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清朝从大明朝接手的土地面积究竟有多大?

大清朝从大明朝接手的土地面积究竟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822 更新时间:2024/2/6 3:15:06

那么来源于谁呢?准确地说,来源于李自成的大顺政权。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皇帝煤山自缢后,大明就宣告灭亡了。

换句话来说,从那个时候起,大明已经没了,江山已经是李自成的了。

只不过,李自成没能守住江山,仅仅在京城呆了没多久,就被清朝赶走,而江山也因此再度易主。

所以,清朝所接手的土地,其实是来源于李自成的大顺政权。

那么,清朝从李自成手中,一共接手了多少土地面积呢?如果按当时的局势来说,也就是汉地十三省加上两京,一共大约400万平方公里左右的面积。

当然,并不是说李自成接手的明朝只有这点国土,要知道曾经在历史上,大明的国土面积还是相当大的。

而之所以李自成接手时只有这么点,就需要说一说明朝中后期的一些政策问题了。

明朝的疆域,巅峰期是在朱棣在位时的永乐年间,根据《明史》中的记载,当时明朝经过一系列对外战争后,疆域东起半岛,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抵大碛。

而按照这个距离来计算的话,当时明朝的疆域大约为1200万平方公里。

只不过,这个疆域,与我们概念中的实控疆域不同,当时有不少地区,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是“羁縻”区域。

所谓“羁縻”区域,是指那些愿意承认大明为宗主国,也同意纳贡,但拥有自主权的区域,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藩属国。

这种“羁縻”区域,其实在历史上的每个大一统王朝时代都有,但通常来讲,“羁縻”只是古代王朝在扩张领土时的一种过度手段。

中国的古代王朝,对于领土的控制,一般是经历先威服,再羁縻,然后军管,最终实现郡县化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在比如兵力或者其他一些因素暂时无法对某地区完全控制之前,先让承认该地区的自主权,并接受其朝贡。

但羁縻这种手段,也并不是万无一失的,通常最终会出现两种结果,要么就是被羁縻的地区最终被中原王朝实现彻底管控,也就是郡县化,要么就是脱离中原王朝,成为独立自主的王国。

而说回明朝,在洪武、永乐年间,通过不断地对外征战,确实建立了不少羁縻区域,比如前文提到的半岛、吐蕃以及安南。

但在永乐之后,明朝的统治者趋向于保守,战争也更多是为了自保而已,因此,就失去了如开国前两位皇帝的进取之心。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安南,也就是如今的越南,朱棣在位时,已经实现了“郡县安南”的目标,将该地区设为交趾布政使司,可以说是已经完全控制了该地区。

但在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明宣宗朱瞻基却下令废除了交趾布政使司,自此之后,安南虽说名义上依旧臣服于明朝,但实际上已经逐步走向独立的道路。

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总之到了明朝末期时,曾经在明初设立的羁縻区域基本上都丢光了,并且东北这个已经从羁縻区域转化为军管区域的地区,也爆发了叛乱,不再受明朝管辖了。

所以,明朝的疆域面积,从明初的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到明末仅剩汉地十三省就是这么来的,而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明朝中后期的懒政,把“羁縻”当成结果,而不是过度手段形成的。

这也是为何李自成会从明朝手里仅仅接手了约400万平方公里疆域的原因。

而在清朝入关前后,其本身好战的本性,加上为了稳定自身的统治,促使清朝的统治者不断在进行开疆拓土。

首先就是在清朝的初创阶段,也就是后金时期,由于努尔哈赤的崛起和后金的日渐强大,明朝对于关外的控制力也越来越弱。

而在经历了“萨尔浒之战”后,后金又夺取了东北以及漠南蒙古的大部分区域,如此一来,不仅对明朝边境构成了巨大威胁,同时也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并且在公元1637年,皇太极还出兵征服了半岛地区。

这还只是清朝入关之前所拥有的的疆域,而在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之后,开疆拓土的工作就一直没有停过。

先是统一全国,消灭南明政权,清朝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基本平定了关内,而到康熙皇帝继位之初,清朝的版图,囊括了东北、漠南蒙古以及大部分关内地区。

