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宣帝明明知道“乱我家者,太子也”,为什么还不想办法避免呢?

汉宣帝明明知道“乱我家者,太子也”,为什么还不想办法避免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166 更新时间:2024/1/15 19:30:01

汉宣帝也想过把太子刘奭换掉

但为什么最终没有换呢?

实在是没一个儿子能让宣帝眼前一亮啊!

一、“乱我家者,太子也”

关于宣帝的做法,确实很多人不理解,既然已经认为汉家江山会因为刘奭而动乱,为什么不把他换掉呢?而且事实似乎也在印证这一点,确实从元帝(刘奭)开始,皇权开始旁落,外戚、宦官、儒臣,你方唱罢我登场,西汉也自此走上了下坡路。

但是,有一个问题还是很容易被忽略——那就是换了未必就比不换强。

宣帝之所以会说刘奭“乱我家者,太子也”主要源于两个人的死,即盖宽饶和杨恽。这两个人有一些共通点,都很有才华,也非常正直,但问题在于他们过于骄傲,往往看不起同僚,所以人际关系搞得非常差。

盖宽饶属于那种眼前容不下一点问题的人,不管大事小情,都要弹劾检举,可问题是他不可能每次都能看到全面,所以免不了就会出现误报,次数一多,宣帝对他的印象自然越来越差,最后实在是忍受不了就把他罢了官。结果这位老哥也是真的气性够大的,直接在宫门前拔剑自杀了。

再说杨恽,他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外孙,宣帝即位初期丞相杨敞之子,算得上名门之后,人也特别聪明,不过有个毛病特别不好,就是恃才傲物。他对才能不如自己的人常常出言讥讽,尤其面对宣帝在民间时的好友戴长乐,更是常常怼得他哑口无言,后来更是因为与戴长乐的纷争,双双被宣帝贬为庶人。可是,被贬回家的杨恽依旧口无遮拦,我行我素,最终因为在一封信中有不当言论遭至杀身之祸

太子刘奭就是因为他们两个的死,觉得父亲做得有些过分,于是在一次家宴时,规劝宣帝当用刑罚,多多重用儒生,结果被宣帝教训了一顿,道:“汉家制度,当以王道与霸道兼而用之,怎可如周朝一般单一地使用德政呢?更何况那班俗儒专好厚古薄今,不通世事变化,怎可将治国重任交给他们?”最后,宣帝仰天长叹道:“乱我家者,太子也!”

二、宣帝真的觉得太子不行么?

宣帝这句话毫无疑问还是很重的,但是,他真的觉得太子不行么?倒也未必。

据《汉书》记载,太子刘奭这个人,自幼便非常好学,喜读史书,通儒家经典,对音律也较有研究,并非那种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但由于其母许平君早死,宣帝一直将其保护在羽翼之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他较为柔弱的性格,再加上儒家思想的熏陶,他会不自觉得对法家严苛管理有些接受不了。

但是,归根到底,性格上的柔弱都不会成为宣帝易立太子的标准,相反,宣帝也在向刘奭传达一种,儒(王道)与法(霸道)并重的治国理念,这就说明宣帝此时并没有放弃刘奭的打算。至于说“乱我家者,太子也”这样的狠话,其实更像是一位父亲生气时的吐槽而已,就好像我们的父母偶尔也会对我们说一些过格的狠话,又有几人当真过呢?

三、宣帝有没有想过废太子呢?

事实上确实有过,不过却不是在说出“乱我家者,太子也”之后,而是之前很多年就有过了。

公元前66年,皇后霍成君被废,位置出现空缺,宣帝有意立宠妃张婕妤为后,一来她是宣帝当时最宠爱的妃子,二来他的儿子刘钦长得高高大大,好读经书、善法律,看起来很是聪明可爱,宣帝对他甚是宠爱,常常感叹“真我子也”。于是,当时的宣帝就萌生了一个想法,立张婕妤为皇后,并改立刘钦为太子。

但问题在于,刘奭的母亲许皇后早死,这孩子本就很可怜,当时也不过十一二岁的年纪,又没有犯什么错误,轻易换太子实在不利于稳定。所以,最后宣帝不但没换太子,也没封张婕妤为皇后,而是改立了不受宠的王婕妤为皇后,让她承担起抚养太子的重任。

