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有人认说刘邦不及曹操,项羽不及吕布?这终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为何有人认说刘邦不及曹操,项羽不及吕布?这终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570 更新时间:2024/2/8 5:29:37

刘邦怎么不及曹操呢?刘邦一统天下,海内归心,曹操并没有做到啊!

尽管曹操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定荆襄,深入塞北,直抵辽东,东征西讨,纵横天下,战绩非凡,颇不负大丈夫之志;尽管他也想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浦,天下归心,但总的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赤壁一战,丢盔卸甲,狼狈奔逃,随之便是龟缩北方,再无斗志,只想着立双台于左右,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乐朝夕之与共,哪还有什么恩化及乎四海的斗志?就这一点,就没法与刘邦相比。刘邦是屡败屡战,从不向对手认输,即使是被打得父亲让人抬出来要烹了当下酒菜,也绝不放弃已有的理想原定的目标。彭城一战,刘邦的人马被杀十万,溺水淹死十万,他最后仅率数十骑逃脱。但他没有像曹操赤壁战败后便心灰意冷,而是一旦缓过劲来,立刻返过身,接着再战,即使是随后的荥阳之战,又让项羽占了上峰,仍不气馁,终于在垓下,一战重创楚军,夺取了全国的胜利。

曹操在这点上,不如刘邦啊!

如果单从写诗作文上说,刘邦逊色于曹操,这倒是实情。刘邦毕竟出身寒微,没上过什么学,得到过什么名师指点。而曹操在这方面和刘邦就不一样了,曹操可谓出身于名门望族,其父乃中常侍曹腾之养子。且曹操本人亦是二十岁时,即举孝廉为郎,当上了洛阳北都尉。从作品上讲,刘邦只留下了《大风歌》一首诗,而曹操留下的佳作比刘邦要多出许多。我们能说出名的,就可列出以下篇章:《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蒿里行》、《本志令》、《孙子注》等等。但刘邦的《大风歌》,其帝王的宏大气势,却又是曹操的所有诗章所不能比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守四方!这是何等的胸怀!就算曹操的《观沧海》,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勾勒出了大海吞吐日月的壮丽景观,就算曹操的《龟虽寿》表现了其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就算《本志令》详尽地表述了曹操的政治抱负和平生志向,但在刘邦的起兮大风之下,这一切又都显得那么轻浅,不足以让我们再沉醉于其哲理交融之中,兴奋于其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完美的结合。

而吕布和项羽更不是在一个层面上的人。吕布不仅在性格上有缺陷,在当时就遭人唾弃,就是我们用今天的眼光看这个人,他也是一个高大不起来的家伙。他的三姓家奴的身份,当时就被张飞骂了个无地自容。他被曹操擒住,乞求刘备救他一命的可怜相,又让他更没资格去和当年兵败垓下的项羽相比!项羽的下场再惨,也没惨到在对方面前求饶的地步。

我们可以重新看一下吕布被曹操擒获之后的表现:及操上楼,布叫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别看三国演义中就写了这么几句,一副贪生怕死之可怜相已是昭然若揭。明明知道对方灭自己早已是不可改变之定策,他吕布却还幻想对方能网开一面。在当时,他甚至还幻想着刘备在旁为他能说上几句好话,保住他一条狗命。

但项羽从没有可怜到这一步过。项羽在乌江边上拔剑自刎的那一刻,所展示出的英雄气概真的是横贯长虹,令人叹为观止。他在面对死亡时说了什么呢?据史记记载,当汉兵层层围住身已受创十余处的项羽,项羽发现其中有一个他认识的叫吕马童的人,他对这个人说:我知道刘邦在悬赏买我的头,我的头值千金,谁拿到了可被封万户侯。而你,是我的故人,我就把头赠给你吧!那种沉静,那种泰然坦然,那种视死如归,真的是一万个吕布也没法去与之相比的。

就是从战绩上,吕布和项羽也不在一个档次上。项羽曾率众在巨鹿这个地方,破釜沉舟以一当十地一战击溃大秦主力四十万大军,直接动摇了大秦的根基。何谓以一当十?以一当十,就是说,当时,项羽手里的兵力也就是四五万人。面对从人数上高出己方近十倍的敌人,项羽全无惧色,并以力可拔山的气势,夺取了令其他诸侯惊骇万分的胜利。战后,那些自惭不如的诸侯将领再见项羽时,都跪倒在地,膝行向前,不敢抬头仰视!

而吕布没有这个时候。吕布帮着王允杀了董卓之后,一见抵抗不住为董卓复仇的西凉兵马的进攻,他先跑了。他的跑,直接造成了王允的无兵可用,直接造成了王允为了保全汉献帝而献身被杀于长安宣平门楼下。即使吕布后来曾夺取过徐州,那也不是什么可歌可颂之事,那是属于背信弃义偷鸡摸狗之举,那是在刘备毫无防范之下的偷袭得手,那是在刘备完全有能力杀他时没杀他,他嫌刘备给他提供的容人之处小沛这个地儿太小,而忘恩负义地赚开城门,鹊巢鸠占!