之后,康熙皇帝为维护统治,发动灭三藩之战,最终将三藩彻底平定,由此,云南、贵州、广东与福建等地,彻底被清朝直接控制。

三藩平定后,收回台湾也提上了日程,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康熙皇帝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率军出兵攻台,历时一年有余,最终在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清廷在台湾设一府(台湾府)三县,自此,台湾也成了清朝的版图一部分。

而到了康熙二十四年,康熙又授意清军,在雅克萨城击败来犯的沙俄,并签订了著名的《尼布楚条约》,从此清朝和沙俄有了明确的边界。

当时条约中就规定,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均为中国的领土。

解决完与沙俄的纠纷后,还没松口气的康熙,马上就又投入到遏制和打击准噶尔汗国的战争之中。

准噶尔汗国,位于当时新疆和漠西蒙古之间,其趁着清朝一统关内之际,迅速扩张为一个大型汗国,而在之后,其受到沙俄的怂恿,开始向东挺进,意图吞并喀尔喀蒙古,然后进军关内。

这样一来,势必对清朝造成威胁,再加上无力抵抗的喀尔喀蒙古表示愿意归顺清朝,因此康熙皇帝权衡之后,决定出征,迎击准噶尔。

而在经历了乌兰布通之战,以及昭莫多之战后,准噶尔的主力军队被全线击溃,其首领噶尔丹也兵败身死,至此,整个漠北蒙古,算是全部纳入了清朝的版图之中。

不过,虽说噶尔丹死了,但准噶尔部却没有消亡,并且当时还占据着漠西蒙古和新疆的大部分区域,以此与清朝对峙。

有道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在这种情况下,康熙皇帝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并且,在公元1717年,准噶尔部的新可汗策妄阿拉布坦悍然攻入青藏地区,这就更让康熙不得不出手。

于是,在藏区沦陷的消息传来后,康熙皇帝封皇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率兵攻打入侵的准噶尔,这便是清朝历史上著名的“驱准保藏”的一系列战役。

这一系列战役,最终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老十四各种妙计轮番上演,不仅驱逐了入侵西藏的准噶尔军队,并且也重建了藏区当地的行政架构,更在青海、西藏等地,驻扎了清朝的常驻军。

而通过这一系列战果,整个青藏高原大约两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纳入了清朝的版图之中。

当然,清准之间的战争,并未到此结束,准噶尔虽说已经穷途末路,但并没有彻底灭亡,反而在被逼急的时候,又勾结上了沙俄。

康熙六十年,策妄阿拉布坦向沙皇俄国求援,表示只要沙俄支援准噶尔,那么将允许俄国的“探矿者”自由过境。

对此,沙俄也是胃口大开,其表示,准噶尔如果臣服沙俄,并将阿尔泰山以北的领土让给沙俄的话,那么沙俄就可以向清廷交涉,或者进行军事威胁。

但最终,两者并未谈拢,因为在第二年,康熙皇帝去世了。

康熙一共在位六十一年,在他在位期间,清朝的版图增加了台澎金夏(即台湾本岛、澎湖列岛、金门岛、厦门岛)、黑龙江流域、呼伦贝尔草原、阿拉善、喀尔喀蒙古、新疆大部区域以及青海西藏等地。

这些地方,在康熙去世的时候,要么有清军驻扎,要么设有清廷的管理机构,总之,均为清朝实际控制。

而根据计算,这些土地的面积,大约在六百万平方公里以上。

并且,这些土地,绝大多数均是清军一处一处打下来的,不存在羁縻的情况,单从开疆拓土这一点来说,康熙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

而在雍正继位后,战争依旧在继续,只不过由于各方面因素,导致雍正与准噶尔的战争屡遭惨败,尤其是和通泊之战,更是让清廷大受打击。

不得已之下,雍正皇帝与准噶尔议和,双方划定边界,兵戈暂熄,而雍正也转而开始进行内部发展。

经过雍正十余年的不断发展,清朝的整体实力较之前大为提升,而这也为乾隆皇帝登基后,发动对外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为平息大小金川之乱,乾隆皇帝发兵,历时近二十年,最终在乾隆三十一年,彻底平定大小金川。