对于张婕妤的儿子刘钦,宣帝也担心他因受宠而产生夺位之心,在公元前63年便将他封为了淮阳王,还给他找了一位非常有针对性的太傅,此人名叫韦玄成,扶阳郡侯韦贤的小儿子,素有贤德之名,是当时的道德典范。其父死后,听说由他来袭爵的时候,竟装疯卖傻以图把父亲的爵位让给哥哥,此举被宣帝知道后,更是大加赞赏。之所以让韦玄成来教刘钦,很明显也是希望他常怀谦让之心,修善习德。

四、汉宣帝的儿子们

刘钦后来的所作所为实际上也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宣帝没有选择他的正确性。

元帝即位后,淮阳王刘钦就回到了封国淮阳,与他同往的还有他的外祖母。他的三个舅舅张博、张光等人常以见母亲为由前往淮阳国,而他们每次去都要做的一件事,就是从刘钦那里坑些钱出来,理由不一而足,后来更是骗刘钦说可以疏通朝廷让他到朝中辅佐皇帝,结果,刘钦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骗去大把的财物。直到汉元帝得知张博等人的阴谋,以一封书信劝谕刘钦,刘钦这才恍然大悟。

假设当初宣帝真的换了刘钦当太子,他的这几位舅舅的破坏力真的会比元帝重用的那几个太监小么?到时还是免不了朝政之混乱、纲纪之败坏,甚至比之元帝朝廷有过之而无及。

除刘钦外,宣帝还有几个儿子,即楚孝王刘嚣,东平思王刘宇,中山哀王刘竞。他们的年龄相比刘奭和刘钦来说,都要小不少,大概也因此一直没有进入宣帝的选择范围。

这其中,东平思王刘宇是个十足的纨绔子弟,经常犯法,要不是元帝看在兄弟一场的面子上,早就废掉他的王位了。

中山哀王刘竞,元帝即位时,他甚至还不够年龄受封为王,后来也因为早夭而国除。

如果说宣帝诸子之中,谁的名声最好,当之无愧是楚孝王刘嚣莫属了,用汉成帝的话说就是“刘嚣受封为王二十余年,连细微的过错都没有犯过。”西汉最后一任君主孺子婴,便是这位楚孝王的亲孙子

水言水语

古代皇帝选择继承人,实际上也是非常难的。

像汉武帝那样,朝政稳定多年,才敢于立幼子为帝,而像宣帝这样,流落民间多年,又在霍氏阴影下当了近十年的皇帝,又怎能不知朝政稳定的重要性?他的一切决定都以大局为重,立许皇后需要演一出“故剑情深”;立太子要等到霍光死后;立王皇后是为了后宫稳定、太子平安。他不是不敢赌,而是不能赌,他只能做最稳妥的选择,才最有可能实现最平稳的过渡。

更多文章

  • 民国第一渣女:嫁给溥仪弟弟,联合情人偷夫家珍宝,拒绝去东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17岁嫁给溥仪22岁就惨死了,民国渣女嫁给溥仪,溥仪十大稀世珍宝

    民国26年(公元1937年)得2月6日,一对年龄相差十多岁得男女举行了一场特殊得婚礼。南方为爱新觉罗·溥杰,女方为嵯峨浩。一方是以前满清得贝勒爷,是皇帝溥仪的弟弟,一方是日本天皇得近亲,是日本侯爵之女。而这时中国东北得伪满政权建立已经有五个年头了。且之后日本人授意伪满政府通过了新的《帝位继承法》:帝

  • 袁世凯每年给溥仪400万银元,放现在价值多少钱?他养得起皇族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溥仪银元值多少元,清朝溥仪有多少钱,溥仪的一块钱值多少钱

    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一个人而停下,每个人只能顺应历史的走向,清朝也难以苟延残喘。1911年,随着武昌一声枪响,广东等15省相继脱离清朝,辛亥革命把爆发。不过袁世凯时刻有自己的野心,他一边以武力威逼清朝,又提出了优待条件,隆裕太后无法拒绝这么优厚条件,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代替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

  • 《红楼梦》中,林黛玉为何不由奶奶家抚养,反而去很远的外祖母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红楼梦林黛玉死后去哪,贾宝玉有多爱林黛玉,红楼梦林黛玉的生活方式

