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号称河北四庭柱,颜良是当之无愧的大哥,在四人中排名第一,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时候,上将华雄连斩俞涉,潘凤等诸侯上将,杀得诸侯联军“众皆失色。”袁绍说道:“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当时颜良已经是上将了,关羽还是被人瞧不起马弓手。
颜良能够有这么大的名气,都是靠实力拼出来的,并不是虚有其名,白马坡一战,颜良秒杀了大将宋宪,魏续,曹操喊道:“谁敢去战颜良,”大将徐晃应声上阵,去的麻利,回来的快,二十回合败归本阵。
徐晃原是杨奉的手下,曾经和许褚交锋,刀斧相交,五十回合不分胜负。许褚是曹营第一猛将,后来曾大战过马超,有和蜀国五虎将一拼的实力,但颜良二十回合打败徐晃,表现明显要强于许褚,就算颜良打败徐晃,属于超常发挥,其真正实力也不在许褚之下,颜良这样的大将,恐怕吕布也不可能瞬间将他击败。
但颜良被关羽秒杀了,而且死得很蹊跷,留下许多疑问。
1:关羽来到白马坡,观看了颜良的阵势,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河北军马如波开浪裂,关公直奔颜良。
当时是两军交战,颜良的人马肯定是弓上弦,刀出鞘,为什么看见关羽过来没有放箭呢?如果放箭,关羽肯定会被乱箭射伤,就算弓箭手没有反应过来,河北兵将也不可能让关羽直奔颜良,没有做任何抵抗,就让出了一条道路。这说明有人下令放关羽过来,下令的人就是颜良。
2:颜良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
颜良久经沙场,看见关羽冲过来,第一反应不是怎么迎敌,先想到的是和关羽聊两句,这就有点不可思议了,颜良如果一直是这么糊涂,估计早就被杀了。唯一的解释是,颜良没有把关羽当成敌人,所以没做准备,颜良为什么没把关羽当敌人呢?听我给你解释。
颜良和刘关张弟兄是认识的,袁绍磐河战公孙的时候,公孙瓒大败,刘关张三人赶来支援公孙瓒,救了公孙瓒后,和袁绍相拒有一个多月,这在《三国演义》里是明确交代了的,颜良,文丑等将都参与了那场大战,袁绍早就认识关羽,打仗需要知己知彼,袁绍肯定会把关羽的情况介绍给手下的大将。
白马坡之战时,刘备投到了袁绍手下,和颜良成了一个战壕里的战友,颜良奉命攻打曹操,也是刘备忽悠袁绍的结果,有可能刘备对颜良提及过关羽。
关羽虽然跟随曹操,但他降汉不降曹,以他的性格,是不会穿曹军铠甲的,而且关羽身材魁梧,长相也很有特点,这让颜良很容易辨认出,对面来的人就是关羽,他知道关羽和刘备的关系,既然你哥哥都在我们这了,关羽来了说明情况,也就和自己一起去见刘备了,而且关羽跑下山来,摆出的不是打仗的架势,关羽是倒提着青龙刀,让颜良放松了警惕,只等关羽来了一起去见刘备了,所以颜良刀都没有攥在手里,让关羽有了机会。
关羽骑的赤兔马,速度快的不可思议,往往敌人跑出一段路了,眨眼间就被赤兔马追上,出其不意斩杀敌将,这次关羽又利用了赤兔马的速度优势,打了个时间差,他跑下山来,接近了颜良,瞬间让赤兔马加速,赤兔马的爆发力惊人,颜良是想不到的,瞬间就到了颜良面前,而关羽也没有抡起青龙刀去劈颜良,而是用了刺的动作,都知道直线距离最短,颜良又没有防备,加上赤兔马的冲力,颜良措手不及,被刺死了。
罗贯中这样描写,目的就是捧关羽,树立关羽的威名。这就需要颜良这样的猛将为关羽的成名垫背,颜良速胜徐晃,证明自己并不是浪得虚名,接下来就要被关羽斩杀。为什么不让关羽和颜良公平战斗分出胜负呢?这是因为两人公平交战,关羽秒杀了颜良,以后关羽就没办法出场了,许褚,徐晃,夏侯惇这些人遇到关羽都会被秒杀,老将黄忠也就死在长沙了。如果安排两人大战一百多回合,对关羽的形象就有所影响,所以作者安排了这种方式,既成就了关羽的威名,也让颜良死得合情合理。
那么以颜良的实力和关羽交战,谁更胜一筹呢?答案还是关羽要强一点,因为关羽有赤兔马,都知道战马如同大将的双腿,双腿移动不灵活了打仗肯定吃亏,一般的战马打一百回合就会疲惫,演义里多次出现这种情况,比如张飞战马超,一百回合后回去换马再战,许褚裸衣战马超,也是打一百回合,马匹困乏,回去换马再战,关羽的赤兔马在演义里有“马中赤兔”的美誉,打一百回合赤兔马是不会疲乏的,如果关羽和颜良交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可一百回合后,颜良战马疲惫,关羽就有了用赤兔马打时间差的机会,颜良会败在关羽手下。
所以关羽加上赤兔马,和颜良正常打,关羽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