与此同时,乾隆又趁着准噶尔内部发生严重内讧的机会,于公元1754年,发兵攻打准噶尔汗国,三年后,清廷平定收复准噶尔的战争,以清朝全胜结束。

至此,准噶尔汗国的原有版图,也彻底纳入了清朝疆域之中。

在此之后,天山南路的大小和卓之乱,也被清军平定,而清朝的的版图,也由此进入最巅峰时期。

根据计算,清朝巅峰时期的国土面积,达到了1400多万平方公里,并且这些土地,均受清朝实际控制。

从努尔哈赤时代,到乾隆期间,清朝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不断扩张的历史,在这种不断扩张之下,清朝所控制的国土面积,也达到了一个十分可观的历史高度。

所以从这方面来讲,清朝中前期对于疆域方面的贡献,还是相当巨大的。

只不过,在乾隆晚期以及他之后,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让其逐渐落后于当时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西方国家在此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而清朝却固步自封,导致不断落后,最终被列强强行打开了国门。

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也是在列强的威逼之下签订的。

而到了清朝灭亡前后,其真正能行使行政权力的区域,也就剩下紫禁城那么点地方,从巅峰期一千四百多万的国土面积,到指令出不了紫禁城,其中的历程,再次验证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个恒古不变的真理。

而回到问题本身,要说清朝接手明朝了多少土地面积,准确的答案是没有,由于明朝亡在了李自成手里,因为清朝是从李自成手里接手的土地,之后能有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也确实是清朝真刀真枪打出来的,只不过清朝晚期的统治者不中用,才把祖宗留下的基业,一点一点败光的。

更多文章

  • 读《红楼梦》:北静王是如何礼遇贾府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红楼梦贾府谁的地位最高,红楼梦贾府是一个怎样的大家庭,红楼梦众人眼中的贾府

    (一)北静王是如何礼遇贾府的?北静王第一次出场,是宁国府的第五代孙媳妇秦氏的后事,这样的身份,其实根本不必北静王出现,贾蓉也不过是个捐了个五品的龙禁尉,这样的身份,他的夫人,哪里有资格出动北静王这个身份,人家可是郡王,而且当年祖上功劳最大,所以他的出场,不是为了什么贾蓉,更不是什么秦氏,而是贾府,是

  • 历史上会功夫的4位皇帝,清朝两位上榜,第一位25岁就带兵出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武功最厉害的皇帝,清朝十大聪明皇帝,历史上最有武功的皇帝

    清太祖努尔哈赤二十五岁起兵平定女真各部,他早年势力寡弱,出兵征战往往亲临一线厮杀。在进攻鹅尔浑城时,他单骑突入围中,独力射杀八人,斩一人,勇武之气令人折服。康熙皇帝很注意练习骑射技术,并且在每年都要举办的秋狩中都有不错的战绩。只是不足的是他没有像曾祖父努尔哈赤一样亲自上阵杀敌。南朝宋武帝刘裕精擅武艺

  • “铁帽子王”胤祥,为何没有被雍正诛杀?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胤祥真的替雍正顶过罪吗,胤祥死于雍正哪一年,胤祥死后雍正的态度

    雍正皇帝能在九子夺嫡中胜出,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的身边有一群值得信赖的亲信大臣,尤其是被称为“朝坛三巨头”的雍正的舅舅隆科多,边疆大将年羹尧,以及雍正的十三弟胤祥。不过生性多疑的雍正,却在即位后杀死了年羹尧,将隆科多囚禁致死,而唯独放过了自己十三弟胤祥,这是为什么呢?很多人比较费解,雍正都能对

  • 看了清朝最后一个满族大佬荣禄的关系网,就一个字,服气!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荣禄后代,清朝荣禄生平怎样,对晚清重臣荣禄的评价

