到冷酷的人,对于局势的把控可以说是抽丝剥茧般的淋漓尽致。其实一开

  • 康熙状元韩菼,被誉为八股文宗师,还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对联高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康熙对联,康熙皇帝写得好的对联,康熙对八股文的评价

    所以,能够考上状元的古人,绝大多数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今天,我和大家聊聊清代康熙朝的一位状元韩菼。他被誉为八股文宗师,还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对联高手。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对联达人。喜欢对联的朋友,记得关注我哦。韩菼是江苏苏州人,康熙十二年(1673年)的状元,后来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大家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