    他的老爸林如海,虽是巡盐御史,但所谓:当官莫自在,自在莫当官。且历来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男性在外面闯荡拼搏,几乎没法照顾家里,就更不要说林如海身负皇命。虽老婆这一去,家里不至于家里没人管,因还有其他妾,但这对于女儿林黛玉来言,却意味着一种磨砺。都说,人有磨砺很好,可就凭林黛玉那身子骨和性情,显然若是

  • 俄国没有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什么却得到了大片土地?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世界第二次鸦片战争,世界上发生的两次鸦片战争,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获得了什么

    英法联军抵达北京城之后,直接前往圆明园,抢东西、烧房子,地痞流氓也趁机出现,西郊百姓被收刮一空。第二天,英法联军又炮轰西直门。清朝官员手执白旗投降,恭亲王此时与英法联军和谈,那便是城下之盟,任人宰割。恭亲王只能陪笑英法侵略者,与他们周旋和谈,在此之前,并没有出兵的俄国,接着换约的契机,准备狠狠的宰清

  • 曾国藩:成大器者,慎用3种人,远离3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曾国藩最忌讳三种人,曾国藩为人处事大事小事,曾国藩成大事者的三大要诀

    清代的曾国藩,六次考秀才都没中,学政以他为耻,竟然悬牌羞辱他。他在中年之后异军突起,剿灭太平军之后事业如日中天,他却能在人生巅峰看出大衰,辞去节制四省的大权,裁撤起家的湘军。他在官场游刃有余,在无形之中化解种种难题,成为晚清的名臣。人们称曾国藩是“半个圣人”,将他孔孟、王阳明比肩。有人说曾国藩做事儿

  • 大师给乾隆算命:大清有800年国运,你能活到80岁,乾隆为何斩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黄石公的《素书》之中也记载有:“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其含义就是说,那些懂得算卦的人知悉盛衰的规律、明白成败的时间、审视好坏时势、清楚去回时机。正是因为古人们相信命数之类的说法,因此每当他们遭遇一些重大事件时,便往往会采用算卦的方式,并听从上天的旨意行

  • 为什么清朝的皇权都比较稳固,没有出现长期落在权臣手中的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加强皇权的措施5条,清朝强化皇权的措施知识点总结,清朝皇权在政治上的政策

    清朝的大权旁落事实①:皇亲国戚。皇亲国戚把持朝政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多尔衮。其实按照根本来讲,人家多尔衮也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爱新觉罗的子孙,把持朝政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是自己家事。但话说回来了,皇帝毕竟不是他,是顺治爷。所以在多尔衮出任摄政王到死前,皇权是绝对旁落的。②:皇太后把持朝政。说道皇太后把持朝

  • 乾隆把女儿嫁给和珅儿子的具体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乾隆女儿嫁给和珅的儿子,和珅乾隆的真实关系,乾隆最疼爱的女儿嫁给和珅大儿子

    和珅之所以他能够很快的发展,不只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而是遇到了一个赏识他的皇帝,他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他的学识才华也是相当出众除此之外乾隆也非常看重他,并不是因为他学富五车,而是因为他办事的效率非常高。和珅这个人还特别善于察言观色。所以当时乾隆真的有点离不开他,就是因为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他的官职才上

  • 康熙驾崩后,如果真的是八爷胤禩继位,历史会如何走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康熙对八爷胤禩怎么样的,假如八爷胤禩成为天子,康熙九皇子胤禩

    为什么敢这样说?我们用事实说话。首先,我不否认康熙皇帝的功劳,但康熙晚年实在算不上是个盛世。根据《清史稿》及相关史料记载,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康熙晚年吏治相当腐败、国库亏空严重,再加上土地兼并严重,九子夺嫡导致党争严重,虽然没有到民不聊生的地步,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天朝上国已经有了“心腹之患”。(当然,

  • 多尔衮案影响极坏,乾隆为什么还要为多尔衮平反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顺治帝带着诸王大臣到东直门外迎侯,追尊多尔衮为“诚敬义皇帝”,以帝王之礼安葬,其元妃为“义皇后”,双双配享太庙。可是,两个月后,画风突变!朝廷定案:多尔衮“独擅专权”、“阴谋篡逆”,“削爵、撤庙享、黜宗室、籍财产入官”。一个“义皇帝”,瞬间变成了篡逆之臣!这个锅,多尔衮一背就是128年。直到乾隆43