综上所言,曹操无法与刘邦相提并论,吕布与项羽更无可比之处。

更多文章

  •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那么精妙,为何诸葛亮要弃之不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能成功吗,子午谷奇谋魏延和诸葛亮谁错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之策

    魏延的策略听起来激动人心,而且还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但是成功的几率却并不高。因为想从子午谷出奇兵成功,需要克服的难题有很多,需要环环相扣才能成功,如果有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这五千人马要么全军覆没要么投降归魏,必然会导致失败,影响北伐大计,属于高风险赌博式的方法。就比如说,魏延大胆估测子午谷附近没有曹魏

  • 嵇康死前引三千太学生抗议,一曲《广陵散》五百年后李白写诗缅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回首嵇康一生,虽然短暂,却如夏花般绚烂;虽处乱世,却有其风骨浩然。关于嵇康的出身,向来说法不一。但很多文献都记载,嵇康祖上本姓奚,祖籍会稽,为了躲避仇家,在其曾祖父时期,举家搬迁至谯国,并改嵇姓。而关于改姓为嵇,有两种说法,一说祖上为纪念祖籍会稽,于是将“稽”去“旨”加“山”,改为“嵇”,并作为姓氏

  • 玄武门之变到底怨谁?太子李建成明明优势为何数给了秦王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于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太极宫北宫门(即玄武门)发动宫廷政变,李渊长子太子李建成和四子齐王李元吉被杀,秦王李世民赐封皇太子,不久即登基为皇帝,史称“唐太宗”。帝王之家无亲情,历朝历代为了争夺皇位兄弟相残的太多了,别说是兄弟之间,就算是父子之间自相残杀的

  • 凭玄武门兵变当上皇帝,李世民有何才能,可以比肩秦皇汉武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世民玄武门兵变成功了吗,李世民玄武门兵变历史,李世民为何发动玄武门兵变

    不管他是蓄谋已久还是迫不得已,大哥、三弟都在这场兵变中被杀。让更多人耿耿于怀的,是李世民对待侄子们的态度,也都被他来了个斩草除根、悉数屠戮。李渊在万般无奈之下,只能是乖乖让出皇位、保全身家性命。靠这种手段当上皇帝,按理说应该留下十恶不赦的暴君之名才对,然而后世却将他比肩秦皇汉武,称为千古一帝,这究竟

  • 李世民在春节前做了件荒唐事,结果被后人称赞为仁政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后人对李世民的评价,李世民晚年做过的事,李世民有多勤政

    对于这件事,后世的争论可多了。年轻时的李世民多数人觉得,这是李世民的仁政最先出来赞美李世民此举的,是唐朝诗坛泰斗香山居士白居易,白居易有诗云:“怨女三千出后宫,死囚四百来归狱。”,意思是说,李世民有两大仁政,一是曾经释放了3000名宫女出宫,还她们自由身;二是曾经释放了400名死囚回家过年,过完年他

  • 王玄策是唐朝名将?还创造一人灭一国的神话?真相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使者王玄策有多厉害,王玄策在唐朝有何地位,王玄策对唐朝的影响

    要想赤手空拳地对付一个国家,这是只有孙悟空等神通广大的神仙才敢做的事情。不过说到这里还挺有意思,他与唐僧取经还真有一段渊源。事实上真实的唐僧,根本没有被李世民认为御弟一说,完全是偷渡过去的。当然了他所见的也不是什么佛祖,而是印度国王戒日王。从次数上来说,唐僧就更不能与他相比了,因为他先后曾四次到达过

  • 说岳传三位名将对战隋唐演义三位名将,你认为哪边能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说岳传人物实力排名,三国和隋唐名将pk,隋唐演义中十三杰之外的十大战将

    说岳传阵营1,高宠先说说高宠的武器装备。单说这錾金虎头枪就有碗口粗细,“碗”为通假字,即为“腕口”,如此重量的大枪能举起来而且挥舞自如就算的上猛将了,但是高宠仿佛天神下凡、李元霸再生一般,如此巨枪再他手却使着毫不费力真是令人感叹啊。依旧说说他的单挑能力,高宠第一战轻松制服牛皋+郑怀+张奎(郑怀张奎都

  • 泡面王冠麻袋龙袍,43岁农妇扮武则天走红后,拒绝23家公司邀约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农民扮演武则天的视频,女子化妆成武则天,老太太扮武则天

    几乎每个人的童年,都有着一些“古灵精怪”的想法。童年,也是大部分人想象力最为丰富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可能一块泥就能捏出各种东西,一片沙滩,一个小铲子,就能创造出各种新奇的城堡。就是看个云,也能凭借着“出神入化”的想象力,看上一两个小时。现在兴起的COSPALY,就是角色扮演,其实,很多人小时候都这样

  • 他们父子二人以忠义著称,均为季汉战死沙场,连司马炎都为之赞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炎的父子图片,季汉,刘备建立的汉朝为什么称季汉

    雄图霸气两消歇,地老天荒秋一叶。战场历来残酷,不管出于何种目的,有人来也有人留下,我们赞叹名将们耀眼的战绩,却别忘了这些从何而来。本篇来聊聊傅肜róng、傅佥qiān两父子。关于傅肜、傅佥的记载较少,索性就合在一起写了。傅肜、傅佥都是荆州义阳人,也是刘备阵营中为数众多荆州人的一员。三国时期的“傅”姓

  • “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为什么到了唐朝才被史学界重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史记为什么没有唐朝,史记是24史中的唯一一个通史吗,史记记录了唐朝吗

    《史记》书成之时,流播概况十分受限。虽说并非束之高阁,朝廷对迁书的传播仍是控制相当的严格,基本上只会在统治高层间流转。因为当中不乏记载宫廷秘事,故流播概况受限。史载武帝阅到《孝景本纪第十一》和《今上本纪第十二》时,认为迁书对己刻意贬损,因而勃然大怒。不仅刊削简上内容,连书简也一并催毁。因此,曹魏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