    首先荣禄家庭背景很牛,他的祖上那可是辅佐清太祖努尔哈赤打天下的开元无勋,“五大臣”之一的费英东,他的祖父塔斯哈在道光年间,征讨张格尔叛乱时阵亡。父亲甘肃凉州镇总兵长寿,伯父天津镇总兵长瑞,叔父长泰也都是在和太平军或捻军的战斗中阵亡的,这在当时被看作“一门忠萃”。咸丰皇帝曾亲自召见荣禄,忠烈之后,例为

  • 他只是一介书生,为何能让曾国藩彻夜难眠?调侃张之洞于谈笑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曾国藩和张之洞的关系,曾国藩和张之洞哪个适合初中生,曾国藩提拔张之洞

    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皇权对于无数人来说,就如龙门一般,成为飞黄腾达,让家族荣耀的捷径。在这条捷径上,无数人趋之若鹜,但好位置就那么几个,千军万马走独木桥,谁又能保证自己就是最幸运的那个呢?抢不到位置怎么办?就甘心认命么?索性自己培养一个吧,下面讲的这位人物,便是对了动了这个心思。他不仅令能让一城血流

  • 《雍正王朝》佟国维明知康熙不喜欢胤禩,为何还在朝堂冒险力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雍正王朝康熙罢免佟国维,佟国维简介,胤禩和佟国维关系

    咱们都得节节劳了,凡事不能不操心,也不能太操心,有些事呢,可以让小辈们去干。其实已经间接性的告诉他不要去主导选太子的事,自己也该歇歇了,少操点心把,因为大家都是看着佟国维选谁,他们就选谁。那么为什么第二天佟国维在朝堂上不惜冒着康熙降罪的风险继续力推八阿哥当太子呢?其实佟国维这是在用计谋,康熙给他说的

  • 此人是清朝的一大毒瘤,却给现在的吃货们带来了一波福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老百姓吃什么最好,清朝十大顶级食品,清朝的美食历史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也不能因为和珅的贪婪而否定他的才能。能得到乾隆皇帝器重,当然不是等闲之辈。和珅不仅在公事上手腕灵活,在一些微末之处也很有几分“小聪明”,总能讨得乾隆欢心。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和珅的一个“小聪明”为现在的吃货们留下了一大福利。对清朝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能会知道,乾隆皇帝在自己过“万寿节”

  • 古代“宰杀马牛”到底会判什么罪?以清朝为例,看实际案例如何判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古代不允许杀牛吗,古代杀牛犯法吗,古代杀牛属于什么罪

    在更早的周朝,《曲礼》中就有诸侯无故不杀牛的说法,秦朝时,官府要求所有人严禁在马牛出没的地方设置陷阱,防止牛马不小心受伤,如有违反者,就将受到严厉的惩罚。汉代的《二年律令》中的《田律》就有"杀伤马牛,与盗同法"的记载,而且不仅故意伤害牛马有罪,无意伤害也会受到严厉的处罚。例如船夫渡船时,如果不小心将

  • 咸丰的生母,为何成为清上史唯一死因不明的皇后?细节让人心惊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咸丰几位皇后,咸丰原配皇后是谁,咸丰为啥有两个皇后

    但是,清史上却有这么一位特殊的皇后,关于她的出身,经历都详细记载在册,唯有一样,在盛年之时暴毙,却没有任何的死因说明,成了清史上唯一死因成谜的皇后。这位皇后就是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她是道光的皇后,也是咸丰帝的生母。她13岁的时候,就参加了道光元年的选秀,而幸运的是, 道光皇帝一眼就看中了钮祜禄氏,还

  • 正说孝端文皇后哲哲:大清开国第一皇后,唯一没有徽号的皇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哲哲是孝庄皇太后吗,孝端皇后哲哲活了多久,皇太后徽号

    孝端文皇后哲哲(1599-1649),来自科尔沁蒙古左翼,她的父亲莽古斯是科尔沁贝勒,她的母亲就是人称科尔沁大妃的福妃(大妈妈)。哲哲的兄长叫斋桑,嫂子就是人称科尔沁次妃的贤妃(海兰珠生母小妈妈)。科尔沁蒙古是最早与弩尔哈齐(不要再说我写错了,这是努尔哈赤的正确写法)家族建立通婚关系的部落。早在爱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